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疗效。方法总结分析46例患者54个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破裂出血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颈内动脉动脉瘤26个,前交通动脉瘤16个,胼周动脉瘤2个,大脑中动脉瘤10个。所有患者均在出血后3d内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结果应用显微手术成功夹闭43例前循环动脉瘤,3例动脉瘤行包裹治疗,无术中死亡病例,术后27例恢复良好,9例有轻度神经功能障碍,6例重度神经功能障碍,死亡4例。结论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急性期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明显,可有效防止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经侧脑室短期反复应用尿激酶 (UK)和维生素C(VitC) ,并行侧脑室外引流 ,对预防动脉瘤破裂后迟发性脑血管痉挛 (DCVS)的效果。方法 发病后 4 8h内 ,手术夹闭瘤颈和侧脑室外引流治疗FisherⅢ级动脉瘤破裂 30例。经侧脑室注射UK和VitC治疗 15例 ,对照组 15例 ,以迟发性神经功能损害作为症状性DCVS的诊断依据 ,评估预后。结果 UK和VitC治疗组术后 3~ 4d血凝块消失 ,无DCVS的发生 ,预后良好 ;对照组术后 5~ 10d血凝块消失 ,6例预后良好 ,7例中度病残 ,2例死亡。结论 经侧脑室短期反复应用UK和VitC及侧脑室外引流 ,对预防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后DCVS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不同时间窗开颅手术的预后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颅内动脉瘤性SAH患者60例,按照手术时间分为早期组与延期组,每组30例。早期组于出血后0~3 d内予以开颅瘤动脉夹闭术,延期组于出血后4~21 d予以开颅瘤动脉夹闭术。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率、预后不良发生率及不同Hunt-Hess分级患者的致残率、死亡率。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早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延期组为23.3%,两组预后不良发生率分别为33.3%、43.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早期组Hunt-HessⅣ~Ⅴ级患者的死亡率(7.7%)低于延期组(4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性SAH患者开颅手术的手术时间窗对Hunt-HessⅠ~Ⅲ级患者的预后无明显影响,对于HuntHessⅣ~Ⅴ级患者,早期手术可取得更佳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影像解剖学大小联合Hunt-Hess分级对治疗和预后的评价.方法 分析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所显现的30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大小,并进行Hunt-Hess分级评分,进一步评价其治疗和预后.结果 30例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中,颅内动脉瘤的直径5~ 10 mm 21例(70.0%),明显多于<5 mm6例(20.0%)和>10 mm 3例(10.0%)(P<0.05).Hunt-Hess分级Ⅰ~Ⅲ级23例,Ⅳ~Ⅴ级7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患者与Ⅳ~Ⅴ级患者的预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7.5,P=0.018).不同大小破裂的颅内动脉瘤的治疗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60,P=0.020),其预后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x2=7.076,P=0.029);其中直径5 ~ 10mm者与<5mm者或>10mm者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26.0,P=0.010;U2=15.5,P=0.064).结论 Hunt-Hess分级Ⅰ~Ⅲ级,且直径>10 mm或5~10mm破裂的颅内动脉瘤选择介入手术操作更安全,预后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血管内栓塞(EVT)与显微手术夹闭(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检索2007年1月-2017年1月公开发表的EVT与NST治疗颅内前循环动脉瘤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根据标准筛选文献,提取有关临床效果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按照筛选标准,共有3篇RCT共计489例颅内前循环动脉瘤患者纳入分析。EVT组与NST组患者基本特征均衡。EVT组发生血管痉挛率、动脉瘤术中破裂率、感染发生率均较NST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并发症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如GOS评分(4~5)和GOS评分(1~3)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VT血管痉挛、动脉瘤术中破裂及感染并发症发生率低,可安全治疗前循环动脉瘤,预后与NST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颅内感染患者脑脊液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应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43例颅内感染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CRP、MMP-9水平,并与21例同期外科手术患者(对照组)进行比较.43例颅内感染患者分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病脑)组24例、结核性脑膜炎(结脑)组12例、化脓性脑膜炎(化脑)组7例.结果 结脑组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CRP水平分别为(7.12±2.32)、(28.84±4.91)μg/L,化脑组分别为(8.68±2.32)、(32.60±6.94)μg/L,对照组分别为(3.20±1.62)、(9.96±3.45)μg/L,结脑组和化脑组急性期脑脊液和血清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病脑组急性期和恢复期、结脑组和化脑组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CRP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和化脑组急性期与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脑组、结脑组和化脑组急性期及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MMP-9水平均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三组恢复期MMP-9水平显著下降,与急性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脑组、化脑组急性期和恢复期脑脊液和血清MMP-9水平显著高于病脑组(P<0.05);化脑组与结脑组急性期和恢复期MMP-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脊液和血清CRP水平与病脑无明显关系,但在结脑和化脑急性期明显增高.MMP-9水平在三者颅内感染中均明显增高,特别是结脑和化脑患者增高更加明显,在恢复过程中逐渐下降.脑脊液和血清CRP、MMP-9水平的变化有助于判定颅内感染的阶段、性质、严重程度及预后情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早期电解可脱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不同部位颅内动脉瘤患者病例资料,术前Hunt-Hess分级:I级1 Ⅱ级11例,Ⅲ级11例,Ⅳ级2例.均在发病3 d内行电解武可脱性徽弹簧圈(GDC)栓塞治疗. [结果]完全栓塞23例(88.5%),大部栓塞3例(11.5%).Glas-gow预后评分:Ⅰ级15例,Ⅱ级7例,Ⅲ-Ⅳ级2例,Ⅴ级1例,死亡1例.术后随访3~24月. [结论]早期电解可脱性弹簧圈拴塞治疗破裂的颅内动脉瘤可避免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安全、有效、微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介入治疗时机对颅内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13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患者按入院时Hunt-Hess分级分为A组(Ⅰ~Ⅲ级)109例和B组(Ⅳ~Ⅴ级)2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按手术距发病时间不同将介入治疗时期分为早、中、晚三期,比较在不同时期接受介入治疗患者出院时的良好率、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结果 A组患者在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治疗所获得的良好率分别为早期69.7%(23/33)、中期58.8%(10/17)和晚期61.0%(36/59),各时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早期介入栓塞治疗所获得的良好率为46.2%(6/13),明显优于晚期(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不同时期介入栓塞治疗脑血管痉挛和脑积水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unt-Hess分级为Ⅰ~Ⅲ级的患者早、中和晚期介入治疗均可获得较为满意的预后,而Ⅳ~Ⅴ级患者应早期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颅内动脉瘤(AN)夹闭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对2014年1月-2017年10月行显微外科夹闭手术的165例AN患者相关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手术并发症等情况,并分析手术并发症与Hunt-Hess分级、预后的关系,且对预后相关因素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动脉瘤夹闭成功率98.33%;手术并发症发生48例,其中脑血管痉挛16例,严重肺部感染12例,脑梗死11例,动脉瘤破裂9例,颅内感染7例;Ⅳ级AN患者脑血管痉挛、脑梗死、严重肺部感染、动脉瘤破裂及颅内感染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Ⅰ~Ⅲ级患者(P0.05);预后良好142例(86.06%),预后差23例(13.94%);Ⅲ~Ⅳ级患者预后良好率显著低于Ⅰ~Ⅱ级患者(P0.05),有并发症发生患者预后良好率56.25%,显著低于无并发症患者的98.29%(P0.05);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发现,患者年龄、动脉瘤直径、Hunt-Hess分级及有并发症发生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显微外科夹闭手术治疗AN疗效较好,但也会发生脑血管痉挛、动脉瘤破裂等并发症,其发生与Hunt-Hess分级密切相关,且对患者预后影响较大;此外Hunt-Hess分级、年龄、动脉瘤直径也会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对 114例唇裂修复术病例使用青霉素预防感染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将病例随机分为 2组 ,第 1组 5 4例 ,手术前后共使用青霉素 4~ 6d ;第 2组 6 0例 ,分别于手术前后各使用青霉素 1次。结果 手术后第 1组感染 2例 (3.70 % ) ,第 2组感染 1例 (1.6 7% ) ,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对比研究显示 ,短疗程青霉素可作为唇裂修复术的预防用药模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患者脑脊液 (CSF)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ACTH)、促甲状腺激素(TSH)、卵泡刺激素 (FSH)、黄体生成素 (LH)、泌乳素 (PRL)、生长激素 (GH)浓度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对 4 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发病后 1~ 3d、7~ 9d、13~ 15d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的含量进行动态检测 ,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 ,任何一次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 (VMCA) >12 0cm s定为脑血管痉挛。结果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PRL、GH发病后 1~ 3d、7~ 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 ,尤以发病后 7~ 9d变化最明显 ;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也有明显差异。结论 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ACTH、TSH、FSH、LH、GH、PRL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 (CVS)程度有关 ,并可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18年9月医院收治的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采取血管内栓塞手术,对照组采取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治疗费用及住院时间,术中动脉瘤破裂情况,手术后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试验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术中动脉瘤破裂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手术后恢复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后肺部感染、胃部应激性溃疡、尿路感染、电解质紊乱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栓塞手术治疗前交通动脉瘤破裂患者效果优于开颅显微手术夹闭治疗,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预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脑动脉瘤夹闭术后S100和NSE的影响。方法 40例择期行脑动脉瘤手术患者,ASA分级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控制性降压联合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组(S组)与单纯行控制性降压组(C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尼卡地平予以控制性控制性降压,S组在控制性降压过程中予以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C组予以单纯行控制性降压。分别在控制性降压前(T1)、控制性降压结束后(T2)、手术结束后(T3)、术后48h(T4)抽血,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中S100β和NSE浓度。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麻醉药使用量比较、控制性降压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动脉瘤破裂。②在控制性降压前,与C组比较,S组血中S100β和NS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控制性降压结束后、手术结束后、术后48h,与C组比较,S组血中S100β和NSE浓度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控制性降压联合超容血液稀释降低了单纯控制性降压对动脉瘤手术脑细胞的损害,具有一定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血清可溶性黏附分子-1(sICAM-1)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对30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术前、术后1~3d、7~9d、13~15d血清sICAM-1进行动态观察,用TCD检测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VMCA)。结果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在术后1~3d、7~9d各均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尤以术后7~9d变化最明显;术前、术后有脑血管痉挛组和非脑血管痉挛组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sICAM-1含量与病情演变、脑血管痉挛(CVS)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的手术治疗时机和方法,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对本院78例颅内动脉瘤破裂并脑内血肿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78例患者均在24h内直视下夹闭动脉瘤并清除血肿,3个月至9.5年随访无再出血症状发生。3个月后随访时进行GOS评分,5分58例,4分10例,3分7例,2分3例。结论对颅内动脉瘤破裂伴脑内血肿的患者早期采取显微手术,能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对88例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早期显微外科手术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Hunt-Hess分级,Ⅰ级16例,Ⅱ级23例,Ⅲ级27例,Ⅳ级13例,Ⅴ级9例。入院后均经过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诊断为前交通动脉瘤31例,后交通动脉瘤37例,大脑中动脉瘤16例,脉络膜前动脉瘤2例,颈内动脉分叉部位动脉瘤2例。所有动脉瘤均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72h内行显微外科手术并随访4~12个月,生存质量根据日常生活能力(ADL)分级法。结果88例破裂出血的动脉瘤均获夹闭。根据ADL结果评分Ⅰ~Ⅱ级77例(87.50%),Ⅲ~Ⅳ级5例(5.68%),Ⅴ级3例(3.41%)。死亡3例(3.41%)。结论早期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内前循环破裂动脉瘤的有效方法,能明显提高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积水的治疗方案和疗效,为其临床治疗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对40例合并脑积水的颅内动脉瘤患者( Hunt-Hess分级在Ⅱ-Ⅳ级)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单纯动脉瘤夹闭术(非分流组)和一期行动脉瘤夹闭及脑室心房分流术(分流组)治疗的效果。其中分流组18例,非分流组22例,对2组患者进行日常生活能力GOS分级评价,比较2组的疗效、预后良好率。结果①分流组的疗效优于非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分流组预后良好率明显高于非分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并脑积水的患者在动脉瘤夹闭的同时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其预后明显优于单纯行动脉瘤夹闭而未行脑室心房分流的患者;对合并脑积水的动脉瘤患者,在夹闭动脉瘤的同时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对改善动脉瘤患者的预后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显微镜下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的临床疗效及预后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20年8月本院神经外科住院的颅内动脉瘤患者66例,分为显微镜下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的观察组33例,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对照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复发情况以及预后效果。结果: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均较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对照组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519,5.121,P=0.011,0.024);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手术的观察组患者预后良好率较开颅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对照组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360,P=0.007)。结论:显微镜下实施颅内动脉瘤手术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其较低的并发症即复发率发生率和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19.
本文探索10例脑动脉瘤破裂的急诊手术要点和效果。经随访3~24月,10例中良好5例,中度残废4例,死亡1例。结果表明,Ⅰ-Ⅳ级破裂脑动脉瘤,急诊手术效果良好;CT平扫联合3D-CTA可快捷确诊;显微外科、微创技术,和其它综合措施,是提高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接受外科夹闭手术治疗的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8年1月于我院行显微外科夹闭手术的97例大脑中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选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动脉瘤直径、Hunt-Hess评分、是否为多发动脉瘤、有无动脉瘤破裂、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动脉瘤部位及发病后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对门诊随访的患者采用格拉斯哥预后量表(GOS)评估患者临床预后。先对以上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对在单因素分析中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 97例随访病例中,预后较好者67例(预后良好组),预后不良者30例(预后不良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在预后较好者与预后不良组间有明显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发现患者的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均为大脑中动脉瘤患者行显微夹闭术后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行显微外科夹闭术的大脑中动脉患者的预后与其动脉瘤直径、动脉瘤破裂出血、术前Hunt-Hess评分及蛛网膜下腔出血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