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研究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不同时期脑脊液中一氧化氮(NO)浓度的动态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集52例破裂动脉瘤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入院后即刻,出血后第3,5,7,10,14天,采用镉粒还原法检测脑脊液中NO浓度,结果: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NO浓度即有明显降低,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最低,而后逐渐升高,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NO浓度明显低于未痉挛者及无症状的血管痉挛患者,结论: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发生与脑脊液中NO浓度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3.
4.
5.
外伤性脑血管痉挛与脑脊液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外伤后脑脊液中内皮素、一氧化氮浓度动态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重型脑外伤患者30例,入院时GCS<8分。入院后24 h及3,5,7 d动态检测双侧大脑中动脉与颈内动脉颅外段脑血流速度以及脑脊液内皮素与一氧化氮浓度。结果:13例(43%)发生脑血管痉挛。外伤后血管痉挛组与非痉挛组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均高于正常组,一氧化氮浓度均低于正常组。血管痉挛组患者内皮素及一氧化氮浓度变化过程同经颅多普勒超声表现相符,与非痉挛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重度血管痉挛组与轻度血管痉挛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颅脑外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高;伤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的机制可能与脑脊液内皮素升高,一氧化氮抑制,导致血管收缩舒张平衡破坏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CVS)的疗效。方法 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观察两组疗效和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MCA)血流速度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高于对照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均明显降低,但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尼莫地平联合脑脊液置换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的疗效显著,可明显降低大脑中动脉(MCV)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7.
川芎嗪对脑梗死患者内皮细胞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内皮素-1(ET-1)和一氧化氮(NO)在脑梗死发病过程中的病理生理意义及评价川芎嗪对脑梗死患者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ET-1,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NO,用川芎嗪治疗一疗程后检测血浆ET-1和NO水平的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血浆ET-1水平为4854±1025pg/mL,NO为3615±1231μmol/L;脑梗死组血浆ET-1水平为7638±2128pg/mL,NO为2804±1129μmol/L,与对照组比较ET-1显著升高,NO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组经川芎嗪治疗后,血浆ET-1水平为5622±1312pg/mL,NO为4841±612μmol/L,与治疗前比较,血浆ET-1显著降低,NO显著升高(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血浆ET-1和NO发生变化,川芎嗪可显著改善脑梗死患者的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8.
9.
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老年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对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老年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84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予以通心络胶囊和丽珠欣乐组治疗4wk。结果:(1)通心络可明显改善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患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89.7%,丽珠欣乐组总有效率90.2%,两组无显差异;(2)通心络组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明显增加,血清内皮素(ET)水平降低。结论:通心络胶囊能缓解老年冠心病变异性心绞痛的临床症状,改善内皮功能,提示通心络的作用机理之一是通过增加NO,抑制ET介导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在重型脑外伤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重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各39例.2组术后均接受常规治疗,实验组另给予早期清除血性脑脊液治疗.对比2组术后神经功能、生活质量、应激指标变化情况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2组术后12周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周内... 相似文献
11.
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清一氧化氮及内皮素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脑脊液置换对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外周血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对17例SAH患者进行脑脊液置换,并对治疗前后的NO和ET水平进行观察。结果:脑脊液置换后第4日和第7日外周血NO水平分别由(4.45±1.02)μmol/L升高至(8.01±1.01)μmol/L和(7.93±1.87)μmol/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ET水平由(12.32±2.27)ng/L下降至(5.56±0.75)ng/L和(6.02±1.10)ng/L,差异有极显著性(P均<0.01)。结论:脑脊液置换是治疗SAH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对烧伤早期大鼠心肌血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烧伤早期心肌血液灌注的变化,探讨内皮素和一氧化氮(ETs和NO)对心肌血供的影响。方法:以30%TBSAⅢ度烧伤大鼠模型,测定烧伤前及烧伤后1、3、6、12和24小时心肌营养性血流(NBF)、ETs、NO含量及ETs/NO比值变化。结果:烧伤后心肌NBF迅速大幅度下降,心肌组织ETs及NO含量明显增加,ETs/NO比值升高;心肌NBF变化与ETs/NO比值密切相关。结论:烧伤早期心肌ETs及NO产生增多,调控紊乱,ETs/NO比值增加可能是影响心肌血供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3.
颅脑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与内皮素改变对脑水肿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内皮素与一氧化氮对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影响。方法:利用大鼠液压脑外伤模型,测定颅脑损伤后不同时期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及脑组织含水量的变化。结果:血浆内皮素及脑组织含水量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48小时、96小时和16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其中脑组织含水量最高达81.25%±0.16%,血浆内皮素含量最高达(268.91±36.65)ng/L;血浆一氧化氮含量(NO-2/NO-3)于外伤后3小时、6小时和48小时显著升高(P均<0.05),最高达(10.27±1.19)μmol/L。脑组织含水量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8136,P<0.0001;r=0.3414,P<0.05)。病理检查发现内皮素水平升高与脑组织损伤轻重有关。结论:内皮素参与了颅脑损伤后脑水肿的发生,一氧化氮参与了颅脑损伤后的病理生理变化 相似文献
14.
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内皮素、一氧化氮含量变化及通心络对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含量变化及通心络对其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MCAO模型,应用放免方法观察缺血后第3、5、14及30d NO、ET含量变化。结果:MCAO后血浆ET浓度显著升高(P〈0.05),而NO浓度显著下降(P〈0.05);通心络能升高血浆NO浓度,降低ET浓度。结论:MCAO缺血损伤时,NO、ET起着重要作用,通心络则具有防治脑缺血性损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在烧伤后肝脏血流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动态观察大鼠30%Ⅲ度烧伤后血浆及肝脏ET、NO含量及肝脏血流量的变化,应用ET受体拮抗剂和外源性NO载体观察其对烧伤大鼠肝脏血流量的影响。结果:大鼠烧伤后肝脏血流量明显下降,伤后血浆及肝组织ET和NO含量明显升高,由于ET升高幅度相对较大,ET/NO比值也显著增加,肝组织ET、ET/NO改变与肝脏血流量的降低呈显著负相关;伤后在一定的液体复苏下应用两种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在一定程度上明显使肝血流量增加,同时拮抗ET受体A(ETA)、ET受体B(ETB)较单独拮抗ETA效果好,ET受体拮抗剂和NO供体配合使用效果更佳。结论:烧伤后由于肝脏ET的增加和内源性NO相对不足,导致肝脏血管收缩造成肝脏血流量下降,拮抗ET的作用和(或)补充外源性NO则可一定程度逆转烧伤后肝脏血流量下降 相似文献
16.
正心泰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心肌及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内皮素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正心泰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家兔心肌及血管内皮细胞一氧化氮合酶(NOS)和内皮素(ET)的影响.方法:将40只家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卡托普利组、正心泰高剂量和低剂量组5组,给药后1周,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方法,造成AMI模型.制模后3 h处死动物,取心肌组织制成切片,应用原位杂交及图像分析仪方法进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和ET-1 mRNA表达的分析.结果:正心泰高、低剂量组及卡托普利组的eNOS mRNA表达均较模型组提高,ET-1 mRNA表达则均有所下降,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正心泰与卡托普利一样通过调控NOS和ET基因表达来达到对AMI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浆内皮素(ET)和一氧化氮(NO)含量变化在偏头痛发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D)检测具有典型脑动脉痉挛频谱表现的50 例偏头痛患者,测定其大脑部分动脉的收缩期血流速度(V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和平均血流速度(Vm ),大脑中动脉收缩峰血流速度(Vs MCA)/颈内动脉颅外段收缩峰血流速度(Vs ICA)以及血浆ET和NO含量,并与40 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偏头痛组Vs〔(13478±1068)cm /s〕、Vd〔(6339±588)cm /s〕、Vm 〔(9130±554)cm /s〕、Vs MCA/Vs ICA(232±044)和血浆ET〔(8200±2545)ng/L〕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9122±1023)cm /s、(4603±643)cm /s、(6003±929)cm /s、(170±012)和(6571±1123)ng/L,P均< 001〕,血浆NO 含量〔(5625±2221)μm ol/L〕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7452±2013)μm ol/L,P< 001〕;且随着血管痉挛支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不稳定心绞痛患者使用阿魏酸钠治疗前后血清中内皮素,一氧化氮的变化及临床疗效。方法:105例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阿魏酸钠治疗组。分别对两组患者测定用药前后血清内皮素,一氧化氮水平及观察心绞痛疗效,心电图改变。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心电图ST段和T波恢复情况,治疗组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内皮素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氧化氮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阿魏酸钠注射液疗效显著,能够调节内皮细胞功能,对不稳定心绞痛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