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Background: Needling special scalp region can deroppilate meridian, increase blood flow of brain, alleviate cerebral vascular spasm, promote collateral formation, delete local spasm and joint dysfunction. Motion training can improve metabolism and regulation of central nervous system and veggetable nervous system;moteover induce the formation of eompensatory mechanism.  相似文献   

3.
4.
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22例,均按照1986年全国第2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犤1犦,并经CT确诊的脑梗死或脑出血;108例为第1次发病无偏瘫后遗症。14例为第2次发病;全部122例病人于发病后10d入际。将122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康复治疗组60例,其中脑梗死37例,脑出血23例;对照组62例,其中脑梗死35例,脑出血27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史及伴发病评分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1.2方法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中脑梗死,在发病后24h~10d;脑出血,在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强化运动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 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0例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强化运动治疗, 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治疗。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8,12周后比较2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采用NIHSS评分)、运动功能(采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采用MBI评分)、失语(采用WAB评分)等情况。 结果① 2组患者治疗前FM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2组FM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12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② 2组患者治疗前M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2组MB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后差异更加显著(P<0.01)。③ 2组患者治疗前WA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2组WA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2组患者的NIH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强化运动治疗与常规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及语言能力的提高均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强化运动治疗的作用更明显。两者对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作用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偏瘫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是综合性的 ,针灸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 ,我们将 6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 ,结果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66例研究对象为 1 996年 8月~2 0 0 0年 8月由神经内科转入和直接由门诊收入我科住院的脑卒中患者。病程 <1~ 2月。均经 CT或MRI确诊 ,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 2组 ,A组 32例 ,男 2 1例 ,女 1 1例 ;平均年龄 55.6岁 ;脑出血 8例 ,脑梗死 1 5例 ,混合性脑卒中 9例。 B组 34例 ,男 2 2例 ,女 1 2例 ;平均年龄56.3岁 ;脑出血 7例 ,脑梗死 1 8例 ,混…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A组)、针刺组(B组)、镜像组(C组)、联合组(D组),每组20人。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B组增加针刺治疗,C组增加MT,D组增加针刺治疗和MT。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估4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Wolf上肢运动功能(WMFT)评分。结果:治疗后,4组FMA-UE评分、MBI评分、WMF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1),上述3项评分:D组明显高于A、B、C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比单一使用针刺或镜像疗法更有利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系统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改清  胡俊祥 《现代康复》1999,3(12):1479-1479
目的;探讨应用Brounnstrom促进技术等方法治疗.对脑章中偏瘫的影响。方法:对100例病后1个月以内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患,他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以Brounnstrom促进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以及适度的日常生活活动(ADL)训练。结果:康复组患肢运动功能,ADL水平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对比有显差异,P<0.01。结论:早期规律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应用Brounnstrom 促进技术等方法治疗,对脑卒中偏瘫的影响。方法:对100 例病后1个月以内以偏瘫为主要表现的脑卒中患者, 分为康复组与对照组,康复组采用以Brounnstrom 促进技术为主的运动疗法以及适度的日常生活活动(ADL) 训练。结果:康复组患肢运动功能,ADL水平有明显提高,与对照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早期规律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中步行训练对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的疗效。方法符合入选标准的50例脑卒中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25例,在社区医院接受系统的步行训练,每周5次,连续干预3个月;对照组25例,在家中自行步行训练,每周随访1次。分别在入组时和治疗1个月、3个月后进行"起立-行走"计时测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及生活满意度评分(SWLS)。结果两组在治疗1个月后,"起立-行走"计时测试、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测、生活满意度评分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较治疗前有明显好转,并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社区中开展步行训练能改善脑卒中后典型偏瘫步态,提高患者的步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头针加体针对脑卒中后偏瘫的康复疗效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相似文献   

12.
脑卒中后偏瘫的治疗是综合性的,针刺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手段。我们将132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进行疗效对比观察,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本组132例为我院住院脑卒中患者。病程<2个月,均经CT或MRI确诊,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将所有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平均年龄56.8岁;脑出血15例,脑梗死30例,混合性脑卒中19例。B组68例,男45例,女23例,平均年龄57.2岁;脑出血13例,脑梗死37例,混合性脑卒中18例。1.2方法两组均予中西药物治疗和功…  相似文献   

13.
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疗效。方法126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对照组62例,观察组接受点穴及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仅接受运动疗法治疗。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期间所有患者无不良反应,无新的出血或梗死。观察组的Brunnstrom评分、FuglMeyer(FMA)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点穴结合运动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安全有效,且效果优于单一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康复理疗应用于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病情稳定2~10d后接受康复理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FMA评分具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具有改善,但治疗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理疗可明显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障碍,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采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治疗脑卒中偏瘫的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60例。对照组常规神经促通技术联合强制性运动治疗模式,研究组使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疗法,5次/周,治疗8周。两组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分别用简式Fugl-Meyer运动评价表、日常Bathel指数量表等进行综合评估。结果治疗后研究组FM运动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治疗后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运动想象联合强制性运动可有效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恢复,恢复其肢体功能。  相似文献   

16.
帅记焱  刘雅丽 《中国康复》2013,28(6):437-438
目的:观察运动再学习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脑卒中偏瘫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观察组给予运动再学习疗法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康复治疗.采用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CNS)、简式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价法、改良巴氏指数(MBI)评定,分别评定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治疗8周后,2组CN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且观察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FMA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1),且观察组更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两种治疗方法均有助于患者功能恢复,运动再学习疗法较传统康复治疗方法更能有效地促进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7.
为探讨脑卒中偏瘫上肢运动功能恢复与早期康复治疗的关系,对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研究。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9年10月~2001年3月在本院康复科及神经内科住院首次发病的脑卒中患者共94例。均经临床CT、MRI确诊,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的诊断标准。无明显语言及认知障碍。随机分成两组:康复组47例,男28例,女19例,年龄43~78岁,平均60.5岁。脑出血30例,脑梗死17例。左侧偏瘫21例,右侧偏瘫26例。对照组47例,男26例,女21例,年龄43~74岁,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强制性运动治疗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两组患者急性期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待生命体征稳定后给予康复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包括被动活动关节、坐位平衡、站立平衡、步态训练及日常生活活动再学习训练等治疗;治疗组采用强制性运动疗法,包括限制健肢的使用,集中、重复、强化训练患肢,把训练内容转移到日常行为中。两组每天训练1 h,每周5 d,4周后对两组进行康复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高于对照组的7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均升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强制性运动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可促进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9.
20.
正偏瘫肩痛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约为12%—60%不等~([1—4])。它不仅发生在脑卒中的早期阶段,也可以持续至慢性阶段~([4])。其发病原因不是单一的,疼痛往往发生在运动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活动范围受限。不仅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影响患者情绪;还会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影响功能恢复,造成抑郁以及延长住院时间等~([5—7])。因此,关于偏瘫肩痛的研究一直是康复的焦点,目前的治疗研究包括运动疗法、理疗、肉毒毒素注射、皮质类固醇注射、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