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3~6岁儿童龋病调查及预防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文  周勤 《中国妇幼保健》2008,23(21):3024-3025
目的:对贵阳市两所幼儿园619名3~6岁儿童的龋齿患病情况及相关龋病危险因素进行调查。方法:对患者母亲文化程度、吃甜食、刷牙情况和换龋率进行了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随年龄增长,患龋率增加,男性发病高于女性,3个危险因素在回归分析中均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龋齿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喜甜食,不注意口腔卫生是导致儿童患龋率增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邢台地区城乡幼儿园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其患病与饮食及口腔卫生的关系,为进一步龋齿的防治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分层结合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邢台地区24所幼儿园4 286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调查家长关于儿童的饮食及口腔卫生情况。结果 4 286名儿童龋齿患病率为52.94%,男童患龋率为53.32%,女童患龋率为52.54%;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龋齿发生与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有关(P<0.05),农村幼儿、睡前经常吃甜食、喝饮料及3岁后刷牙是儿童龋齿患病的危险因素,父母文化程度高是龋齿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邢台城乡幼儿园龋齿患病率较高,幼儿居住地、父母文化程度、睡前吃甜食、喝饮料及开始刷牙时间与龋齿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遵义地区3~6岁留守儿童重症龋患病情况及发病相关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遵义地区城乡幼儿园206例留守儿童龋齿情况进行调查,统计重症龋患病情况,比较重症龋儿童和非重症龋儿童家庭状况、饮食习惯和口腔行为,对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206例留守儿童中重症龋患病率为49.03%(101/206)。重症龋组儿童和非重症龋组儿童的父母文化程度、居住区域、饮水来源、兄弟姐妹、家庭收入、父母龋齿情况、长辈嚼食喂养、使用奶瓶时间、含奶瓶睡觉、糖果甜食摄入、补钙、偏食挑食、开始刷牙时间、刷牙频率、家长监督刷牙、家长口腔保健知识及过去12个月牙疼等17个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补钙、开始刷牙时间、刷牙频率及家长监督刷牙是留守儿童重症龋的保护因素,糖果甜食摄入频率、偏食挑食是危险因素。结论遵义地区留守儿童患龋率高,重症龋患儿较多,在预防方面除要加强控制糖果甜食摄入频率、矫正刷牙习惯、提高家长监督外,还要注意补钙和防止儿童偏食挑食。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北戴河区农村3~6岁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及相关因素,为农村儿童龋病的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的要求对北戴河区蔡各庄小学幼儿园(农村)211名3~6岁在园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进行牙齿涂氟和六龄齿窝沟封闭)并采取对其家长进行问卷的方式调查相关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龋齿患龋率为77.73%,龋均为4.46,患者龋均为5.74,六龄齿萌出率21.40%。患龋率、龋均随年龄增加呈明显上升趋势(P<0.05)。在儿童乳牙患龋率相关的因素中,每天不刷牙、喜吃甜食、零食、母亲文化程度、家长对口腔健康的认知程度与儿童乳牙龋齿高度相关。结论:北戴河区农村儿童乳牙患龋率明显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我国5岁儿童龋齿患病率为66%),应引起各界高度重视并培养儿童养成良好的饮食及生活习惯,提高家长对口腔保健的意识等,减少相关因素对龋齿产生的影响,从而降低龋齿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太原市3~5岁儿童乳牙龋病患病情况及相关因素。方法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1 136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同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 136名3~5岁儿童中患龋754名,共发现龋齿3 138颗。受检者患龋率为66. 40%,龋均为(2. 76±0. 81),城区和乡镇儿童患龋率分别为64. 50%和68. 60%,龋均分别为(2. 80±0. 88)和(2. 70±0. 79),城区和乡镇儿童患龋率保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城市儿童龋齿治疗率为14. 00%,显著高于乡镇儿童(1. 68%)(P0. 05)。每天有效刷牙次数能达到两次以上的儿童仅有89名,57. 04%的儿童3岁以后才开始刷牙,44. 01%的儿童在1. 5岁以后还在喝夜奶,每日进食3次以上甜食的儿童占31. 25%,能够每半年带孩子进行口腔检查的仅占3. 96%。每天有效刷牙次数、开始刷牙年龄、夜奶戒断年龄、进食甜食次数、口腔检查周期是太原市3~5岁儿童患龋的相关因素。结论太原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高,治疗率低,家长应主动学习口腔健康知识,帮助儿童建立健康的口腔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现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学龄前儿童龋齿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景宁畲族自治县城区8所幼儿园2 107名3~6岁儿童进行问卷调查和口腔检查,计算患龋率,并比较不同生活行为对患龋率的影响。结果 2 107名儿童乳牙患龋率为80.87%,3岁组儿童患龋率为68.79%,6岁组儿童患龋率高达87.24%,乳牙患龋率随年龄增长呈升高趋势(P0.05)。父母有龋齿的儿童患龋率为83.73%,高于父母无龋齿儿童的72.23%(P0.05)。吃甜食、喝碳酸饮料频率增加、开始刷牙年龄延迟,儿童患龋率呈上升趋势(P0.05);刷牙方式不正确的儿童患龋率为83.16%,高于刷牙方式正确儿童的78.97%(P0.05)。结论景宁畲族自治县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应针对饮食、刷牙等行为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3~6岁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并构建模型,为降低儿童患龋率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收集400例3~6岁接受龋齿检查儿童的临床资料,根据龋齿的发病情况分为患龋组(281例)和健康组(119例),分析3~6岁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结果 患龋组年龄5~6岁、有龋齿家族遗传史、家属对口腔相关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家庭经济收入<5 000元/月、刷牙开始年龄≥2岁、刷牙方法错误、儿童看牙频率<1次/6个月、刷牙频率<2次/d、嗜好甜食儿童的比例高于健康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年龄5~6岁、家属对口腔相关健康知识认知水平较低、家庭经济收入<5 000元/月、刷牙开始年龄≥2岁、儿童看牙频率<1次/6个月、刷牙频率<2次/d、嗜好甜食为3~6岁儿童患龋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 家庭应关注嗜好甜食的5~6岁儿童的刷牙频率,提高家属对口腔相关健康知识的认知水平,以降低3~6岁儿童的龋齿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 调查分析西安市莲湖区3~6岁儿童乳牙龋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龋病防治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18年9月-2019年6月期间整群随机选取西安莲湖区10所幼儿园的3~6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参照第四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和WHO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对所有对象进行龋病检查并对儿童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对龋患病状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地区998名学龄前儿童的患龋率为66.03%,重症低龄儿童龋齿(SECC)占51.90%;龋均为2.89,龋齿充填率为2.81%。低龄龋病儿童(ECC)和SECC的发生率,随患儿年龄升高的线性增加趋势有统计学性意义(均P<0.05)。龋患率最高的牙位为乳磨牙和上颌乳中切牙,上颌呈W型分布,下颌呈倒V型分布。经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OR=1.368)、含奶瓶入睡(OR=2.273)、经常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OR=1.873)和睡前进食(OR=1.162)为影响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家长乳牙保健意识(OR=0.254)、3岁前开始刷牙(OR=0.649)和刷牙频率(早晚刷牙)(OR=0.331)为影响本地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西安市莲湖区3~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和龋均较高,龋齿充填率低;主要危险因素为年龄、含奶瓶入睡、经常摄入甜食或含糖饮料和睡前进食,保护因素为家长乳牙保健意识、3岁前开始刷牙和刷牙频率。应对家长加强乳牙健康知识宣教,提高保健意识。  相似文献   

9.
寿轶锋 《现代保健》2010,(36):159-160
目的 观察儿童乳牙患龋与早期刷牙的关系.方法 选3岁前刷牙的6岁儿童和6岁前不刷牙或不经常刷牙的儿童各50名,观察其乳牙患龋情况.结果 3岁以前刷牙的乳牙患龋率为46%,平均龋齿数为1.4个.没有刷牙的儿童患龋率为78%,平均龋齿数为3.4个.结论 儿童早期刷牙能够大大的降低乳牙患龋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幼儿乳牙龋病患病情况的影响因素。方法:对北京市154名幼儿龋齿进行检查并对母亲口腔健康状况及相关因素进行调查。结果:154名幼儿中,患龋齿66名,患龋率为42.85%,龋均为2.20;母亲患龋齿的幼儿患龋率为49.35%,明显高于母亲未患龋齿患龋率35.67%(P<0.05);中学、小学及以下的幼儿患龋率为50.64%,明显高于母亲的文化程度在中专、大学以上的幼儿患龋率35.06%(P<0.05);母亲口腔健康知识丰富的幼儿患龋率为31.81%明显低于知识贫乏的幼儿患龋率46.10%(P<0.05)。幼儿开始刷牙年龄在>3岁的幼儿患龋率为47.40%明显高于刷牙年龄在≤3岁的患龋率30.51%(P<0.05);每天用含氟牙膏并能早晚各1次刷牙的幼儿患龋率为31.16%与每天不刷牙的幼儿患龋率52.5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幼儿无佝偻病组患龋率为23.86%,明显低于有佝偻病组的56.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母亲的口腔健康状况、文化程度及幼儿开始刷牙时间、频率、每天坚持用含氟牙膏刷牙、幼儿患佝偻病与幼儿乳牙龋病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张家口市7~10岁小学生龋齿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开展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整群抽样调查张家口市3所小学共2 432名7~10岁小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进行危险因素的问卷调查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查对象的患龋率为38.69%,龋均0.82,患者龋均2.12 .,患龋的主要危险因素有喜甜食、出生地,而坚持刷牙、定期口腔检查、采用窝沟封闭术、餐后漱口则是保护性因素.结论 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与健康的饮食习惯,加强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是降低儿童青少年患龋率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城市亭湖区890名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为儿童口腔预防保健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选择4~7岁儿童890名,龋齿诊断依据高等医学专科妇幼保健专业教材,填写个案调查卡,边询问边检查。检查方法主要依靠视诊。结果890名儿童患龋率45.28%,市区幼儿园儿童患龋率41.60%,城郊幼儿园儿童患龋率50.26%;坚持早晚刷牙患龋率为36.16%,不刷牙患龋率为61.55%;吃糖果、甜食多患龋率77.54%,吃糖果、甜食少患龋率28.06%;龋齿发病情况与儿童家长文化程度关系不密切。结论应定期举办口腔保健卫生知识专题讲座,大力宣传保护乳牙的重要性,以引起家长们的重视,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卫生习惯。  相似文献   

13.
996名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龋齿是儿童的常见病 ,在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中占第 3位。为了解学龄前儿童龋齿患病情况 ,2 0 0 1年9月对我市 5家幼儿园 3~ 7岁的 996名儿童进行了龋齿患病情况调查。1 患龋率与性别的关系在受检的 996名儿童中 ,患龋齿人数 6 0 5名 ,患龋率为 6 0 .74 %。其中男 5 37名 ,女 4 5 9名 ,患龋齿人数分别为 339名和 2 6 6名 ,患龋率分别为 6 3.13%和5 7.95 % ,无性别差异 (U=1.5 8,P>0 .0 5 )。2 龋齿与年龄的关系3岁组受检人数 15 1名 ,患龋人数 6 4名 ,患龋率4 2 .38% ;4岁组受检人数 30 1名 ,患龋人数 15 9名 ,患龋率 5 2 .82 % ;5岁组受…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状况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4月新疆乌鲁木齐10所幼儿园1 680名3~5岁学龄前儿童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入选儿童进行口腔健康检查,同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口腔健康问卷调查,统计儿童患龋率,对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性分析。结果 1 680名学龄前儿童患龋齿率为55. 95%,填充率为19. 76%。不同年龄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不同性别、民族儿童龋齿率、填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 05)。单因素结果分析显示,患龋组、未患龋组儿童年龄、断奶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饭后漱口、开始刷牙时间、刷牙次数、家长受教育程度、关注口腔健康知识方面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 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经常吃甜食零食、刷牙次数及家长关注口腔健康知识为学龄前儿童发生龋齿的危险因素(均P0. 05)。结论新疆乌鲁木齐地区学龄前儿童龋齿发生率较高,填充率较低,应注意调整适龄儿童饮食,培养其口腔卫生习惯,进一步降低儿童龋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学龄前儿童1696名乳牙龋病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情况,便于预防保健.[方法]对顺德城乡结合区20所幼儿园3~6岁1696名儿童乳牙龋病的发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3、4、5、6岁儿童乳牙患龋率分别为7%、19.83%、37.31%、48.44%,男女儿童之间乳牙患龋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χ2=2.07,P>0.05);早晚有无刷牙习惯的两组间患龋率差异无显著性(χ2=0.93,P>0.05);但有夜间进甜食生活习惯者乳牙患龋率较高,两组患龋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53.89,P<0.01).[结论]本组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率与其他报告相比偏低,男女儿童之间乳牙患龋率差异无显著性,夜间进甜食生活习惯与儿童乳牙患龋率的关系非常密切,单依靠刷牙不能减少龋齿的发生但刷牙仍值得我们重视去做.  相似文献   

16.
龋病已被世界卫生组织确认为危害人类健康的3大疾病之一。为了进一步探讨学龄前儿童龋病的发病因素,我们于1988年对沈阳市和平区8所幼儿园817名3~6岁儿童进行了龋病患病情况及致龋因素的调查。本次调查817名儿童,患龋人数为750人,患龋率为91.80%;龋齿数为5781个,龋均为7.08。龋病与全托、日托、3岁前患病情况、母亲妊娠时健康情况及儿童的刷牙漱口习惯等因素无关。儿童龋病与每日吃甜食的次数及睡前吃食物习惯有关。每日吃甜食的次数越多,龋均越高,睡前吃食物者龋均明显高于不吃食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杭州市3~5岁儿童乳牙患龋状况及相关因素,为预防小儿龋齿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杭州市3~5岁800名儿童进行口腔健康调查,并对其家长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儿童一般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口腔习惯,父母文化程度,对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和态度以及行为等,分析影响乳牙患龋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组800名儿童中478名儿童发生乳牙患龋,患病率为59.8%,其中男性患病率为60.2%,女性患病率为59.2%,男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睡前进食甜食次数多、开始刷牙年龄晚、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度低、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差的儿童乳牙患龋率显著升高(P0.05)。结论杭州市800名3~5岁儿童乳牙患龋率较高,儿童睡前进食甜食、开始刷牙年龄、父母对口腔健康知识认识及父母对口腔健康态度均可影响儿童乳牙患龋率。  相似文献   

18.
张华  刘月兰  吴海燕 《中国校医》2009,23(5):554-555
目的对徐州市贾汪区3~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及龋病相关因素进行调查,为龋齿预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随即抽取2 851名城乡学龄前儿童进行调查,并对患儿的生活习惯、口腔卫生、家庭的重视程度等相关因素进行问卷调查和患龋率进行分析。结果贾汪区学龄前儿童患龋率40.7%,2 851名3~6岁儿童,随年龄增长患龋率明显增加;男童患病率明显高于女童;城市儿童患病率高于农村;口腔卫生习惯等诸多因素与患龋率高度相关。结论患龋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上乳切牙和下第二乳磨牙患龋率高;喜甜食、进食后不漱口、和睡前进食及家长不重视口腔保健是致儿童患龋率增高的主要因素。干预应充分利用儿童保健三级网,提高家长和儿童自我保健意识和口腔健康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三亚市2354名2~6岁儿童龋齿患病情况调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三亚市区儿童龋齿的发病情况,探讨集体儿童龋齿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世界卫生组织《口腔健康调查基本方法》,对该市2354名2~6岁集体儿童乳牙龋齿发病情况进行调查。结果:儿童患龋率达61.30%,总龋齿数4762颗,龋均3.3颗,其中男童患龋率为62.96%,女童患龋率为59.42%。龋损程度以浅龋多见,构成比为42.27%,其次为中龋(27.49%)和深龋(15.35%);龋齿充填率8.31%。龋齿发生原因与除乳牙自身解剖与生理原因影响较大外,与当地的饮食习惯,睡前饮奶后不刷牙,平素喜好酸奶、甜食,不良口腔卫生习惯等因素有关。结论:三亚市学龄儿童龋齿发生率高、充填率低。注意儿童膳食习惯,家长指导、监督儿童口腔卫生行为,定期口腔卫生检查,实施氟保护是预防儿童龋齿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调查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龋齿患病现状及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随机抽样选取德阳市区7所幼儿园共347例学龄前儿童进行口腔检查,记录儿童龋齿发病情况,并对儿童家属行问卷调查,分析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影响因素。结果 347例学龄前儿童中患有龋齿共179例,患龋率51.59%,其中共检出648颗龋齿,龋均为3.62颗;患龋牙主要分布在上下颌乳中切牙、第一、第二乳磨牙,有明显左右对称趋势;断奶年龄、甜食食用频率、夜间进食频率、刷牙开始年龄、每日刷牙次数、是否使用含氟牙膏、是否查看刷牙效果、家属口腔卫生知识得分与患龋有关(P0.05),其中甜食食用频率≥3次/d、夜间进食频率≥4次/周是学龄前儿童患龋的危险因素,刷牙次数≥2次/d、使用含氟牙膏是其保护因素。结论德阳市区学龄前儿童乳牙患龋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儿童饮食、刷牙等健康知识宣传,预防龋齿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