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性对比分析采用背驮式和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两种术式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术式对肝移植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收集3家临床医疗中心于2005年6月至2013年6月间完成肝移植手术的患者资料。将患者分为背驮式肝移植组和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组两组。采用t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之间各指标的差异;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探究两组之间围术期肌酐浓度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方法分析术后病死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共纳入1 411例患者,其中背驮式肝移植组共纳入445例,经典非转流式肝移植组共966例。出院时死亡人数为54人,病死率为3.83%(54/1 411);两组患者围术期的肌酐浓度变化趋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2.63,P=0.11),但在不同时间点之间肌酐浓度有明显变化(F=25.86,P=0.00);采用二元Logistics回归整体分析两种术式在出院时转归(死亡或生存)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679,P=0.231),对3个中心进行亚组分析显示,中心3中采用两种术式的患者在出院时转归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213;P=0.04)。进一步对中心3的数据进行二元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术式、术后发生血滤、肺部感染及肾衰竭均为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 经典非转流术式组与背驮式肝移植组患者术后肌酐浓度均明显高于术前;术式、术后血滤、肺部感染及肾衰竭为肝移植围术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四种不同肝移植手术方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4种不同肝移植手术方式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对实施成人尸体全肝移植的135例患者分别采用4种不同术式:A组(22例)采用经典原位肝移植,B组(79例)采用改良背驮式,C组(18例)采用经典背驮式肝移植,D组(16例)采用改良的经典原位肝移植,所有患者术中均未行体外静脉转流,回顾性分析135例患者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各组间手术时间、无肝期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术后一过性肾功能损害的发生率C组较其他各组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近期生存率及血管并发症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应针对患者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手术方式,对于一些肿瘤患者或有上腹部手术史的患者,采用改良的经典原位肝移植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尤其是无肝期时间,减少手术难度和术中出血量,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3.
为总结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的治疗经验,回顾我院2003年9月~2006年2月治疗的8例同种异体原位肝移植术患者的临床资料,6例患者为经典式原位肝移植,2例为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术后给予免疫抑制剂免疫球蛋白等药物。结果,8例手术全部成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除1例因胆道狭窄形成柱状结石致肝功能衰竭,于术后半年死亡,其余患者生存质量良好。肝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手段,正确的选择适应症及手术方式、围手术期及时正确的处理是提高肝移植患者存活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改良的背驮式肝移植 (附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的:探讨背驮式肝移植的改良技术。方法:对3例肝脏终末期病变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结果:3例病人无肝期均为50分钟,手术时间5.1—5.5小时,病人均未发生供肝输出道梗阻。结论:改良式背驮式肝移植解决了供、受者血管口径不匹配等问题,修正了经典式背驮式肝移植的技术缺陷,避免了移植后出现布加式综合征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病人进行肝移植手术的术式选择和围手术期处理要素。方法 :3例存在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肝性脑病或肾功能不全的终末期肝病病人 ,通过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 ,在经典背驮式肝移植技术的基础上 ,改良供肝腔静脉与受体下腔静脉的吻合方式 ,完成经典供肝腔静脉 -受体左中肝静脉端端吻合术式 1例 ,供肝腔静脉 -受体下腔静脉端侧吻合 1例 ,供肝下腔静脉 -受体下腔静脉侧侧吻合 1例。结果 :3例均顺利完成手术 ,2例病人健在 ,存活期已超过 3个月 ,1例因严重曲霉菌感染于术后 16d死亡。结论 :改良背驮式肝移植术是抢救伴有多器官功能不全的终末期肝功能衰竭病人的有效手段 ,但重视围手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6.
背驮式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三例背驮式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方法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对三例患者行背驮式肝移植术,通过对三例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的监测及处理,总结背驮式肝移植的围手术期处理经验。结果 二例患者现已存活6个月及3个月,生活完全自理,肝功正常。一例患者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衰竭死亡,存活14天。结论 肝移植围手术期对肺部并发症,感染及捧斥反应的处理至关重要。FK-5064-MMF Pred三联法抗排斥反应近期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在半肝血流阻断与全肝血流阻断下行肝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将80例需行肝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半肝血流阻断组(HLO)与全肝血流阻断组(TLO),其中HLO组35例,TLO组45例,比较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天数、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两种术式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肝功能及严重并发症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围手术期死亡率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半肝血流阻断法优于传统全肝血流阻断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肝功能患者行肝移植术中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 终末期肝病拟行肝移植患者30例,按Child分级分为A、B、C组、每组10例,静脉吸入复合全身麻醉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于麻醉前、无肝前期、无肝期25 min,下腔静脉开放后5、30、60 min、手术结束时采集动脉血测定血糖(BG)、血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结果 肝移植术中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变化显著,患者术中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在组内差异有显著性(P>0.01),组间随着Child分级增加可见血糖、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增高.但只有胰高血糖素变化在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及无肝前期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呈正相关.r=0.542 P<0.01;新肝期(新肝5、30、60及术毕)胰岛素水平和血糖水平无相关,r=0.171 P=0.06.结论 肝移植围术期血糖、胰岛素及胰高血糖素变化显著,肝功能ChildB级以上患者术前常伴有胰岛素血症及胰高血糖素血症,高胰高血糖素血症在重症肝炎患者肝移植围术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肝脏移植是终末期肝病的最有效治疗措施.经典式原位肝移植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有时需要体外静脉转流,围术期常发生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等病理生理变化.背驮式原位肝移植(piggyback orthotopic liver transplantation,PBOLT)因术中不阻断下腔静脉,比经典式原位肝移植具有一定的优越性.然而,背驮式原位肝移植手术麻醉中是否发生严重的严重的酸-碱平衡失调和电解质紊乱有待研究.笔者观察了42例PBOLT手术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恢复灌注期3个阶段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等的变化,现报道如上.  相似文献   

10.
肝脏与其他脏器同时发生终末期的患者 ,可受益于联合器官移植。国内黄洁夫教授等于 1997年对 1例多囊病行亚洲首例肝肾联合移植手术 [1 ]。以背驮式技术行再次肝移植 ,国外有零星报道 [2 ] 。但检索文献 ,因慢性排斥行再次背驮式肝移植并肾移植者 ,国内及亚洲地区笔者未见报道。我科于2 0 0 0年 1月 11日在全麻下为 1例先天性多囊病原位背驮式肝移植 +肾去顶减压术 8个月后发生移植肝慢性排斥反应的患者行再次背驮式肝移植并肾移植术 ,手术获得成功 ,移植物存活 ,病人存活 18d后 ,因感染死亡。现将该病例围手术期护理报告如下。1 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应用不同脂肪沉着程度供肝对肝移植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进行肝移植术患者,依据供肝浸润程度,随机分为轻度脂肪肝组、中度脂肪肝组、重度脂肪肝组、无脂肪肝组共四组,每组各16例,比较四组患者肝功能(主要观察ALT、AST指标)、入住ICU的平均时间、1年移植物成活率、移植物原发无功发生率。结果轻度脂肪肝组入住ICU的平均时间、ALT和AST水平、移植物原发无功发生率与无脂肪肝组接近;中度脂肪肝组入住ICU平均时间、ALT和AST水平均较轻度组和无脂肪肝组明显增高,P0.05;重度脂肪肝组入住ICU平均时间、ALT和AST水平、移植物原发无功发生率明显较前三组为高,P0.05。结论轻、中度肝脏脂肪浸入可作为肝移植供肝,重度脂肪肝不能作为供肝的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2.
郝彦开  贾军峰  杨玉巧 《医学综述》2012,18(11):1753-1755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药配伍治疗肝纤维化时对患者主、次症状改变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酒精性肝纤维化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三组,治疗组采用自制方剂化肝汤1号(醋鳖甲、黄芩、柴胡、赤芍等),对照组1采用凯西莱治疗,对照组2采用化肝汤1号和凯西莱联合治疗,疗程3个月。观察三组患者治疗前后主、次症状改善情况,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变化。结果三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2.5897,P>0.05)。三组治疗后肝功能指标均有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肝汤1号可有效地降低肝细胞的损害程度,促进受损细胞修复,从而改善肝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解剖性肝切除在肝硬化肝癌手术中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36例肝硬化肝癌患者行解剖性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结果 36例患者手术均获得成功,手术时间80~210min,出血量100~1200mL。无术中死亡,无肝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结论解剖性肝切除是治疗肝硬化肝癌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付晓杰  王琳 《中外医疗》2016,(17):56-57
目的:探讨肝功能检查对肝硬化治疗的临床作用。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来该院治疗的肝硬化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设为观察组,并以100例在该院体检正常的健康人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肝功能检查,在检查前,避免食用辛辣、油腻食品,忌烟酒,于清晨空腹取3 mL静脉血,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液中CHE (血清胆碱酯酶)、ALB(白蛋白)、CHO(血清胆固醇)及TBA(总胆汁酸)含量,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CHE (血清胆碱酯酶)含量为(2311±855)U/L、ALB(白蛋白)含量为(31.4±6.7)g/L以及CHO(血清胆固醇)含量为(2.8±0.8) u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BA(总胆汁酸)含量为(48.8±32.3)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不同Child-Pugh分级患者的CHE、ALB、CHO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Child-Pugh 分级患者的TAB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E(血清胆碱酯酶)、ALB(白蛋白)、CHO(血清胆固醇)及TBA(总胆汁酸)水平等各项肝功能指标的检查对肝硬化患者的治疗及预后病情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大鼠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的实验模型,研究中药复方肝纤愈(GXY)对肝纤维化模型动物肝功能指标及肝组织病理学的影响。方法:在以人血白蛋白(HSA)诱导的免疫损伤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基础上,GXY小剂量(6.1g/kg)、大剂量(12.2g/kg)灌胃给药,连续8周,以鳖甲软肝片和秋水仙碱为阳性对照药。测定大鼠血清中ALT、AST、TP、Alb含量;光镜、电镜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GXY(大)组可明显降低HSA诱导免疫性肝纤维化大鼠模型血清中ALT、AST的含量,升高Alb的含量,同时可改善实验大鼠生存质量,且可显著改善肝组织病理学。结论:GXY具有明显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6.
乌司他丁对肝硬化患者腹腔镜术后的肝功能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肝硬化患者腹腔镜治疗后的肝脏保护作用。方法 回顾分析60例肝硬化合并胆石症患者资料,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观察术前1d与术后第1、7天患者肝功能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结果 治疗组术后肝功能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亦低于对照组。结论 乌司他丁可保护肝硬化患者腹腔镜手术后肝功能,可促进肝胆手术后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肝切除技术的手术适应证和某些手术技巧.方法结合文献对68例肝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恶性肿瘤肝切除56例,良性肿瘤肝切除12例,手术死亡率2.9%,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4%,主要死亡原因为术后出血和肝功能衰竭.结论术前肝储备功能的评估、手术方式的选择和熟练的外科技术是保证肝切除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切除与选择性阻断逆行切除术式对巨大肝癌患者健侧肝组织功能的影响差异。方法:选取近期收治巨大肝癌患者80例,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分为A组(40例)和B组(40例),分别行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切除与选择性阻断逆行切除术式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健侧肝组织凋亡指数(AI),细胞内钙离子浓度,丙二醛(MDA),超氧化歧化酶(SOD)及肝功能状态指标水平等。结果:B组患者术后健侧肝组织AI水平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术后健侧肝组织细胞内钙离子、MDA及SOD浓度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术后ALT、AST及TBil水平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B组患者术后PA水平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相较于第一肝门完全阻断顺行术式,选择性阻断逆行切除术式可有效保护巨大肝癌患者健侧肝组织功能,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肝脏体积测量技术在肝硬化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2/5至2015/5来我院进行检查并确诊的85例肝硬化患者纳入本研究,按照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分为A级组30例、B级组29例和C级组26例。选取同期我院体检中心体检的6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4组入选者均进行CT肝脏扫描,比较肝硬化组患者与对照组肝脏各区域体积、不同Child-Pugh分级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以及健康人不同年龄肝脏体积差异。结果肝硬化组患者左外叶和尾叶体积明显高于对照组,左內叶、右前叶、右后叶及总体积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患者随着Child-Pugh分级升高肝脏体积呈明显递减趋势,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对照组随年龄增长肝脏体积呈明显递减趋势,三组间对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缩小程度与Child-Pugh分级呈负相关,CT肝脏体积测量对患者肝脏功能Child-Pugh分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肝储备功能的几种测定方法的分析,选择能准确评估肝储备功能的方法,从而指导原发性肝癌的介入化疗栓塞方案及周期的确定,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及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