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观察布洛芬抗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时对兔肝组织Ⅰ型胶原(Collagen Ⅰ)、Ⅲ型胶原(Collagen Ⅲ)、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mRAN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模型。应用布洛芬治疗8周后处死全部实验兔,取其肝组织作冰冻切片,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CollagenⅠ、CollagenⅢ、MMP-1、TIMP-1 mRNA,并用计算机彩色病理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图像分析。结果:布洛芬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CollagenⅠ、CollagenⅢ、TlMP-1 mRNA表达减少,MMP-1 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布洛芬能抑制兔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肝组织CollagenⅠ、CollagenⅢ、TIMP-1 mRNA表达,增加MMP-1 mRNA表达,促进胶原降解,减少胶原沉积。  相似文献   

3.
核糖核酸预防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效果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核糖核酸(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的阻抑效果。方法:54只3月龄家兔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感染组及RNA组。于肌注RNA后第40d、70d及100d,各组随机选6只兔抽血及取肝组织,通过光镜、电镜观察其组织病理变化,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浆HA含量,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肝组织HYP,IBAS图像分析仪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用潘孺孙法测定肝组织胶原纤维含量。结果:与感染组相比较,RNA组胶原纤维未见明显增加,而肝细胞核仁增大,粗面内质网及其附着颗粒增多,贮脂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减少,血浆HA、肝组织HYP、胶原纤维分布面积百分比及胶原纤维含量均显著降低。结论:RNA对日本血吸虫病病兔肝纤维化具有早期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4.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诊断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体感染日本血吸虫后 ,虫卵在肝脏沉积并释放可溶性抗原 ,刺激巨噬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 (TNF- α、TGF- β、IL- 1等 ) ,激活枯否细胞 (KC)、星状细胞 (HSC) ,使前胶原m RNA表达增加 ,促进胶原与非胶原细胞外间质 (L N、HA等 )合成、分泌 ,成纤维细胞增生 ,产生大量胶原纤维沉积于肝脏 ,沿肝内门脉小分支形成特征性的血吸虫性干线型肝纤维化 [1~ 3 ]。在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早期及时祛除病因 ,肝纤维化多能终止或部分逆转。当肝纤维化进一步发展 ,可由干线型纤维化形成肝硬化 ,临床表现出晚期血吸虫病症状体征时 ,虽经彻底祛除病…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超声显像图和血清学参数观察实验感染兔肝纤维化严重程度和吡喹酮治疗后的改善。以体重约2kg的8周龄新西兰雄性兔,经皮肤接种日本血吸虫尾蚴200或300条,根据感染时间和程度分为早、中和纤维化  相似文献   

6.
7.
我国南方血吸虫病流行严重,同时又是乙肝病毒的高感染区。血吸虫和乙肝病毒均可引起肝脏不同程度的损害,血吸虫和乙肝病毒感染关系的调查较多,但结果不一,有报道乙肝病毒感染是加速慢性血吸虫病发展成肝癌的重要原因之一[‘]。有关乙肝病毒感染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特别是肝超声日改变的报道甚少。为此,我们对四川一血吸虫病重流行区的一千余人进行了血吸虫、乙肝两对半和肝脏B超等三项检查,并分析了乙肝病毒感染对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影响。1对欧和方法1.且对我选自眉山县正山口乡白塔、与管两个村6-60岁村民。1.2血吸由田诊所…  相似文献   

8.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检测有关细胞因子及病理学对肝组织标本从细胞、分子水平、组织超微结构等研究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特点,并探讨合理的防治对策。方法晚期血吸虫病(晚血)包括切脾后、未达晚血标准的脾肿大者及晚血夹杂肝炎者分为A、B、C3组,除进行肝纤维化指标、生化检测和超声显像检测外,另对部分患者作淋巴细胞亚群、细胞膜CD35表达免疫学检测。部分患者作肝组织病理学的免疫组化检查。结果1212例中有94.06%的患者曾接受不同药物的病原治疗。血吸虫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1项或2项均为阳性者3组差异有显著性。肝纤维化4项指标测定中,层黏蛋白、透明质酸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超声显像肝实质分级3组差异亦有显著性。肝纤维化病理特征研究中,炎症与纤维化呈正相关。晚血肝纤维化时C-I、C-型胶原在肝汇管区、中央静脉、肝窦等部位含量均明显增加,肝窦本身出现扩张与狭窄两种病理改变。结论血吸虫病的病理不仅属窦前性改变,肝窦本身病变在肝纤维化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彻底杀虫治疗或切脾后,肝纤维化仍可继续发展,今后尚需加强随访与防治,减少晚血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日本血吸虫病所致肝纤维化化疗后转归的观察   总被引:7,自引:9,他引:7  
观察日本血吸虫所致肝纤维化患者经有效病原学治疗后,肝纤维化的转归。方法对379例经粪孵确诊的病例采用超声检测评价肝脏纤维化程度,从中随机抽取50例作为对照组,329例作为实验组,实验组给予首次吡喹酮40mg/kg顿服普治,并于每年6月及12月两次复查,阳性者12例进行复治,连续治疗3年,对照组在首次及每年12月均给予安慰剂治疗。超声检测于每年6月及12月各检测1次,治疗及超声检测均采用双盲法。结果  相似文献   

10.
罗格列酮抗日本血吸虫病小鼠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PPARy配体罗格列酮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方法 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法及多媒体病理图文定量分析,观察罗格列酮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小鼠肝脏的病理改变及Ⅰ、Ⅲ型胶原表达的变化。结果罗格列酮治疗组小鼠肝脏纤维组织的增生明显减少,Ⅰ、Ⅲ型胶原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及吡喹酮治疗组。结论 PPARy配体罗格列酮有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能明显减少肝脏Ⅰ、Ⅲ型胶原的含量。  相似文献   

11.
日本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胶原合成与降解转录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目的 从转录水平研究日本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形成过程中胶原的合成与降解。方法 以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兔形成肝纤维化动物模型 ,分别于感染后第 4、6、8、10、12、16、2 0、2 4和 2 8周手术取肝脏组织 ,用RT PCR加dotblotting法检测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以及降解胶原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MP 1和MMP 9的mRNA水平 ,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测 ,观察虫卵肉芽肿大小和肝纤维化程度的变化。结果 在兔感染血吸虫初期 ,肝组织Ⅰ型胶原、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及MMP 1、MMP 9的mRNA水平均上升 ,在感染后第 10周达到峰值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水平的 12 0、11 0和 6 6倍 ,MMP 1和MMP 9mRNA水平分别是正常水平的 10 0和 11 0倍 ,与虫卵肉芽肿反应变化一致。其后胶原和胶原酶mRNA均下降 ,至第 2 8周 ,Ⅰ型胶原、Ⅲ型胶原和Ⅳ型胶原mRNA水平降至正常水平的 2~ 3倍 (P <0 0 5 ) ,而MMP 1和MMP 9mRNA水平接近正常 (P >0 0 5 )。显示血吸虫感染初期胶原合成与降解处于平衡状态 ,而感染后期胶原的合成多于胶原的降解。结论 从转录水平证实血吸虫病兔肝脏肉芽肿反应胶原合成大于降解 ,从而导致肝纤维化形成  相似文献   

12.
在B型超声临床应用中,刘士忠等观察到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脏声象图有一定特征性表现,为了探讨其病理形态学基础,我们进行动物血吸虫病模型复制,以对比观察肝脏血吸虫病病理变化与超声图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与超声诊断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为探寻能早期、敏感、全面反映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非创伤性诊断指标,对血清肝纤维化诊断及超声诊断进行比较。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83例粪检阳性的日本血吸虫病患者和83例正常人群进行血清肝纤维化指标(HA、PCⅢ和LN)的检测和腹部超声检查。结果血清肝纤维化诊断在患者组的总阳性率为79.5%,正常人中仅为6%,两者具显著差异;超声诊断在两组中的检出率则分别为83.1%和10.8%,卡方检验亦具显著差异(P<0.01)。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患者组中的阳性率无显著差异(P>0.05),其结果的符合率为74.7%,区两种诊断方法的主要参数指标与肝实质分级呈正相关。结论两种方法在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诊断具较高敏感性及相关性,结果与肝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联合运用能进一步提高检测的敏感性,全面了解肝纤维化的程度及活动情况,对早期诊断和防治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日本血吸虫病患者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 [方法 ]日本血吸虫病 2级和 3级肝纤维化患者 81例 ,1级肝纤维化患者 6 1例和无肝纤维化的血吸虫感染者 5 0例 ,就可能影响肝脏损伤的因素进行研究 ,对所有因素用有序回归模型分析。 [结果 ]可能与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有关的危险因素有 :血吸虫病治疗次数(OR =1 75 ) ,血吸虫感染间期 (OR =1 40 ) ) ,经常饮酒 (每天多于 1次 ,5年以上 ) (OR =1 95 )和晚期血吸虫病 (巨脾型和腹水型 )家族史 (OR =2 11)。 [结论 ]血吸虫反复感染、感染间期越长、经常饮酒和有晚期血吸虫病家族史的血吸虫病患者肝组织发生纤维化的危险性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血吸虫病是一种流行广泛、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我国是日本血吸虫病流行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宿主感染血吸虫后虫卵沉积于肝脏,引起机体免疫应答,导致以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浸润为主要特征的肝脏虫卵肉芽肿病变,该慢性炎症过程最终会引起肝纤维化并出现腹水、肝脾肿大等临床表现。本文将从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理学特征、肝纤维化的形成与调节、重要的炎症因子及信号通路、nc RNA在血吸虫病肝纤维中的调控作用以及抗纤维化治疗和新药研究等几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益气软肝汤对血吸虫病兔肝纤维化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气软肝汤的抗肝纤维化作用。方法:用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新西兰免,制成肝纤维化模型,病兔均予吡喹酮顿服杀虫治疗,继之中药组开始服用益气软肝汤治疗肝纤维化,并与γ-干扰素组及生理盐水组比较,观察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SC)被α-SMA染色后的阳性表达情况,以及肝胶原沉积情况,并判断肝纤维化程度。结果:中药组、干扰素组的肝纤维化程度及α-SMA阳性细胞表达情况均显著轻于生理盐水组(P<0.05),3组的抗纤效果以干扰素组为最佳,中药组次之,生理盐水组无效(各组间比较P<0.05)。结论:益气软肝汤具有较好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7.
乙酸灌注兔肝门静脉分支后兔肝组织超声改变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乙酸灌注兔肝门静脉分支后兔肝组织的二维超声、彩色多普勒、脉 冲多普勒变化。选19只兔,分5组,剖腹后经门静脉右外支注入50%乙酸(按公斤体重),行彩色多普勒和脉冲多普勒检测,发现灌注区门静脉无血流信号或有极少的血流信号,伴行的肝动脉血流速度明显降低甚至未能测到。认为经门静脉分支灌注乙酸可同时降低或阻断灌注区肝组织的门静脉和肝动脉血供。  相似文献   

18.
软肝丸治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B超图像改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血吸虫病疫区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尚缺乏有效的治疗药物 ,为了寻求有效、无毒或低毒价廉的抗血吸虫病肝纤维化药物 ,我们采用治疗慢性肝炎的中药复合方剂软肝丸 [1]治疗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并用 B超检查观察其疗效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 .1 对象 全部病例为 1 997~ 1 999年住院或门诊慢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病人 ,共 43例。所有患者均经血吸虫病免疫学或病原学检查确诊 ,并予以常规剂量吡喹酮 60 mg/kg杀虫治疗。B超检查全部患者均为肝实质 级 [2 ] ,呈典型的鱼鳞或网络状改变(网眼 <2 0 mm) ;门静脉内径均 <1 3mm,脾脏厚度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疗效。方法:临床观察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4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基础护肝治疗联合扶正化瘀胶囊)和对照组(基础护肝治疗),每组24例,患者均在护肝及抗纤维化治疗前1个月给予吡喹酮驱虫治疗,治疗前后观察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的改善,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复常以及影像学指标的改变。结果:治疗24周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尤其肝区不适症状的缓解,试验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水平均有显著改善(P<0.05);试验组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水平在治疗12周、24周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5),下降幅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血清层粘连蛋白(LN)﹑Ⅳ型胶原(Ⅳ-C)含量与治疗前比较两组均有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24周患者肝门静脉主干内径、脾脏厚度的改变,试验组明显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扶正化瘀胶囊治疗日本血吸虫病肝纤维化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促进肝脏功能恢复,有效地减轻肝脏纤维化。  相似文献   

20.
pHGF对日本血吸虫病宿主肝内TNF及肝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动态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肝内TNF-α、FN、LN、Ⅰ及Ⅲ型胶原的分布及含量变化。结果显示感染后第8-12wk,肝内TNF的量即明显增加,第16wk时达到高峰,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炎症反应越重,TNF量越多。在慢性感染期,肝内FN、LN、Ⅰ及Ⅲ型胶原的量逐渐增加,使得感染初期呈细线、环状结构分布的Ⅰ及Ⅲ型胶原,逐步增宽变厚,呈网状连结分布,虫卵肉芽钟内开始有较多的胶原纤维沉积。但TNF的含量变化与肝内胶原的增加不成正比。注射pHGF后.对肝内肉芽肿的大小及炎症反应、TNF、FN及Ⅲ型胶原的量影响不大(P>0.05),但LN及Ⅰ型胶原的含量明显低于同期非注射组(P<0.05)。提示早期应用足量pHGF治疗日本血吸虫病,对于减轻虫卵引起的肝损害及肝纤维化可能具有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