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院骨科于2000年1月-2003年10月共施行上肢手术218例,均采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肌间沟径路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自2002年6月-2005年6月,我科共实施3015例臂丛麻醉,均采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间沟径路穿刺,获得了较满意效果。现予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 我院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进行上臂各种手术较多,现将麻醉中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260例,其中男性158例,女性102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71岁,平均40岁。施行房及上臂骨与关节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  相似文献   

4.
提出防止肌间沟臂从神经阻滞常见的尺侧阻滞不全。关键在准确定位,根据手术部位选定穿刺点,避免避免局麻约容量的相对不足。200例上肢手术据此改进操作,一针阻滞完善率92%,总完善率99%。  相似文献   

5.
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是目前上肢手术甚为理想的麻醉方法之一。我院自1982年5月至1990年2月为2670例上肢手术病人施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本组2670例中,男2058例,女612例。年龄14-72岁。断指(肢)再植术405例,带血管蒂皮瓣移植术35例,拇指再造  相似文献   

6.
林佳春 《吉林医学》2004,25(12):65-65
我院外科于1999年3月-2004年6月共施行上肢手术218例,均采用前斜角肌与中斜角肌肌间沟径路穿刺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锁骨上斜角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根据手术部位确定穿刺点在肌间沟的高低位置。穿刺针口斜面方向、推药速度进行阻滞。此法有适用范围广、麻醉效果确定、操作简单、容易掌握、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8.
何玉明 《四川医学》2003,24(7):677-677
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是上肢 (包括肩、锁 )手术最常用的麻醉方法 ,然而 ,经典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常常会出现尺侧麻醉不全。笔者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 ,摸索出一种指压方法 ,能引导药物扩散的方向 ,满足不同手术的麻醉要求。现将 2 0 0例经验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ASAⅠ~Ⅱ级患者 2 0 0例 ,男 134例 ,女 6 6例 ;年龄 18~ 6 2岁 ,体重 4 6~ 76kg。其中肩部手术 18例 ,锁骨手术 2 4例 ,上臂手术 5 3例 ,前臂手术 4 4例 ,手部手术 6 1例。手术时间平均 110± 12min。1 2 麻醉前用药 :两组病例术前常规禁食水 8h ,术前半小…  相似文献   

9.
目的 现察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在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应用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择32倒ASA Ⅰ~Ⅱ级、年龄2~6岁的肩部和上肢手术患儿,先基础麻醉后,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术中持续鼻导管给氧,监测RR、ECG、HR、BP、SpO2.结果 全部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麻醉,麻醉效果优良率91%,无并发症.结论 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应用于小儿肩部和上肢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麻醉效果,及上肢静脉局部麻醉对臂丛神经阻滞的辅助作用,方法:154例前臂或手部手术病人,均采用传统肌沟臂丛神经阻滞,注入1%利多卡因+0.25%布丝卡因混合液20ml,对注工后20min手术区域仍有疼痛的病人,行静脉内局部麻醉,观察麻醉效果。结果:肌间沟臂合液20ml,腋神经,前臂外侧皮神经,桡神经阻滞成功率达81.8%,正中神经、尺神经、肋间臂神经阻滞成功率分别为55.8%、53.2%和45.4%,阻滞不全需用静脉局部麻醉57例,占总例数的37%,用静脉局部麻醉后麻醉完善51例,结论: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失败率较高,静局部麻醉可显改善麻醉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和肌间沟臂丛加腕部神经阻滞后手部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方法:选择160例手外科需麻醉的单侧手指毁损伤手术患者,分J和JW组共两组,J组80例全部采用单纯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JW组80例采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加腕部神经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手部的麻醉起效时间和麻醉效果。结果:JW组麻醉起效时间显著快于J组,麻醉效果优于J组(P〈0.05)。结论:腕部神经阻滞配合肌间沟臂丛的麻醉效果在手外科手术中有确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茆顺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3,(21):2760-2761
目的探讨神经刺激器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方法对我院2012年1月—12月30例行神经刺激器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护理配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正确的护理配合下,本组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神经刺激器引导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未出现护理有关的意外和并发症。结论根据神经刺激器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的特点,采取规范熟练的护理配合有助于提高麻醉质量和麻醉效率,提高麻醉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臂丛神经阻滞的入路很多,临床上采用的腋路臂丛神经阻滞易出现挠侧阻滞不全,传统肌间沟入路臂丛神经阻滞由于其穿刺点位置较高,常常出现上臂阻滞较完善而前臂及尺侧神经阻滞不全.我们采用低位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方法 2005年1月至2008年1月该科对成年患者施行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麻醉718例.结果 麻醉效果优良率为96%,并发症为1%.结论 熟练掌握肌间沟法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技术及其管理,可进一步提高麻醉效果优良率,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6.
传统与改良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 2 0 0 1年 2月— 2 0 0 3年 3月间将 180例需要臂丛麻醉的患者随机分成三组 ,分别给予传统和改良的肌间沟臂丛阻滞麻醉 ,并对其麻醉效果及并发症进行统计学比较 ,旨在寻找更为适宜的臂丛阻滞方法。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180例 ,均为我院急诊或择期手术需臂丛麻醉的患者 ,其中男 10 5例 ,女 75例 ,年龄 10~ 6 0岁。随机分为三组 :A组 38例 ,采用传统肌间沟阻滞 ;B组 4 0例 ,注射部位定点定深度 ;C组 10 2例 ,采用单点多方向注射。手术部位涉及上肢的任何部位。ASAⅠ~Ⅱ级。三组病例的性别、年龄及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  相似文献   

17.
张丹琦 《黑龙江医学》2003,27(7):550-550
1 病例资料男 ,5 2岁。因右肱骨骨折术后骨不连 ,拟在臂丛麻醉下行切开取髂骨 (局麻 )植骨术。病人一般状态尚可 ,心电图及各项化验室检查均正常 ,血压1 6 2 3/1 0 2 4kPa(1 2 2 /77mmHg) ,心率 81次 /min。采用肌间沟进路行臂丛神经阻滞 ,选右前中斜角肌间隙与环状软骨水平面的交叉点为穿刺点。常规消毒铺巾后 ,用 7号注射针头沿前中斜角肌间隙垂直进针 ,进针 3次无异感产生 ,改稍偏内进针寻找异感 ,进针 2次患肢出现异感 ,回吸无血液及脑脊液 ,注入1 %利多卡因和 1∶2 0万肾上腺素的注射液 2 0mL ,患者未出现异常 ,且阻滞效果满意。 …  相似文献   

18.
臂丛神经阻滞虽有多种途径和方法,但要达到理想、完善的麻醉效果却非常不易。我们从1994年始探索应用肌间沟臂丛神经扇形注射阻滞法,与传统的肌间沟法比较,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江伟航 《广西医学》1997,19(3):508-509
负压试验应用于肌间沟神经阻滞广东省番禺市人民医院麻醉科江伟航臂丛神经阻滞是一种实用的上肢手术麻醉方法。选择穿刺部位的准确与否,直接影响效果的好坏。现介绍一种肌间沟内局部人工负压方法,目的在于形成一个可见性的指征,使效果满意同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20.
蓝秋  杨刚  李锋 《中外医疗》2012,31(26):68+70-68,70
目的探讨突破感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ASAⅠ~Ⅱ级需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的成年患者120例,随机抽取60例为Ⅰ组,余60例为Ⅱ组。Ⅰ组采用传统的异感法进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Ⅱ组采用突破感法进行阻滞。两组所用局麻药的量和浓度相同。两组分别观察记录穿刺次数、穿刺深度、起效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Ⅱ组穿刺次数、穿刺深度及不良反应的数据上明显比Ⅰ组小。结论突破感法在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疗效确切,并发症少,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