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目的观察并探讨局部热疗联合奥沙利铂(L-OHP)、多西紫杉醇(DXL)、5-氟尿嘧啶(5-FU)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2009年9月一2011年10月住院的进展期胃癌患者8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44例)与对照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L-OHP+DXL+5-FU 4周期化疗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步给予局部热疗,化疗结束后随访24个月,对比2组近期疗效与24个月生存率。结果(1)化疗结束后2个月,观察组总有效率(79.5%)、临床获益率(95.5%)、KPS评分(77.5±5.2)分均高于对照组的61.0%、85.4%、(75.2±5.5)分,且KP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2组化疗期间主要药物毒性反应类型及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与对照组化疗后24个月生存率(43.2%vs.3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730,p=0.393),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0.068(95%CI 19.7642=0.730,p=0.393),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20.068(95%CI 19.76420.373)个月、18.767(95%CI 18.37920.373)个月、18.767(95%CI 18.37919.155)个月,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0.547+0.017)、(0.477±0.0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78,P=0.000;χ19.155)个月,累积生存概率分别为(0.547+0.017)、(0.477±0.019),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25.878,P=0.000;χ2=19.926,P=0.000)。结论进展期胃癌化疗基础上联合局部热疗能发挥协同作用,提高带瘤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2.
《海南医学院学报》2020,26(2):36-41
目的:探讨榄香烯联合替吉奥/奥沙利铂(S-1/oxsliplatin,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该化疗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71例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单一应用SOX方案的对照组与榄香烯联合SOX方案的观察组,通过RECIST1.1评分和生存曲线对比两组近期和远期的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肿瘤标志物、血清学指标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客观缓解率(ORR)和临床获益率(CBR)高于对照组(χ~2=5.161,P=0.031;χ~2=5.124,P=0.037);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EA、CA-199、IGF-1、MMP-9、IL-2和IFN-γ水平均较对照组有显著改善(P<0.05);对比两组不良反应发现,观察组白细胞下降程度、贫血、乏力、恶心呕吐的发生比例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7.1个月,95%可信区间为4.037~10.248)和中位总生存时间(8.8个月,95%可信区间为6.634~10.907)显著高于对照组中位肿瘤进展时间(4.9个月,95%可信区间为2.324~6.839)和中位总生存时间(6.5个月,95%可信区间为5.007~7.63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26)。结论:榄香烯联合SOX方案对晚期转移性胃癌患者具有较高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且其毒副作用较少,安全性较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清叶酸代谢关键酶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与胸腺嘧啶合成酶(TS)基因多态性与食管及贲门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选取安阳地区病理证实的275例食管鳞癌(SCC)及129例贲门腺癌(GCA)患者和315例年龄性别与其匹配的正常对照人群,采用PCR基础上的限制性片段多态检测法(PCR-RFLP)对其NTHFR和TS各基因型进行分析.结果:①对照组MTHFR677 CC、CT及TT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24%、45%和31%;SCC组分别为19%、38%和43%;GCA组分别为19%、35%和46%.对照组TSER3R/3R(4R)、2R/3R及2R/2R基因型的分布频率分别为64%、34%和2%;SCC组分别为62%、35%和4%;在GCA组,分别为63%、30%以及7%.②与MTHFR677 CC及MTHFR677 CT两基因型相比,TT携带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2倍(OR=1.62,95%可信区间(CI)为1.15~2.30,P=0.006),而GCA OR=1.81(95%CI为1.17~2.81,P=0.008).③与其他基因型相比,纯合突变型(TSER 2R/2R)患SCC的危险度升高2.44倍(OR=2.44,95%CI为0.89~6.73,P=0.084),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94倍(OR=3.94,95%CI为1.29~12.0,P=0.016).④相对于无基因突变者,仅有MTHFR677 TT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60倍(95%CI为1.13~2.28),患GCA的危险度升高1.84倍(95%CI为1.17~2.88),仅有TSER 2R/2R者患SCC的危险度升高1.89倍(95%CI为0.62~5.7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患GCA的危险度升高3.56倍(95%CI为1.03~12.3),双突变型组合(MTHFR677 TT和TSER 2R/2R)携带者在SCC组中占1.5%,在GCA组中占3.1%,在对照组中未检测到.结论:突变型MTHFR677 TT及TSER 2R/2R增加安阳地区人群SCC与GCA的易感性,当二者共同存在时,肿瘤的易感性更高.MTHFR与TS基因多态的存在可能是SCC与GCA地理分布一致性的遗传学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类风湿因子(RF)与红细胞沉降率(ESR)的关联性,为临床诊断指标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类风湿关节炎患者77例,男性22例,女性55例,采用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类风湿因子,魏氏法测定红细胞沉降率,采用SPSS13.0统计分析血沉与类风湿因子的阳性率及相关性.结果 男性组ESR中位数为48mm/h,95%可信区间为22.00-133.95mm/h;RF中位数为32.00IU/ml,95%可信区间为10.10-458.10IU/ml,ESR与RF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414,P=0.157),存在显著正相关(r=0.549,P=0.032).女性组ESR中位数为40mm/h,95%可信区间为12.00-134.65mm/h;RF中位数为40.10IU/ml,95% 可信区间为10.10-570.10IU/ml,ESR与RF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χ2=1.291,P=0.197),存在显著正相关(r=0.651,P=0.011).结论 RA的ESR、RF的阳性率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RA患者的RF与ESR呈正相关关系,不存在性别差异性;对于ESR阳性但RF阴性或RF阳性但ESR阴性的患者需进一步检查.  相似文献   

5.
硫普罗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抗氧化剂硫普罗宁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的影响?方法:筛选江苏省肿瘤医院化疗科2004年6月~2007年12月的患者病例资料?在一线化疗过程中合并使用硫普罗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为硫普罗宁联合化疗组(A组),并随机选择同等数目的未合并使用硫普罗宁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患者为对照组(B组)?运用Stata 8.0统计软件分析比较两组间化疗的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情况?结果:总计246例病例纳入研究?A组和B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22.0%和19.5%,临床获益率分别为78.9%和74.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白细胞降低发生率分别为41.5%和54.4%(P=0.0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和B组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1.8[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10.2~13.8]个月和9.8(95%CI:8.7~11.3)个月,中位疾病无进展时间分别为6.2(95%CI:4.4~8.2)个月和4.5(95%CI:4.2~6.4)个月,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一年生存率分别为48.8%和35.8%(P=0.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化疗中合并使用抗氧化剂硫普罗宁虽未明显提高化疗近期疗效及延长生存时间,但可减轻化疗所致白细胞降低并提高一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与放疗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于本院就诊的76例经手术组织病理学诊断为高危子宫内膜癌患者进行研究,所有患者均行筋膜下子宫和双附件切除术治疗,并行盆腔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术。其中于术后辅以全盆外照射治疗者为对照组,于术后辅以TC化疗方案(静脉滴注紫杉醇注射液135 mg/m2,d1,静脉注射卡铂300 mg/m2,d2,3-4周为1周期,化疗2周期后行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方案与对照组一致,设为治疗组;两组分别为38例。统计两组患者腹膜后淋巴结及肺远处转移率、阴道及盆腔复发率,统计两组3年生存人数;记录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率为5.26%(2/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8%(9/38),χ2=5.20,P=0.02;治疗组肺转移率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42%(7/38),χ2=5.02,P=0.02;治疗组阴道复发率为2.63%(1/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1.05%(8/38),χ2=6.17,P=0.01;治疗组盆腔复发率为0.00%(0/38),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16%(5/38),χ2=5.35,P=0.02。随访3年,治疗组患者生存率为92.11%(35/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68%(28/38),χ2=4.54,P=0.03;治疗组患者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11%(16/3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8.42%(7/38),χ2=5.05,P=0.02;而两组其他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危子宫内膜癌术后采用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可有利于降低患者复发率,延长其生存周期,但TC化疗方案联合放疗治疗存在明显骨髓抑制,因此临床医生需加强关注以积极采取合理措施干预。  相似文献   

7.
TTV与HBV、HCV的重叠感染与HCC家庭聚集性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广西肝癌高发区输血传播病毒(TTV)与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的重叠感染在原发性肝细胞癌(HCC)家庭聚集性中的作用.方法:分别采用巢式PCR和RT-PCR技术对研究对象外周血清中TTVDNA、HBVDNA和HCVRNA进行检测,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HCC高发家庭成员组及无癌家庭成员组中TTVDNA、HBV DNA、HCVRNA阳性率分别为35.4%(46/130)、29.2%(38/130)、10.0%(13/130)和 24.6%(32/130)、10.8%(14/130)、3.8%(5/130),两组间TTVDNA、HBVDNA、HCVRNA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P=0.04、RR=1.81、95%CI=1.018~3.219;χ2=14.97、P=0.000 1、RR=3.765、95%CI=1.88~7.54;χ2=3.91、P=0.048、RR=2.84、95%CI=0.972~8.29).两组TTV与HBV、HCV重叠感染率分别为7.7%(10/130)、3.8%(5/130)和1.5%(2/130)、1.5%(2/130),TTVDNA HBVDNA感染率在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591 4、P=0.018 0、RR=5.33、95%CI=1.15~24.84);而TTVDNA HCVRNA阳性率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21 3、P=0.250 4、RR=2.56、95%CI=0.49~13.44).结论:TTV、HBV、HCV感染以及TTV和HBV的重叠感染与广西HCC家庭聚集性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但 TTV和HBV重叠感染在致肝癌上无明显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广西支气管哮喘儿童HLA等位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人类白细胞抗原(HLA)基因检测,分析广西哮喘儿童HLA基因遗传分布情况。方法选择居住广西、无血缘关系的84例哮喘儿童为研究组,168例无哮喘和特应性疾病的健康个体为对照组。采用PharmciaUniCAP系统检测哮喘儿童的血清总IgE水平,同时完成10种吸入性过敏原皮肤实验和肺功能检查。应用基因芯片法检测HLA-B的27个和HLA-DR的21个基因位点。结果支气管哮喘组HLA-B56等位基因和HLA-B58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5.36%和14.28%)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分别为0.89%和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44,P〈0.01;χ2=5.421,P〈0.05);OR分别为6.6(95%可信区间1.737-25.076)和2.09(95%可信区间1.115-3.912)。HLA-B46等位基因和HLA-B61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分别为6.55%和1.19%)低于对照组(分别为12.80%和4.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为5.197和4.308,P〈0.05);OR分别为0.438(95%可信区间0.213-0.902)和0.232(95%可信区间0.055-1.100)。支气管哮喘组HLA-DRB1*070X等位基因和HLA-DRB1*11XX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2.98%和13.69%)高于对照组(分别为0.3%和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915,P〈0.05;χ2=9.478,P〈0.01)OR分别为10.57(95%可信区间1.215-91.986)和2.79(95%可信区间1.429-5.449)。HLA-DRB3(52)*010X等位基因频率哮喘组为7.14%低于对照的的13.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54,P〈0.05);OR为0.429(95%可信区间0.214-0.862)。结论HLA-B56和HLA-58等位基因,HLA-DRB1*070X和HLA-DRB1*11XX等位基因与广西哮喘儿童易感性相关,为哮喘发病机制的危险因素;而HLA-B46等位基因和HLA-DRB3(52)*010X等位基因对机体则可能有保护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贲门腺癌(GCA)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癌旁肠上皮化生(IM)的关系.方法:采用爱显蓝-雪夫试剂染色法(AB-PAS)和高铁二胺-爱显蓝染色法(HID-AB)检测70例GCA及癌旁IM组织,并分析GCA组织化学染色分类与癌旁IM的关系.结果:肠型GCA、胃型GCA、混合型GCA和干细胞型GCA的检出率分别为37.1%(27/70)、5.7%(4/70)、50.0%(35/70)和7.1%(5/70);含硫化和不含硫化黏蛋白的GCA检出率分别为24.3%(17/70)和75.7%(53/70).肠型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57.7%(15/26),明显高于非肠型GCA的27.3%(12/44)(χ2=6.383,P=0.012);含硫化黏蛋白的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64.7%(11/17),不含硫化黏蛋白GCA癌旁IM的检出率为30.2%(16/53),含硫化黏蛋白GCA癌旁IM检出率高于不含硫化黏蛋白的GCA(χ2=6.472,P=0.011);硫化黏蛋白在癌旁IM和其相应的GCA组织中无一致性表达(Kappa=0.129,P=0.484).结论:IM可能是河南贲门癌高发区肠型GCA及含硫化黏蛋白GCA的癌前病变.  相似文献   

10.
NAT2基因多态性与河北省汉族人大肠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河北省汉族人群中氮乙酰基转移酶(NAT)基因多态性与大肠癌易感性的关系. 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内切酶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大肠癌患者组(83人)与健康对照组(83人)的NAT2基因型. 结果: 两组的快速乙酰化基因型频率无显著性差异(χ2=0.1365, P=0.7118),但大肠癌患者组的基因型Wt/M2频率(42.2%)明显高于健康人群(19.3%)(χ2=10.2176, P=0.0014);如果以基因型Wt/Wt基因型的危险度(Odds ratio, OR)为1,则基因型Wt/M2的OR为3.21,95%的可信区间为(1.33~7.76);Wt/M1的OR为0.37<1,95%的可信区间为(0.04~3.61);Wt/M3的OR为0.98<1,95%的可信区间为(0.38~2.51);慢速乙酰化基因型的OR值为1.32,95%的可信区间为(0.53~3.29),包括1. 结论: 在河北省汉族人群中,快速乙酰化基因型Wt/M2可能为大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1.
香菇多糖联合化疗对晚期结肠癌患者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香菇多糖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肠癌的效果,以及香菇多糖在结肠癌治疗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08年1月~2009年12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124例晚期结肠癌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63例患者采用XELOX方案化疗的同时给予香菇多糖,对照组61例仅采用XELOX方案化疗。在化疗过程中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生活质量评定,全部病例在完成4个周期治疗后作疗效评价,同时检测患者的T细胞免疫功能。随访6—60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结果两组均未发生治疗相关性死亡。两组不良反应以血液学毒性、消化道反应、神经毒性为主,治疗组骨髓抑制发生率为77.8%(49/63),相比对照组的91.8%(56/61)显著性降低(P=0.030);神经系统损害发生率分别为20.66%(13/63)和44.26%(27/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治疗组KPS评分有效率为82.5%(52/63),而对照组有效率为41.0%(25/61),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χ2=22.738,P〈0.01)。化疗后治疗组的CD3、CD4和CD4/CD8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有效率为55.56%(35/63),高于对照组的31.15%(19/61)(χ2=7.510,P=0.006)。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有效率分别为79.37%(50/63)和62.29%(38/61)(χ2=4.383,P=0.036)。两组无进展生存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16、0.634)。结论香菇多糖联合XELOX方案化疗可增强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提高化疗疗效,减轻化疗所致的毒副作用,明显改善生活质量,但其是否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远期生存,尚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在晚期胃癌联合卡培他滨和奥沙利铂(XELOX)化疗方案中的作用。方法将135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67例患者同时予参附注射液加XELOX方案化疗;对照组68例予单纯XELOX方案化疗。每3周重复1次,化疗3个疗程后评价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有效率44.8%(30/67),对照组有效率47.1%(32/68),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790);不良反应(包括贫血和恶心呕吐)观察组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改善率分别是49.3%和32.3%(P=0.046)。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明显减轻化疗药物所产生的贫血和恶心呕吐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草酸铂(L-OHP)联合5-氟尿嘧啶(5-Fu)/亚叶酸钙(CF)方案治疗进展期胃癌近期疗效及其毒副反应。方法 L-OHP130mg/m^2,静脉滴注3h,d1,CF100mg/m^2,静脉滴注2h,d1~5;5-Fu500mg/m^2,静脉滴注d1~5.5-Fu每天静滴时间维持在6h~8h,CF在5-Fu前使用,21d重复。结果 42例进展期胃癌患者,获得CR3例(7.1%),PR23例(54.8%),SD9例(21.4%),PD7例(16.7%),总有效率(CR+PR)达61.9%.主要不良反应为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及轻度周围神经毒性,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 L-OHP联合5-Fu/CF方案一线治疗晚期胃癌具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XELOX方案联合或不联合甲磺酸阿帕替尼在晚期胃癌一线治疗中的疗效与安全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不可切除的晚期胃癌病人的临床病例资料,其中35例一线接受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30例一线接受XELOX方案化疗的病人纳入化疗组。在治疗开始前及经过2周期治疗结束后,评估疗效,统计病人生存时间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近期疗效客观缓解率(60.00%vs 23.33%)、疾病控制率(88.57%vs 50.00%)均优于化疗组(P<0.01)。截至随访时间,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8.9个月(95%CI:0.679~2.382),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5个月(95%CI:0.689~2.699)。化疗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为7个月(95%CI:0.420~1.474),中位总生存时间为11个月(95%CI:0.371~1.451),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的生存时间优于化疗组(P<0.05)。2组不良反应相似,阿帕替尼联合化疗组任意级别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化疗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5.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其对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46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XELOX方案治疗,治疗组在此治疗方案的基础上联合参芪扶正注射液静脉滴注。连用2个周期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Karnofsky评分提高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白细胞下降、恶心呕吐、贫血等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XELOX方案治疗晚期胃癌,可降低化疗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的效果及对其血清CRP(C反应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20年4月广东省廉江市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计算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采用XELOX(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结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每3周重复1次,共化疗3个周期,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血清CRP水平。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48.84%(21/43),高于对照组的32.56%(14/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血清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7.51±3.82 vs 17.38±3.63,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R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7.66±0.71 vs 11.56±2.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XELOX化疗治疗结直肠癌患者可显著改善其炎症水平,提高免疫情况,从而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卡培他滨+奥沙利铂(XELOX)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60例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XELOX方案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疾病控制率、不良反应发生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疾病控制率为70.00%(21/30),与对照组的53.33%(16/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67%(5/30),与对照组的13.33%(4/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联合XELOX方案应用于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中疾病控制效果确切,并可延长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且未明显增高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93例晚期胃癌患者随机分组,观察组48例,采用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化疗方案:多西紫杉醇35 mg/m2静脉滴注第1天、第8天,希罗达2 500 mg/m2,分2次口服,第1天至第14天;对照组45例采用奥沙利铂(L-OHP)联合希罗达治疗。结果观察组CR 4例,PR 23例,SD 15例,PD 6例,有效率为56.3%;对照组CR 4例,PR 21例,SD 14例,PD 6例,有效率为5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013,P = 0.9714)。观察组中位TTP 6.5个月;对照组为5.2个月,差异有显著性(χ2=4.1655,P= 0.0413)。两组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外周神经毒性较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524,P= 0.0349)。KPS评分增高率分别为54.2%和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5072,P= 0.0338)。结论周剂量多西紫杉醇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而在外周神经毒性、中位无进展时间及生存质量上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9.
远丽芳  陈俊林  王津京  马飞 《北京医学》2017,(11):1138-1141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后中性粒细胞减少性发热(febrile neutropenia,FN)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14年3月191例接受新辅助、辅助及姑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FN的发生率,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生FN的危险因素.结果 191患者共有52例发生FN,发生率为27.22%.TA方案发生率最高,为46.80% (22/47),其次为AC方案,为21.78%(22/1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化疗方案(OR=0.768,95%CI:0.608~0.974,P=0.029)及Hb(OR=0.962,95%CI:0.933~0.993,P=0.014)与FN的发生有关.结论 化疗方案是及化疗前Hb水平是FN的影响因素,TA及AC方案是高度危险引起FN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