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探索寒热证的本质,很多学者对寒热证动物模型进行了研究。本文检索了CNKI1994~2009年的相关文献,从寒证、热证、寒热体质3个方面总结了近15年中医寒热证动物模型的研究进展,同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以后的研究设想,为进一步研究寒热证动物模型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寒证”、“热证”是八纲辨证中的一对重要内容,是中医辨证治病的纲领,辨别疾病的寒热对临床诊断、治疗、选方用药均有重要意义。本文总结了寒热证本质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同时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并提出了以后研究的设想,为开展寒热证本质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郑洪 《浙江中医杂志》2005,40(12):507-509
霍乱是烈性传染病,自从1821年传入我国出现首次大流行之后,此病在中国危害多年,直到解放后才得到基本控制.百馀年来,中医在治疗霍乱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出现了许多专著.由于各人治疗经验不同,在治疗霍乱方面形成主寒、主热两大派,论争不休.  相似文献   

4.
寒热真假证候的鉴别研究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良 《河南中医》2010,30(12):1152-1154
中医临床的危重疑难病证莫过于寒热真假、阴阳疑似之证,而临证最多见之误诊误治莫过于阴阳误判、寒热混淆,因此加强寒热真假证候鉴别理论的研究非常具有必要性。中医学经典医藉在中医学理论原则和临证思辨方面的内容博大精深,其对于寒热真假辨证的论述具有巨大的指导意义,故应加强对经典理论中寒热真假理论的提炼与总结,提高临床对寒热真假病证的鉴别水平,减少误诊率。  相似文献   

5.
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研究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回顾近年对证实质的研究,走过了许多弯路,踏入了不少误区,其中以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的复制研究为甚,在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及财力后,所获甚微,本文从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研究工作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入手,阐述了中医证候的研究不宜转移至低等动物身上,其实质及临床价值根本没有必要也不可能由动物实验所证实,而应把有限的科研力量用于解决临床常见及疑难病症之上。1 指导思想的偏差  中医证型动物模型研究的初衷是想利用人以外的其他动物,证实中医传统理论中的病因病机学说的正确性,增强中医理论的科学性与说服力,从而在动物身上发掘人体证候…  相似文献   

6.
中医动物模型研究经30年的发展,已逐步成熟,并走入正轨。邝安堃、陈小野、孙孝洪、张启元、梁月华等老一辈科学家在中医证候模型的塑造和评价研究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很好的成果。建立了一系列中医证候模型,用于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已成为中医方法、理论、实践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将在中医药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肾阳虚衰可致阴寒内盛,肾阴亏虚又可致内热之证。此二证多发于年老体衰者,或大病久病之后,系肾中精气受损,阴阳失其平秘所致。正如《素问·调经论》所说:“阳虚生外寒,阴虚生内热”。以及张介宾云:“水火得其正则为精为气,水火失其和则为热为寒。”临证应辨清虚实真假,立方遣药又当灵活变通。笔者就肾虚寒热的辨治体会,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8.
从中医证候的特点出发,提出了造模方法、动物选择、评价指标等方面的几点看法。认为对中医动物模型的评价应遵循“先宽后严"的原则,这符合学科发展先扩散后收敛的规律,有助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度过起步阶段。  相似文献   

9.
通过分析中医湿热证(包括温病湿热,脾胃湿热,大肠湿热,肝胆湿热,膀胱湿热)的造模方法,并联系中医的发病学原理,对不同的造模方法进行横向和纵向比较评价,为不同湿热证实验研究筛选恰当的动物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和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有关高血压病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临床应用。方法:通过比较临床高血压病证型与中医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探讨中医证动物模型在实际研究和应用的可行性和方法。结果:研究人与动物沟通的信息,动物模型才能对中医临床研究发挥实际应用价值;中医应将高血压作为独立疾病认识,加强针对性。结论:中医高血压病证动物模型的研究既要立足于中医原有的理论基础之上,又要适应现代医学发展需求,其研究方向应是“病证结合”模式。  相似文献   

11.
中医热证动物模型造模方法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颖  陈怡宏 《江苏中医》2001,22(4):42-43
  相似文献   

12.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复制管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开展中医证候实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它的研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实验研究的正确性和可行性。文章从中医理论体系指导、优化造模因素、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注意模型稳定性等方面对于中医证候动物模型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制过程艰辛,仍需医家共同探索。  相似文献   

1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是在中医学整体观念及辨证施治思想指导下,运用脏象学说和病因病机理论,把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在动物身上加以模拟复制而成,是中医学人体证候的具体再现。  相似文献   

14.
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的现状和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勇  李政木 《河南中医》2007,27(10):14-15
现阶段,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的研究总体上处于停滞状态,由于缺乏恰当的客观化、规范化标准,“证”实质的研究仍然处于探索阶段,其研究的思路、方向仍不明确。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离不开中医“证”的规范化研究,也需要结合临床及生化指标、病理形态的改变,制定出能反映“证”本质的特异性衡量指标,并综合考虑到病因、动物的优选,才能研制出真正的中医证候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5.
张栋  孙静 《吉林中医药》2009,29(8):655-658
中医证候模型的建立是中医药实验研究取得的突破性进展.研制有代表性、重复性好的动物模型已成为中医学和中西医结合医学的重要内容.从造模因素的选择、复制动物模型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动物模型"证"的判定等方面对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究需要注意的有关问题进行探讨.中医证候模型研究应做到以中医理论体系为指导,建立严谨客观的动物证候评价标准,使中医证候模型逐步走向规范化.  相似文献   

16.
王路  许明敏  曹炜  张微  李瑛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20,(3):419-420,F0003,F0004
便秘是消化系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中医疗法具有一定优势,但其治疗机制至今尚未阐明,限制了中医的发展,因此合理建立具有中医特色的便秘动物模型对进一步深入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认真分析近10年的气虚证、血虚证、阴虚证、阳虚证、气阴两虚证、实热证、寒积证、食积证和肝郁脾虚证造模方法,发现存在模型数量单一、照搬西医动物模型、模型与证候无法准确对应、病证模型机械相加、造模因素过多、缺乏严谨系统的评价体系等问题。可见,中医证候便秘模型及其评价方法标准的建立还要立足于对中医便秘理论和临床的深刻理解和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风具有致残率高、预后差、易复发的特点,在全球已成为第一致残和第二致死原因的疾病。给社会和家庭造成巨大的经济负担。长期以来中风的西医治疗措施虽多,但尚缺乏理想的、安全的药物。随着现代实验技术的应用,通过动物实验来探索中医药的作用机理已成为一个重要方法,亦是热点。  相似文献   

18.
白灵  冯玛莉 《中医药学报》2011,39(4):99-101
在建立中医肝郁证证侯动物模型时,应对欲复制模型的证型进行深入研究,必须大力开展临床研究及文献整理研究,肝郁证是个文化概念,因此研究肝郁证实质时,针对目前文献检索到得制备方法种种不足之处,认为中医证候动物模型研制的不可行性,提出分析,开展多角度、多层次的思考,从中医病因病机出发,从人与动物的相似性出发,论证中医肝郁证候动物模型制备的可行性及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基于Meta分析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寒证与热证患者临床特点的差异,为RA的寒热辨证提供循证依据.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PubMed平台中与类风湿关节炎寒热证候相关的文献,并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使用美国医疗保健研究与质量局横断面研究质量评价条目对文献质量进...  相似文献   

20.
大鼠胃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建立大鼠胃热证的病理模型。方法:采用辣椒汁加60度白酒灌胃两周,最后3d夹尾激怒引发胃热证模型。观察每只大鼠体温、食量、饮水量、大小便性状并检测血浆中白细胞素8(IL-8)、白细胞素2(IL-2)、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栓烷(TXB2)和6-酮-前列腺素F(6-keto-PGF1α)含量及胃的组织学变化。结果:两周后可见模型组大鼠体温体重减少,饮水量增加,食量减少,大便量减少等主要症状体征,血浆中IL-8,IL-2,TNFα,TXB2和6-keto-PGF1α含量明显增加,胃粘膜弥漫性充血,炎性损伤等的胃热证的变化特征;左金丸治疗后,胃热证的生化和组织学检查等均有所改善。结论:该方法能成功地建立大鼠胃热证的病理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