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的形态组织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药材的品种鉴定、品质评价及资源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4种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的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进行了鉴别研究。结果:4种山核桃属植物的外果皮的药材性状和显微构造具有明显的鉴别特征。结论:这些特征可作为山核桃属植物外果皮的生药学鉴别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性状和显微鉴别及超高效液相色谱法(UPLC)指纹图谱比较忍冬属药材川银花、金银花和山银花的异同,为这3种药材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利用性状和显微鉴别对川银花、金银花和山银花药材的特征进行研究;采用UPLC,Waters BEH Phenyl(100 mm×2.1 mm,1.7 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洗脱,流速为0.3 mL·min–1,柱温为30 ℃,检测波长为240 nm;采用SPSS 20.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3种忍冬属药材的性状和显微鉴别特征存在差异;UPLC指纹图谱结果显示,川银花共有峰为11个,金银花共有峰为14个,山银花共有峰为8个,3种药材共有峰为8个,且种内相似度很高,种间相似度较低;通过聚类分析可以将36批药材分为3类;采用主成分分析能区分3种药材。结论 性状和显微鉴别及UPLC指纹图谱均能鉴别3种忍冬属药材。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降香檀叶的显微及其活性成分的薄层色谱鉴别特征。方法:采用药材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鉴定方法。结果:降香檀叶主要显微鉴别特征为射线细胞、韧皮部细胞等富含草酸钙结晶,下表皮主为平轴式气孔,粉末可见由2个大小悬殊细胞组成且壁疣明显的非腺毛;薄层色谱中两产地降香檀叶中均可检出异黄酮6-羟基-鹰嘴豆芽素A和鹰嘴豆芽素A。结论:该显微鉴别和薄层鉴别方法能有效鉴别降香檀叶。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中药荜澄茄的性状、微性状及显微鉴别特征进行系统研究,为《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25年版)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正常光与偏振光对比显微观察法,借助实时景深扩展成像技术及大图影像拼接技术获取全息彩色显微影像数据,对荜澄茄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  结果:微性状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外果皮、内果皮、种子、种皮等的微细特征图。显微组织鉴别方面,获取了荜澄茄果实及其各部位横切面的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显微粉末鉴别方面,获取了角质层、外果皮细胞、草酸钙针晶、油细胞、中果皮石细胞、石细胞群、内果皮栅状细胞等全息彩色影像特征图。  结论:获取的性状和显微特征可用于荜澄茄药材及粉末的鉴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枸杞叶生药学进行研究,为其新资源药材质量标准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 分别采用形态组织学法和薄层色谱法研究枸杞叶性状、显微及薄层色谱特征,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枸杞叶中的甜菜碱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系统描述了枸杞叶药材性状和显微特征,主要包括枸杞干燥叶颜色、形状、大小及叶端、叶柄等性状特征。观察到叶柄密布棒槌状小腺毛、主脉下表面圆齿状等微性状特征;叶横切面显微图完整且详细地呈现了下陷气孔、腺毛、砂晶囊、簇晶、方晶、栅栏组织、厚角组织等重要特征;叶表面有不定式气孔和不等式气孔类型,观察到保卫细胞的形状和大小等特征;得到枸杞叶中芦丁和绿原酸的薄层色谱图;20批宁夏枸杞叶中甜菜碱的平均质量分数为4.856%。结论 在《宁夏中药材标准》《宁夏中药饮片炮制规范》中宁夏枸杞叶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了其性状和显微特征的描述,首次对其微性状特征进行了描述,建立了枸杞叶薄层色谱鉴别和HPLC含量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不同基原的郁金进行性状特征、显微特征和气味信息进行差异分析,建立对不同基原郁金的快速判别方法。方法 利用感官总结比较郁金的性状,运用显微成像系统观察比较郁金的横切面及粉末特征,同时采用电子鼻对4种郁金进行挥发性成分分析。结果 4种郁金的性状、横切面及粉末鉴别特征差异较为明显。结合特征雷达图分析、主成分分析、气味综合值分析对4种郁金检测区分效果显著。结论 本研究结合性状、显微、气味特征,建立郁金基原快速判别方法,对临床用药品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7.
 目的 常用生药柴胡正品为柴胡属植物柴胡及狭叶柴胡的干燥根。当前,同属多种植物也做柴胡内转录间隔区使用。仅凭生药性状及显微特征难以进行真伪鉴别。在本实验中,笔者针对6种不同柴胡属植物来源的柴胡生药,基于其内转录间隔区(ITS1)区多态性研制了用于其鉴别的DNA芯片。方法 将设计的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点印于基质上制备芯片;从待检测样品中提取基因组DNA,扩增ITS1片段,并以荧光标记后,与芯片杂交。结果 在与其相应的探针位置即可出现信号;每种不同来源的柴胡有其特异的杂交谱图。结论 研制的DNA芯片可为柴胡类生药的鉴定提供可靠便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山荷叶是虎耳草科大叶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开展山荷叶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的研究,为虎耳草科大叶子属植物的显微特征研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奥林巴斯显微镜结合其特有的OLYMPUS-BX50型成像系统对山荷叶叶片、叶柄与叶基的横切面、表面制片及粉末的显微特征进行了详细观察与描述并对气孔密度、脉岛数等显微常数进行了测定。结果与结论 通过对山荷叶显微特征的观察,发现了具有鉴别意义的显微特征。通过对显微常数的测定,确定山荷叶的脉岛数为0.015,气孔密度为7.5,气孔指数为9.7~12.1。  相似文献   

9.
目的 建立宝铎草Disporum sessile (Thunb.) D. Don性状及显微鉴定研究方法。方法 采用基源鉴定、显微鉴定、气孔指数测定等方法对宝铎草原植物、入药部位根及根状茎进行形态、性状、显微特征的研究。结果 宝铎草原植物、根及根状茎的形态、性状和显微组织构造等特征明显;通过显微观察叶片上、下表皮可知,上、下表皮垂周壁均呈波状弯曲,其中上表皮无气孔,下表皮具有不定式气孔,平均气孔指数为18.22。宝铎草根所含的淀粉粒平均长度为14.02 μm,平均直径为7.88 μm;而根状茎所含的淀粉粒平均长度为9.98 μm,平均直径为6.77 μm。根与根状茎淀粉粒直径比较,P < 0.05,有显著性差异,根与根状茎淀粉粒长度比较,P < 0.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宝铎草根、根状茎粉末在365 nm紫外灯下分别呈现明显亮淡蓝色荧光、淡蓝色荧光。结论 宝铎草原植物形态、入药部位根及根状茎性状特征、显微特征、气孔指数、荧光反应均具有鉴别意义,可为宝铎草药材品种鉴定及质量标准的制定奠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对不同产地的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进行系统的生药学研究,为不同产地的麦冬Ophiopogonjaponicus及其混淆品的鉴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性状鉴别法、常规显微鉴别法及偏振光显微鉴别法进行对比研究,结合大型图像拼接及实时景深扩展技术获取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对麦冬的2种道地药材川麦冬、浙麦冬;山麦冬2个基原品种短葶山麦冬Liriope muscari,湖北麦冬L.spicata var. prolifera;及其他常见麦冬类药材混淆品种阔叶山麦冬L.platyphylla、金边阔叶麦冬L.platyphylla var. variegata共32批次药材进行系统的性状及显微鉴别研究。结果 性状鉴别从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外观、质地、长度/直径比例及横断面能将基本区分6种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横断面显微首次获取全息彩色影像数据,木化部位及草酸钙针晶在偏振光下具有清晰可辨的识别度,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中柱部分中柱比(中柱直径与横断面直径的比值)、石细胞层数、韧皮部束个数、木质部导管层数差异较大;粉末显微草酸钙结晶长度、石细胞璧厚度及内皮层直径具有微小差异。结论 该方法简便易行,能快速鉴别麦冬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种。  相似文献   

11.
黑柴胡质量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修订和提高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生药学研究考察不同黑柴胡药材的横切面显微特征和粉末特征,依据2010年版《中国药典》附录药品标准研究方法对10批黑柴胡药材的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和浸出物进行检查,并测定活性成分含量。结果:修订了黑柴胡药材的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建立了TLC鉴别黑柴胡的方法;黑柴胡的水分限度≤10.0%,总灰分≤9.0%,酸不溶性灰分≤3.1%,浸出物的含量≥15%,柴胡皂苷a和d的总质量分数≥0.2%。结论:完善了黑柴胡药材的质量标准,可作为该药材的修订内容。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祖师麻药材进行红外光谱的结构特征的分析和鉴别。方法: 以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二阶导数光谱、共有峰率和变异峰率的双指标序列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本品进行结构及指纹图谱分析。结果: 确定10批全国购置及采摘的祖师麻药材红外光谱的8个共有特征吸收峰,3种基源植物相对对照药材的共有峰率波动范围为77%~85%,变异峰率波动范围为11.8%~29.4%,4种伪品相对对照药材的共有峰率仅在63.6%~71.4%,且变异峰率波动较大。结论: 应用红外光谱可对祖师麻进行快速鉴别,且方法可靠、易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对显微鉴别3种视场(正常光明场、偏振光暗场、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显微鉴别法)进行方法学研究,并基于该研究结果对市场上8种常见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木通、三叶木通、白木通;小木通、绣球藤;粗齿铁线莲、钝萼铁线莲;关木通)进行生药学再研究,为显微鉴别技术提供新方法,也为市场上常见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的鉴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传统性状鉴别法、微性状鉴别法、正常光明场、正交偏振光暗场及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显微鉴别法对比研究,结合大型图像拼接及实时景深扩展技术获取全息彩色影像数据。结果 建立了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于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的微鉴别研究新方法;通过方法学研究获取了8种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的性状及精细结构微性状影像数据、药材横断面及粉末正常光明场、正交偏振光暗场及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视场下全息彩色影像数据,结果显示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横断面特征具有差异较大。结论 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髓部微性状及断面维管束分布规律具有较大差异;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适合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的显微鉴别,方法学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光明场下获得的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可真实展示显微组织横切面完整信息,正交偏振光暗场下所获得的全息彩色影像数据可以突显双折性物质的植物组织构造及细胞内含物显微特征及分布规律,适于木化组织构造和结晶类细胞内含物存在部位的整体观察,缺点是非双折射性组织构造及内含物融入黑色背景,导致该部分形态学信息缺失,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显微鉴别法可以使具有双折射性特征的组织构造被突显的同时,无偏振光现象的非双折射性组织构造能够显示,综合体现了正常光、正交偏振光显微影像下的共有优势,一级红波长条件下,细胞间隙等透明部分呈粉色背景,但由于色彩过多,易影响完整组织图像缩略图观察效果,适合局部特征观察;基于λ一级红波长补偿器与偏振光显微镜联合应用显微鉴别法为生药显微鉴别的方法学研究提供了新借鉴,也为木通类药材及其混淆品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王勤  侯铁军 《中药材》2008,31(3):365-367
目的对甘肃省小檗属植物(Berberis)小檗(Berberis amurensis Rupr.)、置疑小檗(Berberis dubia Schneid.)的茎皮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研究.方法观察茎皮性状特征、组织切面观特征、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两种小檗属植物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研究结果为小檗属植物药材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苗药羊奶奶叶的生药学鉴别方法。方法:采用性状、显微和薄层色谱等鉴别方法研究苗药羊奶奶叶三种基原植物的生药学特性。结果:羊奶奶叶3种基原植物的药材性状特征、叶横切面显微特征方面均具有显著的差异,可以用于3者之间的鉴别;但三者的叶表面、粉末显微特征,薄层色谱特征无明显区别,可用于羊奶奶叶药材的真伪鉴别。结论:苗药羊奶奶叶薄层色谱特征,叶表面及粉末显微特征均可作为羊奶奶叶生药学鉴别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向兴余  王勤 《中药材》2008,31(11):1641-1642
目的:对甘肃省小檗属植物短柄小檗(Berberis brachypoda Maxim.)、细脉小檗(B.dictyoneura Schneid.)的茎皮性状特征和显微特征进行比较鉴别研究。方法:观察茎皮性状特征、组织切面观特征、粉末显微特征。结果:两种小檗属植物从药材性状、显微特征方面均有明显的区别。结论:研究结果为小檗属植物药材的鉴别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建立南柴胡与混伪品锥叶柴胡的鉴别方法。方法 采用植物鉴定、药材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及DNA分子鉴定方法,对南柴胡及其混伪品锥叶柴胡进行鉴别研究。结果 南柴胡与锥叶柴胡在植物形态、药材性状、薄层色谱方面有较明显的区别,DNA分子鉴定表明,南柴胡和锥叶柴胡的最小种间K-2-P距离大于种内最大K-2-P距离,NJ树中柴胡的不同基原样品各聚为一支,南柴胡与锥叶柴胡等其他混伪品分别表现出单系性,可明显区分开。结论 本实验在对南柴胡及锥叶柴胡原植物形态学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找出了两者主要的鉴别特征,同时采用药材性状鉴别、薄层色谱鉴别与DNA分子鉴定手段相结合的方式模式,建立了南柴胡和锥叶柴胡的鉴别要点。DNA分子鉴定技术是传统鉴别技术的重要补充,具有很大的潜力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为研究和开发利用唇形科香薷属植物长毛香薷Elsholtzia pilosa(Benth.)Benth.提供生药学理论基础,并通过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对比,为后续研究提出指导意见.方法 采用生药学常用鉴别方法 对长毛香薷进行生药学研究;同时对包括本种在内的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进行时比.结果 长毛香薷在基源鉴别和显微鉴别的茎横切面特征、粉末特征方面具有一定的专属性.通过4种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性状对比发现,茎横切面特征和叶表皮特征具有更为重要的鉴定价值.结论 该研究为长毛香薷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了生药学基础资料.同时,初步确定在香薷属药用种类的显微鉴别中,茎横切特征和叶表皮特征需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槲蕨属4种药用植物的生药学鉴别特征。方法通过形态鉴定的方法鉴别槲蕨属4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根状茎、叶柄及叶表皮的显微结构,并对叶表皮细胞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实验所观察的4种药用植物的形态特征、根状茎显微特征及叶表皮细胞存在一定的差异,叶柄显微特征差异较小。结论形态特征和显微特征可为槲蕨属植物及其药材的分类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基于性状鉴别、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研究,评价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质量。方法 采用传统经验鉴别药材外观性状,运用热浸法测定药材醇溶性浸出物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样品中重楼皂苷Ⅰ、重楼皂苷Ⅱ、重楼皂苷Ⅲ、重楼皂苷Ⅳ、重楼皂苷Ⅴ、重楼皂苷Ⅵ、重楼皂苷Ⅶ、重楼皂苷D和重楼皂苷H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云南重楼药材外观性状、浸出物、有效成分含量差异较大。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云南重楼药材单个质量、直径及体积明显增加;8年生云南重楼药材醇溶性浸出物质量分数最高;就药材的有效成分含量而言,7年生药材9种重楼皂苷总质量分数最高。结论 综合性状鉴别、浸出物及含量测定结果,最终初步确定云南重楼以7年生药材质量为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