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静脉窦导管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使用可屈性多极导管经股静脉径路(A组)置入冠状静脉窦(CS),并与锁骨下静脉径路(B组)进行比较。发现经股静脉径路放置CS导管具有快速、安全、成功率高的优点。A、B两组从穿刺血管到置入CS导管所需时间分别为1.5±0.5min和22.6±7.2min(P<0.001)。经股静脉径路放置CS导管不仅能满足射频消融时标测的需要,而且可减少血管穿刺部位,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
射频导管消融术阻滞经冠状静脉窦传导通路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利用射频导管消融术阻滞经冠状静脉窦的电传导通路的方法及可行性。方法 冠状静脉窦口内 5~ 10mm处射频导管消融 ,低位右心房起搏下 ,观察最早激动部位、冠状静脉窦激动顺序和时间、房间隔激动时间、心房激动时间。结果  (1)冠状静脉窦口或近端射频导管消融可造成经冠状静脉窦电传导通路的完全或部分阻滞。表现在消融前 ,低位右心房起搏时 ,窦口处的电激动明显早于Bachmann束。消融后 ,窦口处的电激动迟于Bachmann束或两者基本一致 ;(2 )消融前后 ,心房激动时间由 (6 1 14± 8 36 )ms延长至 (88 4 3± 19 2 2 )ms,说明低位心房起搏时冠状静脉窦是优势传导通路 ;(3)消融前后的房间隔激动时间及冠状静脉窦激动时间分别为 (2 6 4 3± 8 87)ms对(15 2 8± 10 13)ms和 (39 4 3± 9 78)ms对 (38 0 0± 5 86 )ms。结论 冠状静脉窦近端射频导管消融术阻断经冠状静脉窦的电传导通路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报道 13例左侧心外膜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的结果。 13例左侧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 ,如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 ,记录到旁道电位或最早激动的V波或逆传A波即进行消融。结果 :13例患者全部成功 ,平均放电 1.5± 0 .6次 ,能量 2 1± 4W ,时间 2 1± 9s。成功消融靶点 :左侧游离壁 2例、左后间隔冠状静脉窦憩室 4例、心中静脉 7例。 11例有效靶点均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路电位 ,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 ,与二者之比均大于 1。结论 :冠状静脉窦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是左侧心外膜旁道的重要标志 ;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有效地阻断心外膜侧旁道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性,58岁,阵发性心悸30年,心电图示A型预激,心内电生理检查为左后间隔显性旁道。经心内膜途径多次标测和消融均失败,改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消融成功。结论:冠状静脉窦消融可以成功的阻断心外膜侧旁道。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阵发性心慌10余年。食管电生理检查示隐匿性左侧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5年前曾在外院行常规射频消融失败。心内电生理检查:心动过速时冠状静脉窦(CS)处A波呈偏心传导,CS3-4至CS9-10处可见高尖的冠状静脉窦肌袖电位,CS3-4处VA融合,且A波最早,CS1-2处VA分开,且A波最晚,但大头消融电极导管于二尖瓣瓣上未标测到VA融合。后于冠状静脉窦内3.5 cm处偏心室侧(靶点为小A大V)标测到旁道电位,消融成功。  相似文献   

6.
例1 患者男性,36岁。因“反复胸闷气促半年,加重10d”入院。入院时体检:颈静脉充盈,肝颈静脉反流征(+)。两肺呼吸音粗,两侧中下肺可闻及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7.
目的报道9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附近的房性心动过速(简称房速)。方法回顾分析2005年11月至2009年1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59例房速患者,发现9例起源于冠状静脉窦口。其定义为标测的最早激动点位于冠状静脉窦口周1 cm范围以内的区域并在此消融成功。结果9例靶点局部A波激动时间领先体表P波起点39±12(30~53)m s。房速体表P波具有以下特点:Ⅱ、Ⅲ、aVF导联P波呈负向波,I导联呈等电位线或低幅正向波,aVL导联呈正向波,多数病例V1导联P波前半部分为等电位线,后半部分为正向波,胸前导联P波由右向左在V3~V6导联逐渐移行为负向。结论冠状静脉窦口是右房房速的一个重要起源点,其体表心电图有明确特征。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冠状静脉系统(CVS)心外膜起源室性早搏(PVCs)/室性心动过速(VT)的心电图特征和标测消融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12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患者,男10例,女2例,年龄49.08±15.26岁。体表12导联心电图(ECG)、动态心电图示频发PVCs或短阵VT。12例术中均先行心内膜标测,均未标测到理想消融靶点,考虑PVCs/VT源自心外膜,置入冠状静脉窦(CS)电极至心大静脉(GCV)、前室间隔静脉(AIV)。确定PVCs/VT起源于CVS后,应用盐水灌注消融导管,以15~30 W放电(温控43℃、盐水速度17~30 ml/min)。分析体表ECG特征。结果 10例即刻消融成功,消融靶点分别位于GCV(7例)、AIV(2例)、后侧支静脉(PLV)(1例),局部V波较体表心电图QRS波提早28.67±5.35 ms,消融部位阻抗212.8±45.2Ω;2例因消融导管无法到达AIV中段靶点,消融失败;无标测与消融并发症。PVCs/VT的QRS波时限为148.33±18.09 ms,起始部见"delta"波4例,最大偏差指数(MDI)0.67±0.27。PLV消融成功病例Ⅰ导联QRS波呈R型,另外9例PVCs/VT时的Ⅰ导联QRS波以负向波为主,其中5例GCV消融成功患者的Ⅰ导联QRS波起始部见q波(QWLⅠ)。GCV消融成功的PVCs/VT心电图呈右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胸前导联R波移行较早,移行于V1导联;AIV消融成功PVCs/VT心电图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胸前导联R波移行于V3导联。随访1~10个月,1例PVCs 24 h 3 982个,余病例未见复发,成功率75%。结论QWLⅠ、MDI≥0.6是GCV起源的PVCs/VT重要诊断标准之一;约75%CVS起源的心外膜PVCs/VT可以经CVS安全、有效地进行标测和消融。  相似文献   

10.
冠状静脉窦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类冠状窦 (CS)系统是心脏静脉系统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 ,Bing等[1] 1947年开始了对经CS冠状血流的研究。近来 ,CS又成为许多心脏疾病诊断、治疗的通道和标志 ,如逆行灌注治疗冠状动脉血栓、逆行灌注心脏造影、心脏超声诊断心肌血流时减声微泡的注入、心律失常标测导管和消融导管的插入、经CS心外膜起搏电极的置入等等。随着研究的深入 ,发现CS解剖结构的变异不仅是一部分需经CS逆行灌注治疗心肌缺血病人介入途径操作失败的原因 ,也是与CS解剖结构相关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失败的根基。因此对CS的研究一直倍受关注。笔者综述近年来对CS解剖、生理、影象以及临床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经冠状静脉窦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经冠状静脉窦低能量射频导管消融房室旁路的适应证、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 :2 2例左侧房室旁路患者先经心内膜射频导管消融 ,不成功改由经冠状静脉窦标测途径。  结果 :2 2例患者全部成功 ,17例 (77.3% )成功靶点与冠状静脉分支或畸形有关。 15例有效靶点记录到振幅较大的房室旁路电位 ,其振幅于 A波和 V波之比大于 1,前传 V波和逆传 A波较心内膜标测分别提前 2 6 .1± 5 .1m s和 2 2 .5±9.2 m s。  结论 :低能量冠状静脉窦射频导管消融可以安全、有效的阻断房室旁路。  相似文献   

12.
对16条犬进行射频导管消融冠状静脉窦(CS)的作用及安全性研究。射频于CS内导管电极和胸部片状电极间释放,能量为1229±711焦耳。13条犬于消融后半小时处死,3条犬于3~4周后处死。消融部位损伤长3.2±1.8mm,宽2.2±1.7mm,深2.1±1.0mm,镜下所见为边界清晰的凝固性坏死(急性期)与纤维化(慢性期)。冠状动脉、二尖瓣及心内膜均未受累。除2条犬偶发房性早搏或室性早搏外无心律失常发生,无血流动力学改变,无1例发生CS破裂。表明高能射频消融CS安全,就其损伤部位而论可能对破坏病人的左侧房室旁道有效。  相似文献   

13.
心脏电生理检查时冠状窦标测电极的放置比较重要,国内心脏电生理中心常规的放置方法是经颈内静脉或左锁骨下静脉穿刺将十级冠状窦电极放入冠状静脉窦。用标准四级电极经股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的方法,国内外少见报道。笔者在北京安贞医院学习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时,马长生教授他们电生理团队从2005年始,凡是心房颤动消融患者均经股静脉插管放置冠状窦标测电极,笔者经该中心同意总结了经股静脉及左锁骨下静脉途径放置冠状窦电极方法、成功率、并发症及操作时间上的差异。现将该方法及注意事项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报道心外膜房室旁道的特点和经冠状静脉窦射频消融术的结果。3例后间隔显性房室旁道患者先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不成功后改由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消融。术中冠状动脉造影,观察冠状静脉窦形态。结果: 2例冠状静脉窦近端有一憩室,并在憩室的颈部消融阻断房室旁道。成功靶点图为标测到振幅较大的旁道电位,其振幅大于A波和V波。结论:经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道可能是心外膜旁道,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与消融可有效阻断旁道,冠状静脉窦憩室与后间隔旁道可能存在着解剖关系。  相似文献   

15.
冠状静脉窦的解剖和电生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人们已日益认识到,冠状静脉窦(coronary sinus,CS)与多种心律失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主要与冠状静脉窦独特的解剖位置及组织学结构有关.本文综述其解剖学和电生理特性及其与多种心律失常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性,46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入院。入院后诊断:A型预激综合征伴顺向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示左后间隔旁道,冠状静脉窦造影示冠状静脉窦憩室。于冠状静脉窦憩室颈部标测到理想靶点放电后阻断心外膜房室旁道,体表心电图delta波消失,心室刺激显示室房分离,术后4周未发生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7.
冠状静脉窦的介入治疗第一军医大学珠江医院心内科傅向阳综述刘品明校审经冠状静脉窦的介入治疗(coronarysi-nusintervention)是一个有临床意义但又十分复杂的问题。1简史1898年,Prat根据其对猫心冠状静脉窦灌注可维持数小时心脏收...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报道5例冠状静脉窦憩室处后间隔房室旁路的射频消融结果。方法对5例后间隔显性房室旁路患者进行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术。术后冠状动脉造影,以观察冠状静脉窦形态。结果所有患者的冠状静脉窦近端有一憩室,并在憩室的颈部消融阻断房室旁路。成功靶点图:心室激动较体表心电图Δ波提前(31±3.7)ms,其中4例患者伴有旁路电位。结论冠状静脉窦憩室与后间隔旁路存在着解剖关系。术中冠状静脉窦造影检查有助于发现憩室和确定有效的消融部位。  相似文献   

20.
对 17例后间隔旁道的体表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性及导管射频消融术方法学进行分析和探讨。男 11例、女6例 ,年龄 41± 2 4(11~ 73)岁。与后间隔心内膜旁道相比 ,后间隔心外膜旁道的体表心电图有其自身的特点。 17例患者 ,射频消融成功 16例 ,成功率 94%。 7例在冠状静脉窦内消融成功 ,8例在心中静脉内消融成功 ,1例在冠状静脉窦巨大憩室颈部消融成功 ,1例未成功。 17例手术时间 140± 87(86~ 180 )min ,X线曝光时间 42± 2 9(30~ 6 6 )min。 16例随访 1~ 2 4个月 ,无一例心动过速复发。结论 :在冠状静脉内消融成功的后间隔旁道具有一些特定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常规在左右侧间隔部标测无满意靶点且试放电无效时 ,应考虑为后间隔心外膜旁道 ,在冠状静脉内标测消融具有较高的成功率 ,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 ,无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