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周围神经损伤的强度—时间曲线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蓓蓓  尹春玲 《现代康复》2000,4(11):1640-1641
目的 探讨强度-时间曲线诊断法在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周围神经损伤118例,178条神经,进行强度-时间曲线检测。其中31例33条神经进行了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测定,16例进行了手术探查,42例48条神经进行了动态检测。结果 51例71条神经79块肌肉为正常神经支配,32例56条神经59块肌肉为部分失神经支配,35例51条神经53块肌肉完全失神经支配。结论 强度-时间曲线诊断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的价值和意义。方法周围神经损伤患者649例,采用PC-88I型程控神经肌肉诊疗仪测定强度-时间曲线共1458条。结果正常100例,部分变性415例,完全变性134例,阳性率为84.59%;所检测的1458条I/T曲线中,正常曲线372条,部分变性776条,完全变性310条,阳性率为74.48%;神经干性损伤的电诊断及I/T曲线的阳性率明显高于神经根性损伤(P〈0.05)。结论I/T时间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康复评定具有一定的价值和意义,但神经干性损伤阳性率明显高于神经根性损伤。  相似文献   

3.
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周围神经损伤72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刺激神经肌肉运动点找出10个脉冲宽度刺激点的基强度并绘出曲线,以探讨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周围神经损伤的实用价值。结果:72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正常神经支配30例,部分失神经支配26例,完全失神经支配16例。提示强度-时间曲线测定对于周围神经损伤具有协助诊断,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陆永红 《现代康复》2001,5(11):64-65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8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的I/t曲线102条,同时比较31例手术探查情况,结果:102条周围神经损伤的I/t曲线,正常神经支配32条,部分失神经支配39条,完全失神经支配31条,在判断I/t曲线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具有诊断价值。时值和最短反应时有参考价值。而基强度无诊断意义(P>0.05),结论:I/t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强度-时间(I/t)曲线对周围神经损伤的诊断意义。方法测定86例周围神经损伤患者的I/t曲线102条,同时比较31例手术探查情况。结果102条周围神经损伤的I/t曲线,正常神经支配32条,部分失神经支配39条,完全失神经支配31条。在判断I/t曲线时,曲线的形状和位置具有诊断价值,时值和最短反应时有参考价值,而基强度无诊断意义(P>0.05)。结论I/t曲线测定对周围神经损伤具有一定的诊断及指导治疗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周围神经损伤的针灸疗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邵水金 《现代康复》2000,4(11):1616-1617
从动物实验和临床资料两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有关周围神经损伤的针灸疗法。实验结果表明电针具有促进损伤后神经的再生作用,临床电针治疗最为常用,且疗效较好,明显优于其他疗法,是一种加速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小儿周围神经损伤的特点与康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丁建新  刘远泉 《现代康复》2000,4(12):1766-1767,1775
小儿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治疗疗程较长,而且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不尽水意,本文总结近10年的临床床治疗情况,以寻求一个比较安全,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减少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8.
周围神经损伤的针灸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相似文献   

9.
周围神经损伤的物理疗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长杰 《现代康复》2000,4(11):1606-1607
周围神经损伤后的物理治疗方法,主要有激光疗法、红外线疗法、电磁场疗法、中频电流疗法、超短波疗法和超声波疗法。这些物理因子可单独运用,也可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物理因子作用于受损伤神经处使远端神经Wallerian变性加快,血管及雪旺氏细胞增生变得明显,神经传导速度恢复加快,神经纤维和髓鞘的再生加快。失神经肌肉获得再支配的时间缩短,肌力及肌肢功能的恢复较为满意。物理疗法在促进神经再生和功能恢复方面  相似文献   

10.
四肢常见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问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蒋斌  杨佩君 《现代康复》2000,4(12):1763-1765
此对周转神经损伤分类、临床检查和测评进行了阐述,分绍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支架、肌力训练、物理治疗、感觉再教育、作业疗法的应用原则,说明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对神经再生、功能重建及保护肢体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神经的恢复达到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11.
12.
临床常用神经电生理检测手段包括肌电图、复合肌肉动作电位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感觉神经动作电位和感觉神经传导速度、F反应、体感诱发电位等。神经电生理检查对周围神经损伤部位、性质、范围和程度的判断、神经再生的评价及预后估计均有 重要价值,其应用日益普遍。  相似文献   

13.
烧伤所致周围神经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1/3热烧伤和电烧伤患者均伴有程度不等的周围神经损伤.本文就周围神经损伤的机制、病理改变、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等研究报道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损伤后,应采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缝合。注意掌握好手术指征与手术时机,在无张力下缝合,根据不同的部位选用外膜缝合法或束膜缝合法。若神经有缺损可采用延长神经或缩短缺损距离去解决。若所有办法都无法克服神经缺损,就只有神经移植和神经移位。近年有采用神经延长术、神经植入术和神经端侧缝合术。  相似文献   

15.
小儿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其治疗疗程较长,而且受损神经的功能恢复不尽人意.本文总结近10年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以寻求一个比较安全、合理、有效的康复治疗措施,减少和降低致残率.  相似文献   

16.
背景:近年来,随着生物工程技术以及组织工程化神经的发展给周围神经缺损的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已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目的:从种子细胞、生物材料以及构建周围神经组织技术3个方面综述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新进展。方法:由第一作者在2013年7月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 数据库及CNKI 数据库,英文关键词为“tissue engineering,peripheral nerves,nerve injuries,stem cel s,schwann cel s,scaffold,growth factor”,中文关键词为“组织工程,周围神经,神经损伤,干细胞,许旺细胞,支架,生长因子”。选择内容与神经组织工程、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相关的文章,同一领域文献则选择近期发表或发表在权威杂志文章,共纳入63篇文献。结果与结论:现阶段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虽已取得很大进展,但大多停留于实验探索阶段。将组织工程神经应用于临床尚存下列问题亟待解决:①种子细胞来源及伦理。②细胞扩增后移植的免疫排斥。③移植细胞稳定性问题及致瘤性。④神经支架材料的降解速度、最佳孔隙率、导管厚度、形状等。⑤体外神经构建后移植修复时机。⑥各种神经生物因子的局部释放与调控等等。随着科技的发展,期待上述问题的解决,从而使得众多临床神经损伤患者受益。  相似文献   

17.
此文对周围神经损伤分类、临床检查和测评进行了阐述,介绍各种康复治疗方法包括支架、肌力训练、物理治疗、感觉再教育、作业疗法的应用原则,说明周围神经损伤的康复治疗对神经再生、功能重建及保护肢体功能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使神经的恢复达到最大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儿童神经损伤后采用康复治疗的肌电变化。方法 康复治疗采用理疗,穴位水针注射,神经促通手法,传统按摩和功能锻炼的综合手段。每例治疗前及治疗后1—3个月做肌电图检查,观察31例周围神经损伤患儿共观察155块肌肉的肌电变化:失神经电位,运动单位电位波幅,相数,运动单位电位募集型,神经传导速度。结果治疗前后效果,差异有显著性,P<0.005。结论综合康复对儿童神经损伤有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9.
周围神经损伤的电刺激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ilson等人在动物实验中证实电刺激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电刺激的种类有:全置入式、半置入式及非置入式。 Zanakis使用电场做了详细剂量研究,认为电流不是生理学上有关参数,而是电流密度即场强。电效应对神经再生的促进作用发生在最初几天,即生长的起始阶段,一旦神经再生开始、电场便对神经再生没有影响。电刺激促进神经再生机制目前尚不清楚,局部微环境建立特有渠道至靶细胞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多种生物电化学过程,与局部电的相互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近端Schwann细胞(SCs)早期免疫组织化学的变化。方法切断成年Wister大鼠右侧坐骨神经(实验组),切除远侧端及其分支,以近侧端为研究对象,术后1、2、3、4、5、6、7、14天取近侧端(离断平面以近)5mm,进行S-100蛋白和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左侧坐骨神经保持其完整性作为对照组。结果切断坐骨神经后,近侧端GFAP表达逐渐增强,S-100蛋白表达逐渐减弱。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近侧端SCs存在袁型的变化,非成鞘SCs增多,表明不同类型的轴突信号诱导分化产生的不同类型的SCs,在一定条件下能相互转化,这些改变为周围神经再生提供了细胞学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