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机体处于高分解代谢状态,机体对营养需求剧增。本研究主要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应用早期肠内营养后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在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260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肠外营养干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的Hb、ALB、PA、GSH-PX水平均高于对照组,LPO、MDA、hs-CRP、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及炎性反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生长激素(GH)加早期肠内营养对高血压脑出血(HICH)病人术后营养状况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122例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术后第2天开始肠内营养(EN)支持,同时每天联合应用GH,连用1周.对照组术后第2天开始胃肠外营养(TPN)支持.测定手术当天、术后第2天(营养支持第1天)和第3、7、14、21天的多项营养指标,并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和并发症.结果:治疗组血清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清蛋白和氮平衡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肺部感染、应激性溃疡和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治疗组平均入住ICU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第21天GCS评分>8分的病人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长激素联合早期肠内营养不仅可迅速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术后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入住ICU时间,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患者肠道菌群及后期感染的影响。方法连续性纳入自2015年2月-2017年12月医院收治的SAP患者85例,随机分为研究组(n=42)及对照组(n=43)。研究组给予早期EN支持治疗,对照组给予全肠外营养(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TPN)支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营养状态、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肠道菌群以及预后的差异。结果入院第14天,研究组血清白蛋白(34.87±5.32)g/L高于对照组(32.18±5.09)g/L,入院第7天及第14天,研究组血清前白蛋白高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起,研究组血清内毒素、D-乳酸以及DAO均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7天起,研究组双歧杆菌及乳酸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至第14天,研究组产气荚膜梭菌、肠杆菌及肠球菌低于对照组,拟杆菌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IPN、ARDS及脓毒症发生情况低于对照组,研究组ICU天数及住院天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EN可以有效改善SAP患者营养状态,降低肠道黏膜损伤程度,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减少IPN发生率,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通过测定食管癌术后患者部分肠道菌群的数量,反映不同抗生素及肠内、肠外营养应用方案对肠道菌群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食管癌患者随机分成6组,每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分别接受6种不同的抗生素及肠内外营养干预方案:抗生素应用3d+术前、术后肠内营养(B组);抗生素应用3d+术前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营养(C组);抗生素应用3d+术前、术后肠外营养(D组);抗生素应用7d+术前、术后肠内营养(E组);抗生素应用7d+术前肠外营养、术后肠内营养(F组);抗生素应用7d+术前、术后肠外营养(G组).采用光冈菌群测定法检测患者术后第1次粪便中拟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肠杆菌及肠球菌数量.以健康成年人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菌群数量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比值(B/E值)的差异,并观察术后1个月内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B组双歧杆菌[(10.59±0.39)比(10.88±0.10) lg10n/ml,P=0.186]、乳酸杆菌[(8.59±0.31)比(8.72±0.22) lg10n/ml,P=0.534]、肠杆菌[(8.43±0.50)比(8.67 ±0.24) lg10n/ml,P=0.266]、肠球菌[(7.40±0.61)比(7.78±0.16) lg10n/ml,P=0.111]及B/E值[(1.2589±0.0644)比(1.2560±0.0330),P=0.825]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E、F、G组的拟杆菌[(11.08±0.48),P=0.139; (9.23±0.42),P=0.000; (10.80±0.26),P=0.004; (10.24±0.45),P=0.000;(8.05±0.53),P=0.000比(11.36±0.48) lg10n/ml]、双歧杆菌[(10.19±0.49),P=0.062; (9.00±0.52),P=0.000; (9.31±0.45),P=0.000; (8.47±0.56),P=0.000; (6.99±0.56),P=0.000比(10.59±0.39) lg10n/ml]、乳酸杆菌[(7.99±0.58),P=0.006; (6.84±0.47),P=0.000; (7.72±0.35),P=0.000; (6.93±0.43),P=0.000; (5.93±0.76),P=0.000比(8.59±0.31) lg10n/ml]、肠杆菌[(8.19 ±0.43),P=0.258;(7.93±0.60),P=0.020;(7.47±0.43),P=0.000; (6.90±0.42),P=0.000; (6.58±0.57),P=0.000比(8.43±0.50) lg10n/ml]、肠球菌[(6.90±0.54),P=0.037;(5.89±0.68),P=0.000;(6.20±0.52),P=0.000;(5.91±0.39),P=0.000;(5.14±0.58),P=0.000比(7.40±0.61) lg10n/ml]数量较B组均减少.D及G组B/E值较对照组显著降低(1.1433±0.1350,P=0.025; 1.0706±0.1413,P=0.000比1.2560±0.0330).各组肺部感染(x2=3.647,P=0.601)及吻合口瘘发生率(x2=5.000,P=0.41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术前3d及术后积极应用肠内营养有益于肠道微生态平衡;术后长时间应用抗生素易造成菌群失调.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肠内营养(EN)添加双歧杆菌辅助治疗对重症脑卒中病人肠道菌群的影响. 方法:选择入住我科的重症脑卒中病人1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双歧杆菌治疗,两组治疗观察14 d. 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病人肠道有益菌群(乳酸杆菌、双歧杆菌、拟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等)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而肠道致病菌群(大肠杆菌、肠球菌和小梭菌等)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结论:EN液中添加双歧杆菌辅助治疗重症脑卒中病人能有效地调节肠道菌群失调,促进病人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与胃癌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8~2010年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6例与早期肠内营养未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的胃癌术后患者38例发生早期并发症的临床资料。患者的胃癌分期,术前身体状况评估,手术方法,手术时间无明显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发生腹泻(或腹胀)、感染(腹腔,肺部及其胸腔)、吻合口漏、肠梗阻、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等的发生率分别为19.4%和39.4%(P〈0.05)、2.5%和3.5%(P〉0.05)、2.0%和2.2%(P〉0.05)、1.5%和2.8%(P〉0.05)、2.2%和11.6%(P〈0.05)、0%和0.08%(P〈0.00)。结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加调节肠道菌群制剂是减少胃癌患者术后早期并发症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高血压脑出血围手术期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代谢的影响.方法 将60例病人随机均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前者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后者给予续贯肠外营养过渡到肠内营养治疗,共14d.观察两组病人免疫细胞及血清免疫球蛋白.结果 实验组CD4+及CD4 +/CD8+比值、IgA、IgG浓度均较对照组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早期肠内营养能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营养状态和预后.  相似文献   

9.
郑菁娟 《智慧健康》2022,(33):38-41+56
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提供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强化护理干预,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笔者多年的研究实践,对肠内营养的意义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从早期肠内营养时间、营养剂选择、置管方式、心理干预、管道护理等方面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的护理方法,形成综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任永红  杜丹 《中国保健营养》2012,(14):2572-2573
目的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治疗应用的意义及对愈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我院由2008年3月-2011年6月收治的56例原发性脑出血患者通过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疗效及总结治疗经验。结果该56例病人得到有效治疗,减少既往治疗过程中多项并发症。结论加用早期肠内营养联合治疗明显提高原发性脑出血患者临床疗效,有效防止因营养不足、肠道屏障损害引起的细胞代谢紊乱、免疫紊乱、细菌异位感染及器官功能障碍的发生,是救治原发性高血压出血的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灯盏花素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方法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正常治疗组和灯盏花素治疗组,分别于脑出血后2d、3d、7d和14d抽血检测VEGF。结果脑出血患者血液VEGF水平高于正常,灯盏花素治疗组于出血后第3天和第7天时VEGF水平低于正常治疗组。结论灯盏花素可降低脑出血患者急性期VEGF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添加合生元的早期肠内营养(EEN)对重型颅脑损伤病人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的影响,并观察病人预后和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重型颅脑损伤病人47例,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EEN,n=23)和研究组(EEN+合生元制剂,n=24)。对照组病人于伤后24~48 h内采用EN制剂开始营养支持;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添加了合生元制剂。病人于EN开始后第1、4、7、15天抽血检测CRP和PCT的变化。同时观察病人感染发生情况,比较入住ICU天数、平均住院费用、GCS评分、APACHEⅡ评分和30 d病死率等。结果:研究组病人营养治疗后第15天CRP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PCT于第7、15天时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总体感染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在营养第15天,GC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入住ICU天数和住院费用均明显降低(P0.05)。但APACHEⅡ评分和30 d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添加合生元的营养支持能更好地降低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炎性反应,缩短入住ICU天数,降低住院费用,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肠内营养(EN)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肠道通透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例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分为常规组(n=11)和常规+ EN组(n=13),分别给予美沙拉秦+少渣饮食治疗和美沙拉秦+短肽型肠内营养剂治疗14 d。采用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分别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尿液中乳果糖及甘露醇的浓度,计算乳果糖/甘露醇排泄率的比值(L/M)。结果 治疗前常规组和常规+ EN组的L/M分别为0.039±0.025和0.072±0.019,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治疗2周后,常规+EN组的L/M为0.038±0.012,明显低于治疗前(P =0.043),常规组的L/M为0.032±0.022,与治疗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30)。结论 EN可以降低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肠道通透性。  相似文献   

14.
张晓阳 《现代保健》2010,(35):29-31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法对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血肿术后30d临床疗效影响。方法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78例高血压脑出血破人脑室形成血肿且血肿量大于30ml的患者术后30d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组和开颅血肿清除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组。对术后30d内生存状况、血肿消失时间、脑室扩大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微创组42例术后30d存活34例(81%),GCS评分平均10.1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3.6d,脑室扩大6例;开颅组36例术后30d存活22例(61.1%),GCS评分7.2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为6.5d,脑室扩大16例。对两组存活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对两组术后GCS评分、血肿平均消失时间、脑室扩大率比较:微创组疗效均优于开颅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微创钻孔血肿抽吸及侧脑室前角穿刺外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脑室血肿手术简单,创伤小,术后血肿消失早,脑室扩大率低,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元)联合肠内营养(EN)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肠道屏障及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4只大鼠诱发重症胰腺炎模型后,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肠内要素营养(A组)、双歧三联活菌 肠内要素营养(B组)、β-葡聚糖 肠内要素营养(C组)以及双歧三联活菌 β-葡聚糖 肠内要素营养,即合生元 肠内要素营养(D组),共持续7天.四组大鼠营养供给为等热量和等氮量.第7天处死大鼠前,先作木糖吸收实验,取血检测血浆二胺氧化酶(DAO)、内毒素、肿瘤坏死因子(TNF)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变化;再处死大鼠,取空肠观察小肠的病理改变,测量黏膜绒毛高度.结果:B组与A组相比,血浆内毒素、DAO、TNF和IL-6明显降低(P<0.05),C组和D组虽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B组和C组木糖吸收试验较A组明显改善(P<0.05);病理检查显示,B组小肠结构较完整,黏膜厚度、绒毛高度均比A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益生菌(元)联合EN可保护SAP大鼠肠道屏障及吸收功能;β-葡聚糖对SAP大鼠肠道功能改善不明显.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PBEN)对肠黏膜炎大鼠营养状况的影响. 方法:利用甲氨喋呤(MTX)建立大鼠肠黏膜炎模型.60只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基础饲料(BF)组,短肽型肠内营养制剂(PBEN)组,整蛋白型肠内营养制剂(IPEN)组,MTX+ BF组,MTX+ PBEN组和MTX+ IPEN组.于第0天和第6天,给予MTX+BF组、MTX+ PBEN组和MTX+ IPEN组腹腔注射10 mg/kg MTX造成大鼠肠道持续损伤.从第1天开始,BF组和MTX+ BF组饲喂BF;PBEN组和MTX+ PBEN组饲喂PBEN;IPEN组和MTX+ IPEN组饲喂IPEN.每组大鼠每天按159.0 kJ(38 kcal)/100 g给予膳食.每天记录各组大鼠的体重和进食量.于第11天处死大鼠,检测血浆中D-乳酸、二胺氧化酶(DAO)和血清总蛋白(TP)、清蛋白(ALB)、前清蛋白(PA)、转铁蛋白(TF)和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 结果:大鼠进食BF或PBEN、IPEN后各指标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MTX造模导致大鼠肠黏膜严重损伤,MTX+ BF组各项指标与BF组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MTX+ PBEN组大鼠体重下降程度低于MTX+BF组和MTX +IPEN组(P<0.05).第11天时,MTX+ PBEN组大鼠血浆D-乳酸和DAO水平均低于MTX+ BF组和MTX+ IPEN组,且血清TP、ALB、PA、TF和RBP水平均高于MTX+ BF组和MTX+ IPEN组(P<0.05).结论:PBEN可有效地改善肠黏膜炎大鼠的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具有营养风险的非血运障碍的老年肠梗阻患者,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基础上分别给予肠外及肠内营养支持,探讨肠内营养的安全性。方法对老年肠梗阻患者采用内镜与x线辅助的肠梗阻导管的快速放置,进行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改善肠道状况,恢复肠道功能,在此基础上按照给予肠外营养加肠内营养和仅给予肠外营养分组,分别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及肠内营养应用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并比较两组的影像学及血常规、生化等指标变化。结果平均(24.83±7.95)min可完成肠梗阻导管放置。65.0%的患者1—2h内腹胀、腹痛情况明显缓解,27.5%患者在48h内症状完全缓解。研究组开始肠内营养时间为导管放置后(25.25±8.17)h,多数患者可耐受肠内营养。两组患者入院时各项检测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时两组前白蛋白均值低于正常,但1周后两组均达到正常值范围,组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入院时三酰甘油均值高于正常,治疗后研究组降至正常,但差值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入院1周后再次比较两组各项检测指标,差异亦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胃肠道有效低位减压条件下,老年肠梗阻患者给予肠内营养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