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生物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并分析具体质控措施。方法选取我院检验收到的微生物检验标本15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检验不合格比例,并详细分析检验不合格的原因;针对检验合格原因采取对应策略,另选取150例样本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微生物检验报告情况。结果不合格标本分布:痰液、尿液、血液、粪便等,共18例,占总标本12.00%;观察组样本不合格率为1.33%,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不合格原因主要为采集方法不规范、未使用条形码、标本污染与送检不及时、容器使用错误等;观察组质量考评分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检验过程中要强化检验科与其他临床科室的联系,严格按照检验流程和规范完成检验工作,以此提升检验合格率,确保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尿液镜检方法在尿常规检验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0例(2000份尿液标本)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患者,均通过尿液镜检方法进行检验,以最终临床病理检验的结果作为金标准,分析尿液镜检的阳性检出率以及尿液镜检方法对尿常规进行检验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2000份尿液标本经最终病理确诊阳性标本1967份,通过尿液镜检方法检验出阳性标本1960份。尿液镜检方法的阳性检出率98.00%与临床病理确诊的98.3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液镜检方法进行尿常规检验的敏感性为99.39%(1955/1967),特异性为84.85%(28/33),准确性为99.15%(1983/2000)。结论临床在进行尿常规检验的过程中,尿液镜检方法是一种有效可行的检验手段,检验结果与最终病理确诊无明显偏差,而且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检验科接受的细菌检验标本3256例,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1628例,常规检验;观察组1628例,每一个环节均严格按照规范的细菌检验流程进行检验。对比分析两组检验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检验合格率为94.3%,明显优于对照组(83.4%)。两组数据之间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严格规范的检验流程可以明显提高细菌检验的合格率,准确度高。  相似文献   

4.
于波 《中国医药指南》2011,9(22):352-353
目的从临床尿液采集到出具检测报告全程分析尿液检验的注意事项,保证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并对检验结果进行分析。方法严格从尿液样本的留取、离心、镜检、鉴别等各个环节遵守操作规程,严格进行质量控制,对每一份尿液标本都要进行细致、规范的检测。结论尿液分析的质量控制涉及到临床检验管理的各个环节,规范检验程序和方法能够提高尿液检验的正确性,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有效的检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针对原因提出合理对策,提高检验质量。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间不合格的粪便标本112份与不合格的尿液标本132份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不合格粪尿常规检验标本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不合格粪便标占6.88%;不合格的尿液标本占5.01%。临床粪尿常规检验标本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本量不足145份,占59.42%,其次是标本污染占20.08%;其不合格原因排列顺位依次是标本量不足、标本污染、标识错误、容器错误与超时送检。结论采集粪尿常规检验标本前应对患者进行相关指导,特别是标本的量、容器及采集方法等,采集后应严格查对,确保粪尿常规检验标本的合格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影响临床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0份开展血常规检验的血液标本,对所有血液标本进行质控,筛查检验结果不准确的血液标本,并分析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结果 经检验, 2000份进行检验的血液标本中,检验准确1957份,检验不准确43份。检验结果不准确血液标本的溶血、凝血、抗凝剂使用不当、标本送检不及时、样本量不足、输液侧采集血液、采集不规范、操作不规范占比分别为97.67%、100.00%、93.02%、90.70%、62.79%、69.77%、88.37%、86.05%,高于检验结果准确血液标本的0.51%、0.41%、0.56%、0.36%、0、0.10%、0.26%、0.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溶血、凝血、标本送检不及时、输液侧采集血液、操作不规范是血液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检验标本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影响因素来自多方面,临床要据此做好相关的准备工作,积极保证血液标本检验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临床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方法抽取我院于2014年8月至2015年10月送检的700份尿液样本,并将其纳入此研究中,700份尿液样本中100份存在误差,随后对其进行复检,对检验结果予以分析。结果经过归纳以及整理可知,临床检验过程中影响尿液检验的主要因素为实验室因素,随后为临床用药、标本采集、尿液采集以及样本保存。其比例分别为40%、25%、15%、10%以及10%。结论加强对尿液检验的相关因素分析,提升尿液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验质量控制措施,以提高病原学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各科送检的细菌标本3800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标本检测质量优良为1844例,质量合格为1677例,总合格率为92.7% (3521/3800).其中各类标本合格率前三位的是:脓肿及创伤组织标本(97.8%)、血液标本(96.9%)、生殖道分泌物标本(91.9%).标本检测不合格279例,不合格率为7.3%(279/3800).其中无菌操作不严格87例、标本取样位置不准确74例、标本采集量太少68例、没有及时送检36例、特殊标本未进行特殊处理14例.结论 严格遵守标本采集、运送操作规范,进行正确的标本采集、保存和处理是保证医学临床标本细菌学检测质量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针对微生物检验现状,总结微生物检验标本质量管理控制对策,为医院检验质量持续改进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2月~2016年3月收集我院检验科收到的256例不合格微生物检验标本,统计标本来源于不合格原因。结果 256例不合格检验标本来源为痰液标本(42.19%)、尿液标本(33.20%)、血液标本(14.45%)、分泌物标本(5.08%)、粪便标本(2.73%)、无菌液标本(2.34%)。形成不合格标本的原因为标本污染(26.95%),采集时间错误(22.66%)次之。结论根据微生物检验标本所存在的问题,应当加强微生物检验质量管理控制,保证检验结果准确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尿常规检验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1200例2016年9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接受临床尿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对尿常规检验标本进行观察,记录标本采集数据,并对整个过程进行分析,总结相关影响因素。结果组种1200份标本中有188属于不合格标本,不合格率为15.67%,1012份属于合格标本,合格率为84.33%,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建立标准化的操作流程,确保检验标本的采集、保存、运送无误,有利于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加强检验人员的学习、培训,可有助于降低尿常规检查的误差,提高尿常规检验结果精准性,更好服务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本次研究来了解和分析由于在门诊采集标本进行检测影响采集造成误差的原因有哪些,并且寻找正确的采集方法,掌握相应的措施来避免这种误差。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我院的血液标本、血沉,白带,前列腺标本、粪便标本、尿标本进行分析,分析标本采集之前,采集过程中以及采集后的各种影响因素和原因,计算每种标本的合格率,并进行记录。结果本院患者的血液标本的合格率为99.6%,血沉标本的合格率为80%,白带标本合格率为90%,前列腺液标本合格率为94%,大便标本的合格率为85%,尿标本的合格率为96.6%。结论在进行标本采集时,医护人员和患者自己采集的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方法,才能减少由于标本采集不当而造成的误差,才能确保检验质量,为临床的诊断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住院病人检验标本不合格的分类和原因分析,向临床科室提出改进建议,规范分析前质量控制,从而提高检验结果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1月到11月检验科所接收标本中不合格标本(包括三大常规、生化、免疫、细菌及配血标本)进行分类及原因分析。结果:不合格标本中标本量少31%、溶血25%、脂血12%、标本污染10%,标本凝固10%,其它包括标本容器错误、标本采集后处理不正确(包括送检不及时、血气分析标本采集后未封针头或封针不严)、标本标签不规范(包括标签粘贴不规范、标签信息不正确或不全)、标本量多、空管等12%。其中血液、痰及大便标本居前三位。结论:重视与提高分析前质量控制,规范标本处理流程,加强对医护人员的分析前质量控制培训,从而提高检验数据对临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检验标本的质量控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检验是临床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疾病诊疗治疗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取得准确可靠的检验结果,检验标本的采集至关重要。标本采集的合格率直接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这就要加强对医护人员的专业培训,从而提高检验结果的质量。实践证明,为保证临床检验质量,必须做到全过程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尿液检验又称尿常规,是对尿液标本的常规检验。整个过程要经过申请检验、采集标本、保存标本、送检标本、实验室检查等各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失误,都可能造成尿液检验结果的异常。本文主要分析和总结尿液检验结果的影响因素,并将所有因素分类,制定并实施具有针对性地解决方案,可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可靠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尿液标本和粪便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在我院采集的尿液标本和粪便标本各240份,对两组标本采集后的不合格情况进行诊断,总结导致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结果在抽取的尿液标本中,不合格标本达到14份,所占比例达到5.83%;在抽取的粪便标本中,不合格标本达到19份,所占比例达到7.92%。导致上述两种标本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包括送检时间过长、容器选择错误、标识错误、标本被污染、标本采集量不足。结论在尿液和粪便标本采集过程中应该选择合适的容器,做好相应的标识,保证采集量充足,采集之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污染,并保证在第一时间送检。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我所接收并检验的尿常规临床检验标本中抽取的400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传统方式采集和检验标本2000例,设为传统组,采用先清除阴道分泌物再采集尿液标本2000例,设为试验组,分析不同处理对临床检验效果的影响。结果试验组尿常规结果显示,细胞检出概率为19.35%、白细胞检出概率为6.65%、上皮细胞检出概率为0%,尿蛋白检出概率为0%,均明显低于传统组,组间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阴道分泌物对尿常规临床检验结果的影响显著,临床应采取清除阴道分泌物措施进行控制,以提高检测准确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影响临床生化检验质量的主要因素,并突出针对性解决措施,提高检验质量。方法抽取我院检验科27名工作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生化检验过程中的质量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统计,并根据统计计算结果提出针对性改善措施,随机抽取改善措施实施后半年检验科500份生化检验标本作为研究对象,对检验不合格标本的比例进行计算,并将其与改善措施实施半年前随机抽取的500份生化检验标本检验合格率进行比较。结果 27名检验科工作人员对影响生化检验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可见标本采集、操作、患者自身的生理及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检验仪器及试剂因素、核对因素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分析前阶段的影响最大。针对性改善措施实施前后的检验合格率分别为11.20%和2.40%,实施后的不合格率显著降低,与实施前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标本采集、操作、患者自身的生理及药物因素、环境因素、检验仪器及试剂因素、核对因素都可能影响检验结果都可能对相关检验项目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强化生化检验质量控制,可最大程度降低检测中的干扰因素,提高检验合格率,对于提高检验质量,改善质控效果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究尿液镜检法在尿液常规检验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200例进行尿液常规检验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受检人员自行收集尿液,每例患者各采集首次尿10 ml、中段尿2份各5 ml,混合均匀后,及时送检,各取10 ml尿液标本,分别以试纸法、镜检法进行检验。比较两种检验方法检测白细胞水平的阳性率、阴性率、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结果 镜检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0.50%、阴性率为59.50%、假阳性率为9.00%、假阴性率为13.50%;试纸法检测的阳性率为46.00%、阴性率为54.00%、假阳性率为12.50%、假阴性率为11.50%。两种检验方法的检测结果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尿液常规检验中,镜检法、试纸法均可获得准确结果 ,若联合使用,可进一步提升检验准确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感染性疾病提供诊断及治疗依据。方法收集我院微生物检验科在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进行感染类疾病患者的检验的标本有2500份,作为A组;收集在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进行感染类疾病患者的检验的标本有2500份,作为B组;根据标本类型进行分类,具体为血液、呼吸道分泌液、尿液、粪便及穿刺液;所有标本均经过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进行微生物检验,回顾性分析比较2011年1月至2011年12月标本与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结果不同临床标本对比发现,A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19.70%、B组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为26.71%,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呼吸道分泌液及穿刺液标本的两个时间段检验阳性率显著差异(P<0.05),而尿液及粪便标本的两个时间段检验阳性率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时期、不同患者的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可以监测病原菌的流行现状,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临床标本微生物检验的阳性率。方法调查分析法,对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在我院接受标本检验的患者500例(其中240例来自于女性患者,260例来自于男性患者)进行研究,标本类型主要包括痰液标本、尿液标本、分泌物标本、血液标本、脑脊液标本五种类型,每种类型的标本各100例。观察所有的标本的基本情况并进行记录,进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所有临床标本的检验均利用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分析检验结果的阳性率。结果其中痰液标本阳性率为27%,尿液标本53.%,分泌标本50%,血液标本10%,脑脊液标本10%。结论不同临床标本的微生物检验结果的阳性率存在一定的差异度,一定要全面规范标本检验方法和实验步骤,确保结果的精准性,为疾病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而准确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