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制备大鼠缺血预处理(IP)、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换酶介导的生物素平移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同时检测心肌梗死范围.结果I/R组细胞凋亡率(43.37±4.82%)高,IP组虽然也有一定的心肌细胞凋亡率(24.53±2.95%),但较I/R组明显降低(P<0.001).IP组心肌梗死范围较I/R组明显减小.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诱发或加重心肌细胞凋亡,IP能明显减少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率,能明显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P能减少心肌梗死范围、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理可能与其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
缺血预处理与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肌缺血预处理是指一次或几次短暂重复的心肌缺血/再灌注 ,以提高心肌对随后较长时间缺血 /再灌注的耐受性。缺血预处理可缩小心肌梗塞范围 ,对心肌功能也具有保护作用。 1 986年 Murry等 [1 ]首次提出这一概念后 ,许多学者对预处理心肌保护机制已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心肌缺血 /再灌注损伤 (myocardial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MIRI)导致心肌细胞死亡 ,有凋亡和坏死两种形式 ,凋亡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凋亡 (apoptosis) ,亦称细胞程序性死亡 (programm ed cell death,PCD) ,是组织细胞在基因调控下的一种主动性死亡过程…  相似文献   

3.
缺血预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兔在体心肌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为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24只新西兰白兔制成在体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并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P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结果:IP组心肌梗死面积与缺血面积的比率比IR组显著减少(P<0.05);凋亡指数IP组亦比IR组小(P<0.01),IR组心肌DNA Ladder形成明显,IP组DNA Ladder模糊不清,结论: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心肌缺血预处理对未成熟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MIP)对未成熟心肌bcl-2、bax、fas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兔Langen-dorff模型,24只幼兔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c,n=8):仅灌注KH液180min,然后取标本;缺血/再灌注组(L/R,n=8):灌注20min后,停灌45min,复灌120min;心肌缺血预处理组(MIP,n=8),灌注20min,反复2次停灌5min,复灌5min,然后重复I/R组缺血/再灌方法。以凋亡细胞原位标记、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梯及bcl-2、bax、fas蛋白表达作为检查指标。结果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DNA片段梯:MIP组与I/R组比较,光密度明显减弱;MIP组与I/R组比较,bcl-2表达明显增多,bax、fas表达明显减少。结论 MIP通过影响bcl-2、bax、fas基因蛋白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8,他引:8  
目的 :观察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C)对体外循环中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评价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方法 :在猫体外循环 (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模型的基础上随机分成 3组 :组 1(单纯CPB组 ,n =18)和组 2 (主动脉阻断组 ,n =18)于CPB开始 4 5min后阻断主动脉 ,6 0min后开放主动脉使心脏恢复再灌注 90min ;组 3(IPC组 ,n =18)于主动脉阻断前进行IPC(阻断升主动脉 5min后开放 10min ,并重复 3次 ) ,余处理与组 2相同。应用Annexin Ⅴ /PI联合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心肌细胞膜磷脂酰丝氨酸的外翻 ,比较IPC处理组及单纯缺血再灌注组体外循环过程中 4 5、10 5、195min时间点心肌细胞坏死和凋亡的数量。 结果 :组 2于主动脉阻断 6 0min及再灌注 90min时心肌细胞坏死率分别为(2 .6 75± 0 .4 2 4 ) %及 (5 .32 7± 0 .5 13) % ,而组 3则分别为 (1.317± 0 .2 92 ) %和 (3.112± 0 .32 8) % ,两组主动脉阻断 6 0min时 ,均未检出凋亡心肌细胞 ,但在再灌注 90min时 ,组 2和组 3的心肌细胞凋亡率分别达 (2 .32 7± 0 .6 73) %和 (0 .94 3± 0 .14 6 ) %(P <0 .0 1)。IPC处理组缺血再灌注期间坏死及凋亡的心肌细胞明显减少。 结论 :IPC不仅能减少体外循环缺血再灌注导致的心肌细胞坏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探讨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将 2 4只新西兰白兔制成在体心肌缺血 /再灌注模型 ,并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 (P组 )、缺血 /再灌注对照组 (IR组 )、缺血预处理组 (IP组 )。结果 :IP组心肌梗死面积与缺血面积的比率比IR组显著减小 (P <0 .0 5 ) ;凋亡指数IP组亦比IR组小 (P <0 .0 1 ) ;IR组心肌DNALadder形成明显 ,IP组DNALadder模糊不清。结论 :缺血预处理对缺血 /再灌注损伤中心肌细胞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需阻断一侧肺动脉主干行肺叶切除的患者进行实验观察,以了解人肺组织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否促进肺组织细胞凋亡,以及缺血预处理对人在体肺组织细胞凋亡和对其凋亡基因bcl-2宾影响。方法:选择16例需阻断一侧肺动脉才能行肺叶切除的病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缺血预处理组,每组8例。预处理采用阻断5min,开放5min两周期的缺血预处理方式,对照组则无参处理过程,余同预处理组。分别于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30min和再灌60min取余肺组织少许,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细胞凋亡,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TNUEL检测显示对照组中再灌30min后与再灌60min后较术前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加(P<0.05),随着再灌时间延长,凋亡细胞指数也呈显著增加趋势(P<0.05)。免疫组化显示,缺血预处理组bcl-2蛋白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5),对照组中各时间点其表达水平并无差异(P>0.05)。结论:①缺血再灌注能促进人在肺组织细胞凋亡。②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来抑制人在体肺组织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凋亡发生的机制及热休克预处理抑制缺血-再灌注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采用结扎小鼠左冠状动脉制备在体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模型,经DNA ladder检测细胞凋亡,并检测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部分小鼠经热休克预处理后再进行上述实验。 结果:缺血-再灌注后心肌组织中出现DNA梯状条带,caspase-3,caspase-8,caspase-9活性显著增高;热休克预处理后,多种热休克蛋白(HSPs)表达增加,DNA片断化减轻及caspase的活性受到抑制。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激活膜死亡受体信号通路和线粒体信号通路,导致心肌细胞凋亡;通过诱导多种HSPs的表达,热休克预处理可抑制上述两条信号通路的活化和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细胞凋亡的影响以及与调控基因Bcl-2/Bax蛋白表达的关系。方法:90只新西兰兔被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SO)组、缺血再灌注(IR)组,缺血预处理(IP)组。IR和IP组进行60min的全肝缺血后恢复灌注。而IP组在缺血前采用5min缺血及5min再灌注的方法进行缺血预处理。两组又根据再灌注后处死动物,标本采集时间点分为4个亚组(IR3h,IR12h,IR24h,IR48h和IP3h,IR12h,IR24h,IR48h),SO组于手术后24h采取肝标本。所有标本进行HE染色后光镜镜检,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及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基因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证实,经预处理后肝脏组织损伤明显较IR组减轻。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细胞凋亡指数(AI)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IP组中IP3h,IR12h,IR24h较同时间段IR组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有显著性降低(P〈0.05);IP48h与IR48h相比,凋亡指数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蛋白表达:IP组与IR组及S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R(P〈0.05);IR组与SO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ax蛋白表达:IR组和Ip组与SO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增高(P〈0.05);IP组与IR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处理可能通过激活Bcl-2蛋白的表达,改变Bcl-2/Bax表达比例从而抑制肝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 (ischemicpreconditioning ,IP)第二保护窗对大鼠缺血再灌注 (ischemia/reperfu sion ,I/R)心肌细胞死亡和凋亡抑制基因bcl 2蛋白和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带萤光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 (TUNEL)法以及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结果 :(1)IP组TUNEL法阳性心肌细胞核数量及阳性心肌细胞核占总心肌细胞核数的百分比均明显少于I/R组 (P <0 0 5 ) ;(2 )IP组表达bcl 2蛋白 (mRNA)阳性的心肌细胞数及阳性心肌细胞占心肌细胞总数的百分比均明显高于I/R组 (P <0 0 1)。结论 :(1)IP第二窗能够显著减少大鼠I/R心肌细胞死亡 ;(2 )IP通过上调凋亡抑制基因bcl 2的基因表达可能是其减少大鼠I/R心肌细胞死亡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与阿片受体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法 ,2 4只鼠心随机分成对照、单纯缺血、缺血预处理、纳络酮处理等 4组。于复灌后 1 0 min记录心脏功能指标和冠状动脉流出液中的心肌肌酸激酶 ( CK)含量。结果 :经过缺血预处理 ,持续缺血后冠状动脉流出液中肌酸激酶含量明显下降 ,心肌收缩功能也有明显改善 ,而灌注液中加入纳络酮 ( NAL)使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消失。结论 :在鼠心离体工作模型中经过 2个循环的 5 min缺血和 5 min再灌注即可诱导鼠心的缺血预处理作用 ,此种作用并可被非特异性阿片受体拮抗剂纳络酮所阻断 ,缺血预处理的心肌保护机制与阿片受体有关  相似文献   

12.
再灌注可诱发各种心律失常,对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机制进行探讨,有利于对其进行有效防治,从而降低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病死率。缺血预处理是一种对抗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其诱发的心律失常最为有效的内源性保护机制之一,其主要通过释放"触发物质"启动心肌保护,然后激活信号转导通路上较重要的物质启动信号转导,最终产生效应子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吴立春  陈国桢  方中良 《医学综述》2008,14(15):2252-2254
缺血预适应是体内普遍存在的一种强大的自身保护机制。近20年来,对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机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对其确切机制以及与热休克蛋白的关系还存在争议。近几年来,小分子热休克蛋白的保护作用特别受到关注,本文综述了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延迟保护作用机制及其与热休克蛋白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细胞凋亡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的分布情况及缺血预适应的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减少缺血区凋亡的发生有关。方法:将新西兰兔制成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两组:IR组和IP组。分区取心肌组织标本进行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的检测。结果:IP组的梗死面积大小及凋亡指数均明显低于IR组。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缺血区的心肌组织中,缺血预适应可明显减少其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缺血后处理减轻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的作用.方法大鼠右肾切除,左肾45min缺血再灌注6h,给予6个循环10s/10s再灌/停灌缺血后处理方案干预后,测定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评价肾功能;HE染色观察肾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标记(TUNEL)法检测肾组织中凋亡细胞,;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肾组织Bcl-2和Bax蛋白表达.结果缺血后处理能明显减轻肾组织病理形态学损伤,降低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P〈0.05),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细胞凋亡(P〈0.05),增加Bcl-2的表达和降低Bax的表达(P〈0.05).结论缺血后处理可减轻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保护作用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和下调Bax蛋白从而抑制再灌注损伤的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无创性肢体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大鼠无创性肢体预适应(RIP)后对心肌缺血再灌损伤后心肌形态学、梗死面积和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和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影响。方法 通过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下肢无创性5min缺血、5min再灌注,建立RIP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3组,心肌缺血再灌组(I/R组)、心肌缺血预适应组(CIP组)和RIP组。以HE染色法观察心肌形态学改变;以红四氮唑染色法确定心肌梗死范围;以免疫组化法测定心肌MMP-2、MMP-9和TIMP-1的水平。结果 与I/R组比较,CIP和RIP均能明显改善心肌损害的形态学改变,降低心肌细胞的肿胀、减少间质出血和炎性细胞的浸润;显著降低心肌梗死面积(P〈0.01);降低缺血区心肌MMP-2和MMP-9的水平,增加TIMP-1的水平(P〈0.05)。结论 RIP不仅能改善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形态学改变、减少心肌梗死面积,而且能降低心肌细胞基质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成年健康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缺血预处理组(IP组)、丙泊酚组(P组)。制作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结束后即刻取肝左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与Bax蛋白表达量,TUNEL法检测肝细胞凋亡指数(AI)。结果:与Sham组比较,各组肝组织Bcl-2、Bax蛋白表达水平、凋亡指数均增加(P〈0.05);与IR组比较,IP、P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与IP组比较,P组Bcl-2蛋白表达增加、Bax蛋白表达和AI减少(P〈0、05)。结论:丙泊酚及缺血预处理通过调节Bcl-2、Bax蛋白表达,使肝细胞凋亡减轻,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肝脏可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本实验旨在讨论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机理,观察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并探讨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结扎兔冠状动脉前降支,缺血20 min/再灌注30 min。将健康家兔40只随机分为4组:Ⅰ组为对照组(SC);Ⅱ组为缺血预处理组(IPC),缺血前给予5 min缺血/5 min再灌注处理;Ⅲ组腺苷预处理组(Adopc),缺血前于左心耳5 min内推注腺苷2 mg/kg;Ⅳ组为去甲肾上腺素预处理组(NEPC),缺血前给予5 min静脉滴注去甲肾上腺素每分钟0.25μg/kg。观察指标:①心功能各参数;②心律失常发生;③血肌酸激酶;④心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AD);⑤心肌超微结构。结果:再灌注期间Ⅱ、Ⅲ、Ⅳ组左室最大压力变化速率(±dp/dtmax)较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Ⅱ、Ⅲ、Ⅳ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Ⅱ、Ⅲ、Ⅳ组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发生率较Ⅰ组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血肌酸激酶CK的Ⅱ、Ⅲ、Ⅳ组明显优于Ⅰ组(P<0.05),MAD含量则明显低于Ⅰ组(P<0.05)。心肌超微结构的改善Ⅱ、Ⅲ、Ⅳ组优于Ⅰ组。结论:本实验研究表明,药物预处理与缺血预处理均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他们是通过激发机体内源性保护机制而发挥其心肌保护作用,尤其是药物预处理具有潜在的临床价值,为临床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是否具有早期保护作用。方法将24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单纯缺血再灌注组(I组)、经典缺血预适应组(IPC组)、系统性缺血预适应组(SIP组),每组8只。I组丝线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rain,再灌注120min。IPC组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5min,再灌注10min,重复2次,后同I组。SIP组5min内从股动脉抽血,使平均动脉压降至50mmHg并维持10min,此后用5min把放出的血输回,后同I组。检测3组缺血前、缺血30min、再灌注30min、再灌注120min各时间点血清cTnI浓度、SOD活性及MDA、NO含量的变化。结果(1)缺血前各观察指标3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缺血30min,再灌注30、120min时点IPC、SIP组血清cTnI浓度、MDA含量明显低于I组(P〈0.05),IPC、SIP组血清SOD活性、NO含量明显高于1组(P〈0.05);(3)SIP组较IPC组效果显著,但各指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系统性缺血预适应对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早期保护作用,能明显减少心肌细胞坏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