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文华 《中外医疗》2009,28(8):46-46
缺血性心肌病通常认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所致;但ICM也包括急性心肌梗死(AMI)后的心脏扩大。AMI后的左心腔容量扩大,梗死区与非梗死区心肌长度均增加;发病2周后心室造影即可表现左室舒张和收缩终末容积增大。核素心肌显像对于诊断ICM有重要意义,诊断ICM在经双核素或正分子发射断层检查(PET)明确有存活心肌后,行PCI或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或可挽救冬眠心肌。  相似文献   

2.
缺血性心肌病(ICM)这一概念,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疾病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主要表现为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国内报道尚不多。正确认识ICM,有助于本病的及时诊断治疗,有助于延长病人寿命,提高其生活质量。本文对我院自1985年7月至1995年3月间,确诊为ICM  相似文献   

3.
黄楷壮 《农垦医学》2021,43(2):187-192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ICM)属于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的一种特殊类型或晚期阶段,是指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弥漫性纤维化,产生与原发性扩张型心肌病类似的临床综合征[1].CHD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超过2300万人,而20...  相似文献   

4.
在缺血性心脏病( ischemic cardiomyopathy , ICM )中,由于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心肌缺血,心肌细胞发生不同程度损伤。仅心肌功能异常而心肌细胞结构尚未破坏时,冠状动脉血流恢复后心肌功能可恢复正常,这种状态被称为可逆性心肌损伤,见于心肌冬眠和心肌顿抑。随着疾病的发展,梗死区心肌逐渐被纤维胶原组织替代,即修复性纤维化。而非梗死区心肌在神经内分泌系统异常激活及某些细胞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反应性纤维化。心肌纤维化( myocardial fi-brosis, MF)不仅促进疾病的进展,而且其程度及位置均与患者预后有关。因此,早期识别顿抑、冬眠和坏死心肌,评估MF程度,对ICM治疗方案的制定、冠状动脉再通术疗效的预测和术后随访,以及评估疾病预后很有价值。但由于ICM的病理生理特点,梗死常发生在心内膜下,向心外膜扩散,且顿抑、冬眠心肌位于梗死区周围,临床上对其识别较为困难。近年来心脏核磁共振(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CMR)技术迅速发展,具有很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可准确划分心内、外膜界限。使用钆对比剂延迟增强-心脏磁共振(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LGE-CMR)成像技术可以准确评估局部梗死心肌位置、范围及纤维化程度。本文就LGE-CMR对ICM的MF的评估与临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谷宝成 《中外医疗》2009,28(19):57-57
心肌纤维化(缺血性心肌病)是由于心肌供血长期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或大面积心肌梗死后,以致纤维组织增生,心肌收缩力减弱,顺应性下降。病变主要累及左心室心肌和乳头肌,可波及起搏传导系统。病理特征是多支冠状动脉发生弥漫和严重的粥样硬化,有时可见冠状动脉管腔内血栓的形成。心腔呈普通型扩大,心肌细胞变性或坏死,纤维组织增生。  相似文献   

6.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硬化具有相同的病理改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狭窄引起心肌急性缺血可引起心肌梗死。目前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较少,为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我们从1995年1月~1999年1月对100例脑梗死患者及正...  相似文献   

7.
叶少武 《广西医学》2010,32(8):983-986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eardiomyopathy,ICM)于1970年由Burch等。正式提出,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于心肌长期血液供应不足,心肌组织发生营养障碍和萎缩,导致心肌细胞缺血坏死和纤维组织增生。临床特征为心脏增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8.
柏建南  郑杨 《吉林医学》2011,(4):758-760
<正>近年来,冠心病(CHD)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在中老年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占的比例越来越重。该病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当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或心肌收缩力加强等增加心肌耗氧的因素存在时,冠状动脉的供血与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要[1],进而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由于冠心病可进一步  相似文献   

9.
李怀科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2):1594-1594
缺血性心肌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长期心肌缺血引起的以弥漫性纤维化为主的心肌病变,亦称心肌硬化或心肌纤维化。缺血性心肌病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严重,多位多支病变,心脏逐渐扩大,左室功能明显受损,左室射血分数多≤35%。临床主要表现为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因此也称为心律失常型和心力衰竭型冠心病。缺血性心肌病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近几年由于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酗酒酗烟者较前增多,加之社会许多因素,导致缺血性心肌病患者急剧增多,其心衰的发病率也不断上升。笔者在岐山县医院进修期间对其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缺血性心肌病(ICM)是心肌供血长期不足,致散在性心肌纤维化或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区域由纤维瘢痕所替代.临床表现以心衰和(或)心律失常为主.大多数ICM药物治疗效果差,随着对ICM心肌内顿抑心肌和冬眠心肌的检出,为ICM的各种血管重建治疗找到了理论依据,并使之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引起的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存临床致死率上位于恶性肿瘤之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临床心肌硬化较少见,发展缓慢,多未引起重视。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到左前臂内侧及小指,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等特征,易于鉴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高。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起病急,死亡率高。  相似文献   

12.
侯伟生 《基层医学论坛》2006,10(12):558-558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与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以及其引起的心脏病,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临床致死率上位于恶性肿瘤之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临床主要表现有心绞痛、心肌梗死和心肌硬化,临床心肌硬化较少见,发展缓慢,多未引起重视。心绞痛是由于心肌供血不足引起心肌损害,临床表现有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放射到左前臂内侧及小指,含服硝酸甘油能缓解等特征,易于鉴别,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不高。心肌梗死是由心肌持续性缺血造成的心肌坏死,起病急,死亡率高。典型心肌梗死在临床上具有濒死感、胸骨后剧烈疼痛,发热…  相似文献   

13.
心绞痛是由于心肌—过性缺血和缺氧所引起,临床上以胸闷、气促,心前区疼痛为主的临床综合症。心绞痛的产生是在一定条件下,冠状动脉所供应的血液(氧)与心肌所需要的血液(氧)之间的不平衡。因此,临床上除常见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的心绞痛外,还可见非冠状动脉硬化的冠状动脉病变以及其他多种由功能因素引起的心绞痛。为提高非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的病因诊断水平,本文就心肌供血(氧)减少的非冠心病引起的病因诊断择要简介,以供临床参考。  相似文献   

14.
问:缺血性心脏病和冠心病是否同义词?答:由于患阻塞性冠状动脉病变可以有类似扩张型心肌病的表现;心肌缺血能引起心肌变性和弥漫性心肌纤维化,又可形成真正的心肌病,为了与原发性心肌病相区别,故提出缺血性心脏病的名称。缺血性心脏病目前用来泛指各种原因(功能性或器质性病变)导致冠状循环改变引起心肌缺血(冠状动脉血流和心肌需求之间不平衡)所造成的心脏异常,因其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最常见的原因,故缺血性心肌病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可以认为是同义词,但应注意还有其他病因,如冠状动脉痉挛、栓塞、血栓形成、血管炎和先天性异常等。  相似文献   

15.
当冠状动脉的供血与心肌的需血之间发生矛盾,冠状动脉的血流量不能满足心肌代谢的需求,引起心肌急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时,即可发生心绞痛.心绞痛多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少数由主动脉瓣狭窄、肥厚型心肌病、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型、大动脉炎、贫血等引起.  相似文献   

16.
曹珏凤 《河北医学》1998,4(9):80-81
冠状动脉突然发生阻塞,局部心肌由于血供中断而发生缺血坏死。这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斑块迅速增大或斑块内出血、血栓形成等机械性阻塞引起,极少数可由冠状动脉痉挛引起。在急性心肌梗塞发病6h内的冠状动脉造影证实85%的病例冠脉内有血栓形成,血栓多发...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冠状动脉造影对冠状动脉心肌桥的检出率、冠状动脉心肌桥的特点及其与冠状动脉硬化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01例行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可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对其中81例心肌桥患者的造影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524例患者有冠状动脉硬化,81例为心肌桥患者;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硬化之间无明显相关性(χ2=0.0076,P>0.05),且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OR=0.93)。11例孤立性肌桥患者中,常规心电图ST-T改变者6(54.4%)例,有心绞痛症状者4(36.4%)例。结论心肌桥并不是冠状动脉硬化的显著危险因素,但可继发冠状动脉硬化的形成;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及心电图ST-T改变;心肌桥多发生在前降支。  相似文献   

18.
缺血性心肌病(ICM)系长期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导致心肌纤维化而引起.临床表现与扩张型心肌病类似,表现为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和心律失常.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6月共收治缺血性心肌病(ICM)16例,现将其临床特点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9.
心绞痛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前胸压迫性疼痛,持续约数分钟,可放射至左肩和上臂等部位,每于活动或情绪波动等诱因下发作,休息或含服硝酸甘油后可迅速缓解。常见的原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少数由冠状动脉口狭窄的其他病变如主动脉极狭窄或关闭不全,梅毒性主动脉炎,冠状动脉炎,冠状动脉起源畸形,冠状动脉痉挛等引起。此外,严重贫血所致的血液携氧不足,甲状腺机能亢进,高血压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肥厚扩张,阵发性心动过速等,凡能增加心肌氧耗量,即使无冠状动脉病变,也可造成冠状动脉相对血供不足而发生心绞痛。  相似文献   

20.
急性心肌梗死的心理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玉兰  王贵芳 《当代医学》2010,16(12):108-108
急性心肌梗死是在已有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痉挛,偶为冠状动脉栓塞、炎症等)的基础上,重体力活动,激烈的情绪变化使心肌需氧量猛增,或严重的心律失常、休克、出血、外科手术等导致心排出量骤降。冠状动脉灌注锐减时,心肌由于严重而持久的缺血或冠状动脉闭塞使血供中断,引起部分心肌坏死,来势凶猛,危重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