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评价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穿刺介入治疗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选择2005年9月~2007年2月70岁以上老年冠心病患者196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按穿刺途径随机分为桡动脉组(n=94)和股动脉组(n=102),比较两组手术成功率、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及X线曝光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及术后患者不适反应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脉介入治疗是安全可行的。与股动脉途径相比,经桡动脉途径能减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相对增加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观察经桡动脉和股动脉行动脉介入诊疗的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方法 回顾2010年3月至2015年3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行冠脉介入诊疗的1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穿刺部位不同分为桡动脉穿刺组(n=80,行桡动脉穿刺)和股动脉穿刺组(n=80,行股动脉穿刺);记录并对比2组患者围手术期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卧床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等一般资料、术后出血、动脉闭塞等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桡动脉穿刺组介入成功率为90.0%低于股动脉穿刺组97.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桡动脉穿刺组患者穿刺时间、穿刺后压迫时间、平均卧床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较股动脉穿刺组有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并发症比较,桡动脉穿刺组患者出血、拔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桡动脉穿刺组术后烦躁失眠、尿潴留、穿刺侧肢体疼痛、局部皮肤损伤、腰背酸痛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股动脉穿刺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创伤小、患者卧床时间和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股动脉切开与股动脉穿刺置球囊管成功率。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新西兰兔20只,随机平均分为股动脉切开组与股动脉穿刺组,各10例。股动脉切开组采取股动脉切开探查后直视下置入球囊制作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股动脉穿刺组采取股动脉穿刺置入球囊制作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模型。比较两组球囊损伤成功率、死亡率、造模时间、术后进食及内膜增生情况。结果:股动脉切开组造模时间长于股动脉穿刺组(P0.05);两组进食时间、成功率、死亡率、新生内膜厚度、血管平均狭窄程度、平滑肌细胞层厚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股动脉切开组成功率达100%,股动脉穿刺组成功率90.0%。结论:本研究两种方法均有稳定可靠、方法简单、易于复制、花费时间短等优点,可以模拟临床中的相关问题,是PCI术后再狭窄研究中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4.
伍远雄 《当代医学》2016,(30):56-57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老年冠心病的疗效。方法选取8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桡动脉组40例采用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股动脉组40例采用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对比分析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患者的治疗情况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92.5%,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为97.5%,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治疗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与股动脉组患者在手术时间、X线暴露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桡动脉组术后卧床时间明显少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动脉组穿刺时间明显少于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7.5%,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股动脉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具有穿刺较易,便于掌握的有点,而桡动脉具有不影响患者活动,术后便于止血,并发症较少等优点,应当掌握两种手术的适应证,合理采用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安全性、优缺点。方法39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股动脉(F)组(n=188)或经桡动脉(A)组(n=207)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结果CAG手术成功率:A组成功率91.8%,F组成功率99.5%,股动脉成功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CI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易被患者接受,但需要介入医生更多的技巧和更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6.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人径介入诊疗冠心病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CAG)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可行性、安全性、优缺点。方法395例冠心病住院患者分别接受经股动脉(F)组(n=188)或经桡动脉(A)组(n=207)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观察两组的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X线曝光时间、住院时间。结果CAG手术成功率:A组成功率91.8%,F组成功率99.5%,股动脉成功率高于前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PCI手术成功率、手术时间、X线曝光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A组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低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介入诊疗是一种安全、有效和可行的方法,可有效地减少穿刺部位并发症的发生,易被患者接受,但需要介入医生更多的技巧和更长的学习曲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皮桡动脉途径治疗冠心病复杂病变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有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患者300例分为经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96例,女54例);股动脉途径介入治疗组(n=150例,其中男100例,女50例).分别记录PCI时间,PCI成功率,住院时间及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150例患者桡动脉均穿刺成功,PCI时间为(48±3.6)分钟,PCI成功率为98.7%,住院时间为(3.2±1.6)天;股动脉组PCI时间为(45±10.2)分钟,PCI成功率为99.9%,住院时间为(5.4±1.8)天.两组相比较,PCI时间、PCI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住院时间明显缩短(P<0.05),与穿刺血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明显减少(P<0.001). 结论:经桡动脉途径行冠心病复杂病变PCI是一种安全、有效的介入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桡动脉穿刺失败后经肱动脉或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232例经桡动脉穿刺失败后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肱动脉组(117例)及股动脉组(115例),比较不同穿刺途径的平均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以及穿刺部位出血、假性动脉瘤、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等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在穿刺时间、穿刺成功率、X线曝光时间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术后穿刺点压迫时间短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肱动脉组的假性动脉瘤发生率、拔除鞘管时迷走神经反射发生率均低于股动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途径中,桡动脉途径穿刺失败后,肱动脉途径可优先于股动脉途径作为替代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临床效果及其对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高危冠心病患者190例,按照介入途径的不同分为经桡动脉介入治疗组(观察组130例)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60例),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行介入术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心功能、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发生率、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穿刺成功率和手术成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PCI术后两组患者心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术后卧床时间、穿刺并发症、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体循环栓塞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桡动脉组优于经股动脉组.结论:高危冠心病患者经桡动脉途径与经股动脉途径介入术的治疗效果相当,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且损伤小、并发症少、术后卧床时间短,是一种安全、有效地治疗高危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经股动脉途径和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高龄冠心病患者160例,分为桡动脉组及股动脉组,各80例,桡动脉组经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股动脉组经股动脉途径进行穿刺,比较两组介入术治疗的临床效果。结果桡动脉组成功率92.5%(74/80),股动脉组成功率97.5%(78/80),两组穿刺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桡动脉组穿刺时间长于股动脉组(P〈0.01);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造影剂用量、X线片曝光时间及成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股动脉组(P〈0.01)。结论两种途径穿刺介入术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均介入满意效果,而经桡动脉途径穿刺介入术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老年冠心病患者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1.
方平 《中华医护杂志》2005,2(5):459-459,458
我院运用护理程序估计、计划、实施、评价四个步骤,朝着提高临床教学质量,培养护理人才这一目标,对临床教学实行全程管理,经三年的实践,收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200例成人颅颈静脉窝的观察与测量,对颈静脉窝的形态、位置及其与颅后窝、面神经管垂直部、鼓环的局部解剖关系进行研究,为临床应用及体质调查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13.
月经不调是我国当前比较常见的一类妇科疾病,此类疾病对于女性的危害是比较严重的,不仅仅会影响到妇女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若不重视、不治疗导致其疾病恶化,甚至可能造成更为恶劣的损伤。本研究主要结合多年门诊工作经验探讨了引发月经不调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人胎儿卵巢免疫原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成人卵巢、胎儿卵巢免疫原性的差异 ,以及培养前后胎儿卵巢免疫原性的变化。方法 :对成人及培养前后胎儿卵巢的冰冻切片用HLA -ABC及HLA -DR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观察其阳性细胞形态及分布并计数。结果 :成人卵巢内HLA -ABC及HLA -DR抗原含量显著多于胎儿卵巢 (P <0 0 0 1) ,且培养后胎儿卵巢HLA -DR抗原含量显著低于培养前 (P <0 0 1) ,随培养天数的增加HLA -DR抗原含量逐渐减少 (P <0 0 1)。结论 :胎儿卵巢的免疫原性低于成人卵巢 ,且培养后进一步降低。以培养一段时间的胎儿卵巢作为移植供体 ,必将提高临床卵巢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倍他司汀片在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11月~2011年4月.我院经彩色经颅多普勒确诊的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84例,按随机原则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在采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采用倍他司汀片口服,每次1片,2次/d。对照组采用丁咯地尔口服,每次150mg,2次/d,两组疗程均为2周。研究分析两组患者临床体征、脑血流图、血流变学指标、不良反应等。结果:(1)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2.9%(39例)显著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66.7%(28例)(x~2=8.92,P<0.05)。(2)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情况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值均<0.05)。(3)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7.14%(3倒)。对照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16.7%(7例),治疗组治疗期间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倍他司汀片应用于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所致眩晕治疗,具有疗效显著.疗效稳定,安全,耐受性佳等优势,较丁咯地尔在该病治疗中具有更显著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在许多地方和单位,广大劳动者的生命健康权益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当前的主要威胁集中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①矿业和建筑业致死性安全事故严重威胁工人的生命安全。②劳动力密集的制造业中,断手、断指事故致使工人残疾数量不断上升。③化学气雾、粉尘、农药污染,导致的各种中毒和尘肺病,严重威胁劳动者,尤其是妇女及其后代的健康。④办公室和科技工作人员正承受着失眠、抑郁等心理疾患和颈椎病、视屏眼、鼠标手等生理疾患的威胁。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强化预防为主的观念,第一,卫生和劳动监督等行政部门,要强化劳动安全监管的力度和范围。第二、进一步完善和健全劳动立法,借助法律力量落实企业的劳动保护工作。第三、加强职业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普及,提高劳动者的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17.
手术分级的实施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海燕 《中国病案》2011,12(6):23-25
按照《天津市医疗机构手术分级管理规范》分析手术编码与手术分级的差异,以ICD-9-CM-3手术操作分类字典库为依据,由13个手术科室对3000余条手术名称,按照手术的复杂性和技术要求进行甲、乙、丙、丁四级分级,融入ICD-9-CM-3数据库,促进医院手术的开展,提升了医疗水平,规范了医师对病案中疾病诊断和手术名称的规范书写,实现了手术分级计算机管理。  相似文献   

18.
19.
心肾综合征(cardiorenal syndrome,CRS)是指由于心力衰竭引起肾功能不全时的一种临床综合征。狭义上讲.CRS是指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出现进行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治疗过程中血肌酐渐进性升高。广义上讲.CRS是指心脏或肾脏功能不全时相互影响、相互加重导致心肾功能急剧恶化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本文就狭义的CRS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弹簧圈栓塞后动脉瘤瘤腔内血栓形成和瘤口内皮细胞生长封闭瘤口情况。方法:本实验用静脉袋移植法制作兔分叉型动脉瘤模型,用电解可脱式弹簧圈栓塞(GDC)进行栓塞,然后在电镜下分别观察24h,3日,3月后标本。结果:24h组标本在栓塞达到次全栓塞时瘤腔内即有血栓形成,3日组标本显示腔内血凝块发生机化,3月组标本显示完全栓塞的动脉瘤的动脉瘤口有完整的内皮细胞膜,而次全栓塞的动脉瘤口只有部分内皮细胞膜。结论:弹簧圈栓塞动脉瘤时致密栓塞动脉瘤对于诱发形成横过瘤口的完整内皮细胞膜,防止动脉瘤复发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