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医药在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让世界对中医药有了新的认识。但是,由于中医药的作用机制、药效物质、分子靶标等不明确,限制其广泛应用。代谢组学的出现为这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提供切实可行的技术方法。通过对近2年有关文献的查阅,阐述代谢组学在证候或疾病的表征以及中药的药效评价、药效物质、作用机制、质量标志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代谢组学在中医药作用机制、药效物质等方面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从传染性疾病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转变,该类疾病的发生发展是由多因素所导致的。而中药有效组分能够通过对机体多途径、多靶点的调节作用,进而达到标本兼治、综合调理的目的,对这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有着独特的治疗作用。然而,由于中药具有多成分多靶点、代谢复杂、药效输出广泛的特点,是中药研究中的重大科学问题之一。本团队创建了中药多组分药代动力学研究过程中的诸多关键技术,包括"特征诊断离子延伸"策略,"质量亏损过滤"策略和"诊断离子桥联网络"策略等,这些关键技术的实施基本解决了中药体内外物质组测定难的问题,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认可。在解决了中药多组分测定的基础上,围绕中药药动学研究的实际问题,通过药动学、药效学、代谢组学、化学信息学等多学科结合手段,自主创新,构建了中药体内外物质组关联分析技术、中药同系成分定量构代(QSMR)研究技术和中药药动学参数拓展分析技术三大中药药动学关键技术,形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技术新体系,促进了中药药动学的研究。与此同时,由于中药成分群在生物体内代谢的广泛性,给中药体内药效物质基础解析带了极大挑战,传统的沿用化学药物经典代谢理论和技术并不适用于中药多组分代谢的研究,亟待突破。因此,本团队提出了中药"多向代谢"新理论,指出中药代谢途径包括:(1)Ⅰ/Ⅱ相代谢:经由经典的Ⅰ相和Ⅱ相代谢反应,产生新的物质;(2)量变代谢:中药同系成分群发生水解、降解等代谢反应,不产生新的物质,但改变了原中药同系成分群各成分的构成比;(3)内化代谢:经多步生物转化最终代谢成为人体内源性代谢中间体,整合到人体代谢过程中发挥药效作用。中药的这3类代谢反应,均可能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其整体药效作用产生显著影响,包括产生新的活性代谢产物、改变有效成分构成比和整合调控生物体内源代谢网络等3种方式。阐明中药这3类代谢与整体药效作用的关系,是突破中药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将上述新理论和新技术体系应用于名优中药及经典方剂等研究,对中药组分与药效关联研究以及中西药临床联合用药的机制研究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在解释中医中药的科学性、推进中药国际化和现代化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解释中医药作用机制的基石,然而中药复方作为一个复杂体系,作用机制与体内效应过程不明确等问题长期桎梏中医药事业的发展。药动学-药效学(PK-PD)相关性研究是动态表征和定量描述活性成分与药理作用之间相关性的有效方法,将时间、浓度和效应结合起来,已经成为阐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技术策略,但是目前研究大都集中在结构明确的化学药物,缺乏符合中医药发展模式的相关策略。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挖掘新的研究策略,建立符合中医药特色的PK-PD模型,通过进行方法开发与技术重组,利用从化学物质基础、关键成分的筛选、整合PK-PD相关性的多维整合的研究思路,引入代谢组学等现代技术手段,全方位、及时灵敏地表征药效特点,评价药动学考察药物机制研究,旨在构建更易于发现药效物质的技术体系,为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作为中医临床用药最广泛的形式,其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的科学阐释成为全面揭示中医药实用价值进而实现中药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技术始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旨在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研究生物体系在受到刺激或干扰后,内源性代谢物组的变化或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以代谢物组分析为基础,借助高通量检测和多元化数据处理手段,整合多维生物信息系统,阐明中药复方的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综述了最新代谢组学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在中药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情况,并对代谢组学技术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代谢组学在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研究中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和药物作用机制研究是中药实现现代化的关键。代谢组学强调把人体作为完整的系统来研究,从整体出发来考察疾病和药物对人体产生的影响,与中医学的思想相一致^[1],它在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特色和优势的基础上,研究生命的内在规律,认识疾病的本质,从而阐明中药的效应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析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关键.综述了近年来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目的、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理论和假说、研究思路与方法等,为进一步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药及复方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是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探明中药整体功效及其作用本质奥秘的关键,是中药安全性和质量控制的基础与核心。本文对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8.
代谢组学高通量、整体性的研究技术和研究思路,对中药中活性物质的分析方法及其代谢产物的药代动力学分析提供了新思路,有助于揭示中医证候的科学内涵和开展中药现代化研究。生命体.疾病.中药作用是一个动态的、紧密联系的整体过程,代谢组学则是连接的枢纽和中心,其全景式、整体互动性的特点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证候的复杂体系及动态连贯性、中药作用的多靶点和突出整体效应不谋而合,是中医药现代化的最佳切入点。中药进入生命体后,起效的是中药中的原形成分或代谢产物,或与机体作用形成的新成分,三者构成体内中药成分的代谢物组。而中药代谢物组通过多靶点、多系统,协调干预人体内源性代谢物组来治疗疾病,所产生的一系列变化实质上仍然是代谢动力学变化,如能科学阐明原方成分与体内代谢成分的规律,自然能揭示中药成分的代谢规律,因此推动与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相关联的代谢组学和成分组学的研究,从根本上解决中药的药动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代谢组学是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生物系统的组学方法,它是关于生物体系内源代谢物质种类、数量及其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主要对生物整体、系统或器宫的内源代谢物质及其与内在和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进行研究[1-2].其研究思路中的全局、动态观念与中药作用的多靶点和突出整体效应不谋而合.运用先进分析检测技术结合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等计算分析方法追踪中药体内代谢物组的组成和变化,可以探究中药药效物质及具有疗效的生物标志物,整体性评价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阐明中药作用的机制[3],为中药药理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5,(28):4000-4003
目的:为中药以及中药复方制剂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方法参考。方法:以"中药""中药发展""药效物质基础""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Material basis of efficacy"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6-2014年中国生物医学、中国知网、Pub Med数据库中相关文献,总结归纳后,简述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并探讨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的重要意义。结果与结论:检索到相关文献94条,其中有效文献41条。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经历了由外而内、由浅入深的细化过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等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代谢组学、蛋白质组学等生物技术,是筛选活性化合物群的重要手段。多种现代化检测体系结合交叉应用于中药药效基础研究,有利于筛选活性化合物群;建立多元化中药指纹图谱库,有利于实现中药标准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类重大慢性疾病,目前化疗仍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但化疗在治疗肿瘤的同时会对机体产生一系列不同程度的损伤。随着分离技术和药效机制评价方法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新型中药的活性成分被发现具有抗肿瘤作用。该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针对中药活性成分发挥抗肿瘤作用及作用机制进行综述,并对目前中药有效成分单用及与化疗药物联合应用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期为中药进一步抗肿瘤及临床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黄芪是常用的补气类中药,是典型的多效中药。临床上以黄芪为君药的复方不胜枚举,功效十分广泛,仅目前《中国药典》中收载的含黄芪的复方就有200多种。然而,现行的质量评价方法难以准确判断黄芪药材的优劣,更无法有效关联黄芪在不同复方配伍环境中的定向功效。鉴于黄芪药材的多效性,急需新的技术与思路,构建符合中医药辩证论治观的质量评价体系。综述目前黄芪药材质量评价的研究进展,并从质量标志物的寻找策略出发提出关于黄芪质量评价的新的见解和策略。  相似文献   

13.
摘 要代谢组学是后基因组时代兴起的新技术,21世纪以来随着基因组学、转录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发展而迅速发展。代谢组学具有整体性、动态性、综合性和分析性的特点,与疾病整体观、动态诊疗的原则相一致。应用代谢组学方法评价临床医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研究药物的作用机制,特别是中医中药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在鉴别和确认中药的作用模式,选择和开发新药等中医药研究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随着代谢组学的应用,必将加速临床医药研究的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is a holistic approach to health that attempts to bring the body, mind and spirit into harmony. Entering 21st century, TCM is gett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in the whole world for improving health condition of human beings and preventing or healing diseases, especially shows great advantages in early intervention, combination therapies and personalized medicine, etc. However, like almost all other ethnopharmacology, TCM also faces severe challenges and suffers from insufficient modern research owing to lack of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 approaches, restricts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 the world. Fortunately, a novel analytical technique, metabolomics (or metabonomics), adopts a 'top-down' strategy to reflect the function of organisms from terminal symptoms of metabolic network and understand metabolic changes of a complete system caused by interventions in holistic context. Its property consists with the holistic thinking of TCM, may beneficially provide an opportunity to scientifically express the meaning of evidence-based Chinese medicine, such as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s (CMS), preventive treatment, ac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Chinese medical formulae (CMF) and acupuncture efficacy. This review summarizes potential applications of robust metabolomics apporoaches in the area of traditional oriental medicine, and highlights the key role of metabolomics to resolve special TCM issues.  相似文献   

15.
植物代谢组学技术是借助多种检测手段以植物提取物中代谢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全面定性、定量分析,继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之后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随着核磁共振(NM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等技术的快速发展,植物代谢组学已广泛应用于中药资源研究中。对该技术在中药基原鉴别、野生与栽培品的鉴别、药用部位鉴别、不同发育期的成分鉴定及不同产地药材的品质差异等方面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从而揭示植物代谢物动态变化趋势,为中药质量评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我国的许多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但其活性成分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我们探究了系统药理学方法在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的应用现状,以期为相关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 将系统药理学方法在藏医药、蒙医药、维吾尔医药等民族医药和组合药物两个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汇总、论述和分析.结果 在民族医药的研究中,研...  相似文献   

17.
摘 要分子对接技术属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computer aided drug design, CADD)的一种主要方法,近年来,在筛选中药药效物质、寻找药物作用于疾病的靶点以及探索中药的作用机制被广泛运用并取得了一定进展。本文通过文献综述,介绍了分子对接的原理、分子对接机制以及部分常用的软件,并着重总结了分子对接技术在中药药效物质筛选及作用机制研究中的应用,此外对分子对接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与展望,以期为中药临床研究及新药研发提供更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药浓缩丸具有载药量大、顺应性好、服用和携带方便、适用人群范围广、易于贮存和运输等特点,改善了传统汤剂、蜜丸和煎膏剂等剂型的服用、贮存和运输不便等问题,从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具有深刻的研究意义。查阅了近年来发表的中药浓缩丸研究的相关文献,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中国药典2020年版收载的上市中药浓缩丸为研究对象,对其分类、数量和适应证等方面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并对其制备工艺、干燥方法和质量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综述,指出了中药浓缩丸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例如:质量评价缺乏统一标准等。中药浓缩丸既改善了传统剂型的缺点,顺应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又可以结合现代缓控释技术研制成具有缓控释功效的中药浓缩丸剂,尤其是在对胃肠道有刺激性、药效成分稳定性差和不良反应强的中药中发展前景广阔,符合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19.
射干和川射干为中医临床常用的清热解毒药,《中国药典》中记载两味药的功效主治相同,但其植物基原、药材与饮片质量控制指标成分却完全不同。该文通过对射干和川射干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探讨射干和川射干的清热解毒(抗炎)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思路,并揭示为何两味中药的功效主治基本相同却一直被单列记载的科学内涵,为建立射干和川射干的客观评价的质量标准和中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