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结核病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传染病。根据卫生部2004年“中国结核病加速发现年”活动计划和省市卫生部门的有关要求,为了积极主动地发现潜在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并摸索出适合我区的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措施。2005年11月钟楼区疾控中心开展了城乡结合部60岁以上本地居民肺结核病线索调查工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法1.1调查对象城乡结合部五个社区中的60岁以上常住居民。1.2调查方法由疾控中心人员,社区医院结防医生,乡村医生组成调查组,逐户调查登记,并发放体检通知单,要求其在规定时间内到各社区医院接受免费X线胸透。可疑者由市…  相似文献   

2.
王娟  黄河清  刘刚  郭海涛  周来新 《重庆医学》2012,41(27):2857-2859,2886
目的了解社区医生对急救知识和技能掌握的情况及相关培训需求,为科学设置社区医生急救知识与技能培训课程(如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提供实践依据。方法采取随机抽样的问卷调查方法。对重庆市16个社区医疗机构,210名社区医生基本情况、急救技能培训情况、综合急救基本掌握情况及培训需求进行调查。结果重庆市16个社区中医生主要以青年、本科学历、初级职称、正式职工和临时聘用为主;倾向于选择短期专项培训和半脱产培训两种培训方式;62%的社区医生对急救理论与技能的培训有强烈的需求。结论社区医生对临床综合急救技能的培训需求较高,因此,建立可推广应用的辐射式临床急救技能培训体系,对加强并规范社区医疗卫生机构的行业行为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最新两项研究成果为现场急救者实施心肺复苏(CPR)和快速除颤有益于心脏骤停者生存率提高提供了有利的证据。研究认为,建立良好的急诊医疗服务(EMS)体系,现场急救者实施CPR,开展公众自动体外除颤(AED)较后续的高级生命支持更加有效。其中一个试验为“公众实施除颤治疗”,证明了接受过培训的非专业急救人员早期除颤治疗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上海社区医生对老年男性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指导社区医生更好地对该病进行诊治.方法 对上海市5家社区医院内参与前列腺疾病门诊诊治工作的医生进行调查问卷,收集该社区医院医生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诊治情况,并指派泌尿外科专科医生协同该社区医生一起对社区中的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或疑似有良性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进行诊治.结果 31例医生中,参加过BPH相关知识培训的占54.8%(17/31),了解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量表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症关系的占51.6%(16/31),在对BPH的治疗中,有16.1%(5/31)的医生不知道BPH手术指征.结论 目前上海社区医生对良性前列腺增生症有初步认识,但对该病的规范化诊断治疗掌握不够,故针对社区医生关于该疾病的相应知识培训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体外自动除颤仪在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急救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19年12月期间因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至潜江市中心医院急诊科急救的112例病历资料,根据除颤方式的不同分为人工除颤组(55例)和体外自动除颤仪组(57例),比较2组急救有效率,呼吸、脉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及整个急救过程中的肾上腺素用量,以及首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成功率、院内存活率。结果 体外自动除颤仪组的急救有效率高于人工除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自动除颤仪组的呼吸、脉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均短于人工除颤组,且肾上腺用量少于人工除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外自动除颤仪组的首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成功率、院内存活率均高于人工除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体外自动除颤仪救治急性心肌梗死心脏骤停效果显著,可缩短呼吸、脉搏、自主循环恢复时间,减少肾上腺素用量,提高首次除颤成功率、除颤总成功率、院内存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儿科医生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现状和需求,为提高存量社区儿科医生的服务能力提供参考。  方法  抽取全国11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样本单位,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由样本机构儿科医生(含能看儿科疾病的全科医生)自愿匿名在线填写,共成功调查378人。采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SAS 9.1统计学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  从现状来看,19.05%的调查对象表示接受过继续医学教育相关需求调查,55.82%的调查对象对培训内容的适用性表示“非常好或好”,培训师资满意度为66.67%,高于培训内容(61.38%)、培训形式(59.26%)的满意度。继续医学教育内容以“合理用药”的比例最大(82.01%),继续医学教育形式以“网络学习”占比最高(80.16%)。从需求来看,“疾病诊疗”“合理用药”和“急诊急救”是社区儿科医生培训需求最大的,占比分别为85.45%、87.83%和85.19%。“培训班”“学术讲座会议”和“网络学习”3种形式是基层儿科医生最希望的培训形式,占比分别为66.14%、60.85%和61.90%。  结论  目前社区儿科医生培训需求评估不足,培训内容、形式以及培训效果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社区儿科医生培训内容和形式需求有其独特性和差异性,应关注其个性化培训需求。   相似文献   

7.
目的优化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策略,提高操作水平。方法制定标准操作流程,拍摄标准操作视频,使用心肺复苏模型和除颤仪模型对我院1258位护理人员进行双人心肺复苏和电除颤培训与考核,并分析成绩。结果1258位护理人员考核全部合格,最终得分中位数为88.0分,四分位数间距7.5分。所有步骤中,正确使用除颤仪、胸外心脏按压/球囊面罩辅助通气和复苏质量评估三个方面的得分率和满分比例最低。而判断病情、启动应急系统则掌握较好。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89.0,7.5)的操作考核总成绩高于未聘职称组的护理人员(87.5,7.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已聘职称组护理人员在胸外心脏按压/辅助通气(P<0.05)和复苏质量控制(P<0.05)步骤得分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重视对全体护理人员心肺复苏和电除颤技能的定期培训与考核,建立完善的培训与考核制度,运用科学、高效的培训方法。特别要强化对低年资护理人员的反复培训与考核,从而切实提高护理人员的整体急救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沈阳市公众自动体外除颤器(AED)认知度及实施除颤行为意向的影响因素,为提升沈阳市公众AED认知度及实施除颤行为意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取便利抽样法,于2022年4—5月对辽宁省沈阳市公众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完全没听过AED的占19.4%;知道名字和作用,但不会操作的占39.0%;愿意对陌生人实施AED急救复苏的占71.3%。沈阳市公众实施除颤行为意向受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对AED了解程度、是否参加过相关急救培训等多种因素影响。相关分析显示,基本认知、行为态度、感知行为控制维度得分与沈阳市公众实施除颤行为意向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 沈阳市公众AED认知度较低,但实施除颤行为意向水平较高,表明大多数人对使用AED救人行为的态度积极,应提高沈阳市公众AED相关知识与技能水平,优化AED布局与投放方案,促进急救设备共享共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肺功能仪配置及社区医生肺功能基本知识知晓情况。方法由上海市医学会呼吸分会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组织,于2016年6月至12月,以问卷形式对上海市16个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学历、职称、所在医院是否有肺功能仪、何人操作肺功能、肺功能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可以协助诊断哪些疾病、肺功能检查禁忌证以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的肺功能诊断标准等。结果共13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63名医生参与此项调查。27家(20.6%)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有简易肺功能仪。910名(94.5%)医生知晓肺功能检查。"肺功能检查包括哪些项目"回答正确者458人(50.3%);"肺功能检查有助于诊断何种疾病?"和"哪些疾病需要随访肺功能?"回答正确者分别为71人(7.8%)和84人(9.2%);"哪些情况不可以做肺功能?"仅有4人(0.4%)回答正确;诊断慢阻肺的肺功能标准仅有218人(24.0%)回答正确。结论在上海,配备肺功能仪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比例较低,社区医生对肺功能以及相关的知识还比较缺乏。目前慢阻肺已纳入分级诊疗的试点疾病,因此迫切需要对社区医院相关人员进行教育及培训,提高认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初级创伤救治(PTC)模式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的效果.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初级创伤救治手册》为参考教材,运用PTC模式采用单组自身前后对照的类实验设计的方法,对120名南宁市青秀区桂雅社区居民分6期培训,每期20人,实施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重点讲解创伤急救相关概念、黄金救命时间、第一目击者的含义;心跳、呼吸骤停的判断以及心肺复苏术、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术等创伤急救基本技能.评价培训前后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急救态度、自我效能、急救意愿的情况.结果 120名居民中只有47人(39.2%)参加过急救培训;培训后社区居民的创伤急救原则、心肺复苏、止血包扎、骨折固定、搬运技能考核得分和急救态度、自我效能及急救意愿得分均高于培训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社区居民急救知识和急救技能培训率低,在社区居民创伤急救能力培训中应用PTC模式能提高培训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上海市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绩效考核实施现况。 方法 首先按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郊区进行分层,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上海市中心城区抽取3个区(浦东新区中心城区、徐汇区、杨浦区)、城乡结合部抽取2个区(浦东新区城乡结合部、宝山区)、郊区抽取2个区(浦东新区郊区、奉贤区)。对5个区内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编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在每个抽中的中心城区抽取2~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乡结合部地区和郊区各抽取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1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符合纳入标准的全部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和公卫医生作为研究对象。于2015年6—8月,调查者携带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至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指定地点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绩效考核情况。共发放调查问卷836份,回收问卷797份,回收有效问卷792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94.7%。 结果 792例家庭医生及其团队成员中,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公卫医生的性别、年龄、学历、工作年限、职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家庭医生、团队护士、公卫医生绩效考核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不同岗位、行政区的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岗位、职称、地区、行政区及浦东新区不同地区根据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的依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岗位、职称、地区、行政区及浦东新区不同地区人员绩效考核工资占工资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 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绩效考核频率以月度考核为主,绩效考核结果反馈率高,但是绩效考核结果作为绩效工资发放依据和绩效工资占工资比例偏低,绩效考核效果尚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北京市朝阳区社区医师急救知识与技能的培训情况,为科学制定培训方法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调查北京市朝阳区卫生局直属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100名医师的培训需求与相关急救技能的掌握情况。结果有34.0%的社区医师未参加过系统的急救培训,98.0%的社区医师有培训需求。对急救培训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除颤器的使用、气管插管、急救理论知识;对培训形式需求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参加急救中心的系统培训、邀请急救专家讲课、去大医院进修。结论应针对社区医师的能力、培训需求制定出更加有效、合理的培训计划,进行系统、规范的急救知识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120名社区医生(工作在社区的全科医生)培训课程、培训方式以及影响参加岗位培训原因等问题进行调查,同时对其他专科医生和社区医生进行访谈。在社区医生培训需求中,常见病和多发病诊疗、预防保健、康复治疗分列前3位。此外还有院前急救、疾病早期筛查与诊断、慢性病规范化管理等内容;专家到社区临床指导最受社区医生欢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短缺和无法脱岗学习是影响社区医生参加岗位培训的原因。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及需求度,并对不同岗位人员之间的差异进行比较。 方法 本课题由上海市发展委员会立项,由专家组织对上海市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生、护士、公共卫生人员及管理行政人员四类人群进行调研。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地处城区3家,共发放问卷400份,有效回收数280份;城郊结合部7家,共发放问卷995份,有效回收数665份;郊区4家,共发放605份,有效回收数395份。 结果 在有效回收的1 340份问卷中,社区从业人员男女比例约为3∶1;学历以本科生和专科生为主,分别占48.0%及36.2%;在岗人员主要为医疗及护理人员,分为占38.3%及34.4%;职称以初级最多,占51.6%。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满意度较高,评分为3.13;不同岗位满意度存在差异且岗位间比较发现管理人员的满意度要高于全科医生、护士和公共卫生人群,其中公共卫生人群人员满意度最低。 结论 制定医院政策时充分考虑岗位因素,制定相应继续培养政策;并提高不同岗位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 health service,CHS)各类内容的重视。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文化,创造学习型组织;借助学习型氛围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浦东新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政策环境等现状,为研究中心城区社区中医适宜技术应用模式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浦东新区中心城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临床医师,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55位医护人员,显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状况尚可;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药适宜技术社区应用的政策环境喜忧参半。结论浦东新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应用有一定基础,政策环境较好,但仍有很多不尽如人意之处,提高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利用度方面大有可为,推进中心城区社区中医适宜技术的应用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居民就医流向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上海市居民就医流向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选取上海市中心地区、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各2个区,每个区在门诊部选取400名居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200人),在住院部选取200名居民(包括住院患者、该时间段内曾经在门诊就诊的陪同人员和未就医的陪同人员),共对3 60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就诊时首选医院的级别以及选择该院就诊的原因。结果回收有效问卷3 244份(90.1%)。门诊患者中,56.3%首选社区医院,34.0%首选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38.3%首选社区医院,42.9%首选三级医院。门诊患者首选该院的原因:44.8%为就近方便,31.2%为医疗水平高,10.3%为服务态度好,5.2%为费用低;住院患者首选该院的原因:49.9%为医疗水平高,27.2%为就近方便,7.6%为服务态度好。结论应尽快构建改善上海市居民就医状况和提高就医满意度的新型特色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建立两级医疗服务网络架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相似文献   

17.
上海市居民就医流向分析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了解上海市居民就医流向并提出政策建议.方法 采用随机分层抽样,选取上海市中心地区、城乡结合区和郊区各2个区,每个区在门诊部选取400名居民(医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200人),在住院部选取200名居民(包括住院患者、该时间段内曾经在门诊就诊的陪同人员和未就医的陪同人员),共对3 600人进行问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患者的基本资料、就诊时首选医院的级别以及选择该院就诊的原因.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3 244份(90.1%).门诊患者中,56.3%首选社区医院,34.0%首选三级医院;住院患者中38.3%首选社区医院,42.9%首选三级医院.门诊患者首选该院的原因:44.8%为就近方便,31.2%为医疗水平高,10.3%为服务态度好,5.2%为费用低;住院患者首选该院的原因:49.9%为医疗水平高,27.2%为就近方便,7.6%为服务态度好.结论 应尽快构建改善上海市居民就医状况和提高就医满意度的新型特色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完善医疗服务网络,建立两级医疗服务网络架构--区域医疗服务中心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相似文献   

18.
饶昕  景秀京  李兰 《西部医学》2014,(8):1103-1104
目的 探讨提升社区卫生服务的有效途径,为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质量提供决策依据.方法 对成都市某城区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27人进行问卷调查,内容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及业务情况、医疗服务、培训和教学条件等.结果 该城区76.5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60.9万,全区共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2家,总职工627人,其中招聘职工超过一半(55.66%),取得执业资质的专业技术人员仅占78.63%,高级职称的不足5%(4.63%),本科以下学历尚有67.4%,学历和职称水平有待提升.全科师资不足(26.42%)、全科培训模式需要完善(43.17%)是当前全科医生培训最突出的现存实际问题.结论 要保证社区卫生服务的成效,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稳定基层医疗机构的人员队伍,需在全科师资的培养、社区医生职称和学历的提升途径、全科医学社区培训基地的建设、与大型教学医院的合作建立、基层医疗配套政策的制定等方面不断努力.  相似文献   

19.
背景 上海市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保留了病房建制,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居民“住院难”的问题,但其目前面临患者住院时间长、医疗供需不平衡等问题。目的 了解上海市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出院人次和疾病构成情况。方法 于2017年1月,拟以上海市嘉定区和闵行区的25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服务内容调查表”收集2016年的医生数、服务人口数、床位使用情况;通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信息管理(HIS)系统收集2016年的出院患者诊断和住院信息。最后纳入数据符合要求的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果 2016年2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计出院11 839人次,床位周转率为3.86,床位使用率为85.96%,出院患者的平均年龄为(82.3±4.6)岁。机构全科医生数和床位数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房出院人次的影响因素(P<0.05)。66.31%(7 851/11 839)出院患者的出院诊断≥2个。诊断人次排在前3位的第1诊断分别为脑梗死1 117人次(9.43%)、高血压698人次(5.90%)、冠心病661人次(5.58%)。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为主,多病共存现象普遍;机构床位数和全科医生数会影响病房的出院人次。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薪酬现状,为基层卫生机构薪酬改革提出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中部两省各选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272名社区卫生技术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3.68%的卫生技术人员认为自己的付出与薪酬回报完全公平;与当地其他医疗机构相比,仅4.78%的卫生技术人员对薪酬满意;7.35%的人认为目前的薪酬制度对人才有吸引力,51.11%的人认为没有吸引力;14.70%的人认为薪酬制度有激励作用,37.87%的人认为没有激励作用。结论薪酬制度缺乏公平性和激励性,薪酬管理缺失;薪酬改革应优化薪酬的结构内涵,尝试灵活的薪酬发放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