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尾加压素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尾加压素(UII)预处理对于离体灌流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影响。方法:在离体灌流的SD大鼠心脏I/R模型上,以UII预灌注心脏,采用MFLLab200心功能软件监测心功能,以试剂盒测定心肌细胞ATP、总钙、丙二醛含量和乳酸脱氢酶(LDH)漏出,并观察其对于冠脉流出量(CPF)的影响。结果:UII预处理组与单纯I/R组比较,冠脉流出液中LDH低28%[(78.3±18.1)U/Lvs(10.93±23.9)U/L,P<0.05],心肌组织MDA和钙含量分别低24%和27%(P<0.05);ATP含量高73%(P<0.05)。与I/R组比较,UII预处理组CPF高42%[(5.4±0.7)mL/minvs(3.8±0.8)mL/min,P<0.05],LVEDP低20%(P<0.05),±dp/dtmax分别高25%和45%(P<0.05);冠脉流出液中NO2-/NO3-含量高63%(P<0.05)。结论:UII预处理可以减轻离体灌注大鼠心脏I/R所造成的损伤,其机制与NO介导的冠脉扩张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肝缺血预处理保护作用与一氧化氮/内皮素-1系统有关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内皮素-1(NO/ET-1)失衡与肝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关系以及肝缺血预处理(IPC)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鼠肝I/R模型,比较I/R组和IPC+I/R组NO/ET-1系统的变化情况及其与肝I/R损伤的关系。用RT-PCR检测再灌注2h内肝组织中是否有诱生性一氧化氮合酶(iNOS)mRNA表达。结果:再灌注急性期血浆NO代谢产物(NO2-/NO3-)降低、ET-1升高致NO/ET-1比值降低,血浆ALT、AST、LDH、TNF-α含量及肝组织丙二醛(MDA)含量增高,而肝组织ATP含量降低,肝损伤加重;肝IPC的保护作用与其升高NO2-/NO3-、降低ET-1,升高NO/ET-1比值有关;在上述肝组织中未测出有iNOSmRNA表达。结论:肝I/R损伤与NO/ET-1失衡有关,IPC对I/R急性期肝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对NO/ET-1系统的调节作用而介导的,此时NO来源于原生性一氧化氮合酶(cNOS)而非iNOS。  相似文献   

3.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肠保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亚低温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32只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8只),比较假手术对照组(sham)、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预处理组(IP)、亚低温预处理组(MHIP)小肠组织湿干重比、Ca2+-Mg2+-ATPase含量及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总抗氧化(TAX)能力的变化,并观察各组肠组织超微机构及Bcl-2、Bax蛋白表达。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I/R组小肠湿干重比值、LDH、MDA含量、Bcl-2和Bax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sham组(P<0.01);Ca2+-Mg2+-ATPase、SOD活性及TAX能力明显低于sham组(P<0.01)。IP组小肠湿干重比值、LDH、MDA含量、Bax蛋白表达吸光度值明显低于I/R组(P<0.01);Ca2+-Mg2+-ATPase 、SOD活性及TAX能力、Bcl-2蛋白表达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I/R组(P<0.01)。结论: 亚低温缺血预处理通过增加肠组织自身抗氧化能力、抑制脂质过氧化、上调 bcl-2 基因的蛋白表达与下调bax基因的蛋白表达以抑制肠组织细胞凋亡的发生等机制对抗肠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4.
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减轻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无创性延迟肢体缺血预适应(NDLIP)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 连续3d,每天1次3个循环大鼠左后肢无创性5min缺血、5min再灌注,建立NDLIP模型。实验分4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I/R)组、早期脑缺血预适应+I/R(ECIP+I/R)组及NDLIP+I/R组。进行神经行为评分,检测脑梗死范围,测定再灌末脑组织中海马和皮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丙二醛(MDA)含量。结果 与I/R组相比,ECIP+I/R组及NDLIP+I/R组缺血1h,再灌24h后评分有非常显著的降低(P<0.01);脑梗死范围显著减小(P<0.01)。与I/R组比较,ECIP+I/R 组和NDLIP+I/R组的海马和皮层的T-SOD和Mn-SOD活力均升高(P<0.01); MDA含量明显减少(P<0.01)。结论 对脑缺血/再灌注后的氧化损伤,NDLIP具有与ECIP程度相当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ET)和缺血预处置对大鼠再灌注心肌组织磷酸化ERK1/ERK2和p38 MAPK表达的影响,了解大鼠心肌磷酸化ERK1/ERK2和p38 MAPK表达与预处置有否关系。方法: 使用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60 min)和松开(30 min)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两次造成缺血预处置。大鼠经手术并静脉给予6.24×10-8mol/L 11,12-EET,稳定20 min,结扎冠脉复制缺血/再灌注模型。实验分5组:①正常组(norm);②假手术组(sham);③缺血再灌注组(I/R);④短阵缺血预处置组(SI+I/R);⑤11,12-EET预处置缺血/再灌注组(EET+I/R)。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心肌细胞外调节的蛋白激酶(ERK1/2)和p38 MAPK的表达程度,并观察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再灌注30 min时,I/R组+dp/dtmax%、-dp/dtmax%和LVDP均显著低于sham组、SI+I/R组和EET+I/R组(P<0.05);而I/R组大鼠心肌ERK1/2磷酸化表达明显高于sham组(P<0.05),明显低于SI+I/R组和EET+I/R组(P<0.05);I/R组大鼠心肌p38 MAPK磷酸化表达I/R组显著高于sham组、norm组、SI+I/R及EET+I/R组(P<0.05)。结论:6.24×10-8 11,12-EET mol/L具有保护心功能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大量激活磷酸化ERK1/2和抑制p38 MAPK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_2S)恢复缺血后适应(PC)对老龄大鼠心肌的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青年和老龄大鼠随机分别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I/R)组和PC组,老龄大鼠另加Na HS干预组。用Langendorff离体灌流装置,复制大鼠心肌I/R损伤和PC模型。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LDH、CK活性和心肌组织匀浆SOD活性、MDA含量及H_2S产率;透射电镜检测心肌超微结构;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TUNEL染色检测心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caspase-9、Bcl-2及胱硫醚-γ-裂解酶(CSE)的表达。结果无论青年还是老龄大鼠,与对照组比较,I/R降低H_2S产率、SOD活性和CSE表达,增加LDH和CK活性、MDA含量、心肌损伤、细胞凋亡、心肌梗死面积、caspase-3、caspase-9及Bcl-2的表达(P0.01);与I/R组比较,青年大鼠的PC减轻I/R损伤及细胞凋亡(P0.01),而老龄大鼠的PC丧失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外源性H_2S恢复了老龄大鼠的PC对I/R损伤的保护作用。结论外源性H_2S能够恢复老龄大鼠PC对心肌的保护作用,其机制与抗氧化、清除自由基、抑制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延迟缺血预适应(IPC)对缺血再灌注(I/R)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所有动物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CON组,n=6),缺血再灌注组(I/R组,n=6),预适应组(IPC组,n=6)。I/R组及IPC组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抽血检测NO、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含量。实验结束后,取心脏左前降支(LAD)所支配的心肌组织一小块,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IPC组NO缺血前明显高于开胸后,缺血前IPC组高于I/R组;MDA含量缺血前及再灌注后IPC组均低于I/R组;SOD的活性,再灌注后两组差异显著。IPC组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eNOS)的表达明显高于I/R组。结论:延迟预适应早期内皮细胞生成NO的量增加,自由基减少,且保护后期的再灌注中NO、自由基的量处于相对稳定,同时使内皮中SOD的活性及eNOS的表达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核转录因子NF-κB在单磷酰脂A预处理的延迟阶段的作用。 方法: 建立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I/R)损伤模型。分别应用单磷酰脂A(MLA)、NF-κB的特异性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心脏, 24 h对心脏进行较长时间缺血再灌注,检测心肌梗死范围、LDH释放及心肌细胞凋亡率。另外分组检测MLA预处理0 min、15 min、30 min、60 min、NF-κB抑制剂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 结果: MLA预处理减小再灌注心肌梗死范围、降低血浆LDH活性、减少细胞凋亡(P<0.05 vs I/R)。同MLA预处理组相比, DDTC+MLA组心肌梗死范围增大、LDH活性增高, 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预处理前相比,NF-κB活性在预处理后15 min明显升高、30 min达到高峰、60 min下降(P<0.01)。与MLA预处理后15 min、30 min、60 min相比, DDTC加MLA预处理后30 min时,NF-κB活性明显降低(P<0.01),而与MLA预处理0 min无显著差别(P>0.05)。 结论: (1) MLA预处理对24 h后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2) 核转录因子NF-κB参与心肌预处理后的延迟保护作用,MLA预处理后NF-κB快速的核转移并激活可能是药物预处理延迟保护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内、外源性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I/R)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在大鼠离体心脏I/R模型上分别给以bFGF和bFGF抗血清,以生理多导仪测定心率、±LVdp/dtmax及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变化,并测定冠脉流量、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乳酸盐脱氢酶(LDH)活性以及心肌组织钙、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和蛋白激酶(PKC)、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结果:I/R组心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LDH活性及心肌MDA、钙含量显著升高,ATP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bFGF组±LVdp/dtmax较I/R组分别高42.8%和25.6%,LVEDP低40.0%,再灌末心率/预灌末心率(HRr/HRi)及冠脉流量的(B/A)分别高42.3%和20.3%,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含量及LDH活性分别少28.8%、30.2%(均P<0.01)和32.3%(P<0.05),心肌MDA和钙含量分别少44.4%和35.6%,ATP含量高33.8%。心肌PKC、MAPK活性分别高41.3%和10.1%(均P<0.01);bFGF抗血清组±LVdp/dtmax较I/R组分别低35.1%和38.1%,LVEDP高92.5%,HRr/HRi及冠脉流量的B/A分别少36.0%和45.4%,冠脉流出液中蛋白、肌红蛋白和LDH漏出分别多54.3%、96.2%和34.4%,心肌MDA和钙含量分别高23.6%和49.7%,ATP含量低27.8%,心肌PKC及MAPK活性分别低20.9%和7.7%(均P<0.01)。结论:内源性bFGF是大鼠对抗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0.
目的:在培养的乳鼠心肌细胞缺氧/复氧(anoxia/reperfusion,A/R)损伤模型上,观察金属硫蛋白(MT)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心肌保护中的作用,探讨bFGF心肌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用bFGF(10-10、10-9、10-8mol/L)及同时应用PD098059的bFGF(10-9mol/L)预孵育乳鼠心肌细胞24h,复制心肌细胞A/R损伤模型,光镜下计算细胞存活率,[109Cd]-血红素饱和法测细胞MT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细胞丙二醛(MDA)含量,以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培养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结果:bFGF呈浓度依赖地诱导心肌细胞MT生成,10-10、10-9、10-8MbFGF组MT含量分别高于A/R组54%、62%、76%,并拮抗A/R引起的细胞损伤,细胞存活率高于A/R组,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及蛋白漏出较少,细胞丙二醛(MDA)含量低于A/R组,而用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抑制剂PD098059抑制MT生成则减弱了bFGF的上述细胞保护作用。结论:MT参与了bFGF的心肌保护作用,并与MAPK的介导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他克莫司对大鼠肾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6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I/R组和他克莫司处理组,每组各4个时点( 0.5 h、2 h、6 h、24 h)。建立肾I/R损伤模型;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肌酐(Cr)、肿瘤坏死因子(TNF-α)、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肾组织病理变化;用免疫组化法检测Fa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在相应再灌注各时点,他克莫司处理组血清Cr、TNF-α和MDA水平均低于I/R组(P<0.05),而他克莫司处理组血清SOD活性高于I/R组(P<0.05)。他克莫司处理组肾组织损伤程度明显轻于I/R组。与假手术组比较,I/R组凋亡蛋白Fas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显著增加(P<0.05),而他克莫司处理组凋亡蛋白Fas和caspase-3表达水平则低于I/R组(P<0.05)。结论: 他克莫司能有效抑制I/R引起的自由基产生、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以及TNF-α水平降低,表明他克莫司对大鼠肾I/R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四逆汤能否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及其机制。 方法: 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四逆汤预处理组。延迟缺血预处理组采用经典大鼠冠脉结扎,缺血5 min,再灌5 min,反复循环3次,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四逆汤预处理组给予四逆汤灌胃(5 mL·kg-1·d-1)连续3 d,末次灌药24 h后缺血1 h,再灌1 h。以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为评价指标,测定心肌中NO2-/NO3-的含量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大鼠心肌p38 MAPK及PKC的表达。 结果: 延迟缺血预处理组及四逆汤预处理组心肌梗死面积、血清CK、LDH的值明显少于I/R组,NO2-/NO3-含量显著高于I/R组,p38 MAPK和PKC发生转位且蛋白表达明显高于I/R组。 结论: 四逆汤能诱导心肌延迟预适应,其机制与p38 MAPK的激活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13.
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中cAMP含量变化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心肌缺血预适应时 ,腺苷酸环化酶 (AC)及cAMP变化及意义。方法 :选择SD大鼠 ,随机分成预适应组 (IP组 ) ,缺血 /再灌注组 (I/R组 )及假手术组 (CON组 ) ,手术套管法造成左冠脉主干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后取心脏用TTC法测梗塞面积 ,取血清测心肌酶改变 ,测AC活性变化 ,放免测cAMP水平。结果 :IP组较I/R组心梗面积明显缩小 (p <0 0 0 1) ,心肌酶CK、CK—MB、LDH明显降低 (p <0 0 0 1)。IP组较I/R组AC活性增高 (p<0 0 5 ) ,cAMP含量增加 (p<0 0 0 1)。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心脏 ,缩小梗塞面积 ,减少心肌酶漏出 ,cAMP可能在预适应保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甘氨酰谷氨酰胺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离体心脏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注系统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trol)、甘氨酰谷氨酰胺对照组(Gly-Gln)、缺血再灌注组(I/R)、缺血/再灌注+甘氨酰谷氨酰胺组(I/R+ Gly-Gln)。I/R组及I/R+ Gly-Gln组分别灌注30 min后,全心停灌20 min,再灌注40 min,I/R+ Gly-Gln组于再灌注时在灌流液中加入Gly-Gln;正常对照组连续灌流90 min,Gly-Gln对照组灌流液中加入Gly-Gln。记录各组灌注时,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发展压(LVDP)、左室压力最大变化速率(±dp/dtmax)、心率(HR)及心肌细胞单相动作电位(MAP);同时在相应的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中的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CK)活性。结果:离体大鼠心脏缺血20min,再灌注40 min,导致严重的心功能抑制,表现为LVEDP升高,LVDP、±dp/dtmax降低;再灌注液中加入Gly-Gln后,LVEDP降低,LVDP、±dp/dtmax明显升高(P<0.01)。I/R+ Gly-Gln组冠脉流出液中LDH、CK活性明显低于I/R组(均P<0.01)。结论: Gly-Gln能有效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左室功能下降,减少心肌细胞LDH、CK的释出,表明Gly-Gln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大鼠离体心脏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心肌缺血预处置和再灌注损伤时心肌内源性11,12-环氧二十碳三烯酸(11,12-epoxyeicosatrienoicacid, 11,12-EET)的改变, 探讨内源性11,12-EET在缺血预处置中的作用。方法: 使用雄性Wistar大鼠,通过结扎(60 min)和松开(30 min)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缺血5 min, 再灌注5 min两次造成缺血预处置。实验分5组: ①假手术组(sham); ②缺血再灌注组(I/R); ③短阵缺血预处置组(SI); ④短阵缺血预处置缺血/再灌注组(SI+I/R)。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心肌11,12-EET的含量, 并观察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的变化。结果: I/R组+dp/dtmax、-dp/dtmax以及LVDP均低于、心肌11,12-EET高于sham组及SI+I/R组(P<0.01); 而SI+I/R组心肌11,12-EET也高于sham组(P<0.01)。结论: 整体动物心肌再灌注使大量内源性11,12-EET释放, 是再灌注损伤机制之一;缺血预处置抑制再灌注时心肌11,12-EET的增加, 可能与缺血预处置心肌保护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肠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对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肠黏膜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以大鼠肠系膜前动脉制造I/R和IP模型;用分光光度法测血和肠组织二胺氧化酶(diamine oxidase,DAO)活性;用H-E和PAS特染显示肠黏膜的病理改变并进行Chiu CJ评分;用免疫组化方法显示肠绒毛CGRP、NPY肽能神经并用测微尺测定阳性神经纤维密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组及IP I/R组血DAO水平升高而肠黏膜DAO水平降低,肠黏膜损伤Chiu CJ评分数升高;肠绒毛CGRP阳性神经纤维密度降低而NPY阳性神经纤维密度升高;但IP轻于I/R的变化。结论:小肠IP能减轻I/R引起的肠黏膜机械屏障的组织病理损伤,其机制是通过肠黏膜局部CGRP、NPY肽能神经参与调节其微血管舒缩平衡而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再灌注心肌是否有保护作用。方法:实验采用体重(250±30)gSD雄性大鼠25只随机分成3组,在Langendorff装置上对大鼠离体心脏进行灌流。对照组(C,n=8):在灌注全程均用富氧K-H液(充以95%O2+5%CO2),在恒压(8.33kPa)、恒温(37℃)条件下灌注;缺氧/复氧组(A,n=8):预灌15min后,灌注心脏先全心缺血缺氧15min,随后15min复氧再灌注(37℃);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组(N-WIP,n=9):先将大鼠双后肢捆绑5min,松开5min,反复4次后,随后的方法同R组。在相应时点分别测定冠脉流出液和心肌匀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a2+-Mg2+-ATP酶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同时记录心肌细胞的单相动作电位(MAP)和心肌收缩张力曲线。结果: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能使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心肌组织中MDA含量显著低于A组,心肌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A组,心肌细胞的膜电位、Ca2+-Mg2+-ATP酶活性及肌张力较稳定。结论:非创伤性肢体缺血预处理对大鼠离体再灌注心肌有明显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心肌的抗氧化能力、稳定心肌Ca2+-Mg2+-ATP酶活性和膜相结构等途径,提高心肌细胞对再灌注损伤的抵抗力。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Janus激酶/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子(JAK/STAT)通路在大鼠肠缺血再灌注(I/R)所致肠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雄性健康SD大鼠40只,体重230~255 g,随机分为5组(n=8):假手术组(sham组),仅分离肠系膜上动脉(SMA)但不夹闭;肠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阻断SMA 60 min后开放120 min的方法制备肠I/R损伤模型;AG490(JAK特异性抑制剂)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8 mg·kg-1 AG490,余同I/R组;雷帕霉素(STAT特异性抑制剂)组(RPM组),于夹闭SMA前30 min在大鼠侧腹部皮下注射0.4 mg·kg-1 RPM,余同I/R组;二甲基亚砜组(DMSO组),于夹闭SMA前30 min侧腹部皮下注射2 μmol·kg-1 DMSO,余同I/R组,DMSO系AG490和RPM的溶剂。所有大鼠均于再灌注120 min后取小肠观察肠黏膜形态学变化并行Chiu's评分,同时取肠黏膜组织检测髓过氧化物酶(M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乳酸(LD)含量,采集动脉血检测血清二胺氧化酶(DAO)活性及15-F2t-isoprostane、内皮素-1(ET-1)和血栓烷素B2(TXB2)浓度。TUNEL法检测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并计算凋亡指数;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磷酸化的JAK2(p-JAK2)及STAT3(p-STAT3)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比较,其余各组的Chiu's评分和肠黏膜细胞凋 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0.05);而I/R组和DMSO组的LD和MDA含量、DAO活性、MPO活性、15-F2t-isoprostane浓度、ET-1浓度及TXB2浓度均显著升高,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量也显著升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0.05)。与I/R组和DMSO组比较,AG490组和RPM组的DAO活性、MPO活性、肠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指数、ET-1浓度、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SOD活性则显著升高(P<0.05)。 结论: 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参与了肠I/R所致的肠损伤的发生,其作用与促进氧化应激损伤、中性粒细胞的聚集和肠黏膜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IPC)对青年与老年大鼠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心肌损伤的影响。方法:雄性3月龄(青年)与20月龄(老年)Wistar大鼠,应用离体心脏灌流方法复制心肌IR与IPC模型。实验分为青年缺血/再灌注(YIR)组、青年缺血预适应(YPC)组、老年缺血再灌注(OIR)组与老年缺血预适应(OPC)组。透射电镜观察心肌及心肌线粒体超微结构变化;TTC染色测定心肌梗死面积;比色法测定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心肌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心肌组织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质含量,TUNEL方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氧电极法测定线粒体呼吸功能及钙诱导的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开放情况。结果:与YIR组比较,YPC组心肌梗死面积明显减少,冠脉流出液中LDH活性降低,心肌组织的SOD活性增加,MDA含量降低,心肌硝基化与羰基化蛋白含量降低。电镜下可见YPC组心肌及分离的心肌线粒体膜结构完整、基质致密。YIR组心肌线粒体呼吸控制率与Ⅲ态耗氧量及P/O比值均明显增加,质子漏出减少,钙诱导的线粒体肿胀明显减轻,心肌细胞凋亡率下降。而与OIR组比较,OPC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与YPC组比较,OPC组心肌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增加,心肌氧化应激水平增加,线粒体呼吸功能下降,心肌细胞凋亡与坏死增多。结论:缺血预适应能够保护青年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而老年大鼠心脏对预适应刺激减敏,导致缺血预适应心肌保护作用钝化,这可能与老龄IPC心脏氧化应激水平增加导致线粒体损伤、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人参皂苷Rg1对离体大鼠心缺血/再灌注(I/R)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选取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I/R组、人参皂苷Rg1(1、5、10、20μmol/L)处理组。利用Langendorff灌流系统建立大鼠离体心I/R损伤模型。IabOhart电生理系统实时监测心功能指标,血清生化检测心流出液中心肌酶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不同浓度人参皂苷Rg1均可改善心肌I/R损伤引起的左室发展压(LVDP)和左室内上升/下降最大速率(±dp/dt_(max))的下降,并降低流出液巾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同工酶(CK MB)、肌红蛋白(MYO)和肌钙蛋白I(TroI)的含量,显著减少心肌梗死面积。其中5μmol/L和10μmol/L浓度的人参皂苷Rg1对心的保护作用最显著。结论:人参皂苷Rg1具有药物预适应作用,改善心肌I/R损伤后的心肌生理功能,减少流出液中心肌酶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从而发挥抗心肌I/R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