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测定原发性肝癌和继发性肝癌并发胆囊疾患的发病率并探讨其发生机理,采用B超和CT影像检查确定原发性肝癌患者是否并发胆囊疾患。原发性肝癌组118例,对照组41例为继发性肝癌患者。结果,原发性肝癌组并发胆囊疾患发生率为57.6%,明显地高于继发性肝癌组24.3%的发生率,异常的凝血酶原活动度发生率为37.3%。认为原发性肝癌患者容易并发胆囊疾患,异常的凝血酶原与胆囊疾患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正> 自1984年至1993年,我院施行胆囊切除手术601例,其中胆囊扭转3例。现报告如下。 一、病史摘要 例1 男,18岁。右上腹疼痛伴阵发性加剧10小时。检查:急性病容,屈曲体位,巩膜不黄。心肺正常,腹部稍胀,满腹压痛,肌卫明显;以右上腹为著,摸到肿大的胆囊,墨菲氏征阳性。B超揭示急性胆囊炎。白细胞12.7×10~9/L,中性0.86。手术时胆囊明显水肿,约有12×7×7cm。呈紫褐色,坏疸状。在壶腹部顺时针扭转720度。复位后,见胆囊活动度很大,切除胆囊。病理报告:胆囊内无结石,胆囊出血坏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胆囊内瘘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23例经手术证实的胆囊内瘘的超声检查及临床资料。结果术前胆囊内瘘超声诊断率为83%(19/23)。声像图表现:慢性胆囊炎及结石改变占100%(23/23);胆囊壁厚薄不一,回声降低,部分结构紊乱与相邻肠管间分界不清占92%(21/23);胆囊活动度消失100%(23/23);胆囊腔内显示串珠状、线条状或毛刺状强回声占96%(21/23),强回声后方可伴有多次反射及动态改变;显示胆囊与肠管瘘口暗区约占39%(9/23),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显示胆囊与肠道内瘘处管壁血流信号增多。结论胆囊内瘘具有一定的声像图特征,能为临床术前明确诊断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超声检查是临床诊断胆囊内瘘的最佳检查方法,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胆囊动脉与胆囊管解剖关系的诊断及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分析2008年7月~2009年9月间216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镜下胆囊动脉与胆囊管之间的走行变异和分布规律.结果 216例患者中,根据镜下胆囊管与胆囊动脉间解剖关系分为4型:Ⅰ型177例,Ⅱa型9例,Ⅱb型7例,Ⅲ型11例,Ⅳ型12例.所有患者均成功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未发生血管及胆管损伤.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镜下明确胆囊管与胆囊动脉之间的关系,可以有效减少术中医源性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胆囊后三角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2015年2月至2017年2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198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分为粘连组(96例)与无粘连组(102例),其中粘连组47例行胆囊前三角入路,49例行胆囊后三角入路;无粘连组50例行胆囊前三角入路,52例行胆囊后三角入路。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及出血量情况。结果粘连组行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在手术时间与出血量方面的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粘连组在胆囊前三角与胆囊后三角的手术时间与出血量均明显低于粘连组,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采用腹腔镜实施胆囊切除术时,可优先选用胆囊后三角入路方法,手术操作过程安全可靠,尤其是在胆囊三角有粘连的情况下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6.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介绍了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及操作技巧。解剖胆囊三角是完成LC的关键步骤。术中认真解剖胆总管,处理好胆囊管与胆囊动脉,才能提高L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7.
李传斌  易发广 《中国现代医生》2007,45(10S):32-32,125
介绍了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解剖胆囊三角的体会及操作技巧。解剖胆囊三角是完成LC的关键步骤。术中认真解剖胆总管,处理好胆囊管与胆囊动脉,才能提高LC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肝病毒性肝炎(慢肝)G、S分期与胆囊声像图变化的关系.方法36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组织学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S0)到肝硬化(S4)5期,按炎症分级为G1~G4 4级.104例正常对照纽为无任何肝病及胆囊疾病的体检健康者.比较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G/S分期之间胆囊声像图的差异.结果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GBW、GBA、GBT差异有显著性且慢肝组均大于对照组.8例胆囊壁呈双边的均出现在慢肝组;随G/S分期增高胆囊逐渐增大,胆囊呈双边的病例(G/S1~3期内)也增多.炎症活动度G分度越高,胆囊越大,壁越厚.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图异常的程度与慢肝G、S分期、病程长短及慢肝严重程度有关.胆囊声像图的动态观察对评价慢肝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慢肝病毒性肝炎(慢肝)G、S分期与胆囊声像图变化的关系。方法:363例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根据肝穿刺活检组织学结果分为无肝纤维化(S0)到肝硬化(S4)5期,按炎症分级为G1~G44级。104例正常对照纽为无任何肝病及胆囊疾病的体检健康者。比较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以及各G/S分期之间胆囊声像图的差异。结果:慢肝组与对照组之间GBW、GBA、GBT差异有显著性且慢肝组均大于对照组。8例胆囊壁呈双边的均出现在慢肝组;随G/S分期增高胆囊逐渐增大,胆囊呈双边的病例(G/S1~3期内)也增多。炎症活动度G分度越高,胆囊越大,壁越厚。结论:慢性病毒性肝炎胆囊声像图异常的程度与慢肝G、S分期、病程长短及慢肝严重程度有关。胆囊声像图的动态观察对评价慢肝病情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与开腹胆囊摘除术进行胆囊摘除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来我院进行胆囊摘除术治疗的120例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6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胆囊摘除术治疗,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摘除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胆囊摘除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例,8.33%)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12例,20.00%),两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开腹胆囊摘除术比较,腹腔镜胆囊摘除术能缩短手术时间与住院时间,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借鉴与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超声胆囊显像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的关系。方法对113例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分析B超显示胆囊大小、囊壁厚度、结石大小多少与切除术的关系。结果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与胆囊周围粘连程度、胆囊壁厚度、胆囊纵径大小有关,与结石大小多少无关。结论超声胆囊显像可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易程度,胆囊萎缩伴结石不宜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相似文献   

12.
黎雪秋 《基层医学论坛》2014,(35):4814-4815
目的:探讨胆囊疾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胆囊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分别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分析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满意效果,其创伤小、出血少、促进患者更快康复,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1病例介绍患者,女,64岁,因“间断性上腹部疼痛不适伴反复呕吐15天,加重1日”,于2002年1月12日入院。呕吐物为食物残渣及胃液,不含胆汁,伴有轻度腹胀,无发热及黄疸,大便少、色正常,小便颜色深,曾予以解痉及补液等治疗,具体不详。既往身体健康。查体:消瘦,皮肤干燥,上消化道钡餐显示十二指肠球部梗阻,钡剂不能通过,B超及CT提示十二指肠球部有41mm×40mm肿物,胆囊萎缩。入院诊断为十二指肠肿瘤合并高位肠梗阻,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胆囊缩小,实变,壁厚,与十二指肠球部致密粘连,十二指肠球部可及直径4.0cm质硬肿物,光滑,活动度差,分离胆囊与十…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胆囊切除术中的动脉变异情况。方法2010年1月~2013年12月灵宝市第一人民医院完成胆囊手术528例,异变28例,进行分析。结果胆囊动脉变异临床常见,包括起源、分型、走行及进入胆囊部位等。起源变异:来自右肝动脉18例,胃十二指肠动脉8例,肝固有动脉2例。胆囊动脉分型及走行变异:主干单支型胆囊动脉10例;分支型胆囊动脉18例。胆囊动脉进入胆囊部位亦有胆囊管左侧、右侧,胆囊体多种进入方式。如不妥善处理变异胆囊的动脉会造成术中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及造成胆总管损伤。结论认识胆囊动脉变异的重要性,基层医院胆囊切除术中对胆囊动脉变异的重视及处理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赵林  李尚州  杜俊玉 《吉林医学》2011,(18):3778-3778
目的:观察术前胆囊功能对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影响。方法:收集并随访进行胆囊切除术的210例,根据胆囊功能分为胆囊功能正常者和胆囊无功能者,然后术后随访3个月,选择其中低脂饮食的患者,观察术后腹泻相关症状等情况。结果:胆囊功能无功能者明显较胆囊正常者术后腹泻发生率高(P<0.05),前者发生腹泻率为25.4%,而后者腹泻发生率为9.1%。。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术后腹泻与术前胆囊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破裂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2000年1月~2003年8月,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共1 024例,回顾术中发生胆囊破裂的17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发生原因、处理方法与并发症的关系.结果本组176例中,因解剖胆囊时抓破18例,自胆囊床剥离时破裂43例,胆囊颈部结石嵌顿先行胆囊穿刺抽吸胆汁减压93例,胆囊萎缩部分切除胆囊16例,胆囊经剑突下穿刺孔取出时破裂6例.136例行腹腔冲洗,其中术后并发膈下积液和胆囊窝积液各2例,剑突下穿刺孔感染4例,剑突下穿刺孔疝1例;40例行小网膜孔填塞,术后无腹腔内与穿刺孔感染发生.结论小网膜孔预置纱布填塞可减少胆汁在腹腔内扩散;胆囊破裂后及时吸清胆汁,取尽散落的结石,胆囊及胆汁污染的纱布经剑突下穿刺孔取出时使用胆囊袋等措施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胆囊排空功能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邹大中 《现代医学》2007,35(3):238-239
目的探讨胆囊收缩功能与胆囊切除术后腹泻的关系,为临床判断手术后是否发生腹泻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64例准备行切除胆囊术的患者,让被试者吃油煎鸡蛋后测量胆囊排空率,比较胆囊排空率≥45%和〈45%的患者术后腹泻发生率。结果胆囊排空率≥45%患者组与胆囊排空〈45%患者组之间的胆囊切除术后腹泻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χ^2=26.73,P〈0.005)。结论胆囊排空率低于45%可作为胆囊切除术后是否可能并发腹泻的参考值。  相似文献   

18.
朱勇 《中外医疗》2013,32(2):56-57
目的 1、比较分析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治疗老年良性胆囊类疾病治疗效果,探讨在治疗老年患者时,哪一种手术方式更为可靠、安全。方法选取该院中2006年2月—2012年2月患有良性胆囊疾病的60岁以上老年患者218例,随机抽取行腹腔镜胆囊切除及开腹胆囊切除各50例对其进行分析,将其分为A组与B组,A组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术,B组实施开腹胆囊切除手术,对两组进行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关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采取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疗效情况要优于开腹胆囊切除手术患者,其中包括手术的时间、出血量、止痛剂的应用、手术后的排气时间、卧床时间、以及并发症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腹腔镜手术进行治疗要优于开腹手术治疗,其手术的创伤较小、痛苦较少,而且手术对胃肠道的影响较小,患者在手术之后的恢复比较快,出院迅速。因此,根据老年的生理功能以及身体衰退的情况来说,其比较适合于利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胆囊疾病。  相似文献   

19.
袁恒志  王晶  郑宏伟 《当代医学》2011,17(8):128-128
目的探讨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发生原因,正确预防及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5例胆囊切除术后残余胆囊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病例均手术治疗,治愈出院,残余胆囊的发生与术者经验,胆道变异手术时机的选择密切相关。结论在胆囊切除术中掌握手术时机,熟练手术技术可减少残余胆囊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魏宏  魏宇 《中外医疗》2008,27(25):20-21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中发生大出血及胆囊损伤的原因.方法 随机选用100例肝脏标本,解剖观察胆囊三角内血管及胆管的位置走行,结合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23例,胆管损伤11例的原因分析.结果 胆囊切除术中大出血及胆囊损伤的原因,除了与术者的技术水平有关外,主要与术者对胆囊三角的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认识不足有关.结论 胆囊切除术中必须精细解剖胆囊三角,高度警惕有无变异,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