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十年来,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已逐渐成为中医药理论研究的热点。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可分为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和临床药物动力学两个阶段、已有的中药复方药动学以实验动物药物动力学研究为主,着力于研究中药药理、新药开发、质量控制、安全有效等主要问题,建立了中药复方有效成分检测方法、药理效应法、效量半衰期法等一系列研究方法,并初步形成了一套适应中药本身特点的科学的中药药物动力学实验研究规程,为临床药物动力学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药复方的临床药动学研究则刚刚起步。在实验动物药动学研究的基础上,临床药动学直接研究中药复方有效成分在人体内的药动学  相似文献   

2.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特殊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沈群  罗佳波 《中成药》2004,26(8):665-666
1引言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对于阐明中药复方的组方原理、作用机制,促进临床合理使用中药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药复方药动学按照观察、测定指标的不同,可分为成分药动学(血药浓度法)和效应药动学(生物效应法)两大类,前者属于微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后者属于宏观的药动学研究方法.中药复方由于存在多成分、多靶点、多效应的特殊性,在其药动学研究中有以下几个方面不同于单体化合物的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方法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近年来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包括生物效应法和血药浓度法,以及国内外学者提出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各种假设或设想,如“证治药动学”新假说,“复方效应成分动力学”假说,“辨证药动学”假说,“中药胃肠药动学”和“血清药理学”等,客观评价其在研究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中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不同于传统的药动学的研究,由于复方中含有多味药,多种化学成分,故对研究方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根据近年的国内外研究文献,对中药复方药物药动学中的样品前处理、研究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5.
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现状及研究方法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贺福元  罗杰英  邓凯文  刘西京  杨勇 《中草药》2005,36(10):1582-1586
根据目前中(西)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分析中药学科的特点,结合生物数学知识及多年单成分药动学研究工作,分析了中药药动学研究现状及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中药多成分体系药动学研究新方法——总量统计矩法,该法既能满足中医宏观要求(宏观量化可算)又能满足现代科学微观可测(可按目前单个成分药动学方法进行研究)的要求。适应中医药理论要求的新的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可以在目前单个成分(指标)的药动学研究方法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动学)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的新领域,研究了一些中药和复方,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假说,但总体上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与评述了中药药动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概念、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与难点,从而提出了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研究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7.
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中药药动学)研究是近年来兴起的中药研究的新领域,研究了一些中药和复方,提出了一些相关的理论假说,但总体上尚处于初期的探索阶段,需进一步地深入研究.本文总结与评述了中药药动学近年来的研究进展,探讨了中药药动学的概念、中药药动学研究的特点与难点,从而提出了基于药效物质基础的中药药动学研究模式的设想.  相似文献   

8.
何凤  朱华旭  郭立玮 《中草药》2011,42(10):2139-2144
在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讨论了定量构动关系研究与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的相关关系,同时对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影响其模型预测的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着重论述了分子结构描述符的类型及其计算方法以及定量构动关系在中药活性成分药动学中的研究;对当前中药及其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思路进行了简要概述,同时提出定量构动关系应用于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思路,以期有助于推动中药的研究步伐。  相似文献   

9.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概况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与现代医学相比较,中医药以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和复方用药为特点.千百年来,中药复方一直是中医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随着中药化学和中药药理学的发展,人们认识到中药复方治疗疾病的物质基础是复方中所包含的各种化学成分.但是由于中药复方纷繁复杂,每一复方都包含成百上千种化学成分,究竟是哪一种或几种主要成分起作用?他们的作用方式有何差异?各种成分之间协同或拮抗作用如何?在煎煮和服用过程中吸附、络合、分解、沉淀等物理、化学变化怎样?这一系列问题均未得到确切答案,也是西方医学难以接受中药的症结所在.药动学是一门借助先进仪器设备、利用动力学原理,用数学模型反映药物在体内过程的定量化科学,具有整体、综合、动态的特点,与中医药的整体观念和辩证施治有异曲同工之处,特别是时辰药动学、移植器官药动学、群体药动学、对映体和代谢物药动学、药动学--药效学(PK-PD)结合模型的研究等使药动学更具整体,微观特征,成为药理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运用药动学方法研究中药复方,定量表达复方中各种化学成分的相互作用与变化,不但是中药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之一,也可能是回答上述问题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药复方制剂药物动力学国内研究最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关于中药有效成分的药物动力学(以下简称药动学)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对中药复方制剂的研究则是近十几年才发展起来的。结合中药复方制剂的中医药理论特点,进行药动学研究,对指导临床合理用药、阐述组方原理、制订合理的制备工艺、评价制剂质量以及研制新药均有重要意义。1992年以前的中药复方制剂的药动学研究前人已有综述[1] ,本文拟就1992年以后的最新研究动态加以综述。1 研究概况1 1 血药浓度法 这种方法源自化学药物的  相似文献   

11.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常用研究方法概况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ofChineseHerbalCombinations,PCHC)的规律,对于促进中药复方临床药学研究的开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中药复方的内在质量,以及进行新药开发设计,更好发挥中医方剂的疗效,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中药复方由多味药组成,每味药又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的有效成分,因而非常复杂,为药代动力学(简称药动学)的研究带来了困难。尽管如此,随着临床药学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中药药动学研究逐渐开展,对复方药动学的研究也逐渐被人们所重视。但是采用何种方法来研究…  相似文献   

12.
陈丽华  刘丽丽  朱卫丰 《中草药》2009,40(12):1998-2000
对近年来关于中药复方配伍研究的文献进行检索、整理分析和归纳总结.针对中药配伍饮片、组分层次研究模式及药效比较、体外成分分析、药动学研究等研究方法 的特点和不足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七,对中药复方配伍释药单元层次及系统研究方法 进行了思考,从制剂学角度进行中药复方配伍优化及将中药复方配伍化学成分变化与体内过程、药效相结合的系统复方配伍研究,对丰富中药复方配伍及科学内涵的阐释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试从中药配伍的特殊性谈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血清药理学和生物效应法同时运用进行中药复方药动学研究。方法:首先以生物效应法研究配伍组方对效应指标的药动学参数影响,初步推测其有效成分及毒性成分的相关情况,在此基础上进而采用高效液相法,进行中药血清药物化学与血清药理学协同研究。结果:血清药理学和生物效应法相须为用,分别对能代表复方效应的效应成分和效应指标同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能综合反映中药复方的药动学规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述化学药、中药缓释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为开展中药缓释制剂设计提供参考。方法综述液相色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气相色谱法、质谱联用技术以及串联质谱法等在化学药缓释制剂药动学中的应用;中药单体、中药有效部位、中药复方缓释制剂的药动学研究进展。结果化学药检测限越来越低;中药缓释制剂常应用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进行药动学的研究。结论现代分析技术可以更加准确、稳定地测定化学药的血药浓度;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对测定中药缓释制剂药动学具有针对性。化学药缓释制剂药动学文献资料可指导中药缓释制剂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15.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的方法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已成为其深入研究的瓶颈,需要整合中医药理论、现代分析技术、数据挖掘理论打造符合中医药特色的复方药动学研究模式。本文在反思中药复方药动学的研究现状和文献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归纳、综合和分析,提出符合中医药整体观的中药复方药代动力学研究思路和建议,以期对其研究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6.
研究中药药动学已势在必行。对成分不明或成分复杂的单味中药和复方,如何进行药动学研究,是正在探讨的问题。国内外学者已提出几种可用于中药药动学研究的方法,药物累积法就是其中之一。提出并应用此法研究中药药动学,应该说是一种大胆的尝试。但用此法是否符合药动学的基本要求,能否真实反映药物的体内过程,对临床有无实际指导意义却值得商榷,本文拟从药动学的基本原理和要求出发,结合中药研究和应用的实际情况,对药物累积法发表几点拙见。  相似文献   

17.
中药及其方剂是我国医药的宝贵遗产。研制“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中药新产品是当代医药学者面临的紧迫任务。只有定量的表达了方剂中各化学成分的相互影响和变化 ,才能使中医药走向世界。研究中药复方药物动力学的规律 ,对于促进中药复方临床药学研究的进展、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保证中药复方的内在质量、以及进行新药开发设计、更好发挥中药方剂的疗效 ,都具有重要意义。而中药方剂组方复杂、成分繁多、干扰因素多 ,使中药药动学研究难度颇大。尽管如此 ,随着临床药学在我国日益得到重视 ,中药药动学研究逐渐开展 ,对复方药动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中药复方研究现状的分析,以中药复方配伍规律、化学成分及复方药动学研究为切入点,提出了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研究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遵循整体性原则,寻找或建立科学、快速、准确的研究中药复方物质基础的方法在目前中医药现代化进程过程中是重中之重的环节。  相似文献   

19.
论"中药皮肤药动学"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首次系统论述了中药皮肤药动学的构建.定义中药皮肤药动学是研究中药及其代谢物在皮肤局部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动力学过程的一门学科,并提出了其研究内容、目的及意义,综述了中药皮肤药动学的研究方法、概况、特点,是对中药皮肤药动学较为系统的论述.  相似文献   

20.
生理药动学模型及其在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比较药动学中经典房室模型和生理药动学模型(PBPK模型)的基础上,介绍了生理药动学模型在中药研究中的作用。与经典房室模型相比,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模拟和预测药物在器官和组织内的药动学过程,提供难以(或无法)通过实验获取的药代参数(如代谢速率常数等),预测和外推药物的药动过程和提供内剂量经时过程,在药代药动层面辅助药物的作用机制研究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在中药研究过程中,生理药动学模型可以在完善中药药性(归经)理论、探索中药复方配伍规律、探索含马兜铃酸类药物及有毒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可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