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质3(IGFBP3)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在原发性卵巢上皮性癌(EOC)中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卵巢组织、13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2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50例EOC手术病理标本中IGF1、IGF1R、IGFBP3的表达,分析三者表达与EO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IGF1、IGF1R、IGFBP3在正常卵巢组织、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EOC的表达依次增强,IGF1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23.08%,25.00%,80.00%;IGF1R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00%,30.77%,33.33%,84.00%;IGFBP3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8.46%,41.67%,86.00%,三者在EOC组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P<0.01)。(2)IGF1R在EOC中的表达阳性程度与病理学分级、临床分期、腹水/腹腔冲洗液阳性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IGFBP3表达的阳性程度与临床分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3)IGF1R在EOC中的表达程度与IGF1表达程度间呈显著的正相关(P<0.05)。结论:卵巢上皮性癌中存在IGF1、IGF1R、IGFBP3的过表达,三者共同参与了EOC的发生发展过程;IGF1R与EOC不良预后的重要临床病理指标间呈显著的正相关,IGF1R可作为卵巢上皮性癌基因靶向治疗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真核细胞起始因子4A(e IF4A)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临床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利用荧光实时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42例卵巢上皮性癌(EOC)组织、1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1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和2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e IF4A mRNA及蛋白的表达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EOC石蜡切片中e IF4A蛋白表达情况,并评估影响患者总生存率的高危因素。结果:EOC中e IF4AmRNA及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交界性、良性及正常卵巢上皮组织(P0.05);交界性上皮肿瘤组织明显高于良性及正常卵巢上皮组织(均P0.05);卵巢良性上皮性组织略高于正常卵巢组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OC中e IF4A表达与FIGO手术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淋巴结转移及腹水情况有关(P均0.05),而与年龄及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e IF4A蛋白高表达者的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者(Log-Rank检验,P0.05)。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发现,临床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及术后有无残余瘤灶是EOC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e IF4A在EOC的发生进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有可能成为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人附睾蛋白4(HE4)、CA125对上皮性卵巢癌(EOC)二元论模型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4月间因盆腔包块或卵巢囊肿住院拟行手术的患者,包括妇科炎症65例,子宫内膜异位症(EMs)509例,卵巢良性肿瘤887例,卵巢交界性上皮瘤73例,EOC 132例(Ⅰ型78例,Ⅱ型54例),以及正常妇女71例。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其血清HE4、CA125水平,并评估其应用价值。结果:EOC患者血清HE4和CA125水平与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呈正相关(rs分别为0.534,0.541,均P=0.000);各期Ⅱ型EOC HE4、CA125表达水平高于同期Ⅰ型EOC,高级浆液性癌高于低级浆液性癌,各期EOC HE4表达水平高于妇科良性疾患各组(P<0.05);Ⅰ期EOC患者血清CA125表达与妇科炎症、E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Ⅱ、Ⅲ期Ⅰ型EOC患者血清CA125表达与EM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HE4、CA125检测EOC的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ROC-AUC)分别为0.877,0.786;准确度为90.0%,70.5%;敏感度67.4%,69.7%;特异度92.1%,72.6%;约登指数0.595,0.403。结论:HE4单项检测EOC的特异度优于CA125,单独血清HE4及其与CA125联合检测对EOC早期诊断、分期、病理分型及预后评估都有一定意义,可以作为诊断EOC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c-kit基因及其靶体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探讨其在卵巢上皮性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免疫组化SP法测定10例正常卵巢组织,20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6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58例卵巢上皮性癌标本中c-kit、SCF蛋白的表达。结果:(1)卵巢上皮性癌中c-kit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3.79%,明显高于正常卵巢组织(0%)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0.00%),差异有显著性(P<0.01);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中c-kit阳性表达率为43.75%(7/16),也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差异有显著性(P<0.05);(2)卵巢上皮性癌中,低分化组的c-kit蛋白阳性表达率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c-kit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随FIGO分期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3)c-kit阳性患者的预后比c-kit阴性患者差(P<0.05);(4)SCF在正常卵巢上皮、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上皮性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0.00%、35.00%、62.50%和74.14%,卵巢上皮性癌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卵巢组织及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均P<0.01)。卵巢癌低分化组SCF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高、中分化组(P<0.05)。且随FIGO分期的进展及淋巴结转移而升高(P<0.05);(5)c-kit与SCF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r=0.302,P<0.05)。结论:(1)c-kit、SCF表达异常可能在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c-kit、SCF在卵巢上皮性癌中的表达具有相关性,SCF作为c-kit的配体,可促使c-kit活化,两者具有协同作用(3)c-kit蛋白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预后有关,可作为判断卵巢上皮性癌患者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α, HIF-1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 EPO)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变化及意义。方法 收集2017年8月至2020年12月于浙江省余姚市人民医院行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的卵巢上皮性肿瘤和正常卵巢组织患者96例,其中正常卵巢组织患者21例(正常组),良性肿瘤患者26例(良性组),交界性肿瘤患者11例(交界组),恶性肿瘤患者38例(恶性组)。分析HIF-1α、iNOS和EPO在不同卵巢组织中的表达变化以及各指标对卵巢癌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良性组、交界组、恶性组的HIF-1α、iNOS和EPO蛋白表达阳性率逐渐升高(P <0.05),恶性组中不同临床分期、病理分级间HIF-1α、iNOS和EPO蛋白的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Ⅲ/Ⅳ期、中低分化卵巢癌阳性率更高。HIF-1α、iNOS、EPO蛋白单一及联合对卵巢癌的阳性预测值分别为61.70%...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与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1990~1995年应用免疫组化法对4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2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CyclinD1与p53蛋白检测.结果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10.0%,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37.5%.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53阳性表达为15.0%,恶性卵巢上皮肿瘤p53阳性表达为47.5%.CyclinD1在卵巢上皮癌G1与G2、G3中的阳性表达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在早期卵巢上皮癌与晚期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P<0.05),p5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卵巢癌G1与G2、G3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CyclinD1过表达的细胞同时也有p53的过表达.结论 CyclinD1与p5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和FYEN蛋白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互关系,并分析两者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2份正常卵巢、20份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12份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80份卵巢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两者间的关系。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生存分析法分析pAKT和FY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pAKT蛋白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10%。显著低于卵巢癌组织的55%(P〈0.01);而FYEN蛋白在卵巢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5%,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和良性上皮性肿瘤组织的100%、80%(P〈0.01)。pAKT和FYEN蛋白在交界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67%,分别与卵巢癌组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AKT和FYEN蛋白表达与卵巢癌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有关(P〈O.05),而与年龄、病理类型、有无腹水无关(P〉0.05)。卵巢癌组织中pAKT和PTEN蛋白间的表达呈明显负相关关系(r=-0.444,P〈0.0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有无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pAKT和FrEN蛋白阳性表达与患者预后有关(P〈0.05)。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FYEN蛋白阳性表达和手术病理分期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pAKT蛋白过度表达伴随PTEN蛋白表达缺失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PTEN蛋白表达缺失是卵巢癌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卵巢上皮性癌(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其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和p53蛋白表达的情况,探讨卵巢癌和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在发病机制上的联系。方法分析45例卵巢癌(卵巢癌组)和54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肿瘤组)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两组组织中cyclin D1、p53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1)临床病理特征:①年龄:交界性肿瘤组平均年龄为42.5岁(14~82岁),中位数年龄41岁;卵巢癌组平均年龄为53.5岁(26~80岁),中位数年龄51岁。②分期:按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标准,交界性肿瘤组Ⅰ期48例、Ⅱ期3例、Ⅲ期3例;卵巢癌组Ⅰ期6例、Ⅱ期8例、Ⅲ期26例、Ⅳ期5例。③病理类型:交界性肿瘤组以黏液型为主[占56%(30/54)],其次为浆液型[其中普通型11例,微乳头型5例;占30%(16/54)];卵巢癌组以浆液型(其中低度恶性19例,高度恶性3例)为主[占49%(22/45)]。④病理分化程度:卵巢癌组高分化5例,中分化17例,低分化或未分化23例。⑤预后:交界性肿瘤组5年生存率为98%,卵巢癌组为5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2)cyclin D1和p53蛋白的表达及其与卵巢癌和交界性肿瘤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卵巢癌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1%(14/45)和56%(25/45),p53蛋白表达强度与病理分化程度呈正相关(r=0.320,P=0.032);交界性肿瘤组cyclin D1和p53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9%(37/54)和6%(3/54)。其中,普通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比较(两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1%和26%,p53蛋白分别为0和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而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低度恶性浆液癌比较(两者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5和2/3,p53蛋白分别为1/5和1/3),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yclin D1蛋白的过度表达常见于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及低度恶性浆液性癌组织中,而p53蛋白的过度表达更多见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组织中。卵巢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高度恶性浆液性癌具有不同的发病机制,而微乳头型浆液性交界性肿瘤与低度恶性浆液性癌的关系可能更为密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与 p5 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表达及意义。 方法  1990~1995年应用免疫组化法对 4 0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及 2 0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进行CyclinD1与 p5 3蛋白检测。结果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 10 0 % ,而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CyclinD1阳性表达为37 5 %。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p5 3阳性表达为 15 0 % ,恶性卵巢上皮肿瘤 p5 3阳性表达为 4 7 5 %。CyclinD1在卵巢上皮癌G1与G2 、G3 中的阳性表达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5 3蛋白在早期卵巢上皮癌与晚期卵巢上皮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 ,统计学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p5 3蛋白的阳性表达在卵巢癌G1与G2 、G3 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CyclinD1过表达的细胞同时也有 p5 3的过表达。 结论 CyclinD1与 p5 3蛋白在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共同表达可能是促进卵巢上皮性肿瘤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人巨细胞病毒(HCMV)即刻早期1-72(IE1-72)蛋白在上皮性卵巢癌(EO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探讨HCMV IE1-72蛋白与EOC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青岛大学附属医院2015年1~12月收治的66例上皮性卵巢癌及30例卵巢囊腺瘤组织中HCMV IE1-72蛋白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肿瘤分期、新辅助化疗(NACT)和预后的关系。结果:EOC的HCMV IE1-72蛋白阳性表达率(82%)明显高于卵巢囊腺瘤(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CMV IE1-72蛋白阳性表达率与EOC患者年龄、初诊癌抗原125(CA125)水平、肿瘤组织病理类型无明显相关性(P>0.05)。Ⅲ期、Ⅳ期EOC的HCMV IE1-72蛋白广泛阳性表达率(66%)明显高于Ⅰ、Ⅱ期(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术前行NACT的EOC中HCMV IE1-72蛋白广泛阳性表达率(75%)明显高于未行NACT(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HCMV IE1-72蛋白广泛阳性表达者的总生存期明显短于局灶阳性或阴性表达者(39个月vs 41个月,P=0.03)。结论:HCMV IE1-72蛋白在EOC中高表达,HCMV感染与EOC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并影响患者预后,但其确切的肿瘤调控机制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卵巢浆液性癌B7-H4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B7-H4在卵巢上皮性肿瘤浆液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检测6例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10例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41例卵巢浆液性癌、5例内膜样癌、2例透明细胞癌和10例粘液性癌标本中B7-H4 mRNA及蛋白表达,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中41例卵巢浆液性癌中B7-H4蛋白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B7-H4 mRNA在74例卵巢上皮性肿瘤中均有表达,B7-H4蛋白在良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交界性卵巢上皮性肿瘤、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阳性比例分别为2/6、6/10、52/58,恶性标本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恶性标本,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8例恶性卵巢上皮性癌标本中浆液性癌、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黏液性癌的B7-H4蛋白阳性比例分别为41/41、5/5、2/2、4/10,前三种病理类型B7-H4蛋白阳性率明显高于最后一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1例卵巢浆液性癌标本中B7-H4蛋白阳性细胞比例在<10%,>10%~50%,>50~80%,>80~100%4组中的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且其蛋白表达与临床分期及病理分级有关(P<0.05),而与患者年龄、腹水细胞学、淋巴结转移无关(P>0.05)。结论:B7-H4在卵巢浆液性癌的高表达及其与临床分级分期的关系,提示其可能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关,可为卵巢恶性肿瘤诊断及治疗提供靶位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 )的表达及其与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链霉菌抗生物素蛋白过氧化物酶连接法(SP法)检测6例正常卵巢、20例卵巢良性肿瘤、7例卵巢交界性肿瘤和44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GLUT1、bFGF、PCNA的表达,并对GLUT1 与bFGF、PCNA表达的关系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GLUT1 在正常卵巢、卵巢良性肿瘤组织中不表达,而在卵巢交界性肿瘤及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 /7、91% (40 /44),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GLUT1 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卵巢交界性肿瘤组织(P<0 05)。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GLUT1 的阳性表达率与病理分级、手术病理分期、远处转移、淋巴结转移均呈明显正相关(P<0 01),而与病理类型无关(P=0 51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25例,其中3例GLUT1 染色强度为( ++)、22例( +++);阴性表达19例,其中4例GLUT1 染色强度为( -)、4例( +)、8例( ++)、3例( +++),bFGF阳性表达者GLUT1 染色强度高于bFGF阴性表达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GLUT1 染色强度与PCNA标记指数相关,GLUT1 染色强度为( +)、( ++)、( +++)的卵巢上皮性癌组织的PCNA标记指数分别为0 40、0 43、0 69,GLUT1 染色强度为( +++)的卵巢  相似文献   

13.
Zhang SL  Yu Y  Jiang T  Lin B  Gao H 《中华妇产科杂志》2005,40(10):689-692
目的探讨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iSS-1及其受体GPR54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37例卵巢上皮性癌、15例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15例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11例正常卵巢组织中KiSS-1基因及其受体GPR54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与各临床病理指标的相关性。结果KiSS-1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及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68%、60%)及表达水平(分别为0·82±0·09、0·80±0·10)均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分别为20%、18%和0·65±0·10、0·66±0·06;P均<0·05);且KiSS-1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均与手术病理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性(P<0·05)。GPR54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卵巢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及正常卵巢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0%、67%、60%和45%)及表达水平(分别为0·79±0·07、0·76±0·10、0·73±0·07和0·78±0·08)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GPR54mRNA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和表达水平与手术病理分期、病理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及腹水生成均无相关性(P>0·05)。结论KiSS-1基因及其受体GPR54可能在抑制卵巢上皮性癌浸润和转移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It was reported that impairment of cell adhesionplays a vital role in tumor progression,particularly ininvasive and metastatic properties[1].KAI1is a re-cently identified metastasis suppressor gene.It belongsto transmembrane4superfamily(TM4SF),which in-volved in tumor cells growth,adhesion and motility.Itwas noted later that KAI1protein expression was down-regulated during the progression of human prostatecancer[2].Down regulation of KAI1was reported to beassociated with an increased rate…  相似文献   

15.
卵巢上皮性癌患者肿瘤组织和血清KLK8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激肽释放酶8(KLK8)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卵巢上皮性肿瘤组织中KLK8蛋白的表达水平,其中良性卵巢肿瘤20例、交界性卵巢肿瘤11例、卵巢癌62例,并测量其平均灰度值(A值);酶联免疫吸附(ELISA)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KLK8浓度;分析卵巢癌组织中KLK8表达的A值与血清浓度值之间的相关性,比较血清KLK8、CA125检测用于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及特异度。结果:(1)良性卵巢肿瘤、交界性卵巢肿瘤及卵巢癌中KLK8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5%(5/20)、27.3%(3/11)及66.1%(41/62),卵巢癌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前两组(P<0.05)。在不同临床病理特征间,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清KLK8浓度分别为4.26±0.29、5.26±0.46、6.59±0.1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卵巢癌组织KLK8表达的A值为156.4±14.7,与血清浓度值呈显著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608(P<0.001);(4)KLK8用于卵巢癌诊断的敏感度61.3%,特异度77.4%,与CA12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卵巢癌组织及血清中KLK8蛋白表达升高,并参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发生发展过程,血清KLK8检测可指导卵巢癌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P2 1WAF1/CIP1、CyclinE、PCNA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 P法检测P2 1WAF1/CIP1、CyclinE、PCNA在 2 0例良性、10例交界性、5 5例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 ,并分析它们与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结果 :(1)P2 1WAF1/CIP1在良性、交界性至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中的表达逐渐降低 (P <0 .0 1) ;CyclinE、PCNA的表达结果则相反 (P <0 .0 1,P <0 .0 1) ;(2 )在卵巢上皮癌中P2 1WAF1/CIP1与CyclinE、PCNA的表达呈负相关 (P <0 .0 5 ,r =- 0 .196;P <0 .0 0 1,r=- 0 .2 6) ;CyclinE与PCNA的表达呈正相关 (P <0 .0 5 ,r =0 .13) ;(3)P2 1WAF1/CIP1表达与卵巢上皮癌的早期、高中分化、无淋巴转移、无腹水均有关 (P <0 .0 5 ) ;CyclinE则相反 (P <0 .0 5 ) ;PCNA的表达阳性率与低分化、有淋巴转移均有关系 (P <0 .0 5 ) ,而与临床分期、有无腹水无关 (P >0 .0 5 ) ,但强阳性率在晚期、有腹水组明显高于早期、无腹水组 (P <0 .0 5 )。结论 :P2 1WAF1/CIP1低表达、CyclinE和PCNA的高表达在恶性卵巢上皮性肿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Wang L  Ma J  Liu F  Yu Q  Chu G  Perkins AC  Li Y 《Gynecologic oncology》2007,105(3):695-702
BACKGROUND: MUC1 is associated with cellular transformation and tumorigenicity and is considered as an important tumor-associated antigen (TAA) for cancer therapy.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evaluate the patterns of MUC1 expression in primary tumors and metastatic lesions in the advanced stages of 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 (EOCs) and correlate the expression with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METHODS: The expression of MUC1 was examined on frozen tissue sections from primary EOC (n=42), the matched metastatic lesions (n=30) and paraffin-embedded tissue sections from primary EOC (n=60), normal ovarian tissues (n=20) using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by monoclonal antibody (MAb) C595. RESULTS: The expression of MUC1 was found in 92% (39/42) of EOC and 90% (27/30) of the matched metastatic lesions in frozen tissue sections respectively while the expression of MUC1 was found in 95% (57/60) of EOC and 5% (1/20) of normal ovarian tissues in paraffin-embedded sections respectively. Most of the tumors showed moderate to strong intensity staining while normal ovarian tissues only showed weak intensity staining. The overexpression of MUC1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progression parameters such as tumor stage, grade, residual disease status and presence of ascites (P<0.05). CONCLUSIONS: MUC1 is overexpressed in above 90% of late stage of EOC and of metastatic lesions but not in normal ovarian tissues, and the high expression of MUC1 is correlated with EOC progression. MUC1 antigen may be a useful therapeutic target to prevent the development of incurable, recurrent metastatic EOC.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新型雌激素受体G蛋白耦联受体30(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30,GPR30)在人上皮性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30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GPR30、增殖相关基因c-fos和cyclinD1的表达,并以9例良性卵巢肿瘤、4例正常卵巢组织作对照。结果:GPR30在上皮性卵巢癌的表达水平(80.0%)显著高于良性卵巢肿瘤(44.4%)和正常卵巢组织(25.0%)(P<0.01;P<0.05)。GPR30和c-fos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病理类型、FIGO分期有关,在浆液性囊腺癌、FIGOⅢ-Ⅳ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未见cyclinD1的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P>0.05)。上皮性卵巢癌中GPR30与c-fos、cyclinD1的表达具有正相关性(P<0.01;P<0.05)。结论:GPR30可能通过c-fos、cyclinD1促进卵巢癌增殖,参与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叶婧  吴霞  狄文 《现代妇产科进展》2012,21(10):756-759
目的:探讨Foxp3在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诊治的卵巢上皮性癌患者的组织标本,用免疫组化法测定Foxp3在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交界性上皮性肿瘤和恶性上皮性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并比较卵巢上皮性癌相关的临床指标及病理学因素。结果:Foxp3在卵巢上皮性癌中阳性表达率为56.7%(17/30),显著高于卵巢良性上皮性肿瘤(0%,0/10)和交界性卵巢肿瘤(20%,2/10)(P=0.001,P<0.05)。Foxp3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显著相关(P=0.004)。Foxp3(+)与Foxp3(-)患者的生存曲线差异接近统计学差异水平(P=0.057)。结论:Foxp3表达升高与卵巢癌的预后不良存在相关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