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先心病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症患者,由于心肺功能严重受损,术后并发症多,死亡率高.我们在无Swan—GanZ导管监测下,对35例重度肺动脉高压症患者实行了室间隔缺损修补术.本文就其术后监测的经验与体会总结如下. 临床资料 本组35例,男,20例,女,15例;年龄 4~32岁。其中15岁以上15例.因感冒或肺炎就诊者20例,有心衰史者5例.NYHA心功能Ⅰ级10例,Ⅱ~Ⅲ级25例。胸部X线检查 肺动脉段明显突出者27例,肺门血管残根症者5例;心电图 双室肥厚和右室肥厚为主各14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CD—UCG)室间隔回声中断1.1~3.2cm;右心导管检查 主肺动脉收缩压(PASP)10.3~14.4Kpa,主肺动脉平均压(PAMP)6.0~10.5kpa. 相似文献
4.
病例:女,6岁。自幼易患呼吸道感染,活动后心慌气短,剧烈活动后紫绀。体检。BP12/8kpa,心率96次/分,体重16kg,发育中等,鸡胸,两肺呼吸音清,胸骨左缘三四肋间可闻及Ⅲ/6级全收缩期杂音。Hb128g/L,WBC6.9×10~9/L,Ht0.48。ECG 为窦性心律、右心室肥厚。胸片:肺血多,心影呈二尖瓣型,肺动脉段明显突出,左心缘向左扩大,心胸比值0.56。右心导管:右室血氧含量较右房高1.49mmol/L。提示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占肺循环血量的88.9%。右室压力17.3/0.7kpa。诊断:先天性心室间隔缺损(VSD)伴重 相似文献
5.
对86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的患者,术前应用氧疗及血管扩张药物—前列腺素E1,术中选择性能优良的微滤器和膜式氧合器,术后合理应用呼吸机,及时加用PEEP,适当延长呼吸机使用时间,有效地清除了呼吸道分泌物,必要时用纤维支气管镜配合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经过采取一系列呼吸道护理的措施,减少了术后肺部并发症,提高了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6.
7.
8.
9.
10.
林晰瑜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00,16(8)
患者女 ,2 5岁。自幼起活动时感胸闷、气促、心慌。易患呼吸道感染。体查 :发育差 ,贫血貌 ,轻度紫绀。心脏听诊 :胸骨左缘三、四肋间闻及连续性机器样杂音 ,P2 分裂、亢进。超声所见 :全心扩大 ,右室流出道及主肺动脉增宽。大动脉短轴观 :升主动脉横断面与主肺动脉间见 10 mm回声失落区。左室长轴观 :室间隔膜部见 2 4mm中断。彩色多普勒 :整个心动周期可见束状红黄色彩流由主 -肺动脉隔缺损处进入主肺动脉干并沿其内缘走向肺动脉瓣 (图 1)。CW探及双期湍流频谱。室间隔缺损处收缩期可见束状红黄色彩流由左室经缺口进入右室(图 2 ) ,舒张… 相似文献
11.
12.
13.
1岁以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总结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1岁以内患儿室间隔缺损 (VSD)伴肺动脉高压 (PH )的效果。方法 :2 0 0 2年 5月至 2 0 0 3年 12月 ,采用急诊和亚急诊手术治疗 46例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的婴儿 ,其中男 3 7例 ,女 9例。年龄 2 7d~ 12个月 ,平均 ( 5 14± 3 12 )月。体重 3 0~ 8 5kg ,平均 ( 4 98± 1 2 1)kg。室间隔缺损膜周型 3 6例 ,肺动脉瓣下型 8例 ,多发型 (膜周部 +肌部 ) 2例。其中 6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PDA) ,9例合并房间隔缺损 (ASD ) ,2例合并PDA、ASD及主动脉缩窄 (COA)。所有患儿均在全麻低温体外循环下行VSD一期修补和合并畸形矫治术。结果 :全组术后早期 ( 3 0d)无死亡 ,发生并发症 14例 ,发生率 3 0 4%。二次气管插管 4例 ,肺动脉高压危象 1例 ,低心排 2例 ,心律失常 2例 ,纵隔感染、胸骨哆开 2例 ,残余分流 3例 ,经治疗痊愈出院。结论 :对反复肺炎、心力衰竭 ,药物控制不佳 ,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室间隔缺损婴儿 ,可行急诊或亚急诊手术治疗 ,术前必要的调整和术后并发症的防治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婴幼儿室间隔缺损(VSD)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PH)外科治疗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技术及围术期的处理.[方法]46例VSD耍幼儿,均合并重度PH,合并卵圆孔未闭(PF0)及房间隔缺损(ASD)32例,2例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主动脉瓣下VSD 30例,膜周部VSD16例.全部患儿均在中低温、中低流量体外循环下进行手术,VSD均采取补片修补,ASD和PDA予以直接缝合.[结果]死亡3例,手术病死率为2.9%,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1例存在3 mm残余漏.所有患儿术后3个月至1年随访,生长发育好.[结论]合并重度PH的VSD患者儿,尽早行手术治疗,并且手术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6.
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11例的围手术期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2006/2008年对11例室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双向分流患者应用单向活瓣补片进行室间隔缺损的修补手术,通过加强围手术期护理,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岁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围手术期护理方式与特点。方法对60例1岁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加强支持疗法,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保护心功能,充分作好术前准备;指导家属正确照顾和喂养患儿;术后加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监测与管理,严密观察病情;及时防治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结果全组病人手术30天内死亡3例,其中反复出现肺动脉高压危象致呼吸系统衰竭2例,术后急性心包填塞致心跳骤停、重度低心排综合征1例,其余康复出院。结论对1岁以下婴儿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手术前后加强支持疗法,预防和控制呼吸道感染,术后加强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监测与管理,正确处理休息与有刺激性的检查和护理之间的关系,是患儿尽快恢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自六十年代低温体外循环在外科临床应用之后,心胸外科得到了飞跃的发展,房室间隔缺损的手术治疗已得到圆满解决,如已发展至双向分流的肺动脉高压,则死亡率明显升高,特别是超声心动图提示右向左分流为主的病人,往往列为手术禁忌证。自1993年3月以来,我们对25例房室间隔缺损并双向分流的肺动脉高压病人进行手术治疗,效果良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呼吸道管理是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护理的重点,尤其低体重患儿,由于其呼吸系统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即气道湿化、有效排痰以及良好的呼吸机管理,对减少并发症有显著疗效。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1年4月收治的44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44例病人,其中男19例,女2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41岁。缺损<1.0 cm 12例,缺损≥1.0 cm 32例;肺动脉高压轻度9例、中度32例、重度3例,采用低温体外循环行室缺修补术,使用呼吸机时间12 h±8 h,其中42例病人用呼吸机6 h~94 h,根据病… 相似文献
20.
呼吸道管理是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病人术后护理的重点,尤其低体重患儿,由于其呼吸系统在解剖、生理上的特殊性,容易并发呼吸功能不全,即气道湿化、有效排痰以及良好的呼吸机管理,对减少并发症有显著疗效。现将我科2000年1月-2001年4月收治的44例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术后病人的护理经验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