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分析围生期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探讨降低围生期子宫切除的方法。方法 2007-2016年于厦门市妇幼保健院分娩产妇共85 635例,其中行产科急诊子宫切除的患者38例,收集患者的年龄、孕周、孕产次、剖宫产史、分娩方式、手术指征、术中干预措施、出血量、输血量、术中采取术式等相关因素,对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围产期子宫切除38例,占分娩总数的0.044%,均为剖宫产。其中次全子宫切除术23例,全子宫切除术15例。子宫切除的主要手术指征为:胎盘因素占63.2%、宫缩乏力占31.6%、羊水栓塞占2.6%、巨大子宫肌瘤占2.6%。多因素分析显示:宫缩乏力(OR=1321.29)、胎盘植入(OR=235.144)、前置胎盘(OR=136.077)、剖宫产史(OR=46.297)是围生期子宫切除的危险因素。结论及时、有效的子宫切除是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挽救产妇生命的重要手段,宫缩乏力及胎盘因素所致的产后出血是其主要手术指征。严格控制剖宫产指征,可有效降低围产期子宫切除术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预防性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剖宫产的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117例临床资料,其中56例术中胎儿娩出后先预防性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然后处理胎盘的为研究组;61例术中胎儿娩出后常规处理胎盘的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子宫切除率。结果中央性前置胎盘术中出血量与是否合并瘢痕子宫、胎盘植入、前壁胎盘显著相关(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预防性结扎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特别适用于合并瘢痕子宫、胎盘植入、前壁胎盘的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前经股动脉子宫动脉置管,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与18例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行子宫动脉栓塞术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种方法防治产后出血的效果。结果:12例剖宫产术前子宫动脉置管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的患者中未出现DIC;术后置管栓塞组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时发生DIC5例,占2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管术中栓塞组平均出血量(1124±905)ml,术后置管栓塞组平均出血量(5047±1758)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置管术中栓塞组栓塞失败0例,子宫收缩异常2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1例,新生儿窒息1例;术后置管栓塞组栓塞失败2例,行子宫切除术,子宫收缩异常7例,剖宫产术后晚期产后出血2例,新生儿窒息2例,SUAE手术时间28~45min,平均38min。结论: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常并发胎盘植入,剖宫产术中大出血风险大,术前行股动脉穿刺子宫动脉置管,做好介入准备,术中行子宫动脉栓塞术,有效减少术中、术后出血量。子宫栓塞术已成为治疗产后出血的有效手段,但一旦发生了严重的DIC和休克,则失去了行超选择性子宫动脉栓塞术的手术机会。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产后出血行子宫急诊切除手术临床时机选择及预后效果.方法:本院于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共收治6例经保守治疗无效需行子宫切除手术的产妇,回顾性分析6例产妇的临床资料、手术方法、患者失血情况、术后并发症、母婴预后以及子宫切除的时机选择.结果:所有行子宫切除手术的患者中,手术指征主要是子宫乏力2例(33.3%)、前置胎盘1例(16.7%)、胎盘植入2例(33.3%)、羊水栓塞1例(16.7%).其中6例患者中共有4例为经产妇,占66.7%,剖宫产4例,占66.7%,自然分娩2例,占33.3%,其中前置胎盘患者出血量最大,患者出血量为3225ml,而羊水栓塞患者中出血量较其他因素出血量少.6例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并发症,母婴及胎儿预后效果理想.结论:产后出血行子宫切除手术主要的临床指征包括宫缩乏力、前置胎盘、胎盘植入、子宫破裂以及剖宫产,正确把握患者手术指征能有效提高患者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李秀彦  茹美艳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1):2881-2882
目的探讨宫腔填纱术在治疗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0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海南省人民医院收治10例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及时行宫腔填纱术与2007年1月1日~2007年12月31日收治凶险性中央性前置前胎盘行剖宫产术中大出血行子宫动脉结扎术9例对照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住院天数,产褥病率的发生率并与同期剖宫产产妇的资料进行比较。结果宫腔填纱术与子宫动脉结扎术相比术中血量少,无1例切除子宫。结论宫腔填塞纱条用于治疗凶险性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是一个安全的积极有效而且简便易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产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手术指征及母婴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5年间23例产妇子宫切除的临床资料.结果 多次孕产、刮宫、剖宫产是产妇子宫切除的高危因素,胎盘因素为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关系到母婴预后.结论 做好围产期保健和计划生育,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可以有效降低产妇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子宫切除是抢救产科大出血,挽救孕妇生命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的妊娠结局。方法:2016年3月—2018年6月在本院住院行剖宫产分娩,诊断凶险性前置胎盘及胎盘植入者92例,统计其临床数据并进行分层分析。结果:出血量300~11000ml,子宫切除15例(16.3%),围产期并发症21例(22.8%);分娩活产儿90例(97.8%),41例(45.5%)转入NICU。术前超声提示植入、术后诊断植入、术时采取胎盘打洞方式的患者出血量均较对照组增多(P<0.05);出血量与剖宫产次数相关(r=0.291),孕次4~9次患者子宫切除的发生率较孕次1~3次患者增高(P<0.05);术前超声提示植入、术后诊断植入的患者子宫切除和围产期并发症的发生率较对照组更高(P<0.05);进行综合管理后患者的子宫切除率降低(P<0.05)。上述各组活产儿转入NICU的发生率均无差异(P>0.05);结论:孕次>3次、既往有剖宫产史、术前超声及术后诊断植入的病例妊娠结局更差,综合管理后子宫切除率降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急症产科子宫切除的疗效,分析探讨其手术指征和手术时机。方法回顾2008年2月~2010年2月在笔者所在科室行产科急症子宫切除术的36例患者,分析其手术疗效。结果36例患者经子宫切除术后痊愈出院,无死亡病例,无发生严重术后并发症,32例产妇出院时中度以上贫血于4周后复查,30例查血色素〉10g;围产儿存活33例,3例死亡,分别为胎盘早剥死胎、前置胎盘导致窒息死亡、子宫破裂死胎。结论急症产科子宫切除术可抢救产科出血孕产妇的生命,正确判断患者的子宫切除手术指征,严格掌握子宫切除术手术操作技巧,积极防治子宫切除术并发症,可提高抢救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对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7月至2018年3月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收治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纳入研究,其中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患35例,纳入栓塞组,行腹主动脉预置球囊阻断术56例,纳入球囊组。比较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及母婴结局指标,随访统计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球囊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内出血量、输血量、术后出血发生率与栓塞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球囊组透视时间、照射剂量、总体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转ICU率、子宫切除率、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及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栓塞组(P<0.05)。结论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及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均可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出血量及子宫切除率;其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辐射剂量,降低栓塞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0.
陈建英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35):4969-4970
目的:探讨产后大出血的定义及行子宫切除的指征及手术时机。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2007年8月共住院分娩8894例中出血量达到或超过2000ml以上的产后大出血病例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9例行子宫切除术,占大出血病例的9/15(60%),其中子宫次全切除术6例,子宫全切3例;手术指征5例为DIC病例(羊水栓塞1例,胎盘早剥2例,原发性宫缩乏力1例,子宫下段不全破裂1例),巨大儿至宫缩乏力1例,第二次剖宫产术中发现中央性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1例,第三次剖宫产术中发现胎盘植入1例,胎盘粘连1例。出血情况:DIC组出血量(3007.14±310.20)ml,子宫切除组出血量为(3133.33±486.30)ml,非子宫切除组出血量为(2341.67±176)ml。结论:充分估计出血量,及早发现DIC,对出血量已达2000ml,短时间内仍无血止可能时,应果断行子宫切除术以挽救病人生命。  相似文献   

11.
覃林芳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0):1464-1466
目的:为预防及降低孕产妇及胎儿死亡率提供理论依据,对近3年来确诊的246例完全性胎盘前置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对246例诊断为完全性胎盘前置的危险因素、妊娠结局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择过去2年妇产科收住的246例非病理性妊娠妇女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结果:反复妊娠、既往宫腔内操作史是发生前置胎盘的主要危险因素;完全性前置胎盘出血患者妊娠结局与非病理性妊娠孕产妇比较有显著差异;出血量的多少对妊娠结局有一定影响。结论: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识、适时剖宫产终止妊娠可有效改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12.
前置胎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其期待疗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前置胎盘的流行病学特征及期待疗法对围产儿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1992年1月-2002年12月收治的226例前置胎盘患者的病史采集及住院观察。结果 收治住院孕产妇总数为17610例,其中前置胎盘226例,其发生比例为1.28%;胎盘异常85例,占前置胎盘分娩总数的40.86%;流、引产次数与妊娠次数越多,前置胎盘发生率越高;通过期待疗法,尽量延长孕龄,降低了低出生体重儿的发生率。结论 预防前置胎盘的发生从根本上就应减少宫腔手术史;前置胎盘在无明显大出血及并发症情况下,能尽量期待至37周以上再予以分娩为佳.  相似文献   

13.
172例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比较完全性、部分性、边缘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0年来的前置胎盘产妇孕期、产时、产后的临床资料。结果:前置胎盘的发生率为0.38%。完全性前置胎盘的比率为33.1%,部分性前置胎盘的比率为45.3%,边缘性前置胎盘为21.5%。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产前出血发生率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产后出血发生率和输血率较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明显增高(P<0.05)。早产发生率无明显不同(P>0.05)。结论:前置胎盘是威胁母儿生命的严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导致妊娠晚期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并分析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方法对124例前置胎盘孕妇和同期产检的100例健康孕妇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比较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以及不同类型前置胎盘的围产结局。结果观察组中〉130岁孕妇比率高于对照组(x2=8.576,P〈0.05),观察组中孕妇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均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17.815、3.610、24.628、12.176,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问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有显著性差异(F值分别为3.415、16.690、5.027、27.505、126.350,均P〈0.05)。完全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4.258、7.654、4.366、9.784、22.567,均P〈0.05),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年龄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3.879、11.363,均P〈0.05),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孕妇孕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较低置胎盘组升高(F值分别为5.478、9.212、8.854,均P〈0.05)。不同类型前置胎盘问孕妇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新生儿早产、新生儿体重(〈2.5kg)、新生儿5minApgar评分(〈7分)的发生率有显著性差异(x2值分别为54.513、29.279、10.421、30.127、15.328、13.933,均P〈0.05),前置胎盘越严重,不良围产结局发生率越高。结论产科高危因素与前置胎盘形成及类型有关,减少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和剖宫术次数对降低前置胎盘发生率有重要意义。完全性前置胎盘的妊娠结局较其他类型前置胎盘均严重,临床应重点监测及随访。  相似文献   

15.
顾颖 《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3):5279-5281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发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选择72例前置胎盘孕产妇为病例组,随机抽取同期80例正常孕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临床资料、妊娠结局,评价前置胎盘组的危险因素。结果: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文化程度较低、胎次多、流产史、盆腔炎、瘢痕子宫等;前置胎盘易导致胎盘粘连、产后出血、早产、1 min Apgar评分下降、低出生体重。结论:前置胎盘发病是单个或者多个因素所致,防治前置胎盘要严格落实计划生育政策,加强孕产妇管理,做到早筛查、早诊断和早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应用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效果。方法选取重庆市妇幼保健院2015年3月至2016年3月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情况的产妇120例,根据手术中采用的不同处置方式分为研究组63例和对照组57例。对照组术中采取常规手段止血,出血情况无法阻止时对髂内动脉进行结扎或切除子宫;研究组术中采取常规方法止血并对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结扎。比较两组术中出血及输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恢复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出血量[(362.42±94.12)mL]显著低于对照组[(604.67±124.38)mL](P0.05);研究组术后24 h出血量[(442.43±124.52)mL]显著低于对照组[(734.56±218.34)mL](P0.05);研究组输血量[(182.45±26.53)mL]显著低于对照组[(337.56±34.78)mL](P0.05);研究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两组产后长期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中央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情况下对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进行结扎来止血,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产妇失血,减少输血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的危害以加强其防范措施。方法以遵义市妇女儿童医院收治的31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为观察组,111例普通型前置胎盘为对照组,对2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量、胎盘植入、子宫切除、产后出血及输血发生率均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剖宫产率是减少凶险型前置胎盘发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新生儿窒息的产科高危因素。方法:以2002年1月~2007年12月在我院进行产前检查的孕妇及其分娩的84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探讨常见产科因素对新生儿窒息的影响。结果:在8428例单胎活产新生儿中,共发生窒息304例(3.61%)。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可独立增加新生儿窒息发病风险的产科因素相对危险度及95%CI分别为:胎盘早剥5.54(2.28~13.46)、前置胎盘1.85(1.05~3.24)、羊水过多2.55(1.35~4.83)、臀位3.45(2.45~4.86)、枕横位3.68(2.50~5.42)、脐带供血障碍1.49(1.16~1.92)。结论:胎盘早剥、臀位、枕横位、羊水过多、前置胎盘和脐带供血障碍是导致新生儿窒息的重要产科因素,产前、产时应密切关注这些因素,以减少新生儿窒息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嵌合杂交手术系统在凶险性前置胎盘管理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2000年6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治疗的65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分为嵌合组及对照组,嵌合组包括36例采用杂交嵌合系统进行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对照组包括29例采用常规手术治疗的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分别评估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血制品输注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DIC发生率、ICU转科率和新生儿结局与术后月经量的改变.结果 嵌合组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615.50±357.14)mL vs(2120.83±1671.55)mL],嵌合组术中红细胞输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438.52±326.33)mL vs(821.66±441.41)mL];两组患者在术后发热发生率(36.1%vs 37.9%)、下肢疼痛发生率(22.2%vs 20.6%)、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8.3%vs 10.3%)、术后月经恢复时间[(112±11)天vs(106±13)天]与经量恢复正常比例(83.3%vs 87.5%)、潮热盗汗发生率(6.8%vs 6.3%)、距离术后第一次性生活开始时间间隔[(102±25)天vs(98±31)天]之间未发现存在差异(P>0.05).结论 嵌合杂交系统与传统剖宫产手术比较,能有效降低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术中、术后发生率,且不增加母婴不良预后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前置胎盘与母婴预后的关系.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3年7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 565例孕妇中的52例前置胎盘患者为研究对象,并按照前置胎盘类型,将其分为中央性前置胎盘组(n=20)、部分性前置胎盘组(n=15)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组(n=17).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成都市第五人民医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本人的知情同意,并与之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 本研究前置胎盘发生率为2.03%(52/2 565).中央性前置胎盘组患者首次出血孕龄、诊断孕龄、分娩孕龄均显著早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53,7.78,6.79,6.51,5.36,4.79;P<0.05),而其产后平均出血量及剖宫产率亦明显高于后二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93,15.35,7.56,6.78;P<0.05).中央性前置胎盘组新生儿出生体质量显著低于部分性前置胎盘组和边缘性前置胎盘组,前者分别与后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5,11.01;P<0.05).结论 中央性前置胎盘患者母婴预后较部分性和边缘性前置胎盘差.早期诊断前置胎盘,密切监视胎儿宫内情况,积极组织配合熟练的手术、麻醉、护理、重症监护及新生儿科等多学科协作团队,采取主动干预策略,是保证前置胎盘患者母婴良好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