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上病下取治疗肺癌咯血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肺癌并发咯血治疗较为棘手。大咯血来势凶猛,可导致窒息,休克,甚者危及生命。本病病位在上,笔者根据《内经》“上病下取”的思想,自拟百仙汤治疗肺癌并发咯血,取得满意疗效,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治疗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最大者79岁,最小者18岁;全部病例经胸片、CT或MRI、纤支镜确诊,部分病例经病理细胞学确诊。与对照组30例比较,在病理分期、咳血程度、年龄、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 治疗方法2.1 治疗组 自拟百仙汤,药用:百合15g,仙鹤草30g,麦冬、玄参、生地、熟地、杏仁、茜草、白及、代赭石、怀牛膝各10g,罂粟壳6g,三七粉3g(… 相似文献
4.
中风是临床上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急性期病情急重,发展变化迅速,具有发病率、病死率和致残率高的特点,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笔者不拘常法,中西汇参,在急性期循祖国医学之上病下取治则多获良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观思想出发,提出运用“上病下取”理论治疗小儿哮喘,秉承“治肺不离于肺、治肺不止于肺”的学术观点,提出此病核心病机为脏腑功能紊乱、气机升降出入失衡,与肺肝脾肾肠胃密切相关。治疗上应将恢复脏腑功能平衡和气机升降出入平衡贯穿始终,以辨“脏腑、气血、虚实、寒热”为具体方法,重视儿童的生理病理特点,灵活遣方用药,使气机和调,脏腑合和,升降如常,则哮喘自平。 相似文献
6.
<正>"上病下取"是《内经》治疗原则之一,《素问五常政大论》云"气反者,病在上,取之下,病在下,取之上",耳鼻咽喉急症很多症状表现在上,而病本在下,因而根据治病求本的原则,采取"上病下取"的方法,常可取得很好的效果。笔者临证时秉持这一原则,屡获奇效,兹录验案3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方法 以“眩晕”、“针刺”、“温针灸”、“电针”为关键词组合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近5年国内发表的关于针灸治疗眩晕的临床研究文献,应用数据挖掘技术,探讨下肢穴位在针灸治疗眩晕中的应用规律。结果 共筛选出102篇相关文献,涉及下肢穴位17个,腧穴的总频次为212次。研究表明针灸治疗眩晕的下肢穴位所属经络主要为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取穴频次较高的前六位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丰隆、太冲、血海、太溪。其中,以特定穴的使用频率最高,以五腧穴最为常用。穴位聚类分析显示第一大类由丰隆-阳陵泉-阴陵泉组成。第二大类由太冲-悬钟-足三里-太溪、侠溪-行间、三阴交-血海-足临泣组成。运用k-core优化腧穴处方共得到7个核心腧穴节点,分别为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足临泣、侠溪、丰隆。结论 针灸治疗眩晕处方所选下肢穴位多以脾胃肝肾经为主,特定穴以五腧穴为主,并显示出辨证循经取穴的规律。 相似文献
8.
吾师田淑霄教授,临床四十余年,辨证灵活,经验丰富。现将随师学习期间,以下病取上治愈顽固遗尿1例报道如下。 常某,男,9岁,小学生,2001年11月9日初诊。其母代诉:孩子尿床,两岁之前尚不以为然,到3岁后仍尿床,方觉是病,开始求治。曾服中西药及按摩针灸,均无效。孩子渐 相似文献
10.
《素问·五常政大论》曾经提到“病在上 ,取之下 ;病在下 ,取之上。”所谓“上病下取”即上焦及上部头面的病症采用调整中下焦而从下施治的方法 ,在临床实际工作中 ,这种治法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兹就临床所得 ,简介如下 :1 通腑解毒治右眼凝脂翳兼黄液上冲[例 1 ]张某 ,男 ,2 5岁 ,初诊于 2 0 0 2年 7月 2 0日。患者 3d前右眼不慎被树枝擦伤后 ,右眼视物模糊 ,畏光流泪 ,疼痛 ,纳少兼口苦 ,便秘。检查 :胞脸红肿 ,白睛混赤 ,黑睛中央有圆形之陷翳 ,浮嫩污秽 ,风轮内下缘有黄液 ,苔焦黄 ,脉弦有力。中医诊断 :右眼凝脂翳兼黄液上冲。证属热… 相似文献
11.
少阳病依据邪气传入途径及形成原因的不同,可分为原发性少阳病和转属性少阳病两大类。在临床应用中应走出见少阳病惯用和法的误区。针对病机为"胆火上炎"的原发少阳病应以清法为基础治法,随证加减,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2.
13.
针灸“病在上取之下”的临床新见解510630广州中山医科大学附属三院海日罕《针灸·官针》曰“远道刺者,病在上,取之下,刺府输也”。这是上病下取、循经远道取穴的一种刺法。“府输”原指六腑在足三阳经上的下合穴,刺腑输一般适用于治疗六腑的疾病。目前这种选穴... 相似文献
14.
关于《伤寒论》少阳病“半表半里”历代医家争论颇多,目前尚无定论。“半表半里”既是少阳病的病位又是少阳病的辨证纲领。“半表半里证”是一个独特的证候,其病位既不在太阳之表,也不在阳明之里,而是在不表不里、表里之间的位置。本人研习少阳病篇,偶有所得,以飨同行,不妥之处,请予教正。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介绍侯江红教授上病下取治疗儿科疾病的经验。方法:采取跟诊学习的方法,总结分析侯师的经验,并附验案5则以示其治。结果:小儿乳蛾、口疮、顽咳、鼻衄、鼻渊等疾病,在辨证的基础上,采取上病下取的治疗思路疗效显著。结论:上病下取之法用于儿科病症的治疗有临床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18.
目的:在头痛治疗方案的课题研究中,探析中医针灸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21年6月—2022年8月收治的86例头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平均分为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和实验组(中医针灸疗法),各43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有效率、睡眠质量、症状消失时间。结果:临床疗效,相比对照组,实验组疗效更优(P<0.05)。睡眠质量,两组治疗前指标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指标数值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症状消失时间,实验组头痛、眩晕症状消失时间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制定头痛临床治疗方案时,配合应用中医针灸治疗可以快速缓解头痛、眩晕症状,改善睡眠质量,实现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上病下取配穴法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两组均给予尼莫地平治疗,治疗组加用针刺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0%,对照组为68.O%,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病下取配穴法是一种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认知功能损害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2008年4月至2012午9月,笔者住仆展针灸治疗中,对顽㈨性头痛以及腩震荡后遗痛的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 1.1 50例患者中,男34例,女16例,年龄最大者为80岁,最小者为18岁。病程1周内治愈青为29例,两周内治愈者为15例,四周以上4例,无效者两例。50例患者均排除大脑实质性病变。1.2治疗方法:主要取穴:督脉经穴为主,前发际斤始3寸毫针透百会(针尖方向)百会透至后发际正中,头部正中线旁开2寸,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