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陈少蓉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1637-1638
目的探讨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40例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切口感染患者作为感染组,随机选取同期120例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机械通气、手术时间、手术切口类型、切口长度、基础疾病、抗菌用药方案、引流管留置情况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感染组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手术切口类型为Ⅱ/Ⅲ、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的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是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0岁、体质指数≥28 kg/m2、手术时间≥2 h、切口长度≥12 cm及合并基础疾病是手术室择期开腹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应在不影响手术治疗的原则下,尽量减小手术切口范围,缩短手术时间,控制基础疾病,加强高龄与肥胖患者切口防护与抗生素的应用,降低术后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2.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7  
目的 了解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调查2004年6月-2005年12月,无菌手术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的41例与未发生切口感染的40例对照组比较,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性别、麻醉方式等无相关性,与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有关.结论 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手术时间、糖尿病史等,与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无关,因此,提倡无菌手术不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对有上述危险因素的患者可考虑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3.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腹部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有效预防与控制手术切口感染措施,降低切口感染率。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1月-2013年6月普外科1 207例腹部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 1 207例手术患者发生手术切口感染81例,感染率为6.71%;原发基础疾病、切口类型、手术性质、年龄、手术时间长、营养状况、术前吸烟、住院时间长及术后未早进食时间等均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肿瘤根治术及化脓坏疽性阑尾炎手术切口感染率最高,分别为16.67%及9.1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及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切口感染。结论增强预防意识、严格无菌技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纠正营养不良、术后早期进食、避免术后剧烈咳嗽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等是预防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 收集1847例普外科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腹部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847例患者中发生腹部切口感染81例,切口感染率4.39%;≥60岁年龄组的598例患者有37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6.19%,明显高于<60岁和<30岁年龄组的感染率3.62%和3.39%(P<0.05);手术时间>2 h患者有62例感染,感染率为5.36%,明显高于手术时间在<2h患者的感染率2.75%(P<0.01);合并基础疾病患者有49例感染,感染率为5.63%,高于无基础疾病患者的3.28%(P<0.05);Ⅲ类切口的感染例数为40例,感染率为6.53%,明显高于Ⅱ、Ⅰ类切口的3.95%和2.22%(P<0.01);夏季患者的感染率为6.64%,高于其他3个季节的感染率3.82%、3.63%和3.10% (P<0.05),单因素分析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合并基础疾病、手术季节、手术切口类型有相关性,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普外科切口感染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发生率较高,为预防控制其发生率,应当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与切口感染的关系,以期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收集1 984例骨科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可能危险因素,并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与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1 984例患者中发生切口感染56例,切口感染率2.82%;其中≥60、3060、<3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4.88%、1.88%、1.72%;手术时间≥2、<2h的感染率分别为3.67%、1.53%;合并基础疾病、无基础疾病患者的感染率分别为4.95%、1.59%;Ⅲ、Ⅱ、Ⅰ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5.16%、2.13%、1.00%;住院时间≥20d、<20d的感染率分别为3.46%、1.69%,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合并基础疾病、手术时间和手术切口类型是切口感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骨科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较高,应根据切口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探讨防治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3月-2009年9月收治的行骨科无菌手术患者631例,按照切口感染与否,将患者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医疗差异,分析骨科无菌手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根据危险因素探讨防治切口感染的措施.结果 经比较切口感染组和未感染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医疗差异,年龄、肥胖、手术时间、抗菌药物使用例次、合并糖尿病、不问内置物、病房环境、责任护士年资、术后住院时间等因素,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病原菌分布,以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最高,占48.8%,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占26.8%.结论 临床在对患者行骨科无菌手术时,应综合考虑患者因素、医院感染控制规范管理、环境因素等,尽量降低骨科无菌手术切口的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这些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在本院进行手术治疗的骨科患者42例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治疗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分析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并针对分析结果制定有效的预防措施.结果 骨科手术患者的切口感染与患者年龄、手术时间、切口类型、围术期用药等有关,而与患者的手术类型无关,在切口感染的患者中,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感染其他细菌的患者,差异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许多因素会导致骨科手术患者切口感染,及时有效的预防措施的采取,是控制切口感染的有力措施,能够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减轻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危险因素,制定相应的干预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6月-2011年12月在医院手术室手术的2699例患者资料,对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间安排、急诊/择期、手术次数、术中抗菌药物应用,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筛选采用Stepwise法,评价手术切口感染的手术室危险因素.结果 2699例患者中24例发生感染,感染率为0.89%;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手术部位、手术间安排、急诊/择期、手术次数、术中抗菌药物应用等与感染相关;对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基础疾病、未使用抗菌药物、急诊手术间、急诊手术为危险因素.结论 为降低手术切口感染,应提高手术室环境洁净度、手术人员的手的无菌程度、熟练程度、手术质量,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9.
目的新生儿开腹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影响因素分析。方法选取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武汉儿童医院行开腹手术的新生儿317例并分为感染组及非感染组,分析感染组病原菌类型、分布,单因素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及炎症因子,采用Logistic分析寻找引发炎症反应的影响因素。结果 317例患儿中共有31例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9.78%;共分离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15株(55.56%),革兰阴性菌12株(44.44%)。感染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为(1.86±0.23) ng/ml、白细胞介素-6(IL-6)为(8.93±1.41) pg/ml、C-反应蛋白(CRP)为(38.48±17.34) mg/L、降钙素原(PCT)为(14.52±6.73)μg/L、WBC为(18.27±7.58)×10~9/L,均高于非感染组;新生儿感染与胎龄、出生体质量、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母乳喂养及抗菌药物预防使用情况有关(P<0.05); Logistic分析显示:早产、手术时间过长及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是引发感染后炎症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新生儿开腹手术后易发生切口感染,早产、手术时间过长及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为影响感染后炎症反应的独立影响因素,临床可通过监控以上因素,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概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肝胆外科手术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08年2月-2012年2月收治的685例肝胆外科手术患者临床资料,采用统一调查表登记,以切口感染为因变量,以患者临床资料为自变量,单因素分析其与切口感染的关系,并对有统计学意义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685例肝胆手术开腹患者,发生术后感染132例,占19.3%;对其中13项与手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其中总胆红素、白细胞、血红蛋白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抗菌药物种类:手术切口分类及聚维酮碘冲洗切口与否和手术分组均对手术切口感染有影响,对引起手术切口感染的9项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切口分类、手术分组、聚维酮碘冲洗切口、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与手术切口感染的关系较密切.结论 在进行肝胆外科手术过程中,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对易发危险因素进行积极防治是减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导致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1850例产妇临床资料,比较切口感染与年龄、基础疾病、阴道检查次数、产程、体质指数、分娩情况、切开时机、手术者工作时间、预防应用抗菌药物等相关性.结果 会阴侧切产妇1850例合并切口感染50例占2.70%,影响切 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年龄≥35岁、合并基础疾病、阴道检查≥3次、产程≥10 h、体质指数>24.0、急诊分娩、切开时机过早或过晚、术者工作时间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预防应用抗菌药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导致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复杂,应针对危险因素实施相应的措施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避免高龄妊娠,产前积极治疗合并症,产程减少不必要阴道检查,防止滞产,孕期营养指导将体质指数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急诊分娩,控制预防性全身应用抗菌药物,选择适当切开时机,提高缝合技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分析剖胸术后手术部位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1日-2008年12月31日某三甲医院心胸外科出院病历,对手术部位感染病例进行登记核实。结果手术部位感染91例,感染发生率为5.19%,表浅切口感染占62.64%,深部切口感染占30.77%,器官腔隙感染占6.5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急诊入院(P=0.02)、手术持续时间(P=0.00)、术后引流管留置个数(P=0.044)、术后引流管留置时间(P=0.018)、术后预防用药种类(P=0.012)是手术部位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与手术部位感染呈正相关。结论加强无菌技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术后尽早拔除引流管,合理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可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并针对高危因素制定相应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南宁市妇幼保健院2008年7月至2012年6月间剖宫产病例5539例,其中切口感染病例50例的临床资料。结果剖宫产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中,患者年龄≥30岁、急诊手术、合并基础病变均可引发切口感染(χ2值分别为58.59、19.26、6.94,均P〈0.05)。在产科相关因素中,手术时间长、胎膜早破、术后出血量多均为剖宫产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χ2值分别为4.70、6.95、4.26,均P〈0.05)。结论剖宫产切口感染因素众多,且相互关联,应从多方面综合控制预防,才可有效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李杰  吴剑文  钟丽群  廖荣容  李紫尹  李俊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12):3178-3179,3181
目的探讨分析引发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以及预防措施。方法随机抽取2008年1月~2011年7月某院普外科收治的400例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回顾性的整理分析。结果 4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中有45例患者发生切口感染,感染率为11.25%。通过对比发现,抗生素的使用、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年龄、手术种类等是引发手术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加强手术室感染控制、加强切口感染的护理工作、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流程等有效的预防措施,能有效的降低普外科手术患者手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引起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制定预防与控制感染的有效措施.方法 根据2010年8月-2011年8月经阴道分娩行会阴侧切术的5914例足月妊娠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切口感染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从各个环节加以预防控制.结果 会阴切口感染60例,感染率1.01%,细菌培养结果主要以粪肠球菌为主,检出28株占46.67%,其次是大肠埃希菌13株和金黄色葡萄球菌8株,分别占21.67%和13.33%;引起会阴切口感染的主要因素与合并基础疾病、胎膜早破、阴检肛查过频、缝合技术、产程过长、卫生宣教欠缺等有关.结论 会阴侧切术切口感染与多因素有关,应针对相关危险因素预防和控制切口感染,积极治疗各种合并疾病,阴检肛查根据实际需要慎重选择,及时处理胎膜早破、提高会阴侧切缝合技巧、缩短产程,可以有效降低侧切感染率.  相似文献   

16.
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于1998年在马来西亚首次被发现,2001年以来在孟加拉国和印度长期流行。在马来西亚和新加坡,NIV主要通过接触病猪传播,而在孟加拉国和印度主要是通过食用生椰枣汁和人传人来传播。NIV感染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接触病死猪、食用生椰枣汁和接触患者。目前,还没有疫苗或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来预防和治疗NIV感染。预防措施主要包括避免接触受感染的患者或宿主动物、不食用生椰枣汁,以及照顾病人时加强防护、消毒和勤洗手。同时,要加强重点地区的疾病监测,力争早发现早处置暴发疫情。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外科创伤患者手术切口感染相关因素及防治策略,为有效防控医院感染提供依据。方法调查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425例外科创伤患者资料,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菌药物应用等因素对切口感染的影响,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25例患者术后切口感染31例,感染率7.29%;年龄614、1514、1560、>6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5.26%、6.59%、14.29%;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7.33%和13.70%;手术时间<120min与≥120min的感染率分别为4.18%与13.77%,住院时间≤7、860、>60岁的感染率分别为5.26%、6.59%、14.29%;Ⅰ、Ⅱ、Ⅲ类手术切口感染率分别为3.33%、7.33%和13.70%;手术时间<120min与≥120min的感染率分别为4.18%与13.77%,住院时间≤7、815、≥16d的感染率分别为3.32%、9.65%、17.1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菌药物使用率达100.00%;感染切口共分离出病原菌43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51.16%。结论外科创伤手术切口感染的风险较高,患者年龄、切口类型、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是切口感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应采取针对性措施,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手术部位感染。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创伤性骨折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为创伤性骨折术后患者术后感染的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528例创伤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导致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预防对策.结果 1528例患者中发生感染54例,感染率为3.5%;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21例,其中术中未能及时追加抗菌药物9例,用药时间不合理7例以及抗菌药物选择不当5例;切口感染与手术切口类型、手术时间、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有无其他部位感染有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 手术切口的类型、手术时间、损伤部位、损伤类型、年龄、是否合并糖尿病以及有无其他部位是导致创伤性骨折患者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保持引流管通畅、密切观察术后切口情况并做好营养支持等可作为预防创伤性骨折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应预防对策,以预防和控制其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方法对2008年5月-2013年5月实施胃肠肿瘤外科手术1050例患者的切口感染进行回顾性调查和前瞻性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术后切口感染70例,感染率为6.67%,共分离出病原菌70株,其中革兰阴性菌45株占64.29%,革兰阳性菌21株占30.00%,真菌4株占5.71%;年龄、肿瘤类型、住院时间、手术季节、手术时间、侵入性操作、切口类型、合并基础疾病、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和体质量指数等是导致胃肠肿瘤患者发生术后切口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切口感染是胃肠肿瘤患者术后常见并发症,与多种因素有关,应根据其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对策,减少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