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以针灸为主治疗小儿脑性瘫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儿脑性瘫痪有效治疗方法。方法应用传统医学疗法与现代康复医学疗法相结合进行治疗。结果46例脑性瘫痪患儿治疗3~6个月,显效24例,有效18例,总有效率91.3%,显效率52.2%。结论综合康复疗法是治疗脑性瘫痪的较好疗法。  相似文献   

2.
物理疗法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疗效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以物理疗法(PT)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274例脑瘫患儿分组治疗。第1组单纯药物组.第2组药物、头针、穴位注射组.第3组综合康复组。疗效评价分4等:正常化、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总有效率.第1组62.9%,第2组91.1%.第3组92.6%。第1组与第2组总有效率之比有非常显差异(P<0.01)。第2组与第3组总有效率之比无显整异(P>0.01),但第2组与第3组的正常化与显效率之比有非常显差异(P<0.01),即第3组的治疗质量明显优于第2组。结论:以PT为生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较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轻、中型痉挛型脑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以物理疗法( P T) 治疗小儿脑瘫的疗效。方法:将274 例脑瘫患儿分组治疗。第1 组单纯药物组,第2 组药物、头针、穴位注射组,第3 组综合康复组。疗效评价分4 等:正常化、显效、有效、无效。结果:总有效率,第1 组62 .9 % ,第2 组91 .1 % ,第3 组92.6% 。第1 组与第2 组总有效率之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01) 。第2 组与第3 组总有效率之比无显著差异( P> 0 .01) ,但第2 组与第3 组的正常化与显效率之比有非常显著差异( P< 0 .01) ,即第3 组的治疗质量明显优于第2 组。结论:以 P T为主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小儿脑瘫较为有效的方法,尤其对轻、中型痉挛型脑瘫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4.
张冰  杨爱武 《现代康复》1998,2(8):813-813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儿童严重致残重要原因,我国发病率平均1.8‰~4‰(199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实用儿科学》)。脑瘫是出生前到生后1个月由各种原因所致非进行性脑损伤综合征,主要表现中枢神经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婴儿期可伴智力落后、癫痫、听觉、视力障碍等。我院于1993年1月~1996年12月对诊断为脑瘫的25例患儿进行病因分析综合康复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小儿脑性瘫痪综合康复训练效果观察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戚虹  魏玉红 《现代康复》2001,5(4):133-133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综合康复治疗对脑性瘫痪(CP)的疗效。方法 :将60例脑性瘫痪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针灸、运动疗法、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单一药物治疗。结果 :治疗组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综合康复治疗脑瘫较单一药物治疗更有效。  相似文献   

7.
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月内 ,运动中枢受损而出现的非进行性中枢性运动功能障碍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我们从 1998年 5月~ 2 0 0 1年 5月对160例脑瘫患儿进行了综合治疗 ,报道如下。160例患儿均来源于本院门诊及住院病房 ,男 114例 ,女 46例 ,年龄 4月~ 1岁 2 5例 ,1~ 3岁 110例 ,4~ 6岁 2 5例 ,均根据第一届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拟定的标准[1] 确诊。病因 :难产、窒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 115例 ,早产低体重 15例 ,黄疸 5例 ,不明原因 2 5例。智力正常 90例 ,轻度低下 70例。治疗方法  (1)运动疗法 :按…  相似文献   

8.
9.
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小儿脑瘫患儿90例,采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运动疗法、作业疗法、推拿按摩等进行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添加针刺治疗,1月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以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和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GMFM)评价治疗效果。结果:3个疗程后,治疗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93.3%和91.1%,对照组神经发育功能评定及粗大运动功能评定量表有效率分别为80.0%和82.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结合综合康复治疗脑性瘫痪有较好的疗效,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小儿脑性瘫痪的诊断与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目的 探讨小儿脑性瘫痪的早期症状,康复治疗干预的方法。方法通过68例痉挛型脑性瘫痪小儿治疗前后运动发育率的比较说明康复治疗的意义。结果 治疗后脑瘫儿童的运动发育率明显提高。结论 康复治疗方法在脑性瘫痪儿童的运动功能提高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2.
脑性瘫痪流涎症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宫本宏  李林  金国威 《现代康复》1997,1(2):118-119
小儿脑性瘫痪是出生前到出生后一个月发育时期非进行性脑损伤所致综合征,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其中25%-35%患儿存在流涎症。流涎对脑瘫儿童造成的不良后果包括社会排斥,衣服长期潮湿和恶臭,頦部皮肤刺激症状,以及总体液和营养摄入少。由于不卫生流涎还可感染和传播传染病,此外尚可影响患儿的语言发育。  相似文献   

13.
头针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雪  尚清 《中国临床康复》2002,6(5):748-748
  相似文献   

14.
脑性瘫痪的预防及早期综合治疗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5年来,我科采取综合措施,对脑瘫儿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现将我们的方法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 6个月以内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 . 方法采用感觉统合积极治疗、穴位按摩、功能训练 . 结果 63例中 5个月~ 1岁有效率达到 95% , 1~ 2岁有效率达到 88% , 2~ 3岁有效率达到 75% . 结论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著 , 且年龄越小 , 效果越佳 .  相似文献   

16.
王应良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5039-5039
探讨便捷、实用、有效的脑性瘫疾(脑瘫)患儿综合康复治疗方法,采用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医学相结合的方法,全面评估脑瘫患儿的功能缺陷后因人而异进行个体化综合治疗,用《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标准》3类13项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显示本组56例脑瘫患儿平均治疗4.7个月,总有效率达到84%。  相似文献   

17.
小儿脑性瘫痪的综合康复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香桃 《现代康复》2001,5(11):89-89
  相似文献   

18.
冯水容 《现代康复》2001,5(12S):120-120
目的:探讨6个月以内治疗小儿脑性瘫痪促进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采用感觉统合积极治疗,穴位按摩,功能训练。结果:63例中5个月-1岁有效率达到95%,1-2岁有效率达到88%,2-3岁有效率达到75%,结论:早期功能康复治疗效果显,且年龄越小,效果越佳。  相似文献   

19.
小儿脑性瘫痪(脑瘫)是脑组织损伤变性留下的后遗症,其康复不仅是单纯的躯体形态功能的复原,还要对各种功能,如生理、心理、精神、情绪的补偿和促进各项能力的发展,以减轻残废程度,尽量使患儿具备生活自理能力,重返社会。因此目前脑瘫的康复原则是采取综合康复疗法 [1],使患儿能全面康复。我院自 1996年~ 2000年收治脑瘫患儿 785例,均采用了综合康复疗法,收到了较好效果,现将治疗实施与护理方法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本组患者 785例 ,其中男 507例,女 278例,年龄 3~ 6个月 97例, 7~ 12个月 168例, 13~ 36个月 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