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选取66例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使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差异及患者心脏超声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水平和心脏超声指标均得到显著改善,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疗效优于单纯常规治疗疗效。  相似文献   

2.
黄虎  刁纪敏 《大家健康》2014,(9):246-246
目的:观察分析无症状心衰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针对我院从2012年2月到2014年2月收治60例无症状心衰患者,对患者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将其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且每组都有30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方法;试验组中患者采取阿托伐他汀治疗,观察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阿托伐他汀对治疗无症状心衰的功效。结果:在两组患者中,试验组无症状心衰患者治疗后疗效高于对照组,两对比分析有统计学意义,并以(P<0.5)来进行表示。结论:在临床治疗无症状心衰中,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有很好的疗效,可以提高临床中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在实际中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疗效。方法 2013年5月~2015年2月,选择就诊我院的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100例。随机分为A组50例,B组50例,均实施常规治疗。同时,A组给予2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B组给予40mg/d阿托伐他汀治疗,对比干预前后两组BNP的差异以及心功能变化。结果两组干预前B型尿钠肽(BNP)和心功能无明显差异,干预后BNP以及心功能指标LVEDV,LVESD均明显降低,LVEF明显提高,B组改善幅度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效果确切,可显著降低BNP水平,改善患者心功能,但大剂量阿托伐他汀疗效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于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5月-2014年3月心内科收治的86例心肌梗死患者,并分为观察组(43例)与对照组(43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并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阿托伐他汀40 mg/d口服,对照组给予阿托伐他汀20 mg/d口服,并均回访12个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两组患者的血浆NT-pro BNP与治疗前比较均降低,且两组NT-pro BNP水平差异明显(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比较两组6 min步行距离情况,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标准(P<0.05)。结论较大剂量阿托托伐他汀可有效减轻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心室重构,从而进一步改善其心功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效果。方法:将80例血脂异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每晚餐前服用阿托伐他汀20mg,对照组每晚餐前服用辛伐他汀20mg,连续用药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用药前与连续用药8周后的血脂指标及心电图等检查的变化情况与不良反应。结果:连续用药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有明显变化,且患者在治疗后的心电图较治疗前均有一定改善,所有患者几乎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血脂异常的疗效显著,对冠心病也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不良反应小,可将其广泛应用于临床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UA)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2月~2010年2月,将我院收治的112例UA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观察用药前后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心脏缺血事件发生频率。结果:阿托伐他汀治疗组用药后血TC、TG明显下降,心脏缺血事件发生率也明显降低。结论:对UA患者在抗缺血、抗栓经典治疗的基础上,早期给予阿托伐他汀,可明显降低血TC、TG,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频率,从而可更好地稳定病情和缓解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11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55例,阿托伐他汀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阿托伐他汀,每日1次,每次20毫克;对照组只用常规治疗,18个月后判定两组患者房颤再发率及持续性房颤发生率。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房颤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用于阵发性房颤的治疗,能够降低再发率和持续性房颤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于志伟 《吉林医学》2011,(21):4373-437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治疗的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用常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常规的基础上加用阿托伐他汀治疗,比较两血脂变化和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通过统计分析发现治疗组患者TC、TG和LDL-C降低,而HDL-C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在各指标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发生2例缺血事件,缺血事件发生率为6.7%(2/30),对照组患者发生9例缺血事件,缺血事件发生率为30%(9/30),治疗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效果显著,可以临床更多应用。  相似文献   

9.
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目的 评价阿托伐他汀治疗混合型高脂血症的疗效。方法 将 6 2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 32例 ,给予阿托伐他汀 10mg d,4周后血清胆固醇未下降 10 %者 ,可增量到 2 0mg d ;B组 30例 ,给予氟伐他汀2 0mg d,4周后血清胆固醇未下降 10 %者 ,可加量到 4 0mg d,两组均治疗 8周 ,观察降脂疗效。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 ,总胆固醇 (TC)从 (6 83± 0 86 )mmol L降至 (4 6 8± 0 84 )mmol L ;甘油三酯 (TG)从 (3 16± 0 81)mmol L降至(2 0 4± 0 76 )mmol L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从 (3 94± 1 2 2 )mmol L降至 (2 32± 0 77)mmol L (P均 <0 0 1)。两组降脂疗效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但治疗后两组患者的TG、LDL -C含量间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 阿托伐他汀有明显降TC、LDL -C、TG的作用 ,可用于混合型高脂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0.
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治疗老年高脂血症的疗效和安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比较阿托伐他汀与氟伐他汀的临床调脂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 5 9例 TC≥ 5 .98mm ol/ L ,或合并 TG≥ 2 .0 0mm ol/ L或合并 HDL - C男 <1.0 4 mm ol/ L ,女 <1.17mm ol/ L的老年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 (A组 ) 2 9例 ,氟伐他汀组 (F组 ) 30例 ,A组给予阿托伐他汀 10 mg/ d,F组给予氟伐他汀 2 0 mg/ d,晚上 8点口服 ,两组疗程均为 8周。治疗前 ,治疗后 4周、8周分别观察降脂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1两组治疗 4周后及 8周后 ,TC、TG、TDL - C、TC- HDL - C/ HDL -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下降 (P <0 .0 1) ,HDL - C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升高 (P <0 .0 5 ) ,两组间比较 ,治疗后 4周 ,TC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治疗 4周和 8周后 ,L DL - C、TG下降阿托伐他汀组明显优于氟伐他汀组 (P <0 .0 1)。结论 :阿托伐他汀降低 TG和 L DL - C的作用较氟伐他汀强 ,且不良反应轻微 ,耐受性好 ,可用于老年高胆固醇血症 ,特别是混合性高脂血症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目的:研究益母草注射液治疗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SMI患者应用益母草注射液治疗,观察动脉心电图、血液流变学及血脂等变化。结果:治疗后动态心电图显示心肌缺血明显好转,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及血脂明显改善(P〈0.05或P〈0.01)。结论:益母草注射液具有降低血液凝固性、粘滞性、聚集性及血脂,改善心肌缺血,是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12.
13.
用常规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监测的方法,分别观察30例糖尿病人和30例非糖尿病人无症状心肌缺血的发生率。发现无症状心肌缺血在糖尿病组显著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部分糖尿病人有严重心肌缺血却无胸痛症状,可能与其植物神经功能损害引起痛阈提高、血中内啡肽水平增高导致痛觉敏感性下降有关,用动态心电图监测可提高无症状心肌缺血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14.
动态心电图观察无症状心肌缺血特点及药物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动态心电图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监测手段正被广泛应用 ,本文将探讨无症状心肌缺血 (SilentMy ocardialIsedmiuSMI)的一些临床特点及硫氮 艹卓 酮(Diltiazem地尔硫 艹卓)地SMI的治疗作用。1 资料与方法从住院病人中 (按 1979年WHO冠心病  相似文献   

15.
无症状心肌缺血检查方法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活动平板(TET)、动态心电图(DCG)、核素心肌断层显像(ECT)等无创伤性方法诊断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方法 对50便冠心病和50例正常人进行TET、DCG和ECT检查,同期行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TET及DCG对冠心病有相似诊断价值并明显高于ECT,ECT第三 较高,特异性较低。联合任何两项检查均可显著提高诊断的敏感性准确率,联合三项检查敏感性达89.47%,特异性100%诊断  相似文献   

16.
52例SMI和22例正常人对照研究发现:31例Ⅲ型SMI的高、中和低切变率下的表观粘度、血浆粘度和红细胞内粘度以及心肌总缺血负荷时间均高于或长于21例Ⅰ型SMI(P<0.05~0.01)。提示无心绞痛发作的Ⅰ型SMI的血液流变特性异常程度轻和心肌总缺血负荷时间较短。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3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富蓉  梁可云 《黑龙江医学》2005,29(8):596-597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以黄芪注射液及我院制剂参麦养心片(由丹参、毛冬青、瓜蒌、麦冬等组成)配合单硝酸异山梨醇酯缓释胶囊、肠溶阿斯匹林治疗;对照组32例,单纯以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肠溶阿斯匹林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对照组显效5例,有效12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53.1%,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心电图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7%,对照组43.8%,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硝酸甘油停减率治疗组为73.3%,对照组37.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无症状性缺血的心电图表现。方法 对 70例冠心病患者用动态心电图进行 2 4h监测。 62例 ( 88 6% )有心肌缺血发作 ,总计发作 2 0 2阵次 ,其中 150阵次 ( 74 3% )为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 ,陈旧性心梗组与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比较。结果 两组发生率无显著性 (P值 >0 5) ,无症状与有症状心肌缺血的ST段压低程度及持续时间的差异无显著性 (P值 >0 5)。结论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有昼夜规律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陈旧性心梗组比稳定型劳力性心绞痛组明显增高 (P <0 0 1)。  相似文献   

19.
为进一步了解冠心病患者无症状心肌缺血发作的规律 ,对 16 0例冠心病患者的 2 4h动态心电图进行分析 ,得出心肌缺血发生时无症状者占大多数 (95 .1% ) ;分布在 6∶ 0 0~ 12∶ 0 0较多 ,0∶ 0 0~ 6∶ 0 0较少 ;发作时心率 10 0次/分占 5 4.4% ,≤ 6 0次 /分只占 2 .8% ,大部分无症状心肌缺血为快频率依赖性 ;同时无症状心肌缺血的预后与心肌缺血发作总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血塞通注射液对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极化液、硝酸酯类、钙离子拮抗剂、肠溶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等西医常规治疗,试验组30例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与血塞通注射液。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和心电图变化情况。结果两组心电图及心绞痛症状显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黄芪、血塞通注射液临床上用于治疗冠心病心肌缺血疗效显著,安全且无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