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双极电凝止血加局部堵塞的方法治疗鼻出血。结果36例患者全部治愈,经过1年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视野清晰,效果好。  相似文献   

2.
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168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洁冰 《河北医药》2008,30(7):928-928
顽固性鼻出血亦称难治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也是鼻科医生较为棘手的问题之一.随着鼻内镜的应用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技术(DSA)的发展,对顽固鼻出血的治疗有了明显改进[1].我科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收治顽固性鼻出血168例患者,并对其临床特点及疗效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何承记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6):1048-1048
鼻出血系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尤其是难治性鼻出血,80%的止血失败源于此。迄今为止,对鼻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的讨论颇多,但对治疗过程中影响止血效果的有关因素均重视不够。对我院1997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32例鼻出血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的临床治疗方法与疗效。方法:对2010年3月~2013年3月本院收治的267例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患者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采用综合性治疗。结果:治疗后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患者共有265例(99.25%)止血治愈,一次治疗就成功止血的共有239例,2例患者死亡。结论:综合性治疗对于难治性自发性鼻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难治性鼻出血内镜下临床特点,为精准治疗鼻出血提供临床资料.方法 回顾性分析63例经鼻内镜术下止血的难治性鼻出血病人的临床资料,分析难治性鼻出血病人内镜下主要出血部位和出血类型.结果 63例病人中男性42例,高血压病史39例,有27例出血位于下鼻道,14例位于鼻中隔,8例位于中鼻道,7例位于嗅裂区,5例位于鼻腔最前上区,鼻咽腔及部位不明各1例;动脉瘤样出血51例,黏膜下型出血11例,不明类型1例. 结论 难治性鼻出血部位主要位于下鼻道、鼻中隔和嗅裂区.动脉瘤样型为鼻出血的主要类型,该类型较易止血.鼻内镜技术对岀血部位准确电凝,疗效好且并发症少,可作为难治性鼻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纪周群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23):3260-3260
鼻出血是耳鼻喉常见急症之一,可单纯由鼻腔、鼻窦疾患引起.也可由全身疾病造成.但以前者居多,且鼻腔出血有轻、重之分.其中大部分经过局部烧灼及填塞等方法后,能够治愈.而在以前对严重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疗是采用血管栓塞和血管结扎法等.我科自2000~2004年以来,采用鼻内镜指引下微波烧灼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取得良好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经过鼻内镜检查及治疗,探讨和观察鼻内镜在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准确精细地查明鼻出血的部位,进一步采取更为有效、可靠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本院2010年5月~2012年5月收治的40例难治性鼻出血住院患者在鼻内镜下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临床分析,出院后随访观察均在6个月以上。结果40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通过鼻内镜下行微波局部烧灼,或在出血部进行微填塞治疗后,均未再发鼻出血,也无鼻腔粘连及鼻中隔穿孔等并发症发生,治愈率达95%。结论鼻内镜下检查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具有定位精准、安全快捷、疗效可靠、并发症少、最大限度减少患者病痛等特点,实现了采用微创的治疗手段,达到了对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内镜下微波治疗顽固难治性鼻出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年收治的52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的治疗,均采用鼻内镜下微波止血术治疗,分析疗效及愈后。结果对于52例难治性病例均进行随访,时间为6周~1年。显效43例,有效7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2%。鼻中隔穿孔、无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止血术治疗顽固性鼻出血起效快,疗效好,临床不良反应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正>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症之一,尤其是难治性鼻出血,对于不能明确观察到出血部位的患者,一般都使用传统的治疗方法鼻腔填塞,多为盲目性填塞,对鼻黏膜损伤较大,患者难以接受,出血反复,随着鼻内镜技术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为隐蔽难治性鼻出血的检查、诊断与治疗提  相似文献   

10.
吴蔚 《中国医药科学》2014,(9):178-179,185
目的探讨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2月~2013年9月本院收治的12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所有患者均给予鼻内镜治疗,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本院采用鼻腔凡士林纱条填塞治疗的121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2个月内再出血率、总出血量、术后恢复通气时间以及术后鼻黏膜恢复时间。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愈率为97.5%、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的治愈率为83.5%、总有效率为89.2%,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2个月内再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总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后恢复通气时间及术后鼻黏膜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常见急重症,难治性鼻出血指经前鼻孔填塞治疗无效,反复多次的出血。包括前鼻孔填塞期间仍有活动性出血,或前鼻孔填塞48h以上撤出填塞物后,再次鼻出血等情况。难治性鼻出血的原因较复杂,通常出血量较大,来势凶猛,严重会危急患者的生命。我科自2002-2005年共收治难治性鼻出血患者43例,对其出血原因及治疗的特点作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在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郑州人民医院2009年1月至20lO年6月间住院治疗的52例难治性鼻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中,均可通过鼻内镜下行低温等离子消融止血.结论 鼻内镜下等离子治疗难治性鼻出血准确、安全,患者反应轻、恢复快,避免盲目填塞造成止血失败或新的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彭梅君 《云南医药》2010,(4):457-458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也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局部表现。一些鼻出血的患者因出血部位隐蔽,常规检查不易发现。我们把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剂,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定为顽固性或难治性鼻出血。我科就诊的60例自发性,难治性鼻出血患者多在外院多次行鼻腔填塞止血或鼻内镜下止血无效转到我科住院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析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接受诊治的64例难治性鼻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上述患者予以双极电凝止血、局部填塞和鼻腔结构处理来进行治疗,分析本次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随访了解其再出血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一次性治愈,术后未见鼻腔粘连、鼻中隔穿孔、心脑血管等并发症,随访6个月未见再出血病例。结论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鼻内镜下治疗难治性鼻出血的治疗效果明显,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并发症少值得临床借鉴应用。  相似文献   

15.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可由鼻病及全身性疾病引起。顽固性鼻出血亦称难治性鼻出血或严重鼻出血,是指应用传统的局部压迫、血管收缩药、前后鼻孔填塞和输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常在数天内反复多次发作,大量出血,严重者可导致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随着鼻内镜的推广使用,顽固性鼻出血的疗效得到大幅提高。近年来,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顽固性鼻出血50例,获得较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治疗难治性耳鼻出血十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出血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多数患者经常规治疗即可达止血目的,但有一些顽固的难治性和重症鼻出血常规治疗无效.对此类患者传统方法常用血管结扎术,但其有解剖复杂,创伤大且并发症较多等缺点.  相似文献   

17.
陈月华  杨莉萍  蔡丽 《河北医药》2012,34(17):2641-2642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的多发病、常见病,严重出血者还可危及生命.隐蔽部位鼻出血是经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难于明确的反复鼻腔出血,亦称为难治性鼻出血或顽固性鼻出血[1],隐蔽部位鼻出血有效治疗的关键是明确出血部位.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在鼻内镜下治疗了110例隐蔽部位鼻出血患者,对其出血部位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8.
鼻出血系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尤其是难治性鼻出血,80%的止血失败源于此[1].迄今为止,对鼻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的讨论颇多,但对治疗过程中影响止血效果的有关因素均重视不够.对我院1997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32例鼻出血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鼻出血系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尤其是难治性鼻出血,80%的止血失败源于此[1].迄今为止,对鼻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的讨论颇多,但对治疗过程中影响止血效果的有关因素均重视不够.对我院1997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32例鼻出血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鼻出血系耳鼻咽喉科常见急诊,尤其是难治性鼻出血,80%的止血失败源于此[1].迄今为止,对鼻出血的病因及治疗手段的讨论颇多,但对治疗过程中影响止血效果的有关因素均重视不够.对我院1997年至2007年住院治疗的32例鼻出血患者进行综合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