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对患者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和心理健康均有较严重影响,临床上常对此类患者进行早期矫治。在早期矫治该类错[牙合]畸形中常使用矫形力抑制下颌骨的生长。髁突作为面部重要的生长发育区,其生长改建直接影响下颌的形态和功能。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矫形力对髁突的影响近年来逐渐受到学者们的关注,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对髁突影响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颞下颌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患者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20例和对照组(安氏Ⅰ类)20人,记录患者组功能矫治前后及对照组开闭口运动时髁突运动状况,对结果进行秩和检验。结果:①相比对照组,患者组矫治前髁突轨迹明显垂直化,髁突垂直向位移[左侧为2.21(1.01)mm,右侧为1.12(1.02)mm]及倾斜度[左侧为12.89(9.12)°,右侧为12.12(8.89)°]偏大(P〈0.05);②矫治后髁突轨迹在各个方向上的位移及倾斜度接近正常(P〉0.05)。结论:多数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运动轨迹有较稳定且可重复的特征;功能矫治对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的颞下颌关节功能调整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安氏Ⅲ类错[牙合]对颞下颌关节(TMJ)的影响是正畸研究领域中的难点。本研究通过定量分析颞下颌关节音的特征,探讨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与TMJ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安氏Ⅲ类错[牙合]受试者21名,并以个别正常[牙合]20例作对照。使用K6-Ⅰ型口颌系统功能检查仪中的电声谱仪(ESG electrosonogram)进行颞下颌关节音记录。结果比较安氏Ⅲ类及个别正常[牙合]两组测试者左(L)、右(R)两侧颞下颌关节关节音的峰频率(Peak frequeney,P)及强度(Amplitude,A)的均值,统计学上无差异,髁状突在开闭口的平滑运动过程中产生的声频为47Hz。结论颞下颌关节音的发生与恒牙列早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间没有必然的联系;髁状突在开闭口时产生的声响可能是青少年颞下颌关节音的特征;电声谱仪可提供一个比较准确、无损伤的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4.
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是指上下第一磨牙呈近中关系,其对患者的颌面部生长发育、口腔功能、颜面美观及心理健康等有一定影响。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程度会随着患儿颌骨的生长发育逐渐加重,矫治难度进一步增加。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方法多样。文章就乳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患病率、病因、危害、诊断及矫治方法等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儿童骨性Ⅲ类错早期颅面形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氏Ⅲ类错是临床常见的错畸形 ,它严重影响儿童颅面部正常生长发育 ,并随年龄的增长而日益加重。近年来有学者对儿童骨性Ⅲ类错的颅面形态进行了研究 ,发现该错早期已具有成人安氏Ⅲ类错颅面形态大部分的特征[1] ,表现为颅底结构、面部矢状和垂直向关系和牙及牙槽、软组织外形不同程度的异常。由此探讨机制 ,为早期矫治提供理论参考依据。一、颅底形态的异常通常认为颅底结构决定髁状突的位置 ,而髁状突的生长方向影响下颌生长旋转。颅底影响下颌骨旋转的机制为 :颅基角小时 ,髁状突靠下和前 ,使下颌前移并发生前旋 ,反之则后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Forsus矫治器对骨性Ⅱ类错[牙合]下颌矢状运动时髁突轨迹的影响方法选取骨性Ⅱ类错[牙合]患者10例作为实验组,10例安氏Ⅰ类患者为对照组。应用髁突运动轨迹轴图描记仪,对实验组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及对照组下颌矢状运动时的髁突运动轨迹进行检查和记录,对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实验组戴用Forsus矫治器前后,髁突的垂直向位移和旋转度比对照组均偏大(P〈0.01),而实验组矫治前后髁突的垂直向位移和旋转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短期使用Forsus矫治器对Ⅱ类错[牙合]患者的髁突轨迹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FRⅢ功能矫治对功能性伴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上气道间隙的影响。方法分别选取功能性伴早期骨性安氏Ⅲ类错[牙合]患者23例为治疗组,平均9.8岁;正常[牙合]23例对照组,平均10岁;两组均为男10例,女13例。治疗组采用FRⅢ功能矫治,对照组采用观察,平均时间为10个月。分别拍摄实验前后X线头影测量片进行测量及统计学处理。结果和正常组相比FRⅢ功能矫治后软腭尖后气道间隙显著变小(P≤0.05),其余均无显著性差异。结论FRⅢ功能矫治对上气道软腭尖后气道间隙有影响,其余上气道间隙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错[牙合]畸形患者Bolton指数测量分析,探讨牙冠宽度与安氏各类错[牙合]畸形的关系。方法: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初始记存模型382副,按照安氏Ⅰ、Ⅱ1、Ⅱ2、Ⅲ类分组。测量牙冠宽度并计算Bohon指数,测量结果采用Dunean’s检验。结果:382例错[牙合]畸形病例的前牙比、全牙比、后牙比均没有性别间的差异。安氏Ⅰ、Ⅱ1、Ⅱ2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与正常[牙合]人群基本一致,而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前牙比和全牙比则与正常[牙合]人群间存在差异,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的前牙比及全牙比明显高于其他各组,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上下颌间牙量关系不调是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主要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类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开唇露齿,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的患者不但咀嚼功能受到损害,其容貌也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成功的矫治有赖于对矫治时机的正确把握和对矫治方法的正确选择。本文就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一些常用的矫治方法及近年来的矫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安氏Ⅱ类错牙合是一类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前牙深覆牙合、深覆盖、开唇露齿,上颌前突和下颌后缩。Ⅱ类错牙合的患者不但咀嚼功能受到损害,其容貌也受到极大影响,严重者可导致心理障碍。成功的矫治有赖于对矫治时机的正确把握和对矫治方法的正确选择。本文就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一些常用的矫治方法及近年来的矫治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直丝弓技术矫正前牙反牙合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氏Ⅲ类错牙合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前牙反牙合导致上颌骨发育欠佳,下颌骨过度向前发育,造成面中1/3凹陷,颏部前突。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一般会随着生长发育而逐渐加重,故有人认为这类患者应是正颌外科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本文作者采用直丝弓技术对27例安氏Ⅲ类轻度骨性错牙合畸形患者进行了矫治,通过典型病例介绍,分析了矫治前后的X线头影测量结果及治疗前后模型,认为对轻度安氏Ⅲ类骨性错牙合畸形只要诊断明确,设计合理,通过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矫治,可以达到治疗目的,获得令人满意的临床效果。病例资料作者使用直丝弓矫正器矫正…  相似文献   

12.
[摘要]在正畸治疗过程中,牙齿唇颊舌向的移动范围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牙弓与基骨弓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良好的牙弓形态是建立稳定、良好、紧密的咬合关系所必不可少的,良好的基骨弓形态对面型的丰满度及协调性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同的错胎畸形的牙弓、基骨弓形态具有不同的特征。本文针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牙弓基骨弓形态特征的研究作一综述,精确地量化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矫治的目标,对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的诊断及矫治方案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恒牙早期安氏Ⅰ类和Ⅲ类错[牙合]畸形之间舌骨位置的变化,为临床诊疗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测量恒牙早期2 种错[牙合]畸形在正中[牙合]位所拍摄的头颅侧位片的16 项指标,并对测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 种错[牙合]之间的4 个项目即At-APH、S-APH、A-APH、N-APH的测量结果有统计学差异.结论:安氏Ⅲ类错[牙合]的舌骨水平位置较安氏I类错[牙合]前移.  相似文献   

14.
twin-block矫治器是治疗下颌发育不足引起的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的一种简单有效的功能矫治器,其治疗可引起髁突和关节盘的适应性改建,使下颌骨得以生长改建从而改善上下颌骨不调的关系,但矫治后是否对患者颞下颌关节(TMJ)产生实质性的改建以及对成人矫治的效果,目前尚存在较大的争论.本文就twin-block矫治器的矫治原理以及治疗后患者TMJ髁突和关节窝的适应性改建作一综述,以利于口腔正畸医生正确理解功能性矫治器引起TMJ改建的机制,为临床上治疗下颌后缩型安氏Ⅱ类错(牙合)畸形提供理论依据,并指导其适应证和矫治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初步探讨FrankelⅢ矫正器在临床中治疗安氏Ⅲ类错(牙合)的疗效及机制.方法 选择18例替牙期安氏Ⅲ类错牙合畸形患者,戴用FrankelⅢ型功能调节器6~12月.观察口腔发育状况.结果治疗的患者取得满意的疗效.代表上下牙齿、颌骨位置关系的SNA、SNB、ANB等数值有明显改变.结论 Frankel Ⅲ型矫治器能刺激上颌基骨的生长,刺激髁状突软骨的重建,改善生长发育期儿童的咬合功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上颌前方牵引器矫治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的疗效。方法 应用面框和改良颏兜前方牵引器对23例骨性Ⅲ类错[牙合]的儿童进行早期治疗。结果 经过6.12个月的前方牵引以及二期固定矫治器的矫治,使前牙覆验覆盖以及侧貌得到显著的改善。结论 对轻中度的骨性Ⅲ类错[牙合]采取早期的前方牵引可促进上颌骨生长,前方牵引是Ⅲ类错[牙合]早期轿治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安氏Ⅱ类Ⅰ分类错[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之一,傅民魁等调查25392名不同地区不同牙[牙合]阶段的儿童,发现安氏Ⅱ类错[牙合]占调查人数的20.05%,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的早期治疗备受关注。近年来,对处于生长发育高峰期及高峰前期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越来越多的正畸医生愿意选择功能矫治器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应用锥形束CT(CBCT)分析安氏Ⅲ类错(牙合)不同CVM分期颞下颌关节(TMJ)的生长发育差异.方法 分别对60名恒牙早期均角安氏Ⅲ类患者和60名恒牙早期正常(牙合)在牙尖交错位进行CBCT扫描,按颈椎CVM分期进行分组,使用Invivo5软件对影像重建并进行数据测量.通过SPSS22.0软件采用LSD法分析比较生长发育高峰前期与高峰期的髁突生长发育差异.结果 安氏Ⅲ类错(牙合)组相比正常(牙合)组中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安氏Ⅲ类错(牙合)组CS3-CS4期与CS1-CS2期生长变化差值显示髁突上间隙、前间隙减小量、后间隙增长量与正常(牙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髁突前后径减小量、髁突高度增长量与正常(牙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关节窝深度、关节后斜面角减小量、关节窝前后径增长量与正常(牙合)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安氏Ⅲ类错(牙合)生长发育高峰期相对于高峰前期髁突绝大多数位于关节凹前位且在关节凹中的位置更靠前上.髁突垂直向发育过度,更为细长,关节凹浅而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矫治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后髁突和下颌位置的变化。方法选择患有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畸形的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行前方牵引联合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正,收集患者治疗前后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头影测量分析。结果试验组患者矫治后的鞍角、Y轴角、下颌平面角、上齿槽座点-鼻根点-下齿槽座点角、颌凸角、髁顶点Co到y轴的距离等明显增大,面角、上下齿槽座角、髁顶点Co到x轴的距离、颏前点Pog到y轴的距离等明显减小,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替牙晚期安氏Ⅲ类错患者通过正畸治疗后,下颌骨的生长可受到一定抑制,有效改善了上下颌骨的矢状不调状况,髁突点向后上移位,下颌的位置会发生明显的后移,并以髁突为中心发生了顺时针旋转。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功能前徙下颌后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盘-突-窝位置关系的改变,探讨功能矫治对TMJ结构产生的影响。方法25例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患者(男性10例,女性15例),平均(11.1±1.1)岁(8.1~13.0岁),接受Activator功能矫治,平均疗程10.9个月,矫治效果满意。治疗前后分别对患者TMJ进行MRI扫描检查并用配对t检验进行盘-突-窝位置关系的定量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前后左侧TMJ髁突前缘与关节窝拐点的距离(Ca-Tm)[分别为(-0.1±1.5)mm和(-0.6±0.9)mm]、右侧TMJ关节前间隙(Ca-Ca′)[分别为(2.3±0.8)mm和(1.8±0.5)mm]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髁突向前移位。反映双侧关节盘在关节窝中位置的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反映双侧关节盘相对于髁突位置的各测量项目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功能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在促进下颌发育、改善患者[牙合]-颌一面畸形的同时,不会对TMJ功能产生不利影响,相反可能有助于改善患者治疗前存在的不良的TMJ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