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世界范围的各年龄组甲肝抗体流行率可分为6种流行模式。在我国可初步分为3种:北京式,上海式,广州式。Schenzle于1979年提出了一种感染力为Logistic函数的简单催化模型,本文作者又给出了感染力为线性函数,二次函数时的简单催化模型,结合实际资料,对这3种流行模式进行了拟合,经拟合优度x~2-检验,效果良好。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得出了70年代后上海市的甲肝感染力比北京、广州要低的结果。而流行率模式的不同是由于感染力函数不同所致。  相似文献   

2.
本文试用简单催化模型、修正伯利模型和 Gompertz 模型拟合武汉地区人群甲肝感染率的横断面调查资料,以比较模型拟合精度,探讨生物学意义,预测甲肝感染动态,获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为了解接种甲肝疫苗以来虹口区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改进甲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对虹口区1992~2005年甲肝发病资料、甲肝疫苗接种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虹口区年均甲肝发病率5.71/10万,1992—2005年甲肝发病率下降趋势差异有显著性,成人、学生发病率显著高于学龄前儿童,2000年甲肝发病率显著升高,一季度为甲肝发病的高峰,2002年调查学龄前儿童甲肝疫苗接种率为23%。结论 虹口区实施甲肝疫苗免疫策略后,甲肝发病率显著下降,为阻断甲肝后续的周期性流行,发病率控制在历史最低水平,甲肝疫苗接种率务必达到有效免疫屏障的要求,建议在本区把学生作为国家免疫规划疫苗一甲肝疫苗的首选接种对象,在发生甲肝流行时,学龄前儿童务必接种甲肝疫苗。  相似文献   

4.
流行性出血热人群传播速度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家鼠型流行性出血热发病区人群人血EHF抗体阳性率资料,试用可逆催化模型对其传播速度进行定量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的可逆催化模型其理论值与实际值理论拟合较好,用X^2做配合适度检验,P〉0.05。提示可逆催化模型可用来作EHF人群中传播速度的定量研究。  相似文献   

5.
1991-2002年济南市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进一步探讨我市人群中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流行规律及免疫水平,科学地制定预防策略,现将1991-2002年有关资料整理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结合我国现阶段的甲型肝炎免疫水平和流行情况,建立甲型肝炎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测对18月龄儿童接种甲肝减毒活疫苗以及对未接种的2~18岁儿童补种的甲肝免疫策略的长期效果。方法在Berkeley-Madonna软件中构建甲型肝炎的传播动力学模型(S-E-I-R-V),根据文献资料确定甲肝传播动力学模型参数;通过敏感性分析评价参数变化时模型预测结果的稳定性。结果不接种疫苗时,从2010年至2030年,预测甲肝累计发病人数将达到780×104,发病率为38.8/105;对18月龄儿童接种疫苗及2~18岁未接种儿童补种,在疫苗覆盖率达到38%~57%的情况下,至2030年甲肝累计发病人数为436×104~475×104,发病率为17.5/105~19.4/105。与不接种相比,发病人数将减少306×104~345×104,发病率下降幅度接近54%。敏感性分析提示,甲肝疫苗接种率高低对甲肝发病率影响明显,接种率为38%时,2030年甲肝发病率为19.4/105,接种率为90%时,2030年肝发病率为16.0/105。结论实施甲型肝炎的疫苗免疫接种,能够有效预防和控制甲型肝炎的流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掌握广州市户籍人口现阶段戊肝的流行状况,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以及将来戊肝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广州市12个区/县级市1~59岁户籍人口共4 989人,采集血清用酶联免疫法检测戊肝病毒IgG抗体(HEV IgG).HEV IgG流行率采用调查权重进行加权估计并按广州市人口学结构进行调整,使用泰勒级数线形法估计率的方差,籍此构建率的95%置信区间并以此进行率的假设检验.结果 广州市1~59岁人群HEV IgG流行率为10.77%(95%CI:9.33%~12.20%),人群中HEV IgG流行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与性别、居住地类型、文化程度、职业无关.结论 广州市戊肝的流行情况不容低估,应进一步加强对戊肝的监测和调查力度.  相似文献   

8.
所进行的8个市县甲肝血清学流行病学调查结合海南1990~1999年甲肝疫情报告分析表明:海南省甲型肝炎的总人群感染率为51.70%,男女间无差异。各市县分布不均衡,感染率最高的市县为78.69%,而边远少数民族区属于免疫空白,其次是与汉区交界的少数民族区感染率仅为16.38%,从而提示甲肝对海南黎族同胞来说属于输入性疾病。全省呈西部地区(75.26%)高于东部(59.10%),P<0.05。一般农村高于城镇,分别为77.61%和71.15%,但也存在特别现象。农民职业的发病数相对最高,其次是学生,而医务人员最低。差异较大的年龄段为10岁以下儿童,1~4岁儿童的免疫屏障较低。海南甲肝好发于春末和夏季。有一定的家庭聚集性。同时对甲肝减毒活疫苗免疫效果进行调查发现总的阳转率仅为16. 22%,与灭活疫苗(98.87%)有显著性差异,P<0.01。故要加强甲肝的防治,尤其是学龄前儿童,提高疫苗接种成功率尤为关键。预计我省由于低屏障区和高屏障区的交互存在,在较长时期内控制甲肝暴发流行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甲肝减毒活疫苗(H2株)大规模接种后人群的免疫持久性以达到控制甲肝流行的目的。方法选择220名免前抗甲肝抗体阴性的儿童(年龄1~3岁)作血清学追踪观察,分别于接种H2株疫苗后的2月、12月、6年和10年观察抗甲肝抗体的阳性率和几何平均滴度。另外根据随机原则选择不同年龄组的人群(3岁、6岁、9岁、15岁、18岁、25岁和35岁)比较疫苗接种前和接种后10年抗甲肝抗体的阳性率。10年流行病学追踪观察疫苗接种率和甲肝发病率之间的关系。血清检测方法用ELISA法(用WHO标准品校正)和ABBOTT(美国)AxsymmEIA法。结果在血清学追踪观察人群中疫苗接种后2个月和接种后10年,抗体阳转率分别为98.6%和80.2%;18岁以下年龄组疫苗接种前和疫苗接种后10年抗体阳性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分别从7.69%升高到70.45%(3岁组)、52.58%升高到71.78%(18岁组)。流行病学效果观察:当疫苗接种率达到57%~74%时,2个试验点无甲肝流行;当疫苗接种率达到85%时,2个试验点无甲肝病例的发生;当疫苗接种率保持在85%~91%时,1~15岁年龄组儿童连续9年没有甲肝病例发生。结论通过10年观察,甲肝减毒活疫苗大规模的免疫接种在预防和控制甲肝的流行与发生过程中具有显著的免疫持久性。  相似文献   

10.
广州市2005-2008年甲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流行情况,提出防控对策.方法 对广州市2005-2008年法定传染病综合年报表进行分析.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来自广州市2008年病毒性肝炎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副反应(AEFI)发生情况来自广东省免疫预防信息系统.结果 广州市2005-2008年甲肝年均发病率2.96/10万,无暴发疫情.0~14岁低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同期甲肝总报告病例数的5.5%.农民发病所占比例最高为17.0%,其次为离退人员12.8%、家务待业12.7%、民工11.5%、工人10.9%.1~14岁人群甲肝疫苗接种率为61.0%(95%CI 54.9%~67.1%).2005、2006年广州市无因接种甲肝疫苗引起的副反应(AEFI)报告,2007、2008年甲肝疫苗AEFI发生率分别为3.14/10万、4.88/10万.结论 广州市甲肝发病低且平稳,甲肝疫苗安全,对甲肝的控制有明显的流行病学效果.建议加强健康教育、改善流动人口聚居地的基础卫生设施、加强外来儿童甲肝疫苗预防接种,有效地预防、控制甲肝.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中山市小榄镇8月龄~7岁儿童接种乙肝疫苗的保护效果和免疫持久性,为传染性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抽取2008年1月1日-6月30日在小榄人民医院检测乙肝"二对半"且已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8月龄~7岁儿童作为研究对象,用SPSS 13.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乙肝疫苗接种免疫成功率为92.00%,8月龄~7岁免疫儿童HBsAb阳性率为67.78%,且阳性率随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不同年龄、性别之间无差异性;8月龄~7岁免疫儿童HBsAg阳性率为0.43%;乙肝疫苗是否及时接种HBsAg阳性率无统计学差异;31.70%的免疫儿童乙肝"二对半"5项标志物均为阴性,且随年龄的增长有上升趋势。结论中山市小榄镇已完成乙肝疫苗基础免疫的8月龄~7岁儿童HBsAb阳性率明显高于全国自然人群的平均水平,HBsAg阳性率明显低于普通人群的平均水平,达到了在免疫人群中将HBsAg阳性率降到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和分析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2008年年鉴,并采用两步聚类方法对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6.82/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为主,0~20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9.92%;7~11月高发(占报告病例数的52.01%),即秋冬春季节高发,发病最高峰为10月。甘肃省各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水平差异较大,发病较高的地区多位于甘肃西部和南部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可聚为2类,即以农民和非农民人员为代表,以农民为代表的一类大多年龄较大,发病时间在上半年;而非农民人员多数年龄较小,发病时间在下半年。结论本研究表明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差异显著,应进一步摸清存在差别的原因,加强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规划及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和传播的风险,科学指导制定预防控制策略,防范和应对脊灰野病毒输入疫情。方法对全省适龄儿童脊灰疫苗接种率、疑似病例(AFP)、脊灰抗体水平及流动人员等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评估海南省脊灰野病毒输入与传播的风险。结果海南省适龄儿童建卡率、建证率均达到98.00%以上,三个地区(18个市县)脊灰疫苗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达到了99.00%以上,适龄儿童脊灰Ⅰ、Ⅱ、Ⅲ型IgG抗体阳性率均达到98.00%以上,AFP病例报告发病率等7项监测指标均达到国家要求。结论海南省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但输入脊灰野病毒在海南省扩散传播的风险较低,需要重点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后在免疫状态薄弱的流动儿童当中引发二代个案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贵州省2005-2009年甲型肝炎流行病学特征,为防控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贵州省2005-2009年甲肝报告病例进行描述和分析。结果贵州省2005-2009年累计报告甲肝病例24 781例,年均发病率为12.43/10万。全年均有病例报告,5~8月为发病高峰;男性与女性发病率之比为1∶0.55;病例数报告最多的人群为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构成比分别为41.29%、27.36%和9.56%;年平均发病率居前3位是黔西南州、贵阳市和铜仁地区。结论甲肝是贵州省夏季高发的肠道传染病,发病人群以学生、农民和散居儿童为主,高发地区主要是中、西部地区。今后仍需加强甲肝防控工作,加强重点人群的疫苗接种,积极开展健康教育,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加强卫生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公明地区法定传染病流行特征,为新区政府制定传染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公明地区1994—2006年法定传染病甲乙丙类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疟疾发病呈明显下降趋势,淋病、肺结核、痢疾、病毒性肝炎发病率较高,梅毒、艾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外来流动人口发病率较本地常住人口高,主要与流动人口存在高危行为有关。结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防控是当前主要公共卫生问题,健康教育,行为干预等多项综合防治手段是预防控制传染病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唐山市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策略和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唐山市2005-2011年法定传染病疫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005-2011年唐山市共报告法定传染病28种241456例,年均发病率为475.67/10万。春夏季是发病高峰;男性多于女性,发病人群主要集中在15~59岁年龄组(129 871例),占53.79%;职业以农民、散居儿童和工人为主,分别占30.23%、25.41%和12.55%。各类传染病中以血源及性传播疾病为主,占总发病数的19.34%;主要传染病为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乙肝、肺结核和手足口病。结论唐山市目前防治的重点传染病有其它感染性腹泻病、乙肝、肺结核和手足口病等,应根据其流行特点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17.
对1990年7月至1993年6月全国28省(市、自治区)(天津、浙江未参加)233所医院住院分娩,且分娩神经管缺陷儿的产妇2159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神经管缺陷的重现率为6.86%;神经管缺陷重现率与畸形率密切相关,畸形率高的地区,重现率也高,全国神经管缺陷的高发区的重现率最高,为8.32%,中发区为4.50%,低发区为3.70%;神经管缺陷的重现以出现相同的畸形的机率最大。  相似文献   

18.
陈琳  陈立 《医学综述》2012,18(17):2802-2804
甲型肝炎是由甲肝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青少年及儿童发病为主。我国是甲型肝炎的高发流行区。如今,预防甲肝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接种甲肝疫苗。一次接种便可获得较长时间的免疫保护。现从甲型肝炎最新分子流行病学分型、甲肝疫苗使用现状及保护效果和甲肝基因重组疫苗研究等几个方面对其研究进展予以综述,为更好地研究甲型肝炎疫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丹东市乙型肝炎发病情况及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对丹东市2008-2011年乙型肝炎的疫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8-2011年丹东市报告乙型肝炎病例739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5.32/10万,无死亡病例。男性累计发病率106.63/10万,女性累计发病率43.34/l0万,男女性别发病率之比为2.51:1。发病无明显季节性,高发年龄为40-49岁和30-39岁,发病率分别为22.24/10万和16.75/10万,0岁组发病率最低为0.20/10万。职业构成中以农民为主,占乙型肝炎发病总数的29.63%。结论乙型肝炎纳入免疫规划,有效控制了儿童乙型肝炎发病率,今后预防和控制乙肝流行的主要策略应是加强儿童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首针及时接种率和全程免疫接种率。重视和加强青壮年以及农民的乙肝疫苗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力。同时加大血液制品和安全注射的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健康教育活动。  相似文献   

20.
D S Chen  N H Hsu  J L Sung  T C Hsu  S T Hsu  Y T Kuo  K J Lo  Y T Shih 《JAMA》1987,257(19):2597-2603
To combat hepatitis B virus (HBV) infection in Taiwan, a mass immunoprophylaxis program was launched on July 1, 1984, aiming first at prevention of chronic HBV carriage from perinatal mother-to-infant infection. In the first 15-month period, 352,721 (78%) of 450,585 pregnant women were screened for 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 (HBsAg); HBsAg was present in 62,359 (18%), with 50% of them categorized as highly infectious. Infants born to HBsAg-positive women were given 5 micrograms of a plasma-derived hepatitis B vaccine at ages 1, 5, and 9 weeks, with a booster at age 12 months. Infants of highly infectious carrier mothers received an additional 0.5 mL of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within 24 hours after birth. The coverage rate of the hepatitis B immune globulin was 77% in 27,375 infants born to highly infectious mothers, and that of the first, second, third, and the fourth doses of vaccine was 88%, 86%, 84%, and 71%, respectively, in infants of 55,620 carrier mothers. The reported untoward reactions to immunization were negligible. We conclude that a mass hepatitis B vaccination program is feasible in hyperendemic areas such as Taiwan; this should be a significant step toward the effective control of HBV infection in these are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