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注射性臀肌挛缩症是因有多次臀肌注射史 ,导致的髋关节功能障碍性疾患。人们对其诊断和治疗还缺乏认识。我院自 1994~ 1997年共收治 12例 ,经手术治疗 ,术后功能恢复良好。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共 1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7~ 14岁 ,平均 10 .4岁。均为双侧挛缩 ,有多次臀肌注射史 ,患者行走时呈“外八字步” ,或快速跑步时呈“跳步”。双下肢不能并膝下蹲 ,下蹲时髋关节需外旋、外展方可 ,呈“蛙腿征”。坐位时两下肢不能膝上交叉 ,臀部没有常人饱满 ,呈“尖臀征” ,大转子的后方及沿臀大肌纤维部有一长槽状凹陷 ,并可触…  相似文献   

2.
武明泽  全忠 《中医正骨》2002,14(11):43-44
自 1992~ 2 0 0 0年 ,应用小切口潜行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82例 ,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2例 ,男 5 8例 ,女 2 4例 ,年龄 5~ 19岁。均为双侧病变。均有反复多次臀部注射史。本组 82例均表现为行走时呈“外八字”步态 ,下蹲时出现“划圈征” ,坐位“交腿试  相似文献   

3.
转子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臀肌挛缩症是因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征候群,一般认为肌肉注射是最多见的致病因素。自2003年9月-2005年10月,作者应用转子下小切口松解治疗臀肌挛缩症21例,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臀肌挛缩症主要是由于臀部肌肉注射等原因引起的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所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侯群。对此,目前多手术治疗,但手术方法很多,常用臀肌止点下移或“Z”形挛缩带延长术。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大转子上小切口横行切断臀肌挛缩带的方法,治疗臀肌挛缩症48例,经随访观察,疗效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6.
臀肌挛缩症原来少见,近几年来逐渐增多,尤其是儿童的发病率较高,引起了很多临床医生、学者的关心和重视,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治疗及预防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和讨论。我在手法治疗方面也进行了一些摸索。现将这些方法介绍如下,供同道参考、指正。病因病机:这是一种原因尚不太清楚的少见疾病。最初曾被认为是一种先天性(遗传因素)疾患,或者是由于创伤引起臀部肌肉的纤维变性。近几年来广大学者认为与儿  相似文献   

7.
臀肌挛缩症 (glutewlmusclecontracture GMC)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 ,导致髋关节功能受限而表现出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 ,其中臀部反复多次肌肉注射而致的多发于儿童时期。作者于 2 0 0 0~ 2 0 0 2年采取臀肌挛缩切开松解手术治疗该病患者 8例。术后给予悉心护理 ,正确指导康复训练 ,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8例 ,男 6例 ,女 2例。年龄 6~ 16岁 ,平均 10岁。均有臀部反复多次肌肉注射药物史。均在全麻或硬外膜麻醉下行臀肌挛缩切开松解术 ,术后伤口留置引流管 2例 ,置胶片引流 6例。经…  相似文献   

8.
自1993年10月~1996年8月,我们采用沿转子后上方入路的小切口松解术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臀肌挛缩症18例,取得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病例18例,男12例,女6例,均为双侧。年龄3~12岁,平均6.25岁,询问病史,常因...  相似文献   

9.
10.
李凡  曹云 《中医正骨》2000,12(9):33-33
臀肌筋膜挛缩症是因臀肌及其筋膜纤维变性、挛缩 ,引起髋关节功能受限而表现的特有步态、体征的临床症候群。我科自 1990~ 1998年收治臀肌筋膜挛缩症 2 5例 ,现结合临床浅谈体会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 2 5例 ,男 12例 ,女 13例。年龄 6~18岁 ,平均 11岁。双侧病变 2 4例 ,单侧病变 1例。 2 3例有反复臀部肌肉注射史 ,未合并有其他部位肌肉挛缩。1.2 临床表现 患者均表现有异常姿势及特殊步态 :行走双下肢外旋呈“外八字”步态 ,快走不稳 ,下蹲双髋外展外旋 ,双膝分离 ,坐位搁腿障碍。查体臀部肌肉不同程度萎缩 ,2 0…  相似文献   

11.
张金山 《福建中医药》2006,37(3):8-8,10
臀肌挛缩症是由于臀肌及其筋膜的纤维变性挛缩,引起髋关节内旋、内收功能障碍,进而表现为特有步态、姿势异常等体征的临床病症。自2000- 2005年,作者采用臀肌松解术治疗臀肌挛缩症患儿64例,获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推拿与睡枕联合治疗寰枕后膜挛缩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寰枕后膜挛缩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氯唑沙宗和地塞米松进行口服治疗,观察组采用寰枕后膜推拿松解术和睡枕进行联合治疗,两组均以10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每分血流量R、L的变化,寰枕后间隙的间距改变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术后的每分血流量R、L都有明显的增加,而且观察组在治疗后的每分血流量R、L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通过X线检查,发现观察组患者的寰枕后间隙的间距都有所增加,而且观察组增加的更为明显;观察组治疗后的有效率为94.0%,较对照组58.0%明显增加,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推拿与睡枕联合治疗寰枕后膜挛缩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石育才 《世界中医药》2009,4(3):156-156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针灸临床常见病症,好发于青壮年。笔者近年来应用针灸鸡足刺臀梨肌法治疗本病,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寰枕筋膜挛缩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34例患者予以小针刀松解术配合手法治疗,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分析临床疗效.结果:痊愈21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1%.结论:针刀能松解紧张挛缩的寰枕筋膜,增大寰枕间隙,从而减轻或解除椎动脉及神经的压迫,加之手法可疏通经络...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中医杂志》2016,(1):38-40
目的 :观察针刺改善脑卒中后手指拘挛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手指拘挛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给予内科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针刺治疗。两组治疗前后分别进行肌张力评定、手运动障碍运动功能评价、日常生活能力评定。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痉挛状态Ashworth分级评定,运动协调能力、感觉功能及Lindmark总分及Bathel指数分级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手运动协调能力、Lindmark总分、Bathel指数分级改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P0.01,P0.05)。结论:脑卒中后手指拘挛患者接受针刺治疗配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脑卒中后手功能障碍,改善痉挛状态,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清理辅助小切口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对髌股关节退变的治疗效果.方法:本组共27例,女15例,男12例.年龄:51~66岁,平均59岁.采用关节镜下清理,辅助小切口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术后进行康复训练.结果:27例术后伤口全部一期愈合,无膝关节血肿发生.平均随访18个月.治疗有效25例,有效率93%.Ly-sholm评分:术前51±13,术后89±8(P<0.01).结论:膝关节镜下清理辅助小切口髌外侧支持带松解术,可以明显缓解、消除髌股关节退变引起的疼痛,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摘 要〕 目的:观察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郑州市惠济区古荥镇卫生院 2018 年 10 月至 2019 年 10 月收治的 66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双色球随机分组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33 例,传统阑 尾切除术)与观察组(33 例,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 72 h 相关炎症因子水 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早于对照组,平 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03 %)低于对照组(21.21 %),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急性阑尾炎患者应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传统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小切口微创医用生物胶封堵术治疗肛瘘的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40例,治疗组20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用小切口微创医用生物胶封堵术治疗,对照组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病程11~23d,平均16.3d。对照组病程14~36d,平均28.6d。两组相比,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缩短(9.0±2.1)d(P〈0.05)。VAS疼指痛数治疗组为2.8,对照组为3.7(P〈0.05)。结论:小切口微创医用生物胶填充封堵术治疗肛瘘对肛门直肠结构和功能的保护明显优于传统方法,具有治愈率高、伤口愈合时间短、肛门组织损伤少、瘢痕面积小、痛苦小等优点,无术后肛门狭窄或大便失禁等后遗症,在治疗和保护肛门功能方面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双手夹持取核的方法及优点。方法对55例60只眼白内障患者,用宝石刀在角膜缘9∶30~11∶30区域做隧道切口,深约0.3mm,长约6~7mm,宽约3mm,内口比外口宽,环形撕囊,水分离晶体与囊袋,转动晶体核至前房,用注水的晶体匙和晶体调位钩双手夹持住晶体核,从隧道缓缓托出晶体核,吸出残留的晶体皮质,囊袋内植入后房型人工晶体。结果手术时间为10~15分钟,术后第一天矫正视力≥0.5者32只眼,占54%,一个月矫正视力≥1.0者42只眼,占70%。术后第一天和三个月角膜地形图检查平均散光为0.63±0.41和0.54±0.38,与术前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手术并发症为晶体后囊破裂3例,黄斑囊样水肿2例。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双手夹持取核法比单手托核法操作更加容易可靠,手术时间短,可避免晶体核触及角膜内皮和虹膜,不会直接引起角膜内皮和虹膜的损伤,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快,费用较超声乳化低廉,易于为普通百姓接受。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炎症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顺序的改进方法及临床价值。方法对比传统的顺逆结合切除胆囊的方法和顺序改进后的胆囊横断法在急性炎症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中的应用。结果小切口开腹完成急性炎症期胆囊手术418例,其中采用胆囊横断法的顺序切除胆囊285例。结论在急性炎症期小切口胆囊切除手术中,通过改进手术顺序,采用胆囊横断法切除胆囊更为安全,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