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了解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F)在小儿肺炎病理过程中的作用,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60例肺炎患儿血浆ET、AN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期组血浆ET、ANF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急性期组因浆ET、ANF水平明显高于恢复期组(p均〈0.01),恢复期组与正常儿童组接近(P〉0.05);伴有心衰的重症肺炎组血浆ET水平明显高于一般肺炎组(P〈0.01);肺炎组动脉血氧分压与血浆ET水平呈负相关(P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变化。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测定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结果:48例哮喘患儿发作期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均明显增高,稳定期时下降,其中血浆心钠素与对照组相近,但血浆内皮素水平仍高于对照组;内、外源型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心钠素水平无显著性差异;哮喘患儿血浆内皮素与心钠素水平正相关关系。结论:哮喘时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的变化及相关关系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调节机制并在其病理生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34例单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33例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患者测定血浆内皮素(ET-1)和心钠素(ANP)并与40名正常人对照组比较。结果 血浆ET-1和ANP在肺心病急性发作期均明显高于缓解期(P<0.05),缓解期仍明显高于单纯COPD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而且ET-1和ANP与PO2呈显著负相关,与PaCO2呈显著正相关,ET-1与动脉血pH呈显著负相关,血浆ET-1与ANP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血浆ET-1和ANP增高,可能是由于反复感染、细菌或病毒的刺激、缺氧和高碳酸血症等因素,使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右心负荷增高所致。定期测定血浆ET-1和ANP水平的变化是判断慢性肺心病病情严重程度的一项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4.
脑梗死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含量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皮素(ET)是迄今所知体内最强的缩血管活性多肽。心钠素(ANP)则是迄今已知体内最强的利尿利钠物质,同时还具有舒张血管平滑肌、调节细胞钙稳态等广泛的生物学效应。二者在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阐明ET与ANP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认识脑梗死的...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血浆β-内啡肽和心钠素的变化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研究发现 ,婴幼儿肺炎心力衰竭 (心衰 )时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素 (ET)等神经体液因子出现代谢紊乱 ,并参与心功能降低的发展过程 ,β 内啡肽 (β EP)和心钠素 (ANP)等神经体液因子在肺炎心衰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尚不清楚。为此我们动态检测了婴幼儿肺炎和肺炎并心衰时β EP和 ANP含量变化 ,并同时测定心衰患儿动脉血氧分压(Pa O2 ) ,以探讨其在肺炎心衰发病中的作用以及影响改变的相关因素。1 资料与方法1.1 对象 :病例全部为 2 0 0 0年 10月—2 0 0 1年 6月间住院的婴幼儿肺炎及肺炎合并心衰的患儿。1肺炎组 :均为住院的肺炎… 相似文献
6.
7.
婴幼儿肺炎并心力衰竭时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水平监测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皮素(ET)是来源于血管内皮细胞强烈的血管收缩剂〔1〕,而心钠素(ANP)则是来源于心房的肽类激素,具有强大的利钠、利尿、扩张血管和降压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ET和ANP的异常改变与心力衰竭(心衰)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我们动态监测婴幼儿肺炎并心衰时... 相似文献
8.
10.
11.
本文监测了33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中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含量变化及其相关关系并进行分析 ,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发病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关关系。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文选择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3例 ,均为我院住院病人。年龄41~83岁 ,平均60.3岁 ;病程3h~3个月 ,其中1周内30例 (90% )。33例患者中腔隙性脑梗塞13例 (梗塞面积≤15mm2) ,单发性梗塞9例 (梗塞面积>15mm2) ,多发性梗塞11例 (梗塞面积>15mm2,且病灶在两个以上者 )。梗塞部位包括脑叶、基底层、脑干 (脑… 相似文献
12.
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内皮素和心钠素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 -缬沙坦对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的治疗作用及对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影响。方法 :3 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 (n =13 ) ,用利尿剂和洋地黄治疗 ,缬沙坦治疗组 (n =17)在前者基础上加用缬沙坦 ( 80 -160mg/d)治疗 6周 ,观察治疗前后NYHA分级、血浆ET、ANP浓度的变化。结果 :经 6周治疗后 ,缬沙坦治疗组NY HA分级明显下降 (P <0 0 1) ,并使血浆ET和ANP的水平明显降低 (P <0 0 1)。与对照组相比 ,缬沙坦治疗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但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缬沙坦可以更好的改善心衰患者的心功能 ,缬沙坦能明显降低血浆ET和ANP的水平 ,这可能是血浆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治疗CHF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 (ET)和心钠素 (ANP)的影响。方法 :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 2 0例 ,随机分 2组 ,Ⅰ组为静吸组 ;Ⅱ组为静脉组。诱导后Ⅰ组吸入异氟醚 ,Ⅱ组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10min、手术 5 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 ,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 :①ET在Ⅰ组手术 10min时下降 ,5 0min及术毕显著下降 (P均 <0 .0 1) ;而Ⅱ组无明显变化。ANP在Ⅰ组手术 5 0min明显下降 (P <0 .0 5 ) ;Ⅱ组术毕却明显升高 (P <0 .0 5 )。②一秒呼出率 (FEV1)在Ⅰ组手术 10min及 5 0min显著增加 (P均 <0 .0 5 ) ,Ⅱ组却无明显变化。结论 :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可能更适合于气道高反应患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全身麻醉对上腹部手术患者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的影响。方法: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20例,随机分2组,Ⅰ组为静吸组;Ⅱ组为静脉组。诱导后Ⅰ组吸入异氟醚,Ⅱ组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于麻醉前、诱导后、手术10min、手术50min及术毕采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浆ET和ANP的含量。结果:①ET在I组手术10min时下降,50min及术毕显著下降(P均<0.01);而Ⅱ组无明显变化。ANP在Ⅰ组手术50min明显下降(P<0.05);Ⅱ组术毕却明显升高(P<0.05)。②一秒呼出率(FEV1)在Ⅰ组手术10min及50min显著增加(P均<0.05),Ⅱ组却无明显变化。结论:静吸复合麻醉比全凭静脉麻醉可能更适合于气道高反应患者。 相似文献
15.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肾上腺升压素和心钠素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血浆肾上腺升压素(ADT)和心钠素(ANP)的变化,以探讨CHF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 采用特异性放射免疫法检测了45例CHF患者治疗前后和20例正常人ADT和ANP的血浆浓度.结果 治疗前,ADT血浆浓度在心功能Ⅱ级为(29.98±3.56)ng/L、Ⅲ级为(33.45±3.54)ng/L,Ⅳ级为(20.71±3.37)ng/L,心功能Ⅲ级时达到高峰,心功能Ⅳ级时明显下降,并且低于正常对照组(24.89±2.19)ng/L,心力衰竭各亚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1周药物治疗后,心力衰竭各亚组患者血浆ADT含量下降.治疗前ANP血浆含量在心力衰竭各亚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心力衰竭各亚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心力衰竭各亚组均下降,Ⅳ级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余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ADT和ANP在Ⅱ级组和Ⅳ级组无相关关系,Ⅲ级组有负相关关系(r=-0.46,P=0.04).结论 ADT和ANP共同参与了心力衰竭的病理进程,表明缩血管和舒血管活性肽分子间平衡被打破,反映了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短期药物治疗可降低其血浆水平.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充血性心力衰竭(RHD-CHF)患者血浆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卡托普利对其影响。方法:检测26例RHD-CHF患者及10位正常人血浆ET含量,并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n=13),口服卡托普利18.75-37.5mg/d,连服4-6周;对照组(n=13)服用安慰剂,测两组治疗前后ET浓度。结果:RHD-CHF患者血浆ET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心功能Ⅳ级明显高于心功能Ⅱ、Ⅲ级;口服卡托普利组,血浆ET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于治疗前水平。结论:ET升高是RHD-CHF患者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ET参与了CHF发病及病理生理过程,卡托普利能抑制上述这种改变。 相似文献
18.
血浆脑钠素和心钠素在心力衰竭中的诊断价值及评价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 探讨血浆脑钠素(BNP)、心钠素(ANP)浓度变化对心力衰竭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酶联免疫法和放射免疫法检测75例心力衰竭患者(NYHAⅡ~Ⅳ级)和25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浆BNP和ANP浓度,同时采用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标准对心功能分级和用超声心动图检查评定患者心功能.结果 心力衰竭组血浆BNP浓度为(1 794.1±724.5) ng/L、ANP浓度为(948.5 ± 520.7) ng/L,与正常对照组BNP(90.5±55.8) ng/L、ANP(121.7±71.1 ) ng/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NP浓度心功能Ⅱ级为(552.9 ±339.6) ng/L、Ⅲ级(1 303.9±566.4 ) ng/L、Ⅳ级(3 625.5±1 069.2) ng/L,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NP浓度Ⅱ级为(518.8±376.3) ng/L、Ⅲ级(1 061.9±521.3) ng/L、ⅣV级(1 264.7±798.1) ng/L,Ⅱ级与Ⅲ级、Ⅳ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Ⅲ级和Ⅳ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0%的患者BNP为(1 096.7±656.6) ng/L、ANP为(931.6±320.9 ) ng/L,LVEF<40%的患者BNP(2 659.4±743.5 ) ng/L、ANP(974.3±555.6 ) ng/L,两组患者血浆BNP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NP和ANP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的面积分别为0.97和 0.85,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血浆BNP比ANP对心力衰竭患者的诊断具有更高的准确性,BNP与超声心动图反映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指标LVEF及NYHA分级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作为心力衰竭分级的一个良好的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19.
探讨中医气血相关理论在肺心病中的治疗作用。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用自拟益气活血方治疗老年慢性肺原性心脏病(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30例(治疗组),并与西医治疗28例患者(对照组)对比,观察临床疗效、血浆内皮素(ET)和心钠素(ANP)含量的变化。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6.67%和64.29%,P<0.05),同时治疗组血浆ET、ANP含量下降亦较对照组明显(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对肺心病急性发作期患者可以明显降低ET、ANP。作者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肺心病降低ET和ANP是临床疗效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检测ET和ANP含量也可作为临床观察疗效的一个动态指标。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