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深度挖掘并系统总结张声生教授治疗消化科疑难性疾病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经验,分析张教授的组方用药规律,临证策略与思路。方法:本研究收集张教授门诊治疗UC病例资料97例,总计289诊次,并运用我团队与中国中医科学院中医药信息研究所共同合作开发的“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进行分析处理。结果:通过数据分析得到张教授治疗UC核心处方:炙黄芪、炒白术、薏苡仁、黄连、木香、白扁豆、三七粉、地榆炭。常用药对有:1)炒白术、炙黄芪、地榆炭;2)薏苡仁、白扁豆、山药;3)黄芩、黄连、木香、白芍;4)延胡索、仙鹤草、三七粉;5)当归、香附;6)防风、葛根。药物随证加减规律为::1)腹胀伴有肠鸣时,多用槟榔、木香、焦神曲;2)腹痛伴大便脓血时,多用延胡索、地榆炭、仙鹤草;3)里急后重时多用黄连、儿茶、三七粉;4)畏寒时多用炮姜、肉桂;5)口苦时多用黄连、连翘。结论:运用“病案一体化数据挖掘系统”分析了UC的症状和证候规律,总结了张声生教授中医临证策略与思路。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加减口服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将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给予葛根芩连汤加减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奥沙拉嗪钠口服治疗。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6%(29/32)和67.9%(19/28),复发率分别为6.2%(2/32)和46.4%(13/28)。P均<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大肠湿热型UC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研究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结肠粘膜组织Bcl-2、Bax的变化,探讨葛根芩连汤对UC大鼠细胞凋亡的的影响。方法根据体重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药组、葛根芩连汤组;采用免疫诱导法(第1、10、17、24d于大鼠双侧足趾、双侧腹股沟及背部皮下注射抗原乳化液)复制UC大鼠模型;第30d观察大鼠结肠黏膜组织损伤程度并评分,ELISA法分析结肠黏膜组织匀浆中Bcl-2、Bax水平变化。结果 UC模型大鼠结肠溃疡形成,可伴有炎症、充血、水肿等病理改变;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Bcl-2水平显著降低,Bax水平显著升高(P<0.05);葛根芩连汤组结肠黏膜Bcl-2水平显著升高,Bax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 UC模型大鼠结肠黏膜损伤,可能与细胞凋亡因子Bcl-2、Bax的变化有关;葛根芩连汤可上调UC模型大鼠Bcl-2水平、下调Bax水平。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UC)发病机制复杂且病因不明,中医药治疗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疗效稳定等优势,因此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已成为当今的研究热点。总结近年来中医药通过调节免疫、改善凝血、抗氧化、下调黏附分子、调节胃肠激素、调节一氧化氮、修复肠黏膜、调节肠道菌群及调节肠道动力紊乱等方面治疗UC的作用机制,并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治疗UC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实验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5  
申睿  刘苗  朱向东  谈望晶  王烨 《中草药》2018,49(7):1721-1725
中医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具有多靶点整体调节、副作用少、疗效稳定等优势。从中医治法治则的角度及中药复方、单味中药及中药有效成分的角度,总结中医药治疗UC实验方面的研究进展,为阐释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分析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发展的方向,以期为临床上UC的治疗提供更好的方案。  相似文献   

6.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发病机制未明的炎症性肠病,中医药是治疗UC的主要手段.目前认为UC发病可能与遗传、免疫、感染及精神等多因素相互作用有关,而免疫学因素是当前UC研究的热点.本文在概述UC免疫学机制的基础上,从实验及临床研究方面综述中医药治疗UC的免疫学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炎性反应性肠病的一种,其临床表现多样性,病程迁延难愈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Quality of Life,QOL)。中医药治疗UC疗效确切,并被临床及实验研究所证实。本文回顾性探讨了中医药治疗UC临床疗效评价方面的研究,分析了其研究现状、存在问题及进一步改进措施,希望有助于进一步建立适合国人、国情的中医药治疗UC的QOL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累及结直肠黏膜及黏膜下层的呈连续性、弥漫性炎症分布的非特异性疾病,反复发作,迁延难愈。本文从病因病机、内治法、外治法及综合疗法等方面对中医药抗UC复发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笔者认为中医药在治疗UC及预防复发方面方法多样,疗效确切,具有一定优势,同时应加强实验动物研究、机制研究以进一步展示中医药治疗及预防UC复发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系统评价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WANFANG DATA)、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UC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20年3月,由2名评价员对文献进行筛选、提取,采用Cochrane评价方法进行风险偏倚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5篇RCTs,共1323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纯西药治疗的对照组相比,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的临床总有效率较高[OR=3.77,95%CI(2.61,5.45),P<0.00001],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OR=0.43,95%CI(0.21,0.90),P=0.02],复发率较低[OR=0.16,95%CI(0.05,0.50),P=0.001].结论:葛根芩连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UC较单纯西药治疗临床疗效佳,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0.
《辽宁中医杂志》2016,(11):2452-2456
越来越多的临床证据提示中医药可能有效防治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UC的机制研究成为UC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发现中医药可通过抗炎、减轻氧化应激、改善肠上皮和微血管通透性、调节免疫、调控肠道微生态等多方面在治疗UC中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探讨中医药治疗UC的作用机制对指导中医临床用药,提高临床疗效,以及对进一步探明UC发病机制以及新药开发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上调微RNA-542-3p(miR-542-3p)表达保护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机制研究。方法:选取8~10周龄SD大鼠经UC造模及鉴定后分成模型组、美沙拉嗪组、葛根芩连汤低剂量、中剂量、高剂量组,同批次等体质量健康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每组16只。UC结肠细胞进入对数生长期后消化传代至24孔板培养,每孔加入2×105个细胞,用Lipofectamine 3000转染miR-NC、miR-542-3p、anti-miR-NC、anti-miR-542-3p质粒至UC大鼠结肠上皮细胞并分组,miR-NC、miR-542-3p组细胞经含10%生理盐水处理24 h,而anti-miR-NC、anti-miR-542-3p组用含10%葛根芩连汤处理24 h,处理结束后分析细胞上清液炎症介质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的变化。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大鼠结肠组织和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含量;化学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miR-542-3p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中剂量、高剂量组TNF-α、IL-6、IL-8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中剂量、高剂量组MDA水平显著降低,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葛根芩连汤中、高剂量组miR-542-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UC+miR-NC组比较,UC+miR-542-3p组细胞miR-542-3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TNF-α、IL-6、IL-8含量显著降低;MDA水平显著降低以及SOD、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UC+anti-miR-NC+葛根芩连汤组比较,UC+anti-miR-542-3p+葛根芩连汤组细胞miR-542-3p表达水平显著降低;TNF-α、IL-6、IL-8含量显著升高;MDA水平显著升高以及SOD、GSH-Px水平显著降低(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上调miR-542-3p表达保护UC大鼠,消除肠道炎症。  相似文献   

12.
服用温度对葛根芩连汤治疗大鼠溃疡性结肠炎药效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服用温度是否影响葛根芩连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大鼠的药效。方法以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模型,不同温度(10、42℃)的葛根芩连汤ig给药,连续给药7 d,进行疾病活动指数(DAI)评分,比较给药前后结肠大体形态和病理学改变,比较各组大鼠血清及结肠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谷光甘肽过氧化物酶(GHS-Px)、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出现明显的UC相关症状及指标改变,葛根芩连汤低温组(10℃)及高温组(42℃)均显示出明显的治疗效果;其中,葛根芩连汤低温组在病理组织学评分、肠壁厚度和多项生化指标上均明显好于高温组,显示出更好的治疗效果。结论针对UC大鼠模型,葛根芩连汤冷服的效果优于热服,推测可能与不同温度诱发肠道黏膜肥大细胞不同强度的应激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3.
葛根芩连五炭汤内外合治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探讨葛根芩连五炭汤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分别给予葛根芩连五炭汤口服灌肠,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3 g·d-1,分3次服.观察临床疗效,并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更能显著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和IL-8的水平.结论:葛根芩连五炭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疗效显著,可能通过调节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细胞因子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水平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探讨葛根芩连汤中哪些药物或药物组合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水平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改变的影响最明显,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120只大鼠随机分为8组,采用三硝基本磺酸(TNBS)/乙醇法建立UC模型,分别给予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连续灌胃4周后停药,采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透射电镜下观察结肠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P选择素水平显著高于其它各组。全方组、全方去黄芩组、全方去甘草组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其次为去葛根组、全方去黄连组、全方去葛根黄连组(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及其拆方中对UC大鼠结肠组织中P选择素水平及结肠黏膜超微结构的改变影响最明显的药组是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葛根、黄连、炙甘草的组合具有较好的重建和修复结肠组织黏膜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加味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营养状况、T淋巴细胞亚群、C反应蛋白(CRP)及血沉(ESR)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2例UC患者,按简单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口服葛根芩连汤加味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健脾愈疡汤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选取孟津县中医院UC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47例。对照组予以柳氮磺吡啶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加味健脾愈疡汤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采用简明健康状况调查量表(SF-36)评估对比治疗前后两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49%(43/47)高于对照组74.47%(35/47),复发率4.26%(2/47)低于对照组23.40%(11/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健脾愈疡汤口服联合葛根芩连汤保留灌肠治疗UC患者疗效显著,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7.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明确的非肉芽肿性黏膜慢性炎症和溃疡性病变,呈连续性分布,累及直结肠,具有复发和缓解交替的特点,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等症状,其发病机制与免疫、遗传、感染及精神因素等有关。多年来,中医药治疗UC取得良效,尤以仲景方治验最多。本文汇总近5年仲景方对UC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的研究,为今后经方更好应用于临床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8.
溃疡性结肠炎(UC)是炎性肠病的主要表现疾病形式之一,由于其缠绵难愈,易复发的特性已成为全世界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中医药在治疗UC中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复发频率、提高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产生等优势。寻求合适的病证结合UC动物模型是研究辨证指导下中医药治疗UC具体机制并筛选合适药物的重要方法。该文从模型动物种属选择,雌雄选择,UC常见证型病证结合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评价指标及中药干预U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主要机制5大方面对UC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进行归纳比较。研究显示目前主要研究的UC证型有湿热证、脾虚证、脾肾阳虚证、脾虚湿盛证、肝郁脾虚证、寒热错杂证,在造模方法上主要选用病因模拟法先复制证型后选用化学制剂或免疫制剂诱导疾病模型的造模方法,常选用大鼠作为研究对象,复制周期在7~28 d。所选化学试剂以5%葡聚糖硫酸钠(DSS)自由饮、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 100 mg·kg-1加50%乙醇0.25 mL混合试剂灌肠为主。这种模型复制方法可同时兼顾UC的西医病理和中医的病机特征,对于阐释中医证型和西医病理变化联系及中医药治疗UC相关机制具有重大的意义,并有助于为建立最优的病证结合UC动物模型提供参考,为深入研究中医药防治UC具体作用机制奠定模型基础。  相似文献   

19.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炎症性肠病(IBD),临床表现为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有难治愈、复发率高等特点。UC发病机制与异常免疫反应、肠道组织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有关。研究表明,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异常激活参与UC的病理进程,激活了肠上皮细胞中氧化、焦亡、炎症等病理机制,因此阻断NLRP3的异常激活有利于缓解UC。目前UC的西医治疗以水杨酸类、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为主,但总体疗效不佳。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疗效显著、复发率低的优势。近年来,运用中医药方法治疗UC的基础研究已取得显著进展,研究发现通过中药干预NLRP3炎性小体可以明显促进肠黏膜愈合,治疗UC,其作用机制涉及到多靶点、多层次、多通路。该文就近年来中医药靶向调控NLRP3炎性小体对UC影响的实验研究进行总结,发现NLRP3与胱天蛋白酶-1(Caspase-1)、核转录因子-κB(NF-κB)等因子相互作用从而促进了肠上皮细胞中促炎因子的释放及细胞焦亡,激活了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等病理机制,中医药作用于NLRP3炎性小体及其上下游因子阻断UC的病理进程,抑制肠黏膜的病理损伤进而缓解结肠溃疡。以期为UC的防治及进一步的药物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葛根芩连汤对湿热下注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Toll样受体4(TLR4)/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下游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100例唐山市中医医院2020年5月—2023年5月收治的UC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灌肠配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内服。比较两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变化、TLR4、MyD88水平、炎症因子水平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TLR4、MyD88水平下降,且观察组TLR4、MyD88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炎症因子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湿热下注型UC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临床相应症状,调节TLR4/MyD88信号通路相关蛋白和下游炎性因子水平,降低炎症反应,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