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颈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是内科门、急诊常见病,由于颈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大多采用内科保守治疗,我院自2004年1月至2007年1月,采用利多卡因联合灯盏细辛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我们运用直流电威灵仙醋溶液和钩藤溶液离子导入,配合平肝通络汤内服治疗97例以眩晕为主症的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本组146例随机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97例,男54例,女43例,年龄21~69岁,平均(41.7 ±2.34)岁;病程5个月~13年,平均(3.9 ±2. 17)年;治疗前症状积分值(19.5± 2.47)分。对照组49例中,男27例,女22例,年龄 23~ 67岁,平均(42.3±2.51)岁;病程4个月~11年,平均(3.7±2. 34)年…  相似文献   

3.
4.
5.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病。属于中医“痹证”、“眩晕”、“痿证”等范畴。颈性眩晕,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椎动脉型颈椎病。以眩晕为主症。表现为头晕目眩,恶心欲吐或呕吐,颈项强痛,活动不利,动则症剧,甚或猝倒。自2002年3月以来,我们采用中医药治疗此类病人31例,收到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颈性眩晕是颈椎关节、肌胜、韧带等退行性改变引起的临床症候群。其治疗以输液、理疗、牵引、按摩等综合治疗为主。笔者采用单纯手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级患者120例均有不同程度头晕、恶心、视物模糊,颈枕部麻木不适等,均经临床各种检查排除其它疾病。其中住院25例,门诊95例;男性58例,女性62例;年龄最小28岁,最大54岁。盂.2治疗方法1.2.1.选穴:太阳、率谷、百会、风地、肩并、附分、魄户、神堂、青百、记诏、中府、天宗,每穴半分种。l.2.2.手法:探颈肌,从枕外粗隆至第7颈椎根突各3遍;旋拨法…  相似文献   

7.
笔者试用推拿为主治疗颈性眩晕84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总结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患者84例,其中男38例,女46例;年龄23~64岁,其中40岁以下25例,40岁以上59例。工人15例,教师18例,财务电脑人员30例,农民2例,驾驶员10例,干部9例。患者病程1周~10年,平均半个月。眩晕发作1d~3个月。所有病人均进行X线摄片,X线示生理曲度改变者56例,均有骨质增生、椎间孔变小者68例,65例行多普勒检查示椎动脉供血不足。除了眩晕外尚伴有颈肩痛84例,伴眩晕84例,伴头痛40例,伴…  相似文献   

8.
对48例颈性眩晕患者采用推拿方法治疗,平均治疗21.8次,总有效率达91.7%,提示手法推拿确有消除无菌性炎症,纠正关节错位,改善交感神经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推拿治疗颈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48例颈性眩晕患采用推拿方法治疗,平均治疗21.8次,总有效率达91.7%,提示手法推拿确有消除无菌性炎症,纠正关节错位,改善交感神经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颈性眩晕的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有颈椎的高度和椎动脉的长度平衡关系被破坏,也即是颈椎间盘退变使整个颈椎高度缩短,而椎动脉相对延长,以致血管迂曲、狭窄,颈椎骨赘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分布极为广泛,颈椎交感神经受挤压,导致椎动脉痉挛,或交感神经功能失调,造成对侧代偿不能;颈部软组织劳损以及先天畸形等.运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吴毅文教授的经验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吴毅文教授的推拿手法以下简称"吴氏手法").此手法能疏通经络,缓解椎动脉的痉挛和解除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而达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以至临床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中老年人经常早晨和晚问感到头晕,便晃动和摇摆颈部使头脑清醒,结果事与愿违,头晕更加明显。在活动颈部时还常常出现眼前发黑现象,实际上这些症状的出现是大脑供血不足所致,而活动颈部使大脑缺血更加严重,甚至影响到了眼睛的血液供应,出现眼前发黑和暂时性视力障碍症状。  相似文献   

12.
颈性眩晕是由颈椎骨关节性病变、颈背部软组织损伤而导致椎动脉缺血引起的,属于“颈椎病”的范畴,常见于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由于本病近几年刚被发现,以往临床上往往被误诊为“梅尼埃病”、“脑动脉硬化”等,常得不到有效地治疗。笔者在临床上运用推拿手法为主治疗颈性眩晕,取得了明显的疗效。现就治疗情况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55例均为2003年1月 ̄2004年12月门诊病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35例;年龄最小32岁,最大65岁,平均39.2岁;病程最长8年,最短3d。55例均有眩晕,伴头部沉重不适感,多在体位改变时诱发,颈背部受凉、…  相似文献   

13.
吴氏手法治疗颈性眩晕14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恪材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1):1712-1712
颈性眩量的发病因素较多,主要有颈椎的高度和椎动脉的长度平衡关系被破坏,也即是颈椎间盘退变使整个颈椎高度缩短,而椎动脉相对延长,以致血管迂曲、狭窄,颈椎骨赘直接压迫或刺激椎动脉;颈部交感神经纤维分布极为广泛,颈椎交感神经受挤压,导致椎动脉痉挛,或交感神经功能失调,造成对侧代偿不能;颈部软组织劳损以及先天畸形等。运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康复运动医学科吴超教授的经验推拿手法进行治疗(吴超教授的推拿手法以下简称“吴氏手法”)。此手法能疏通经络,缓解推动脉的痉挛和解除交感神经的刺激,从而达到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体征以至临床治愈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肌与颈椎的关系,运用颈部软组织松解手法按摩,以筋骨并重、动静结合为原则治疗交通警察颈性眩晕,以达到恢复颈性动静平衡的目的。方法选择诊断明确、症状典型的60例交通警察作为治疗组,并与对照组56例进行对比。治疗组运用手法按摩联合药物治疗,对照组单纯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组治愈404例,占667%;好转18例,占30%;无效2例,占33%;总有效58例,占96.7%。对照组治愈15例,占268%;好转17例,占30.4%;无效24例,占429%;总有效32例,占57.1%。经统计学处理,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只要诊断明确,手法得当,手法按摩无疑是防治颈性眩晕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5.
颈性眩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眩晕的诊断和治疗较为复杂,它涉及耳鼻喉科、神经科、骨科、眼科、内科等多个学科.若患者主诉以眩晕为主并伴有颈部不适,则应考虑并排除颈性眩晕、良性发作性体位眩晕症(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 vertigo,BPPV)、外淋巴瘘、耳蜗迷路震荡、偏头痛性眩晕、中枢性和周围性前庭功能障碍等多种疾病[1],可见其复杂性.本文就颈性眩晕的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做一个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6.
颈性眩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颈性眩晕顾名思义就是因颈源性因素引起的眩晕综合征。其特点是头颈部前后屈伸及左右转动时突发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可因颈椎小关节紊乱的纠正而得到缓解。颈源性眩晕的症状在临床十分多见,已引起学们的普遍重视。对于这种疾病的命名,曾有过颈后交感神经丛综合征、颈椎综合征、椎动脉压迫综合征、椎动脉供血不足、颈前庭综合征、颈性偏头痛、颈性眩晕等.反映出我们对于此病的认识不断深入,但仍有许多问题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7.
颈椎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约有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的表现,且有年轻化趋势。颈性眩晕给患者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崇尚疗效可靠且无毒无副作用的治疗方法,物理疗法即是其中之一。因此我们遵循物理治疗原则,选择10%乌头酊离子导人治疗颈性眩晕,通过经颅多普勒(TCD)了解治疗前后椎动脉系血流变化,观察10%乌头酊离子导人对颈性眩晕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疗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70例赵生富,万仁琼四川医学,1995,16(3):159本组共105例。治疗组70例,其中耳源性眩晕症30例,颈性眩晕症33例,其他眩晕症7例。男性33例,女性37例,18~30岁7例,31~45岁21例,46~60岁30例,60...  相似文献   

19.
眩晕症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征候,临床表现为发作性眩晕、恶心、呕吐、耳鸣及听力下降等。其确切病因未明、可能是由于植物神经功能失调致迷路动脉痉挛、继而使内淋巴产生过多或吸收障碍,导致迷路水肿及内淋巴系统压力增高,产生内淋巴腔扩大及内耳末梢器缺氧变性等病理变化所致。本文就利多卡因治疗本征的疗效进行小结,并略加讨论。8例中男3例,女5例。年龄最小25岁,最大58岁,病程2~12  相似文献   

20.
我科自1983年以米应用利多卡因治疗眩晕症10例,效果甚佳,现小结如下: 临床资料10例虑者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在16~65岁间,30岁以上者8例。临床诊断为美尼尔氏病者8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致眩晕2例。10例中仅有2例过去有类似发作史,其余8例均为首次发病。全部为突然发作的视物旋转或自身旋转感,伴恶心呕吐者9例;耳鸣者4例;3例有眼球震颤。除1例为患病后50天方接受此项治疗外,其余均在发病后6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