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推动椎动脉型颈椎病辅助检查1.1 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的患者 ,可用多普勒超声法测定椎动脉的内径、血流速度和血流量[4 ] 。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助于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 ,并可作为判断疗效及预后的参数。但是 ,由于椎基动脉走行及管径大小变异较大 ,确立其对椎动脉狭窄的诊断标准和确诊均较困难。同时 ,多普勒超声不能反映椎基动脉的管径及其丰富的侧枝循环情况 ,特别是对重度狭窄的椎动脉[5] 。因此 ,多普勒超声检查仅能作为一种参考手段。1.2 血浆内皮素的变化[6 ]长期以来多数学者认为颈椎的退变及椎动脉本身的退变是椎…  相似文献   

2.
椎动脉型颈椎病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3.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勇  沈峥嵘 《颈腰痛杂志》2006,27(6):501-505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增快,椎动脉型颈椎病在整个脊椎病患者中占的比例不断增高,而其发病机制一直是颈椎病领域争论的焦点。本文综述了近几年来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发生机制的研究现状,以供广大临床医生参考,希望能提高诊疗该症的水平,并选择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椎动脉发育不良所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1999年1月~2000年8月,33例拟诊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接受椎动脉磁共振血管造影(MRA)检查,男24例,女9例,年龄32~70岁,平均53岁,在MRA上观测椎动脉成像走行并测量椎动脉内径。结果;本组33例,28例椎动脉发育正常,其左侧椎动脉内径平均为4.1mm,右侧平均3.8mm。5例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左侧椎动脉1例,右侧4例。发育不良侧椎动脉在MRA上显示为全程均匀性纤细、狭窄,内径1.1~1.7mm,平均1.5mm,为正常椎动脉的1/3~1/4。5例患者临床症状与转颈无明显相关性,药物保守治疗可缓解症状。结论:先天性椎动脉发育不良可表现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症状,目前尚无理想的药物和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CSA)属多发常见病,轻者影响生活质量及工作效率,重者危及生命.Ebraheim等[1]报道人类颈椎在钩椎关节退变非常严重时才会导致横突孔狭窄,致椎动脉受压扭曲,血液流变学改变.韩伟等[2]将CSA称为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  相似文献   

6.
MRA-MRI在椎动脉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中的指导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椎动脉磁共振造影(MRA)与磁共振成像(MRI)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CSA)诊断与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2009年11月103例CSA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MRA和MRI检测,对CSA进行诊断分型,并依据分型选择手术治疗方式或非手术治疗。根据Nagashima疗效评价标准随访临床疗效及MRA及MRI检查。结果:MRA-MRI可将CSA分为局部狭窄型、迂曲型、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MRA局部狭窄型、迂曲型中MRI显示椎动脉狭窄部位存在外在压迫因素者行钩椎关节切除、横突孔切开,术后疗效优良率达86.7%;MRA-MRI判定颈椎不稳导致CSA者行椎体间融合,术后优良率达84.6%;MRA全程变细(闭塞)型和正常型采取非手术治疗,术后优良率77.0%。结论:MRA-MRI分型对CSA治疗方案选择可以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椎动脉型颈椎病脑血流检查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自1992年,选择30例临床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进行脑血流回检查,就其临床意义分析加下:1临床资料1.1病例选择本组患者全部来自本院门诊,参照“第二日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的要求[1].诊断为准动脉g沙f:;病,其中男性14例,女性16例,年龄W~60岁,平。。.a。27岁。临床主要表现为头晕、旋晕,江8一公立现症状或加重,颈1’gIL片存在CI~C6「工问/:江于同程度的骨质增生。其中1例生理弧度改变.l例3;以韧带钙化。对照组为30~60岁的正常人,随机选取60人不‘ey片方见异常。患者组和对照组在火纷L经统计已处理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非手术治疗姚馥兰,吴毅文我院自1990年2月至1993年12月,对66例椎动脉型颈椎病住院患者采用理疗、牵引和椎拿等非手术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66例,男27例,女3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7...  相似文献   

9.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廖信祥 《颈腰痛杂志》2006,27(2):151-15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一种常见的疾病,近年来随着对CSA基础研究的进展,学者们已从解剖学和病理生理学角度对本病的发病机理有了深一步的认识。多数学者认为椎—基底动脉系统缺血是引起颈性眩晕症状的重要原因,而其病因可能是椎动脉的直接受压和梗阻或是椎动脉丛受刺激引起动脉管壁的痉挛,后者越来越受到强调而围绕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理,有多种学说,现就近二十多年来国内外对CSA发病机理方面作一点总结。  相似文献   

10.
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兰 《中国骨伤》1996,9(3):54-54
脊髓型和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检查北京针灸骨伤学院附属医院(100015)王淑兰本文通过对脊髓型及推动脉型颈椎病的超声检测,提示这一检查手段在骨伤科的临床意义。资料超声检查5例中期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具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均经过MRI检查,显示不同节...  相似文献   

11.
超声诊断在椎动脉型颈椎病治疗前后检测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椎动脉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Vertebral Arteriopathy CAS)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如能明确造成患者临床症状的发病部位、性质,病因,对于治疗,预后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按摩疗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春生 《中国骨伤》1997,10(1):25-25
当患者感到头痛、眩晕,甚至恶心时,往往多考虑内科疾患,五官科疾患等,而忽视了颈椎疾患。基实颈椎病也是引起头痛、眩晕的最常见的一种病因。临床上,目前颈椎病一般分为脊髓型、神经根型、推动脉型、交感型等。其中椎动脉型颈椎病最容易引起头痛、眩晕。其原因是由于推动脉受到压迫或刺激,引起脑供血障碍而出现头痛、眩晕、恶心等一系列临床症状。从解剖来分析,椎动脉一般来自锁骨下动脉,自该动脉发出后,第一段在颈长肌和前斜角肌之间上行,进入颈6横突孔。当前斜角肌痉挛时,亦可压迫推动脉而影响其供血。第二段自颈6至颈1的横突…  相似文献   

13.
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MRA改变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目的用三维动态MRA无创成像技术探讨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MRA表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眩晕者共76例,均行MRA椎动脉检查。结果测量出椎动脉正常值,左侧为(4.1±0.79)mm,右侧为(3.2±0.83)mm。根据MRA表现将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分为3型Ⅰ型(椎动脉受压型),Ⅱ型(椎动脉硬化型),Ⅲ型(椎动脉畸形型)。通过椎动脉MRA成像特点能够对受累椎动脉作出精确、定性诊断。对5例椎动脉Ⅰ型患者行椎动脉松解术后,MRA显示椎动脉的上述改变已改善或消失,疗效优良。结论MRA是椎动脉缺血型颈椎病的一重要筛检诊断工具,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及其预后判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国内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颈椎病中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仅次于神经根型颈椎病,直接危害人类的健康。近年来,国内学者在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研究上取得了一些进展,本文综述了中药治疗CSA的各家辨证分型,治疗用药,发病机制及中药药理的各家研究。  相似文献   

15.
旋转手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基础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付梓新 《中国骨伤》2001,14(8):475-475
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手法治疗中 ,旋转手法的应用是关键 ,近几年有学者作了一些可贵的探索 ,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解剖学方面倪文才等[1] 曾对 31具尸体标本进行椎基动脉系及其对延髓、脑桥等部血循分布情况进行解剖学研究发现 ,椎动脉从出枢椎横突孔至入枕骨大孔处可谓“蜿蜒崎岖” ,共有 6~ 7个生理弯曲 ,椎动脉在其中位置相对固定。颅内椎动脉远侧段的管径约 3 0~ 4 0mm ,支配前庭神经核的基底动脉脑桥支管径仅 0 1~ 0 5mm ,支配迷路的内听动脉由小脑下前动脉分出 ,其管径平均为 0 2mm ,所以对上颈段大幅度的位移必然扭曲…  相似文献   

16.
椎动脉型颈椎病90例分析   总被引:32,自引:1,他引:32  
目的:探讨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痛机制。方法;本组病例90例,头下斜肌与寰椎横突压痛,旋颈征。结果;经保守疗法,全部治愈。结论;C1-2横空辜后方为头下斜肌,头颈旋转时,头下斜肌可压迫椎动脉,因此,头下斜肌夺痛,旋颈征是本病的主要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彩色多普勒新指标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师进修杂志》2003,26(4):31-32
  相似文献   

18.
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了加深对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本文从中医及现代医学两方面进行综述,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进行探讨.骨性压迫学说及交感神经刺激学说是较被公认的两大致病因素,但仍存在争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逐步加深对发病机制的认识可进一步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形态的椎动脉型颈椎病手术方式与手术技巧及术中如何保护椎动脉。方法: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32例,男18例,女14例;年龄26~65岁,平均54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5年。32例患者临床表现均有眩晕、旋颈试验阳性或猝倒、头痛、头晕、恶心、呕吐;27例视力、记忆力减退,10例伴有脊髓症状,8例伴有神经根症状,3例伴有脊髓和神经根症状。X线片示钩椎关节横向增生30例,颈椎失稳2例,椎间孔狭小8例。均行X线、CT、MRI、MRA检查,据不同病理形态及椎动脉受累的影像学特点选用了7种手术方式治疗,其中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横突孔切开椎动脉减压术3例,椎间植骨融合术2例,钩椎关节切除及椎间孔扩大术8例,前路减压及钩椎关节切除、植骨融合术12例,横突孔切开、钩椎关节切除、颈椎椎体次全切除术3例。结果:全部手术顺利完成并经1~2年随访,依据疗效标准,优22例,良8例,可2例,总优良率93·8%。术中2例误伤椎动脉,其中1例行缝扎,另1例骨块外包明胶海绵填塞压迫止血,未见明显椎动脉缺血症状。结论:对不同病因的椎动脉型颈椎病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均能取得满意疗效。术中使用显微手术环钻,环钻直径1·3~1·4cm,术中要注意安全区解剖标志才能不误伤椎动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