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探索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小勺口饲喂养和鼻胃管喂养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喂养效果。方法 用同一种早产儿配方奶粉 ,将 12 5例低出生体重儿分成小勺口饲组和胃管鼻饲组进行早期微量喂养 ,观察 2种喂养方法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肠道营养达 5 0 2J/ (kg体重·d)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结果  2组均未发生腹泻、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胃穿孔 ;口饲组出现的上消化道出血、呼吸暂停、吸入性肺炎、呕吐和腹胀等并发症 ,较鼻饲组显著减少 (χ2 检验 ,P <0 .0 0 5 ) ;口饲组未发生因误吸所致的窒息 ,鼻饲组发生 4例 ;肠道营养热能达到 5 0 2J/ (kg体重·d)的时间和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 ,口饲组较鼻饲组明显缩短 (T检验 ,P <0 .0 0 5 )。结论 出生体重 15 0 0g以上的低出生体重儿生后早期微量小勺口饲喂养较鼻饲喂养的相关并发症少、喂养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治疗效果。方法 48例低出生体重儿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加早期微量喂养(早期微量喂养组),于出生后6~12h开奶,按微量喂养从0.5~4.0ml·kg-1·d-1开始;常规喂养组44例采用在静脉营养基础上,于生后48~72h或病情稳定后开奶,奶量从10~20ml·kg-1·d-1开始,并对2组患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早期微量喂养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喂养组(P<0.05)。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能刺激胃肠道的生长发育并促进胃肠功能成熟,减少可能发生的喂养问题,改变单一静脉营养的依赖性,较快地达到全胃肠道喂养。  相似文献   

3.
低出生体重儿是儿科常见的疾病,由于围产医学和NICU技术的不断发展,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不断提高。我院自2000年10月-2002年10月间共收治52例低出生体重儿。经早期合理喂养、保暖、吸氧及辅助药物,输新鲜全血、血浆等支持对症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缩短了患儿的住院时间和静脉营养的使用时间,提高了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及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4.
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早期微量喂养对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喂养耐受性及体重增长情况。方法对我院收治的出生体重1500g的58例早产儿进行随机分组,在常规静脉营养基础上治疗组(30例)于生后24~72h内予以间断鼻饲,对照组(28例)于生后1周内给予鼻饲。对照喂养中胃肠不耐受发生率及比较生后2周体重达到或超过出生体重(BW)的例数。结果治疗组喂养不耐受发生率16.7%(5/30);对照组46.4%(13/28);2周时体重≥BW,治疗组90.00%(27/30);对照组53.5%(15/28),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早期微量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耐受良好,体重增长明显。  相似文献   

5.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9):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7.
无菌棉签蘸取奶液用于极低出生体重儿的早期微量喂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weight birth infant,VLWBI)经口早期微量喂养的最佳方式。方法将41例VLBWI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无菌棉签蘸取奶液后让患儿吸吮;对照组20例,给予鼻胃管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达全口喂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达全口喂养时间早,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光疗时间及呼吸暂停存在时间缩短,喂养不耐受、口腔炎及SaO2下降例数减少。结论无菌棉签蘸取奶液用于VLBWI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可锻炼新生儿的吸吮及吞咽能力,改善胃肠动力,减少喂养不耐受,缩短住院日,从而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探讨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与体重增长关系。方法选择 98例早产儿 ,分成三组 ,一组采用静脉内营养 ,其余两组在消化道喂养同等条件下 ,对其中一组采取头高脚低 (成 2 0°角 )斜坡位。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增长有明显差异 (P <0 .0 5) ;消化道喂养组与静脉内营养组比较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 (P >0 .0 5)。结论通过对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式的改进 ,配合全面的综合护理 ,可防止生理性体重下降和维持正常体重的增长。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胃肠喂养最佳间隔时间,提高喂养的耐受性。方法将7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3组,以1 m l为起始剂量,A组23例间隔6 h、B组23例间隔4 h、C组24例间隔2 h喂养1次,逐渐增加奶量至150~1601 ml/(kg·d ),达到全胃肠喂养。结果 A、B、C 三组婴儿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喂养不耐受发生的次数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5),尤其是A组与C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肠外营养天数、住院天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以1 ml、间隔6 h启动极低出生体重儿胃肠内营养,能减少喂养不耐受的发生,降低并发症,是早产极低出生体重儿较理想的喂养方式。  相似文献   

10.
崔传英  郭淑梅 《护理研究》2005,19(20):1836-1837
[目的]寻求一种有利于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喂养方法,解决管饲喂养的不足.[方法]观察组采用经口喂养法,对照组应用管饲方法,观察两组患儿胃肠功能、并发症发生及体重增长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发生腹胀、呕吐者明显减少(P<0.05),黄疸持续时间、吸吮动作出现时间及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但两组体重增长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经口喂养法经济方便,并且可缩短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相关因素与预后。方法 对2003年9月~2004年12月收治的低出生体重儿从胎龄、出生体重、产科高危因素及并发症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低出生体重儿的体重与胎龄、产科高危因素有关,胎龄越小、体重越低、并发症越严重、死亡率越高。结论 加强孕期保健宣传及高危妊娠的管理,可减少低出生体重儿发生;对低出生体重儿采取保温、呼吸管理、喂养营养,治疗合并症等措施,可提高存活率。  相似文献   

12.
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通过简易喂养法在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的应用 ,以期探讨一种新的喂养方法 ,既能避免静脉营养的高昂费用及经鼻、经口胃管喂养的某些弊端 (如影响患儿肺功能等 ) ,又能有利于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方法设简易喂养法组为观察组 ,同期应用其它方法组为对照组 ,观察两组患儿肠鸣音正常与否 ,有无腹胀发生 ,胎便排出情况 ,黄疸持续时间及体重增长 (从出生第 7天开始到出院平均每日增长克数 )情况。结果肠鸣音正常、未发生腹胀者观察组 2 6例 ,占 86 7% ,对照组 2 6例 ,占 74 2 %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胎便排尽时间观察组平均 7 4 7天 ,对照组平均 7 1 4天 ,黄疸持续时间观察组平均 9 5 3天 ,对照组平均 1 3 91天 ;体重增长观察组平均每天 1 1 78g ,对照组平均每天 9 1 5 g ;平均住院时间观察组 1 4 5天 ,对照组 1 8 2 6天。结论简易喂养法对早产儿及部分低出生体重儿较静脉营养费用低 ,较经鼻、经口胃管喂养经济方便 ,效果好 ,且能促进患儿胃肠功能恢复及生长发育 ,减少胃肠道并发症的发生 ,缩短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weight birth infant,VL WBI)经口早期微量喂养的最佳方式。方法将41例VLBWI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1例,无菌棉签蘸取奶液后让患儿吸吮;对照组20例,给予鼻胃管喂养。观察两组患儿达全口喂养时间、体重增长情况、胎粪完全排出时间、光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并发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达全口喂养时间早,体重增长无明显差异,胎粪完全排出时间、住院时间、光疗时间及呼吸暂停存在时间缩短,喂养不耐受、口腔炎及SaO_2下降例数减少。结论无菌棉签蘸取奶液用于VLBWI早期经口微量喂养可锻炼新生儿的吸吮及吞咽能力,改善胃肠动力,减少喂养不耐受,缩短住院日,从而减轻患儿家庭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微量喂养与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极低出生体重儿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3例和实验组73例。实验组在出生后24h内即开始微量喂养,对照组在出生后72h后开始微量喂养,并根据喂养耐受情况逐渐增加奶量,比较3周内两组NEC的发生率。采用x。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发生NEC的概率为6.8%,对照组发生NEC的概率为7.9%,治疗组的NEC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显示对极低出生体重儿24h内开始微量喂养及生后72h后开始微量喂养,其NEC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滴服喂养在早产低出生体重儿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2例早产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6例,对照组采用胃管喂养,观察组采用滴服喂养,比较两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喂养效果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滴服喂养适用于有吞咽功能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儿,能够满足其生长发育所需能量,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对极低出生体重儿喂养耐受性的影响.方法:将60例极低出生体重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为观察组患儿实施早期微量喂养并联合非营养性吸吮,为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喂养.结果:观察组患儿达足量肠内营养时间、吸吮吞咽功能建立时间、恢复出生体重的时间及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两组患儿均未发生坏死性小肠炎及吸入性肺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联合非营养性吸吮能够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对喂养的耐受性,改善胃肠道动力,使其尽早适应胃肠喂养,有利于促进康复.  相似文献   

17.
极低出生体重儿(VLBWI)是指出生体重≤1500 g、胎龄<33周的早产儿[1]。随着围生医学及新生儿急救技术的发展,极大降低了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病死率。为了保证极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使他们的发育过程和预后最大优化,需要采取多方面的措施,其中充足均衡的营养供给是决定极低出生体重儿存活与否及远期生活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目前极低出生体重儿肠内营养研究在奶方选择、喂养不耐受的临床判断标准及护理干预方面基本一致,但在喂养方式方面尚未完全达成共识,现将极低体重儿(VLBWI)早期肠内微量喂养的  相似文献   

18.
极低出生体重儿早期胃肠喂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崔其亮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8):1984-1985
要提高极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w eight infant,V LBW I)的存活率和促使其正常生长发育,改善胃肠功能和提供良好的营养条件是其中的重要因素。为此,V LB W I早期胃肠道喂养问题已受到人们的特别关注。1喂养物选择1.1早产儿母乳及母乳强化剂母乳有利于改善V LB W I的免疫?..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道喂养在极低出生体重儿治疗中的作用。方法:28例早期开始(〈2天)胃肠道喂养为喂养组,16例禁食(≥5天)予静脉营养为对照组,比较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每天增加体重、住院日期及出现的并发症等指标。结果:喂养组较对照组恢复出生体重时间、达足量喂养时间显著缩短(P〈0.001);每天增加体重、出院体重显著增加(P〈0.001);而出现院内感染、硬肿、高胆红素血症、低血糖、高血糖等并发症显著减少(P〈0.01)。两组呕吐、腹胀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胃肠道喂养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理想的营养供给途径,应尽早开始胃肠道喂养,可以减少极低出生体重儿并发症的发生,提高其存活率和存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早期微量喂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早期微量喂养对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生长发育及其并发症发生的影响.方法:46例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22例采用常规管饲和(或)完全静脉营养.观察组24例在常规处理、时症支持治疗、静脉营养的基础上加用早期微量喂养,观察体质量变化、迭全量肠内喂养时间、住院时间、喂养不耐受、呼吸暂停、低血糖、吸入性肺炎及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发生率.结果:在低血糖及吸入性肺炎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恢复至出生体质量时间、达全量肠内喂养时间、喂养不耐受、住院时间及呼吸暂停等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两组来发生1例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结论:早期微量喂养可以有效促进早产低出生体质量儿的胃肠发育及功能成熟,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