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7):67-69+73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训练对早产儿脑损伤综合征患者生长发育及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6年7月脑损伤综合征早产儿180例,根据早产儿家长是否积极参与干预分为干预组134例与对照组46例。对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干预,干预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予以早期康复训练,两组早产儿均干预24个月。观察两组早产儿干预前后生长发育指标的变化,并比较神经系统后遗症情况。结果干预12个月和24个月后,干预组早产儿身高、体质量和智力发育商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24个月,干预组残留的早产儿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率(7.46%)明显低于对照组(19.57%)(χ~2=4.11,P0.05)。结论早产儿脑损伤综合征患者予以早期康复训练可修复受损的神经细胞,促进其生长发育,降低残留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病率,有利于改善患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脑损伤的预后及早期干预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峰  任榕娜 《医学综述》2009,15(2):227-229
早产儿是一组易引起不同程度神经系统发育障碍的高危人群,好发脑损伤,随着月龄的增长,脑损伤所致神经发育后遗症改变愈发明显。而脑损伤早产儿在新生儿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易被忽视,因此,需要通过影像学检查来确诊早产儿脑损伤。目前对早产儿脑损伤尚无特异性的治疗方法,只有尽早确诊和早期干预,才能促进脑损伤早产儿的智力发育,减少伤残率,改善脑损伤早产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李欣  王战胜  陈燕梅 《黑龙江医学》2023,47(22):2778-2780
目的:探析在早产儿脑损伤综合征患儿中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对其生长发育、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影响,为临床提供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12月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脑损伤综合征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案的不同进行分组,将50例单一接受常规干预的早产儿作为对照组,5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早期综合干预的早产儿作为观察组。观察两组早产儿发育情况、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情况、智力发育商(DQ)与运动功能发育指数(PDI)评分情况。结果:干预12个月和24个月后,观察组早产儿身高高于对照组,且体重重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96、3.724、10.595、9.340,P<0.05)。观察组神经系统后遗症发生率(6.00%)低于对照组(2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440,P<0.05)。干预12个月和24个月后,观察组DQ、PDI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35、2.667、4.635、8.178,P<0.05)。结论:在脑损伤综合征早产儿中实施早期综合干预,可促进其生长发育,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有...  相似文献   

4.
羊玲  钟丽花  林秋玉 《海南医学》2013,24(15):2305-2306
目的评价52项神经运动检查早期筛查高危儿脑损伤及在高危儿早期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我院新生儿科住院的脑损伤高危儿948例进行52项神经运动检查,筛查出148例可疑脑瘫患儿,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按月随访。随访中复查52项神经运动检查评价早期干预的效果,对52项神经运动检查持续多项阳性的患儿进一步进行脑瘫的确诊。结果通过对148例可疑脑瘫患儿早期干预,6个月龄时仍以52项神经运动检查进行评估,康复有效率达89.9%,并早期诊断脑瘫5例。结论 52项神经运动检查是一种早期发现脑瘫患儿的较好方法 ,对脑损伤患儿进行早期干预可以减少脑损伤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围产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早产儿的存活率有了明显提高,早产儿脑损伤的发生率有逐年增加趋势。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的最常见形式,存活者常伴有脑瘫、认知障碍、行为缺陷及轻度运动障碍等后遗症。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缺乏特异的神经系统症状及体征,目前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近年来,脑电图检查及实验室检查如: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介素6(IL-6)、S100B蛋白等越来越受到重视,这些细胞因子可为早产儿脑白质损伤提供理论依据。通过了解早产儿脑白质的病因、发病机制及各种检查方法的研究进展,对其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最大限度地降低早产儿脑损伤的致残率,以及防止其发生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综合救治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3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32例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经呼吸支持治疗和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干预和预防各种并发症等综合救治,29例患儿存活,并且生存质量高,仅有2例有神经系统后遗症,均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及胆红素脑病。结论早期采用综合救治方案进行治疗,不仅可以提高极低出生体重早产儿的生存率,还可以减轻其脑损伤,减少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发生或减轻其程度,降低脑性瘫痪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早期干预对早产儿脑损伤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早期干预对防治早产儿脑损伤致神经系统后遗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的方法,将68例早产儿脑损伤分成观察组及对照组各38例、30例。观察组采取家长自愿,采用早期丰富环境及有针对性的功能训练和手法康复。对照组30例仅接受常规治疗和健康指导。两组患儿在生后3d行头颅CT检查,生后第28天、纠正月龄3个月、6个月、1周岁各检查评估一次(新生儿期采用20项神经行为测定法,婴儿期患儿采用52项神经运动检查法)生后3个月复查CT或MRI检查脑实质变化情况。结果:两组生后6个月、1周岁进行神经行为评估,结果显示差异有显著性(P<0.05)。观察组2例有神经运动及精神发育异常征象,而对照组6例诊断为脑瘫、3例有精神发育迟滞,听力障碍、语言发育迟缓、癫痫各1例。结论:早期干预措施对早产儿脑损伤有促进正常神经系统发育及脑损伤后早期修复作用,且干预越早,效果越好。  相似文献   

8.
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机制及早期诊断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杨芹  王少华 《医学综述》2014,(2):228-231
随着早产儿救治成功率的提高,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发病率也逐年升高。脑白质损伤是早产儿脑损伤最常见的形式之一,常导致患儿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发育延迟及认知障碍等后遗症,严重者可发生脑瘫。脑白质损伤早期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目前主要依靠头颅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的检查,近年来,实验室检查及脑功能性检查也越来越受关注。因此,了解其发生机制,结合多种检查方法做出诊断,对其进行及早干预和治疗,提高患儿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刘文 《广州医药》2012,43(2):31-32
目的探讨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查在儿保门诊普遍开展的可行性。方法对298例早产儿纠正月龄后进行神经行为测定,对异常者进行指导及随访。结果对反复异常者进行追踪,发现进一步脑损伤表现。结论神经行为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性强,能早期发现神经发育偏离的儿童,有助于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可帮助家长积极参与到早产儿早期干预工作中,为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早产儿神经行为检查在儿保门诊普遍开展的可行性.方法 对298例早产儿纠正月龄后进行神经行为测定,对异常者进行指导及随访.结果 对反复异常者进行追踪,发现进一步脑损伤表现.结论 神经行为检查操作简单、安全性强,能早期发现神经发育偏离的儿童,有助于对早产儿进行早期干预,降低脑瘫的发生率;可帮助家长积极参与到早产儿早期干预工作中,为提高早产儿的生存质量,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3):177-180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损伤应用早期护理干预的效果及在神经运动发育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儿科112例于2014年4月~2016年4月收治的早产儿脑损伤患儿进行护理研究,随机均分并设组,依次实施常规护理和早期护理,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6例,对比两组患儿神经发育行为、24月龄后运动发育情况、aEEG检查结果、早产12个月、出生24个月的脑损伤率、满意度及出生24个月患儿的回访率评估方案的应用价值。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原始反射能力、行为能力、主动肌张力、被动肌张力、一般反应能力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早产儿24月龄后运动发育有效率分别为:75.00%、91.07%,观察组早产儿24月龄后运动发育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早产患儿出生12个月和24个月的脑损伤率分别为:7.14%、1.79%,对照组早产患儿出生12个月和24个月的脑损伤率分别为:17.86%、14.29%,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个月患儿的回访率为98.21%,对照组为78.57%,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早产儿脑损伤患儿及时对症治疗的同时,配合早期护理干预模式,取得了非常不错的效果,既有效提高了患儿神经及运动发育情况,又降低了脑损伤率,故值得进一步采纳。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脑电图、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判断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程度,以指导早期进行康复干预及了解预后.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3月本院出生的362例新生儿,分为足月儿组(198例)和早产儿组(164例),其中早产儿根据是否存在并发症分为正常早产儿组(68例)和高危早产儿组(96例),各组在生后48~72 h均进行了脑电图、BAEP两项检查,并比较各组上述两项检查的异常率以判断脑损伤发生率.分别将高危早产儿组和正常早产儿组根据胎龄分为〈32周、32+1~35周、35+1~37周组,采用等级相关分析胎龄与脑损伤发生率的关系.结果:足月儿组脑电图异常率明显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1.2%vs 33.8%,P〈0.05),足月儿组BAEP异常率亦稍低于正常早产儿组(20.2%vs25.7%),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早产儿组脑电图、BAEP异常率分别为78.1%、77.6%,明显高于正常早产儿组和足月儿组(P〈0.05).高危早产儿及正常早产儿在胎龄〈32周、32+1~35周、35+1~37周各组中,脑电图的正常、轻度、重度程度以及BAEP正常、轻、中、重程度所占比例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脑电图和BAEP损伤程度、比率与胎龄呈负相关(r1=-0.315,P1〈0.05;r2=-0.378,P2〈0.05).结论:早产儿脑电图、BAEP检查有助于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和评估预后;高危早产儿应定期动态监测脑电图、BAEP,及时评估脑功能状况及指导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颅内出血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 可留下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后遗症,本文主要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高危因素,为早期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早产儿共299例,出生后24 h内入住新生儿病区,住院期间行头颅影像学检查(头颅彩超或头颅CT、磁共振)。其中颅内出血早产儿114例为观察组,采用抽签法随机选取的同期住院的非颅内出血早产儿185例为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颅内出血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孕母妊娠高血压疾病、孕晚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重、顺产、羊水污染、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机械通气与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发生有关(χ2值分别为4.376、7.205、5.042、16.194、15.982、13.320、4.859、31.988、25.855、36.436、29.262,均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顺产、1 min Apgar评分、NRDS和孕晚期感染是早产儿颅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 0.05)。   结论   早产儿颅内出血与孕母妊高症、孕晚期感染、胎膜早破、胎龄、出生体重、顺产、羊水污染、1 min和5 min Apgar评分、NRDS、机械通气等多种因素有关,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评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4.
刘敏 《中外医疗》2009,28(35):161-16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对于早产儿的早期干预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本文正是基于此,针对该项技术的研究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文章首先回顾了早期干预的历史,在阐述早产儿早期干预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基础上,介绍了早期干预的程序,分析了早期干预对早产儿预后的影响,总结了早期干预的现状。希望本文的研究能够为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预后的临床实践提供指导,同时对于早期干预改善早产儿预后的理论研究也能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5.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follow-through programs provide early evalu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primary care physician. This article describes such data for 339 graduates of St Joseph's Special Care Nursery, 78% of whom were preterm and 70% were of low birth weight. At six months, 7% of the infants were diagnosed with cerebral palsy, based on a 15-month follow-up. Other neurological and respiratory problems were common. A normal neurodevelopmental outcome was found for the majority of the infants. Referrals to medical specialists (eg, ophthalmology) and early intervention programs were required for many infants. The case management role of the primary physician is highlighted along with specific recommendations for care of the medically at-risk or developmentally delayed infant.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脐血及羊水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含量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早产儿97例,根据头颅影像学检查结果分为脑损伤组和无脑损伤组(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脐血及羊水EPO含量,分析脐血、羊水EPO含量与早产儿脑损伤的关系。结果: 脑损伤组早产儿脐血及羊水EPO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脐血EPO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性为83.8%,特异性为 78.3%;羊水EPO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 83.2%。联合检测脐血及羊水EPO预测脑损伤的敏感性为75.7%,特异性为93.3%。 结论: 脐血及羊水EPO含量对早产儿脑损伤的早期预测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及高危因素。方法选取早产儿568例,对其胎龄、出生体质量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情况以及其高危影响因素。结果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率22.2%,在胎龄方面,胎龄 < 28周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在体质量方面,出生体质量 < 1.0 kg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最高;单因素分析显示败血症、低氧血症、机械通气、先兆早产、宫内感染、宫内窘迫、酸中毒、窒息史、妊娠期高血压、产前激素、胎龄以及出生时体质量均对脑白质损伤存在明显影响(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早产儿胎龄越低、出生体质量越低,发生脑白质损伤的概率越高,且孕期感染、窒息史、剖宫产以及酸中毒属于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病影响因素及不同损伤程度特征。 方法 选择脑白质损伤早产儿126例作为观察组,另选择足月生产正常儿88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围生期并发症、相关血常规及血气指标、是否行机械通气、妊娠结局等。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确定早产儿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进一步分析观察组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患儿的临床资料,探讨不同程度脑白质损伤早产儿的临床特征。 结果 观察组胎龄,剖宫产占比,肌酸激酶、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蛋白水平,出生后感染和宫内窘迫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低胎龄、CRP升高、出生后感染、宫内窘迫是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的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P<0.05或P<0.01)。 结论 出生后感染、低胎龄、CRP升高及宫内窘迫是影响早产儿发生脑白质损伤的危险因素,随着病情程度加重,患儿出生后感染、CRP升高、宫内窘迫发生率逐渐升高。做好围生期健康保健工作可降低早产儿脑白质损伤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