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通过研究HPV引起巨大皮角和寻常疣皮损中树突状细胞(DCs)密度和T淋巴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变化,检测HPV引起巨大皮角与寻常疣的皮损免疫微环境的差异.采用免疫组化法,对4例HPV引起巨大皮角和12例寻常疣及8例色素痣标本进行CD1a、CD83、IFN-γ及IL-10密度研究.结果: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表现较高IL-10(+)密度和低IFN-γ(+)密度,CD1a(+)和CD83(+)无明显差异.由HPV引起的巨大皮角患者呈现显著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2.
冷冻疗法治疗寻常疣时常用棉拭子反复在液氮中浸醮;硝酸银棒及硫酸铝棒多次用于皮损的腐蚀或止血。这些都有可能造成病毒在患者之间的传播。如在治疗各种疣时,可能导致人类乳头瘤病毒(HPV)的传播;在止血、腐蚀皮损时有可能导致乙型肝炎病毒(HB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等的传播。为了证实这  相似文献   

3.
寻常疣与跖疣为人乳头瘤病毒(HPV)所致的常见皮肤病,对多发性寻常疣特别是多发性跖疣目前无甚满意的治疗方法。本文将106例寻常疣、跖疣患者,分别采用针刺与冷冻治疗,以比较两者的临床疗效及副作用等;并对两组中各15例多发性寻常疣,跖疣患者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7天测定了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前,人类乳头瘤病毒(HPV)至少已发现有60型。HPV的型别,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其感染部位,病理特征,临床表现及相应的病程。该作者对台湾人皮肤疣患者中的HPV感染进行了分析。 61份临床标本取自跖疣、寻常疣、扁平疣患者手术切除的疣体。用Southern印迹杂交  相似文献   

5.
四种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表型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对80例4种类型疣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疲表型进行了分析。结果OKT_(11)~+、OKT_4~+细胞百分比及OKT_4~+/OKT_8~+此率在寻常疣,扁平疣及尖锐湿疣较正常对照显著降低,仅尖锐湿疣OKT_8~+细胞百分比显著升高。寻常疣及尖锐湿疣OKT_(11)~+、OKT_4~+细胞绝对值显著降低,OKT_8~+细胞绝对值在跖疣和扁平疣显著增加。不同类型疣患者对HPV感染的细胞免疫应答的这种差异可能系HPV抗原异质性所致。  相似文献   

6.
<正>尖锐湿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所导致的皮肤黏膜良性增生性疾病,主要累及肛周及外生殖器上皮,主要与HPV 6、11、16、18型感染相关,其中HPV16、18型有较大致癌性。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导致的致死性传染病,主要侵犯人体CD4+T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单核-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导致细胞免疫缺陷及免疫紊乱,由此而产生一系列机会性感染、恶性肿瘤和多系统损害。尖锐湿疣和艾滋病均为常见的性传播疾病,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巨大寻常疣并发多发巨大皮角的治疗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亚型的相关性.方法:对3例手足巨大寻常疣并发对称性巨大皮角的患者采用抗病毒、手术、免疫、放疗和中药等综合治疗,同时应用免疫组化和PCR等方法研究其中2例患者皮损与HPV感染亚型的相关性.结果:3例患者的皮损全部治愈,随访至今无复发;其中2例患者的皮损均为HPV-2a感染,并发现编码E1和E7的基因存在突变.结论:巨大寻常疣并发皮角宜采用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8.
132例皮肤疣组织人乳头瘤病毒分型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皮肤疣组织中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感染率和病毒型别。方法 门诊皮肤疣患者132例中寻常疣46例,跖疣38例,扁平疣48例。以特异性DNA序列为模板设计引物,进行PCR扩增,电泳,对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 132例皮肤疣中,HPV阳性128例,感染率为97.0%,其中HPV2型阳性111例,感染率为84.1%。寻常疣、跖疣感染主要为HPV2、HPV1型,扁平疣感染主要为HPV2、HPV10、HPV3、HPV1型。89例为多重感染,感染率为67.4%,其中二重感染率为41.7%(55例),三重感染率为21.2%(28例),四重感染率为4.6%(6例);寻常疣多重感染率为50.0%(23/46),跖疣为76.3%(29/38),扁平疣77.1%(37/48)。多重感染中,以HPV1 + 2型最多,有35例(39.3%),其次为HPV1 + 2 + 10型,有12例(13.5%)。 结论 遵义皮肤疣感染以HPV2型为主,其次为1型;2型与多种皮肤疣感染有关;皮肤疣中多重感染率较高,其中扁平疣多重感染率最高;新发现HPV3、10型感染寻常疣,HPV10型感染跖疣,HPV1、7型感染扁平疣。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人乳头瘤病毒型别、载量与寻常疣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方法 提取48例寻常疣组织DNA;正反向测序通用引物PCR扩增片段,通过blast比对分型,并通过型别特异性引物PCR来验证和补充测序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相对定量ΔCt法检测HPV病毒载量;HE染色法观察病理变化。 结果 35例HPV PCR检测阳性的标本中HPV 7型32例;HPV 57型1例,为四肢末端多发;HPV 2和HPV 7混合感染2例,为头面部、躯干多发病例。单发组与多发组、病程 < 6个月组与病程6个月至1年组病毒载量、空泡化细胞数目无明显差异,1年后病毒载量有下降趋势,病程 > 2年的皮损,角化过度更明显,空泡化细胞减少。 结论 寻常疣的HPV感染型别主要是HPV 7;HPV 7型感染好发于头面部;对于病程1年内的寻常疣,HPV病毒载量及空泡化细胞数目与其数目、病程长短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上海郊区人乳头状瘤病毒(HPV)6型L1基因在不同疣组织(尖锐湿疣和寻常疣)结构特点和变异规律,为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GMY09/11通用引物扩增的方法进行HPV基因分型,8例尖锐湿疣和2例寻常疣HPV 6型阳性标本再进行L1基因直接测序;测序结果进行BLAST;然后;进一步用Geneious软件对测序结果与Gen Bank中发布的其他国家及国内的HPV6型病毒株L1基因序列比对,同时进行进化树构建。结果与参考株X00203相较共出现11种同义突变和3种错义突变。从BLAST结果和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图可以看出,本地区HPV6型病毒株中,样本13639、14960、15987和15989是HPV6的A型;14300、16320、14304、15976、15982和15330是HPV6的B1型。结论本地区皮肤疣感染的HPV6型4株为A系,6株为B1亚系,与国内外HPV6型病毒株基因都有同源性背景。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男性尖锐湿疣(CA)患者临床治愈后人乳头瘤病毒(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1年6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市八医院诊治的332例男性CA患者治疗前后的HPV分型检测结果,统计CA临床治愈后HPV的持续感染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结果 332例男性CA患者治疗前HPV检测均阳性,CA临床治愈后HPV持续感染140例(42.17%)。皮损位置(肛门)、治疗前HPV型别数(≥2)是HPV持续感染的危险因素(P<0.001)。HPV持续感染与年龄、是否伴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治疗前是否含高危型HPV感染、是否联合光动力治疗及随访时间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 男性肛门CA患者、多重HPV感染CA患者临床治愈后HPV持续感染风险高,建议延长随访时间,甚至终生随访。  相似文献   

12.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是寻常疣、扁平疣、踱疣、尖锐湿疣以及疣状表皮发育不良(EV)、口腔乳头瘤和喉乳头瘤的致病因子。现在,特别是1977年以来,由于新的研究技术的进展,对HPV和它在临床中的作用已有进一步的认识和新的发现。以下就HPV和它在皮肤病学中作用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作者通过临床对比试验,对光动力灭活法(Photodynamic inactivation)治疗寻常疣的疗效予以否定。病例与方法:1976~1977年,作者用随机法收集手足寻常疣120例,将其分为两组:1.光动力灭活组:共65例,其中男35例、女30例。手部寻常疣26例,足15例,手足皆有损害24例。1个损害者1例,2~5个损害者21例,超过5个损害者43例。病期1个月至15年,平均28个月。患者平均年龄20岁(10~74岁)。2.对照组:共55例,其中男29例,女26例。手部寻常疣24例,足16例,手足皆有损害15例。1个损害者2例,2~5个损害者17例,超过5个损害者36例。病期1个月至20  相似文献   

14.
人乳头瘤病毒可以引起尖锐湿疣、寻常疣、扁平疣、跖疣、鲍温样丘疹病等良性病变及宫颈癌、肛门、外阴、阴道、阴茎和口咽部恶性肿瘤等恶性疾病,HPV疫苗的应用为预防HPV感染及其相关疾病带来了希望。目前,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认证上市的预防性疫苗有三种,即四价疫苗(gardasil)、二价疫苗(cervarix)和九价疫苗(gardasil9),预防性HPV疫苗已在全球范围内推广使用并取得显著效果。文中对HPV预防性疫苗的有效性、安全性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人乳头瘤病毒(HPV)是人类肿瘤相关病毒,目前发现并证实HPV型别超过80余种[1],其中HPV16、18型与人类子宫颈癌及其他生殖道恶性肿瘤相关[2] .HPV有明显的嗜皮肤粘膜性,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性传播.HPV存在明显种属易感性,在异种动物体内难以形成显性感染.由于缺乏易感动物模型,很难评估HPV疫苗效果,也制约药物对比等其他研究.我们将含有HPV16的尖锐湿疣(CA)组织直接接种于裸小鼠,结果在接种的裸小鼠颜面部出现丝状疣样、寻常疣样增生物,且在增生物中检出HPV16DNA.  相似文献   

16.
寻常疣是人类乳头瘤病毒 (HPV)所引起 ,我们应用核素3 2 P治疗寻常疣 ,获得了良好效果 ,现报告如下。病例资料 于 2 0 0 0年 11月~ 2 0 0 2年7月门诊随机选择寻常疣患者 5 0例 ,女 31例 ,男 19例 ,年龄 7~ 70岁 ,平均 30 .92±13.89岁 ;病程最短 1月 ,最长 7年 ;5 0例患者共有损害 114个 ,甲旁疣 2 1个 ,面部 2个 ,足部 42个 ,手部 49个。患者按单个疣面积分为三型 ,小型 :皮损总面积≤ 0 .2 5cm2 ;中型 :单个疣面积 >0 .2 5cm2 、≤ 0 .5cm2 ;大型 :单个疣面积 >0 .5cm2 。治疗方法 采用核素3 2 P以放射性活度 0 .2mCi cm2 敷贴 ,保…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Th17细胞相关因子在寻常疣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寻常疣患者外周血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1的表达水平,并以3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结果寻常疣患者血清中IL-17及IL-23水平[分别为(206.77±48.96)pg/mL,(248.53±51.45)pg/mL]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分别为(165.49±51.84)pg/mL,(109.22±52.81)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寻常疣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表达水平(148.34±36.91)ng/L与正常对照组(143.64±24.36)ng/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寻常疣患者的病程、疣体数量与血清中IL-17,IL-23和TGF-β1水平均无相关性(P均>0.05)。结论 Th17细胞相关因子IL-17,IL-23及TGF-β1在寻常疣患者体内存在变化,可能与寻常疣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18.
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所引起的良性上皮肿瘤其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电灼、激光及局部外用药物,但位于手及近关节部位的寻常疣,如果掌握不好深度及范围,治疗后往复发或留下瘢痕,甚至影响到手足关节的功能。近年来,我采用90Sr敷贴治疗寻常疣,取得满意疗效。临床资料寻常疣患者40例,男27例,女13例,年龄345岁。单个疣体5例,2~5个疣体7例,6个以上疣体28例。体直径0.5~2.0cm。病程2周~16个月。有18例经过冷冻或光治疗后复发,6例患者皮损经治疗后留下瘢痕。方法用铅橡皮屏蔽疣周围0.5cm以外正常皮肤,充分露疣病变部位,90Sr敷贴(中国原子…  相似文献   

19.
90Sr敷贴治疗寻常疣40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疣是由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PV)所引起的良性上皮肿瘤.其治疗方法包括冷冻、电灼、激光及局部外用药物,但位于手足及近关节部位的寻常疣,如果掌握不好深度及范围,治疗后往往复发或留下瘢痕,甚至影响到手足关节的功能一近年来,我科采用^90Sr敷贴治疗寻常疣,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我们采用 (1)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皮损中HPV6 11、16 18。 (2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 6 1例CA患者疣体组织、疣旁“正常”组织及 2 0例对照包皮组织表皮中CD1a+ 朗格汉斯细胞 (LC)及表真皮中CD4 +T、CD8+ T细胞数目及CD4 + CD8+ 比值进行检测。探讨CA患者局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与HPV型的关系。结果CA疣体组织表皮CD1a+ LC细胞数量较正常对照明显降低 (P <0 .0 1) ,不同HPV亚型感染所致CA其CD1a+ LC数目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真皮中CD4 + T、CD8+ T细胞数目较正常对照升高 ,但CD4 + CD8+ 比值下降 (P <0 .0 1) ;CD4 + T、CD8+ T细胞数目及CD4 + CD8+ 比值相应的改变与不同HPV亚型无关。表皮CD1a+ LC与表皮、真皮中CD4 + T细胞及CD4 + CD8+ 比值成正相关 ,与CD8+ T细胞数目成负相关。因此 (1)CA患者皮损局部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疣体组织中CD1a+ LC细胞数目及CD4 + CD8+比值均降低。 (2 )CA患者局部免疫缺陷程度与HPV型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