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评估不同排龈方法修复龈下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颈部边缘位于龈下0—2ram内较难充填的楔缺共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分别使用不含药排龈线、含药排龈线和Expasyl排龈膏排龈,树脂充填。治疗后记录牙龈出血(BOP)和患者主观感受,1年后随访,记录牙龈指数(GI),以改良的直接USPHS临床评价系统评估疗效。结果随访1年后各组病例修复体均无脱落,两排龈线组与排龈膏组的充填后疼痛发生情况和牙龈出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充填体脱落、边缘密合性、继发龋、边缘着色四方面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种方法在修复龈下楔状缺损时均可以获得良好稳定的排龈效果,排龈膏排龈法患者疼痛反应小,出血少,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排龈技术在楔状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楔状缺损是牙齿唇颊侧颈部硬组织缓慢磨耗所致的缺损 ,由于这种缺损常呈楔形而得名 ,该病好发于前磨牙及前牙的唇颊侧牙颈部 ,常呈对称性 ,且多见数个牙同时发生 ,是牙体硬组织中仅次于龋齿的常见病 ,最主要的病因是不正确的刷牙方式。极浅的缺损无症状者可不处理 ;有症状者需行脱敏治疗 ,脱敏治疗无效者就必须用复合树脂修复 ,但有的患者楔缺达龈下不易充填 ,本文介绍采用排龈线排龈露出楔状缺损边缘后充填。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2例龈下楔状缺损患者 ,共 5 1颗牙 ,前磨牙 32颗 ,后磨牙 19颗。1.2 仪器设备 :美国生产的 0 0 #和 …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排龈线排龈后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选择缺损边缘位于龈下0-1mm内的唇颊面楔状缺损病例40例120颗患牙,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60颗牙,实验组排龈线排龈后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对照组直接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修复,随访观察1年后疗效。结果实验组1年后充填物无脱落者占93.24%,对照组为80.67%;实验组1年后无继发龋发生者占96.82%,对照组为85%;实验组1年后无边缘性龈炎发生者占97.92%,对照组为85%,经χ2检验,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用排龈线排龈作为一种辅助方法,可提高光固化复合树脂在楔状缺损充填修复治疗中的成功率,可以在临床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4.
流行病调查提示,楔状缺损发病率为5%,其中老年人群的发病率高达90%,而我们以前的调查中飞行人员楔状缺损的发病率也达到27%。本研究将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并与直接充填修复作对照,以期评估排龈线用于楔状缺损修复后GI(牙龈指数)值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含肾上腺素排龈线修复牙颈部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唐山市协和医院2011年1月—2013年11月收治的唇颊面牙颈部楔状缺损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分别采用0.1%肾上腺素排龈线和不含药排龈线进行治疗,以排龈前1 d、排龈后0.5 h、1、3、7、14 d和1个月为观察点,测定龈沟液(GCF)量、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碱性磷酸酶(ALP)水平变化。结果两种排龈方法排龈效果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排龈后0.5 h GCF量均有所增加,排龈后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显著(P<0.05);排龈后的0.5 h和1、3 d两组患者GCF中AST、ALP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1、3 d与排龈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出血率(43.3%)高于治疗组(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排龈方法对牙周组织都存在一定损伤,但均可恢复;肾上腺素排龈线更有利于止血,降低出血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测定龈沟液(GCF)内基质金属蛋白酶-8(MMP-8)的水平,评估排龈术对楔状缺损修复后牙周状况的影响。方法选择患楔状缺损的下颌前磨牙84颗,分为A、B两组,每组42颗受试牙,A组排龈后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B组直接用3MZ350纳米树脂充填,分别在术前、术后1、3、6个月时进行临床指标(PLI、GI、GCD)检查和龈沟液取样,对GCF量和MMP-8水平进行测定。结果术前、术后1个月时,A、B两组各项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3、6个月时,A、B两组各临床指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GCF量和MMP-8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术用于楔状缺损修复能减少对患牙牙周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7.
杨春江  龚连喜 《河北医药》2011,33(20):3075-3076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排龈方法对牙周探诊深度、牙龈出血指数的影响,探讨排龈方法对牙周健康的安全性。方法选取需全冠修复临床病例150例,随机分成3组,每组50例。对照组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不应用排龈技术;2试验组分别采用碧兰麻局部浸润麻醉加排龈线或加排龈膏,修复后定期复查记录指标。结果修复治疗1周后,应用排龈技术的2组与未排龈组在牙周出血指数、牙周袋深度指标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修复术后4周、半年比较,排龈线组牙周指标高于排龈膏组、未排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排龈膏组与未排龈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排龈技术影响牙周组织健康。排龈线对牙周健康的影响大于排龈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排龈药物对牙龈炎患者的影响及排龈效果比较.方法HT6K 选择我院2015年8月到2016年8月收治的80例牙龈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1例,女39例.随机将所有研究对象分为A、B、C、D共4个组,每组各20例患者.A组采用排龈药物为0.05%盐酸四氢唑啉,B组为0.05%盐酸羟甲唑啉,C组为10%氯化铝,D组为15%硫酸铁,并对排龈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各组模型评分:A组总分值为34分,B组总分值为35分,C组总分值为21分、D组总分值为20分.其中A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D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WTBZ>0.05).A、B组与C、D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有效率要显著高于C、D组.结论 使用盐酸四氢唑啉与盐酸羟甲唑啉的排龈效果较为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李红 《中国实用医药》2011,6(36):114-115
目的 探讨不同排龈方法对冠桥修复疗效的影响.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期间,我院实施的40例冠桥修复患者,共60颗患牙,随机将其分为机械组(采用机械排龈法)和化学组(采用化学排龈法),给予相应治疗后,对其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 30颗机械组患牙中,治疗后达到A级的有29颗,而化学组达到A级的仅有17颗.与化学组的治疗效果相比,机械组的治疗效果明显提高,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化学排龈法进行冠桥修复的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而且修复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排龈线联合止血剂在前牙美容修复龈下肩台的清晰度进行评价,为临床制取清晰的印模及模型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解放军81医院口腔科就诊的行前牙美容修复患者68例(188颗基牙),随机分为对照组(83颗)和观察组(105颗),对照组应用双线排龈法,观察组应用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法.排龈后制取印模,灌注超硬石膏模型.对基牙的肩台、龈沟止血效果、石膏模型清晰程度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排龈线联合止血剂组与双线排龈组比较,基牙肩台的清晰度、工作模型肩台及软硬组织界限的优良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牙龈止血效果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法和双线排龈法均被证实为较好的排龈方法,在龈沟止血效果方面,排龈线联合止血剂明显优于双线排龈法.  相似文献   

11.
三种方法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较理想的修复牙齿楔状缺损的材料和方法。方法82例286颗中、深度楔状缺损牙随机分成A、B、C3组,分别用光固化复合树脂、FX-II型玻璃离子、FX-II型玻璃离子水门汀加光固化复合树脂夹层设术修复楔状缺损,随访2年后疗效。结果A组成功率为83.3%,B组成功率为93.5%,C组成功率为95.9%。A与B组、A与C组,P〈0.05,B与C组,P〉0.05。结论在中、深度楔状缺损治疗中,玻璃离子,光固化玻璃离子夹层技术均优于光固化复合树脂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光固化复合体Dyract在牙楔状缺损修复中的疗效。方法将120例楔状缺损患者(284颗患牙)随机分为Dyract组(153颗)和对照组(131颗),对照组患者采用光固化复合树脂充填,Dyract组患者采用Dyract复合体充填。经6~12个月复查。临床根据修复体、形态、临床症状等以判断疗效。结果治疗12个月后Dyract组有效率92.35%,对照组78.65%,Dyract组12例无效中修复体脱落8颗,折断3颗,继发牙髓炎2颗;对照组28例无效中脱落15颗,折断8颗,继发牙髓炎3颗,色泽改变2颗。两者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USPHS评估系统分析则发现2组边缘密合度、边缘着色、修复体脱落方面均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采用光固化复合体修复楔状缺损较光固化复合树脂更理想,简便,容易操作,美观逼真,不变色,是修复楔状缺损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3.
杨暤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3):331-332
目的:比较国产传统型玻璃离子、进口传统型玻璃离子、树脂改型玻璃离子修复楔状缺损的疗效。方法:将105例321颗楔状缺损牙随机分为A、B、C3组,A组使用国产传统型玻璃离子修复,B组使用进口传统型玻璃离子修复,C组使用树脂改型玻璃离子修复,随访2年后观察疗效并记录。结果:A组有30颗牙修复失败,修复成功率72.0%;B组有16颗牙修复失败,修复成功率85.0%;C组有11颗牙失败,修复成功率89.7%。结论:3种材料各有优缺点,提示应根据临床情况恰当选用。  相似文献   

14.
李慧敏  冯素霞 《淮海医药》2004,22(4):266-267
目的 探讨中老年人牙龈退缩和楔状缺损的发生率和相关因素。方法 牙龈退缩采用 Miller的分类法 ,楔状缺损根据深浅度分型。结果 该组人群中牙龈退缩发生率 1 0 0 % ,与牙位无关。楔状缺损的发生率为 85 .75 % ,与牙位有关。两者均与年龄相关。结论 牙龈退缩与楔状缺损是中老年人常见的牙病。两者之间发生因素有相同之处 ,并有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临床疗效,并观察其对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确诊更年期功血患者267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服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以及服用甲羟孕酮,比较应用不同剂量米非司酮治疗更年期功血的疗效、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1组和观察2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副反应发生率观察1组明显低于观察2组.结论 服超低剂量米非司酮能诱导更年期功血患者闭经,月经规则或经量减少,副反应小,疗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检测米诺环素对体外培养的人牙龈上皮细胞增殖、蛋白合成、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探讨米诺环素局部给药的效应浓度范围.方法:将不同浓度的米诺环素(0,10,20,40,100,200 mg·L-1)分别作用于第5代(P5代)牙龈上皮细胞,孵育1,4,7,10,14 d后采用MTT法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对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蛋白合成的影响.实验结果采用SPSS13.0软件包进行分析.结果:10~200 mg·L-1米诺环素显著促进P5代人牙龈上皮细胞增殖活性(P<0.05),100mg·L-1为最大效应浓度;20~200 mg·L-1明显促进P5代牙龈上皮细胞蛋白合成(P<0.05);10 mg·L-1显著促进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20~200 mg·L-1显著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P<0.05).在10~20 mg·L-1的浓度范围内,米诺环素刺激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分化及蛋白合成.结论:10~20 mg·L-1可作为米诺环素局部给药的效应浓度范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