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产妇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1月-2016年10月无痛分娩的孕妇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舒芬太尼4μg)、观察A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2mg)、观察B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3mg)、观察C组(舒芬太尼4μg+罗哌卡因4mg),每组30例。观察比较4组产妇镇痛情况、不同镇痛时点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评分、产程时间、催产素用量、阴道出血量及新生儿APGER评分情况。结果:4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显效时间、首剂维持时间及镇痛总时间比较均存在差异(P=0.000),镇痛起效时间及显效时间依次为观察B组<观察C组<观察A组<对照组,首剂维持时间及镇痛总时间依次为观察B组>观察C组>观察A组>对照组(P<0.001)。不同时点NRS评分4组比较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观察组的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观察B组<观察C组<观察A组(P<0.05)。4组产妇第二产程时间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观察B组、观察C组第二产程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P<0.05)。结论:3mg罗帕卡因配伍舒芬太尼镇痛效果明显,起效快,作用强,维持时间久,有效减少产妇NRS评分,值得临床探索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豆袋热敷联合电针在初产妇单胎足月分娩镇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3月-2023年3月于本院分娩且接受电针分娩镇痛干预的单胎足月初产妇临床资料,按是否在分娩镇痛中联合豆袋热敷干预分为观察组216例(豆袋热敷联合电针镇痛)和对照组190例(单纯电针镇痛)。比较两组分娩前(T0)、第一产程(T1)、第二产程(T2)、第三产程(T3)时血流动力学状态[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镇痛指标[血清多巴胺(DA)、血清强啡肽(DYN)、皮质醇(COR)],应激程度[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变化。结果:T1、T2、T3时,观察组血清DYN、MAP、SPO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HR、COR、DA及应激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豆袋热敷联合电针可减轻机体应激反应,降低疼痛指标,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傅秋仙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2):4612-4613
目的:评估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于潜伏期即开始硬膜外分娩镇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已临产初产妇67例,随机分为3组,A组(23例)在宫口开至1~2cm、B组(21例)在宫口开至3~4cm应用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C组(23例)未用分娩镇痛。观察VAS评分、产程进展、催产素使用率、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分娩过程出血量,记录分娩过程中不良事件。结果:①A组VAS评分在潜伏期显著低于B组和C组(P<0.05),在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A、B组VAS明显低于C组(P<0.05);②3组产程进展无明显差异(P>0.05),催产素使用率A组明显高于B、C组(P<0.05);③3组分娩方式、围生儿结局及分娩过程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程潜伏期即开始应用低浓度罗哌卡因复合芬太尼行硬膜外分娩镇痛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4.
余玲 《现代医院》2005,5(10):80-81
目的分析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的效果,以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346例无阴道自然分娩及硬膜外麻醉禁忌症,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初产妇为A组,另取同期条件相同未使用分娩镇痛技术的初产妇346例为对照组B组,观察项目有产妇的生命体征、产程的时间、疼痛程度(采用“VAS”评分)、产后出血量、新生儿1min、5min评分、分娩镇痛的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与B组比较,总产程时间A组长于B组,有显著差异(P<0.05),分娩方式中阴道器械助产率高于对照组B组(P<0.05)。产妇自觉疼痛程度,A组明显低于B组(P<0.01),其余各项观察指标都没有显著差异(P>0.05),无1例出现不良反应。结论硬膜外麻醉有良好的镇痛效果,是较理想安全的分娩镇痛方法。但对产程有所影响,有待在今后的临床实践中进一步观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足月妊娠、单胎头位、无头盆不称、ASA分级为Ⅰ-Ⅱ级的初产妇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A组采用CSEA用于分娩镇痛;B组为对照组,分娩过程中未用任何镇痛措施。结果:A组产妇用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用药前,与B组同期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第一产程较B组第一产程明显缩短(P<0.05),但A组催产素使用率显著高于B组(P<0.05)。两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的BP、HR、SpO2和RR平稳。两组器械助产率、剖宫产率、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EA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且可以缩短产程,是较理想的分娩镇痛阻滞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分娩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新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正常分娩妇20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100例在产程进入活跃期时,应用穴位按摩镇痛法;对照组100例按常规分娩进行。观察比较两组新生儿脐动脉血PH、PO2、PCO2等指标的含量。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H值、PO2明显增高(P<0.05)、PCO2则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正常分娩中应用穴位按摩法的干预可以降低新生儿酸中毒及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瑞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在分娩镇痛潜伏期中的应用及对子宫收缩的影响。方法收集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2月在产科自愿接受分娩镇痛的足月初产妇24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观察组):给予氢溴酸高乌甲素+瑞芬太尼分娩镇痛;B组(硬膜外组):给予硬膜外麻醉分娩镇痛;C组(对照组):未实施分娩镇痛,每组各80例,比较镇痛情况、子宫收缩情况、产程、分娩方式、新生儿等方面,并统计分析。结果与C组比较,A组、B组各时间点VAS镇痛评分明显降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B组比较,A组各时间点VAS镇痛评分升高,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各时间点前列腺素E2(PGE2)、皮质醇水平分别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组、B组之间的差异却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A组、B组、C组在各时间点的宫腔压力、宫缩间隔时间及每次宫缩持续时间及催产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潜伏期、第二产程时间、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1 min、5 min Apgar评分在A组、B组、C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组活跃期明显低于B组和C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氢溴酸高乌甲素复合瑞芬太尼自控静脉镇痛在分娩镇痛潜伏期中的应用能够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对产妇子宫收缩、催产素、分娩方式、产程时间以及新生儿等方面均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的镇痛效果和对产程、母婴的影响以及经产妇有无必要采用镇痛分娩。方法:选择自愿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观察组(A组),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同期要求分娩镇痛无禁忌证的足月初产妇80例作为对照1组(B组),同样给予连续硬膜外分娩镇痛;另设同期未行分娩镇痛的足月经产妇80例作为对照2组(C组),观察产妇生命体征、胎心,记录第一、二、三产程时间,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Bromage评分、分娩方式、缩宫素使用率、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出血量等。结果: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方法效果确切有效,A组与B组相比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1;A组产程快于C组,C组快于B组,经统计学分析,A组和C组第一产程活跃期和第二产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A、C两组与B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A-B<0.05、PC-B<0.05;3组阴道手术产率和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Bromage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缩宫素使用率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0.05、PB-C<0.05,A、B两组之间相比,B组较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的新生儿Apgar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连续硬膜外阻滞分娩镇痛法安全有效,且运动阻滞轻,用药量少,适用于初产妇,同样也适用于经产妇,经产妇亦应根据情况和需要采用分娩镇痛。  相似文献   

9.
宁丰  周霓  韦凤莲  林红  黄桂凤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2):5093-5096
目的:研究在产程潜伏期及活跃期实施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的影响。方法:选择2 000例初产妇,根据实施分娩镇痛时宫口扩张情况分为潜伏期组(A组)1 000例,活跃期组(B组)1 000例。另选未行分娩镇痛的初产妇1 00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产妇的分娩方式、剖宫产指征、缩宫素使用情况、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A组和B组剖宫产率比C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缩宫素使用比C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在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剖宫产指征前3位A组依次为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胎儿窘迫;B组依次为第二产程停滞、活跃期停滞、胎儿窘迫;C组依次为胎儿窘迫、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C组因胎儿窘迫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A组和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和B组因活跃期停滞、第二产程停滞改行剖宫产的比例明显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论在潜伏期或活跃期实施分娩镇痛均不影响产程时间、产后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实施分娩镇痛能降低剖宫产率,但会增加缩宫素的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潜伏期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分娩镇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初产妇90例,A组(潜伏期宫口开张0.5 cm组)30例、B组(潜伏期宫口开张1.0~2.0 cm组)30例、C组(对照组,未采用分娩镇痛)30例。A组、B组均采用蛛网膜下腔给药后硬膜外腔留管产妇自控镇痛(CSE+PCA),两组的蛛网膜下腔给药和硬膜外腔维持用药相同。观察记录镇痛时间、镇痛起效时间、不同时间的VAS评分、运动阻滞、各组产程、出血量、新生Apgar评分、镇痛满意度、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指标。结果:A组潜伏期时间比B组、C组的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潜伏期时间比A组、C组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剖宫产率和缩宫素使用率比B组、C组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宫口开张1.0~2.0 cm的产程潜伏期施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镇痛效果满意,不良反应少,能缩短产程,对产妇和新生儿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腰硬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初产妇165例,随机分A组25例,B、C组各70例。A组和B组蛛网膜下腔分别注射8μg及6μg舒芬太尼,待产妇VAS≥3分时启用自控PCA泵维持镇痛;A组鞘内用药为0.4μg/ml的舒芬太尼,B组硬膜外腔用药为0.143%甲磺酸罗哌卡因+0.3μg/ml的舒芬太尼,C组按产科常规处理不给任何镇痛药物。观察A、B组的镇痛起效时间、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运动阻滞、镇痛满意度等,观察3组的各时间点VAS评分、产程时间、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分娩方式、不良反应等。结果:A组鞘内首次给药镇痛持续时间长于B组(P<0.05),A组的产后头痛发生率高达60%。结论:微量舒芬太尼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和以舒芬太尼为主要药物的腰硬联合阻滞这两种分娩镇痛方法具有起效快、镇痛效果良好、能缩短产程、运动神经无阻滞、降低剖宫产率、对新生儿无不良影响,Spinocath导管鞘内连续给药分娩镇痛产后头痛发生率高且费用略显昂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无痛分娩应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妊娠足月产妇90例,随机分为3组(n=30),舒芬太尼1μg组(A组)、舒芬太尼1.5μg组(B组)及舒芬太尼2μg组(C组)、行L2-3腰硬联合穿刺,鞘内注射相应剂量舒芬太尼,硬膜外腔置管。接PCEA泵。记录鞘内给药前、后产妇血压(BP)、心率(HR)、呼受频率(RR),观察镇痛起效时间,应用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评估疼痛效果,采用MMT肌力分级标准评价双下肢运动阻滞情况,记录产妇出现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三组产妇鞘内给药起效时间、有效作用时间及最高感觉阻滞平面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镇痛起效时间缩短,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上移,B、C组首次PCEA给药时间延长(P<0.01);②三组产妇鞘内给药后不同时点有效镇痛情况的比较:与A组比较,B、C组产妇鞘内给药后5~30min时有效镇痛率升高(P<0.05);③三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各组产妇MMT肌力分级标准评分均为5分。A组无产妇发生不良反应,B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1例,C组产妇发生皮肤瘙痒8例。与A、B组比较,C组皮肤瘙痒发生率高于A、B组(P<0.01)。结论:分娩镇痛采用舒芬太尼PCEA镇痛泵剂量以1.5μg为宜。  相似文献   

13.
武永丽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9):2480-2482
目的:探讨小计量布比卡因伍用芬太尼硬膜外麻醉和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实用性与安全性。方法:随机将667例产妇分为3组。在分娩过程中,硬膜外麻醉组232例,采用硬膜外腔注入布比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笑气吸入组251例,吸入含有50%氧化亚氮和50%氧气的混和气体;对照组184例,未给予镇痛药物。观察3组的镇痛效果、产程时间、分娩方式、产后出血量、胎儿及新生儿情况。结果:镇痛效果比较,3组间0级镇痛相比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镇痛起效时间和持续时间比较,硬膜外麻醉组长于笑气吸入组(P<0.01);产程时间比较,镇痛组第一产程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分娩方式比较,硬膜外麻醉组阴道助产率为9.1%,高于另两组(P<0.01);进入活跃期末及第二产程催产素使用和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镇痛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硬膜外麻醉用于分娩镇痛效果确切,镇痛完全,对产妇及新生儿无明显副作用,可用于正常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产妇;笑气吸入用于分娩镇痛有较好的镇痛效果,方便简单,对母儿无明显的副作用,值得在基层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镇痛方式对分娩的镇痛效果及其对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20年3月间,于温岭市妇幼保健院自愿要求分娩镇痛的140例自然分娩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分娩镇痛方式分为观察组(70例)与对照组(70例)。对照组给予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观察组给予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比较两组镇痛前、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数字疼痛分级法(NRS),镇痛时间和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不同产程时间,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结果两组镇痛前NR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0.280,P>0.05);观察组镇痛后10min和镇痛后60min的N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6.058、8.212,均P<0.05)。观察组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镇痛泵的有效按压次数显著少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8.977、11.630,均P<0.05)。两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和第三产程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565,0.363、0.639,均P>0.05)。两组新生儿出生1min和5min的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t值分别为0.446、0.942,均P>0.05)。观察组产妇对分娩镇痛总满意率(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80.00%)(χ2=8.101,P<0.05)。结论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对分娩产妇镇痛效果优于罗哌卡因与舒芬太尼联合硬膜外自控分娩镇痛法,且产妇对瑞芬太尼静脉自控分娩镇痛法的满意度高,且两种方式间的分娩结局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3种不同药物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效果、安全性以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以探讨最佳的配伍和药物剂量,为临床分娩镇痛提供指导和借鉴。方法:选择要求分娩镇痛产妇300例随机分为3组:单纯罗哌卡因组(R组)、单纯舒芬太尼组(S组)、罗哌卡因+芬太尼组(RF组);另选择100例未采用任何镇痛方式的产妇作为对照组。观察并记录各组镇痛效能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结果:①镇痛3组均获得良好的镇痛效果。RF组与S组起效时间明显短于R组(P<0.01);RF组与S组首剂持续时间明显长于R组(P<0.01);RF组与S组的起效时间和首剂持续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RF组局麻药总用量明显少于R组(P<0.01)。②3组镇痛前后各时点产妇的MBP(平均动脉压)、HR(心率)、RR(呼吸频率)、SpO2(血氧饱和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第一产程活跃期时间,镇痛3组均短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第二产程时间及第三产程时间,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之间的器械助产率及剖宫产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④新生儿1min及5min Apgar评分,各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⑤S组有12例、RF组有17例发生皮肤瘙痒,但症状轻微,无需应用拮抗药;其余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种给药方案均可安全有效应用于分娩镇痛。选择0.15%罗哌卡因复合2μg/ml芬太尼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分娩镇痛疗效确切、起效更快、作用时间更长。由于局麻药用量减少,因此,对运动神经的影响更小、不良反应少,产妇易于接受,满意率高,是无痛分娩的一种理想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辅助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镇痛效果及对母婴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0年10月至2021年3月在四川锦欣妇女儿童医院同意行硬膜外分娩镇痛的孕妇12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罗哌卡因组(DL组)和罗哌卡因组(L组),每组60例.镇痛泵配置:DL组是0.09%罗哌卡因+0.4 ug/mL右美托咪定...  相似文献   

17.
修玉芳  黄东林  王颖  肖龙 《中国妇幼保健》2013,28(16):2553-2554
目的:观察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对产妇血清中IL-6、IL-8、IL-10的影响。方法:将200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在宫口开至2~3 cm时,开始采用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对照组按产科常规处理。观察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前30 min、分娩镇痛后2 h、分娩后24 h、48 h和72 h等5个时点的IL-6、IL-8、IL-10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产妇分娩镇痛后血清IL-6、IL-8、IL-10水平与分娩镇痛前比较均有升高(P<0.01),且多在分娩后24 h达峰值,对照组较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结论:罗哌卡因连续硬膜外阻滞进行分娩镇痛可有效降低产妇分娩后炎性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