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南安市改水20年后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的患病情况,评价改水降氟措施的落实情况及防治效果。[方法]抽查高氟病区8~12岁儿童79人,按Dean法查其氟斑牙患病情况,再从中随机采集74份尿样及病区17份水样用电极法测其尿氟及水氟含量。[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53.4%降到改水后19.0%;尿氟中位数达1.3mg/L,其中〈1.5mg/L占73.0%;水氟均值0.45mg/L,氟含量94.1%达到生活饮用水标准。[结论]南安市改水降氟措施使地氟病达到基本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永春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降氟的防治效果和改水工程运转情况,为防治效果评价提供依据。方法 按《福建省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监测分析全县4个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村的水氟、尿氟和氟斑牙的发病情况。结果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从改水前52.5%降到改水后14.8%,氟斑牙指数0.26;病区村水氟从改水前1.2~6.8 mg/L降到改水后0.08~0.14 mg/L,均值为0.10 mg/L,合格率100.0%;尿氟含量0.25~2.47 mg/L,几何均值098,尿氟合格率92.0%。结论 改水降氟措施取得明显效果,饮水型地氟病控制达标。  相似文献   

3.
内黄县改水降氟防制地方性氟中毒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内黄县改水降氟对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防制效果。方法在内黄县饮水型地氟病病区选择改水组和未改水组,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分别进行水氟及8~12岁儿童尿氟含量测定,用Dean氏分度法调查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结果病区改水组水氟均值0.14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0.62mg/L,氟斑牙患病率13.51%,与未改水组水氟均值1.22mg/L、8~12岁儿童尿氟均值1.49mg/L、氟斑牙患病率43.68%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改水降氟达标能够降低该地区居民机体氟负荷,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4.
目的掌握农安县饮水型氟中毒病区改水后水、尿氟含量的变化及儿童氟斑牙的流行趋势,评估饮水型氟中毒防治效果。方法于2009-2011年每年4、8月,采用离子选择电极法,对华家乡松柏村和万顺乡光辉村两个监测点水氟和8~12岁儿童尿氟含量进行测定;用Dean’s法对8~12岁儿童进行氟斑牙检查;与2008年常规监测结果比较。结果华家乡松柏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13.00 mg/L降至1.03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98.18%降至71.82%;万顺乡光辉村水氟含量由改水前的9.08 mg/L降至1.01 mg/L,氟斑牙患病率由50.12%降至42.93%。随着改水时间的延长,水、尿氟含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尿氟含量与氟斑牙患病率之间相关系数显著性检验r=0.867,P〈0.05,二者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水降氟能够有效控制饮水型氟中毒的流行。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某县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及地方性氟中毒防治效果。[方法]于2009年4~6月,从某县随机抽取8个镇,调查共计32处改水降氟工程质量及出厂前后水中氟含量,检查8个镇共计1059名8~12周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并从每个镇随机抽取50名8—12周岁儿童检测尿氟含量。[结果]32处改水降氟工程中,正常使用16处,正常使用率50%,间歇使用5处,可用共计21处,受益人口18835人。水源水中氟含量与改水后管网。末梢水中氟含量有差异(T=1.000,P=O.001)。有5镇儿童尿氟含量中位数〉1.40mg/L。儿童氟斑牙的平均检出率为48.91%,缺损率为14.92%,氟斑牙指数为1.06。[结论]该县改水降氟工程运行情况不佳,多数地区改水后水中氟浓度依然超标,改水降氟工作任重而道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章丘市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及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制定调查表,对章丘市地方性氟中毒病村改水后的工程运转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居民饮用水水氟含量;抽样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结果]42处工程正常运转的18处,占42.86%;饮用水氟含量为0.31~2.33mg/L,合格率为50.00%;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1.88%,并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改水降氟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管理,巩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厦门市翔安区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现状,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调查翔安区原地氟病区改水降氟工程运转使用情况、8~12岁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患病情况,检测饮水氟、8~12岁儿童和翔安区成人尿氟含量。[结果]3个病区村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正常,水氟含量合格;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23.1%(但下辽村为33.3%),氟斑牙指数为0.51;儿童尿氟几何均数0.65 mg/L;成人尿氟几何均数为1.36 mg/L,未检出氟骨症患者。[结论]翔安区改水降氟取得明显成效,总体保持在基本控制标准内,但仍有高氟摄入的现象存在,应进一步加大防治力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评价河田镇改水降氟对儿童氟斑牙防治效果.[方法]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氟离子电极法测定尿氟和水氟.[结果]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3%;尿氟含量中位数1.13 mg/L;水氟含量0.07~0.43mg/L.改水后病情得到有效控制,达到基本控制的国家标准.[结论]改水降氟后,儿童摄氟量下降,氟毒性效应指标改善,起到了明显的防护作用.发挥了改水降氟工程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烟台市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及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1年4~9月对烟台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的工程运转情况进行调查,检测居民饮用水氟含量,抽样调查7~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结果]112处工程正常运转的88处,占78.57%;饮用水氟含量为0.1~3.7mg/L,合格率为83.33%;7~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8.90%,并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结论]改水降氟工作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管理,巩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同安区4个地氟病区降氟改水工程质量。[方法]分析2006年病区降氟改水后的水氟,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和尿氟等资料。[结果]检测水源水1份,出厂水2份,水氟均〈1.0mg/L;末梢水43份,其中41份水氟〈1.0mg/L,2份水氟〉1.0mg/L,家庭用水检测10份,5份水氟〉1.0mg/L检测水砷56份均〈0.01mg/L。8~12岁学生氟斑牙患病率为4.8%,尿氟含量均〈1.5mg/L。[结论]地氟病区饮用水采用自来水降氟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分析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工程运转情况及改水降氟措施的防治效果。方法对原6个地氟病区所有8~12岁儿童按照全国统一的Dean分度法进行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流行指数诊断,抽查病区饮用水检测水氟含量。结果16份水样水氟含量范围0.10~1.38mg/L,均值0.33mg/L,个别水样水氟含量仍为1.38mg/L,检查8~12岁学生27例,氟斑牙检出率为22.22%(6/27),氟斑牙指数为0.35,氟斑牙流行强度为阴性。结论采用合格水源实施改水降氟工程防治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应加强改水工程的维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2003、2004年梁山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工作进展情况和重点监测点东徐村地氟病的病情变化。方法按照全国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方案的要求.调查梁山县的改水进度和改水工程管理、使用、饮水含氟量现况;对重点监测点东徐村10户居民末梢水含氟量进行检测.并调查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氟斑牙指数以及即时尿含氟量等。结果梁山县共有地氟病村215个,已完成降氟改水128个(109处降氟设施),改水完成率为59.53%;109处改水设施能够正常使用的有6l处,占55.96%;6l处正在使用的降氟设施水含氟量小于等于10mg/L的2年检测平均为72.13%,水氟最高达2.80mg/L。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2年分别为15.00%、8.33%,氟斑牙指数分别是0.30、0.24,尿氟含量几何均值均在10mg/L以下,已完全达到非病区标准。结论监测结果表明.改水降氟是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行之有效的主要措施。但由于改水降氟措施落实进度缓慢,改水设施的正常利用率不高。因此,应加大人力财力投入,强化管理,加快改水降氟工作步伐,在整体上有效控制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潍坊市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病情变化趋势。 [方法 ] 2 0 0 2年 ,对潍坊市潍城区、昌邑市、寒亭区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水氟含量及 8~ 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结果 ]未改水病区、改水工程正常病区与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饮用水含氟量分别为 ( 1 5 2± 1 3 5 )mg/L、( 0 73± 0 63 )mg/L、( 2 0 4± 1 80 )mg/L(P <0 0 5 ) ,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 2 0 90 %、2 3 83 %、69 11% ( P <0 0 1) ;改水工程报废病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增高 ( P <0 0 1)。 [结论 ]潍坊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病情较重 ,防病措施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广东省汕头市饮水型高氟区改水后氟含量与 8~ 15岁在校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方法 :采用1981年中央地办室推荐的氟斑牙分类标准对汕头市高氟区改水后 8~ 15岁在校学生氟斑牙患病情况进行调查 ,并以氟离子选择电极法对高氟区水样进行测定。结果 :改水前汕头市水氟含量 (1.0 0 - 11.6 0 ) mg/ L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6 1.84 % ;改水后水氟含量 (0 .0 3- 0 .6 2 ) mg/ L ,患病率 35 .4 8% ;改水前后氟斑牙患病率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χ2 =6 5 96 7,P<0 .0 0 5 )。结论 :汕头市改水降氟效果显著。随着改水年限的延长 ,氟斑牙患病率逐渐降低 ,未改水的区域 8~ 15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仍很高。  相似文献   

15.
广东省梅州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病情现状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掌握梅州市辖区内饮水型氟中毒的病情及改水降氟后效果,为防治饮水型氟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梅州市的6个地氟病区县(市),采用普查和抽样调查相结合,对调查县(市)氟病区村8~12岁儿童氟斑牙采用Dean氏法检查,饮水氟、儿童尿氟均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法进行检测。结果调查的6个县38个乡镇115个病区村中,儿童氟斑牙总患病率为21.99%,儿童尿氟几何均值为1.45mg/L,饮水氟范围为0.10~2.10mg/L。结论梅州市饮水型氟中毒病区的病情,通过改水降氟已经得到有效控制,但还有9个病区村的儿童氟斑牙患病率未达到控制病区标准;个别病区村的改水设施存在着管理不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寿光市地方性氟中毒(地氟病)流行状况,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8月,在寿光全市范围内进行降氟改水工程饮水氟含量调查和高氟地区地氟病病情调查。[结果]调查改水降氟工程554处,其中工程年限在15年以上的占66.96%;水氟含量3.67~0.14mg/L,查出氟含量〉1.0mg/L的高氟水源136处(中病区40处,轻病区96处),占24.55%,分布在7处镇(街道),受害人口122195人。在水氟含量≥1.6mg/L村调查8~12岁儿童4500名,查出氟斑牙患者1982例(极轻577例、轻度980例、中度302例、重度123例),患病率为44.04%,斑釉指数为0.92。在5处高氟区镇(街道)调查16岁以上居民36802人,查出临床诊断氟骨症患者(轻型)700例,患病率为1.90%。[结论]寿光市部分降氟改水工程水氟含量超标,仍然存在部分氟斑牙和氟骨症患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烟台市改水降氟工程运转情况及防治地方性氟中毒的效果 ,为今后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 2 0 0 1年 4~ 9月对烟台市地方性氟中毒病区改水后的工程运转情况进行调查 ,检测居民饮用水氟含量 ,抽样调查7~ 1 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 [结果 ] 1 1 2处工程正常运转的 88处 ,占 78 57% ;饮用水氟含量为 0 1~ 3 7mg/L ,合格率为 83 33 % ;7~ 1 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 8 90 % ,并随年龄的增大而升高。 [结论 ]改水降氟工作存在一些问题 ,应加强改水降氟工程的管理 ,巩固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掌握会宁县地方性氟中毒防治状况,为本县地氟病的科学防治提供决策依据。方法查阅历史资料;用Dean法进行8—12岁儿童氟斑牙诊断;测定儿童尿氟;测定水氟。结果儿童氟斑牙患病率为30.71%,氟斑牙流行指数为1.97:儿童尿氟含量波动范围在1.82-4.88mg/L之间,几何均值为3.28mg/L;未检出重症氟骨症患者;饮水氟含量大于1.0gm/L的份数占检测份数的66.67%;氟病区改水率为25.71%。结论会宁县地方性氟中毒病情较上世纪80年代有所下降,但有些地方病情仍很严重,建议加快集中改水工程力度,加强地方性氟中毒监测机构和队伍的建设,增加业务经费投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为了解降氟改水后昌平区饮水型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概况及消长趋势,为今后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昌平区氟中毒流行区按轻、中、重病区共抽查6个病区村,调查改水情况,改水设施运转情况和监测居民户饮用水氟含量,依照Dean氏氟斑牙分度法对8~12岁儿童和30岁以上成年人进行氟斑牙调查并检测8~12岁儿童的尿氟含量.结果 检测饮用水12份,水氟值均符合不高于1.0 mg/L的标准.调查8~12岁学龄儿童145名,氟斑牙患病率为16.55%,氟斑牙指数0.56,尿氟均数为0.80 mg/L.共调查30岁以上成人460人,氟斑牙患病率为67.72%.结论 改水20年昌平区氟中毒病情总体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20.
广东省的安全村和湖陂村分别于1986和1984年完成改水降氟工程。改水前的水源均为井水,氟含量分别为12.5和4.1mg/L,平均饮水氟含量分别为5.5和3.1mg/L;改水后的水源均为河水,氟含量分别为0.3和0.8mg/L。1991年测得安全村和湖陂村水源水的氟含量分别为0.3和2.5mg/L;饮用水的平均氟含量分别为0.4和3.1mg/L。安全村改水前和改水5年后,8~12岁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96.0%和57.8%;X线拍片诊断16~65岁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分别为82.1%和46.0%(p均<0.01)。湖陂村改水前和改水7年后儿童氟斑牙患病率分别为100%和83.7%(p<0.01);成人氟骨症患病率分别为71.1%和86.0%(p>0.05)。改水5~7年后,安全村的上述三项指标都比湖陂村低(p均<0.01);安全村和湖陂村8~12岁儿童平均尿氟含量分别为1.0和4.1mg/L;16~65岁成人分别为1.9和3.1mg/L(p均<0.01)。结果显示,饮低氟水可使儿童氟斑牙和成人氟骨症的患病率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