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应用IGRT机载千伏级锥形束CT(CBCT)研究头颈部肿瘤调强放疗体位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方法]应用医科达Synergy IGRT系统治疗头颈部肿瘤12例,共治疗217次。CBCT分别在治疗前、治疗中(摆位误差纠正后)、治疗后共扫描3次,得到3组X线容积图像(XVI),将3组XVI图像和计划CT图像的靶中心匹配,获得3组X、Y、Z三维方向的线性误差和旋转误差。[结果]12例每次治疗开始前的CBCT共217次,线性误差在X、Y、Z方向上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分别为(-0.04±2.63)mm、(0.07±1.69)mm、(-1.15±1.33)mm,旋转误差为(0.10°±1.14°)、(0.16°±1.41°)、(-0.06°±1.22°)。纠正后的X、Y、Z3个方向线性误差及旋转误差的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均低于纠正前水平。治疗中(摆位误差纠正后)与治疗后的误差结果无显著性差异。[结论]CBCT实时纠正头颈部肿瘤放疗的摆位误差可缩小摆位误差并减少计划肿瘤靶区(PTV)外扩。头颈部肿瘤患者分次治疗中的摆位误差小。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将摆位误差引入放疗计划系统进行剂量重建,分析放疗摆位误差对鼻腔NK/T细胞淋巴瘤剂量学影响。方法 选取 10例鼻腔NK/T细胞淋巴瘤患者,对每一患者CT图像及靶区设计非共面容积旋转调强计划,计划完成后通过改变治疗等中心点参数,将摆位误差引入放疗计划中再进行剂量计算重建剂量分布。结果 随系统摆位误差增加,靶区剂量逐渐下降,影响大小顺序为左右方向>头脚方向>前后方向。各方向平移摆位误差在-3~3mm以及旋转摆位误差在-3°~3°内,靶区剂量变化范围均<±3%。各方向摆位误差≤3mm时危及器官均在处方剂量附近,>3mm时眼晶体、脊髓、腮腺、视神经逐渐超出处方剂量范围;旋转摆位误差仅当≥3°时眼晶体超量,尤其注意左右方向较大的摆位误差对眼晶体、脊髓、腮腺的影响和前后方向较大的摆位误差对脊髓的影响。引入本单位实际摆位误差后对GTV、CTV受量影响很小,均<±2%;少数危及器官有超出处方剂量限值风险,尤其要注意晶体和视神经超量。结论 摆位误差将会导致鼻腔NK/T细胞淋巴瘤靶区剂量欠量以及危及器官超量,左右方向摆位误差影响尤为大,3mm和3°内单一方向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影响有限,建议将单一方向摆位误差控制在3mm和3°内。引入本单位实际摆位误差对靶区受量影响很小,但少数危及器官有超出处方剂量限值风险,需增加对危及器官外扩区域评价。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口服造影剂对胰腺癌容积旋转调强(volumetric-modulated arc therapy,VMAT)放疗剂量分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04-01-2013-08-30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放射治疗科6例胰腺癌放疗患者进行非增强CT扫描定位并设计VMAT计划,并在该套CT图像上分别赋予胃和十二指肠等造影剂区域不同CT值,将VMAT计划分别移植到改变了CT值的图像上,保持所有参数不变,重新计算剂量,利用剂量体积直方图和剂量分布图分别比较危及器官和靶区的剂量分布差异。结果随着CT值的增加,靶区适形度和均匀度均有变差趋势,靶区Dmin、Dmax和V95呈下降趋势。当CT值≥800HU时,靶区已不符合临床要求,多层CT横断面上95%的处方剂量已不能包绕靶区。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项参数均在临床正常范围内,可忽略不计。结论口服造影剂浓度的变化对胰腺癌容积旋转调强的剂量分布有一定影响,为了提高靶区和危及器官勾画的准确率,放疗定位时可适当口服造影剂,但应掌握好剂量和扫描时间。当CT值<800 HU时,造影剂并不会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造成太大影响。当CT值≥800HU时,造影剂会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造成影响,定位时应尽量避免。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盆腔肿瘤放疗分次间及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临床靶区(CTV)到计划靶区(PTV)的外放边界(MPTV)。[方法]应用ELEKTA Synergy IGRT直线加速器系统治疗盆腔肿瘤24例,通过锥形束CT(CBCT)影像技术获得患者左右(X)、头脚(Y)、前后(Z)方向线性摆位误差以及分别以X、Y、Z轴旋转形成相应的U、V、W旋转摆位误差,分析分次间、分次内的摆位误差,计算MPTV。[结果]24例患者共行365次首次摆位后CBCT扫描,系统误差(均数)±随机误差(标准差)在X、Y、Z方向上分别为(0.73±1.67)mm、(0.11±4.69)mm、(-1.77±2.60)mm,U、V、W方向上分别为(0.81°±1.11°、-0.01°±1.18°、0.39°±0.88°;纠正后摆位误差显著低于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P<0.05),治疗后摆位误差较纠正后显著增加(P<0.05);纠正前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4.93mm、12.63mm、7.06mm,纠正后X、Y、Z方向的MPTV分别为1.25mm、2.43mm、1.67mm。[结论]盆腔肿瘤放疗时Y方向摆位误差最大,Z方向次之,X方向最小,旋转误差一般不超过3°;应用CBCT实施IGRT,可在线实时纠正分次间的摆位误差,提高放疗的精确度;应用CBCT引导放疗时,MPTV可缩小至所有方向均为3mm。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利用深度学习在图像处理上的优势与放疗结合是否会使放疗过程更加智能化。方法 生成对抗网络(GAN)是一种利用神经网络的生成模型,输入相关特征可生成高质量剂量分布图像。先使用随机无条件GAN进行模拟分布数据的验证,再使用条件GAN(cGAN)训练肿瘤病例的DICOMRT数据,利用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生成剂量分布图。结果 对于理想数据验证,GAN生成模拟分布效果优良,通过提取靶区轮廓和真实剂量切片数据使用cGAN训练,得到病例计划靶体积和危及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构中预测值与真实剂量之间最大值和平均值的绝对误差评价表现为[3.57%,3.37%](计划靶体积)、[2.63%,2.87%](脑)、[1.50%,2.70%](临床靶体积)、[3.87%,1.79%](大体肿瘤体积)、[3.60%,3.23%](危及器官-1)、[4.40%,3.13%](危及器官-2)。结论 利用GAN模型可以生成模拟分布数据,同时结合先验知识的cGAN模型可以建立靶区和器官信息与剂量分布之间的关系。通过输入靶区和器官轮廓信息直接快速生成对应的剂量分布,是剂量预测的一种有效尝试。  相似文献   

6.
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误差对剂量分布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摆位误差对靶区和危及器官物理剂量的影响。方法对6例鼻咽癌患者,应用瓦里安Trilogy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实时采集CBCT图像,治疗前行CT扫描取得实际图像,将CBCT图像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采用瓦里安专用的分析软件计算x(左右)、y(头脚)、z(腹背)方向偏移误差,并通过Eclipse 8.6 Version治疗计划系统研究误差在鼻咽癌放疗中对剂量分布的影响。结果系统误差(均差mean)±随机误差(标准差stdev)在x、y、z方向分别为(-0.52±1.2)mm、(-0.22±2.54)mm、(-0.53±1.21)mm,颈部转移淋巴结(GTVnd)总剂量分布变化为0.32%~12.34%,鼻咽原发肿瘤(GTVnx)剂量变化为-0.25%~0.32%,左晶体剂量变化为-12.45%~0.13%,右晶体剂量变化为-17.87%~-0.08%,脊髓剂量变化为-0.18%~8.20%,脑干剂量变化为-5.40%~6.55%。结论鼻咽癌IMRT摆位误差是难以避免的,应用OBI-CBCT系统,进行实时摆位误差校正,尽可能减少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提高摆位精度,使靶区及周围正常组织器官剂量分布准确,为临床放疗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基于EPID利用Edose软件重建三维剂量分布,帮助放疗工作人员更好地了解治疗期间患者相关危及器官和靶区的剂量变化情况。方法 对头颈部肿瘤和胸部肿瘤患者治疗前行1 次/周总共6次CBCT扫描,将CBCT图像与计划CT图像进行刚性配准后传入到Edose剂量分析软件中,利用Edose软件根据摆位误差基于EPID对其进行三维剂量重建,最后分析不同危及器官剂量并比较γ通过率。结果 与原计划剂量相比,鼻咽癌患者脊髓Dmax分次间受量波动较大且高于患者原计划剂量,脑干Dmax分次间受量变化较小,左右腮腺V30所受剂量变化较大,单次增加幅度最高可达28.69%;胸部肿瘤患者脊髓Dmax差异较小,肺与心脏实际受量都高于计划剂量,尤其肺V5与原计划平均偏差达16.99%(P<0.05)。通过对γ通过率分析可看出危及器官受量与原计划受量存在较大变化的节点为头颈部肿瘤第16次左右和胸部肿瘤第24次左右。结论 通过在单次治疗中利用Edose剂量验证系统基于EPID重建患者体内三维剂量的分布,可以了解相关靶区与危及器官的剂量变化,能够更好地保护危及器官以及提高靶区剂量的覆盖率,为下一步的剂量引导放射治疗和自适应放射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在治疗过程中患者产生的平移误差及旋转误差对靶区位置的影响,6自由度治疗床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及靶区外放边界的变化。方法:顺序入组10例宫颈癌术后患者,所有患者常规摆位后行在线锥形束CT(CBCT)得出摆位误差后,联合6自由度治疗床进行调整,而后立即行第二次CBCT,治疗后行第三次CBCT,将所有摆位误差结果记录,用于分析摆位误差对靶区位置的影响及靶区外放边界的研究。结果:CBCT联合6自由度治疗床在线校正后的误差无论是系统误差还是随机误差均减小,而治疗后误差相较于校正后的误差在四个方向上有所增大(X、Z、RX、RY);通过6自由度治疗床联合CBCT在线纠正可以发现CTV外放至PTV的边界在X方向上可以减少0.64 cm,在Y方向上可以减少0.96 cm,在Z方向上可以减少1.04 cm;在纠正摆位误差后靶区的偏移在X、Y、Z方向明显减小;在RX、RY、RZ方向上的靶区偏移在纠正摆位误差后也明显减小。结论:无论是平移误差还是旋转误差对靶区位置均有较大影响,6自由度治疗床联合在线CBCT完全可以减小摆位误差,并且可以为靶区外放边界提供可靠数据,缩小靶区外放边界。  相似文献   

9.
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调强放疗剂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调强放疗(IMRT)技术在国内外广泛应用,摆位误差问题已倍受关注。其不仅会导致部分靶区不能得到足够的剂量,从而降低肿瘤局部控制率,使复发率上升,还可能使高剂量区移到危及器官的区域内,造成严重并发症或后遗症。因此,笔者初步观察了鼻咽癌IMRT患者在不同摆位系统误差情况下靶区及危及器官照射剂量的变化情况,旨在分析摆位系统误差对鼻咽癌IMRT剂量的影响。[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锥形束CT测量鼻咽癌放疗计划靶区外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疗靶区中为了弥补靶区运动和摆位误差等不确定因素而设定了临床靶区(CTV)-计划靶区(PTV)和危及器官计划靶区(PORV)外放范围。笔者通过17例鼻咽癌患者应用锥形束CT(CBCT)精确分析靶区运动和摆位误差,建立群体化CTV-PTV和PORV外放。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