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科从1996年~2002年6月,对指屈肌腱Ⅱ区损伤者183指进行修复并采取了不同的康复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83指,男114指,女69指;年龄14~56岁,平均41.5岁。右手121指,左手62指。肌腱损伤部位按汤锦波Ⅱ区之亚区划分法(见表1)。表1Ⅱ区指屈肌腱损伤指别区域分布损伤区域例数示中环小Ⅱa278964 Ⅱb491512139 Ⅱc531914128 Ⅱd5413271221.2治疗方法清创后在手指原伤口基础上作指掌侧“锯齿”形切口,暴露屈肌腱及腱鞘。根据腱鞘创口和肌腱损伤水平的关系决定腱鞘切开暴露方式,如果肌腱…  相似文献   

2.
生物膜重建腱鞘防止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膜重建腱鞘防止指屈肌腱粘连牛艳辉,邵新中,李超发,孟凡军,秦润兰自1992年9月~1994年5月我们采用邵新中[1]等研制的医用生物膜,包裹移植肌腱及修复后的肌腱重建腱鞘,修复指屈肌腱Ⅱ区损伤40例(57指),取得较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L手屈肌腱损伤的特点和二期修复方法。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二期修复小儿手屈肌腱损伤15例17指,其中:食指4条,中指8条,环指3条,小指2条;损伤区:Ⅰ区4指,Ⅱ区11指,Ⅲ区1指,Ⅳ区1指。11指Ⅱ区损伤中,8指有腱鞘缺损,取同侧上臂内侧筋膜修复重建。结果:术后14例16指经7~28个月(平均12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按总主动活动度系统评定功能评定,优良率75%。结论:小儿手屈肌腱损伤二期显微外科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也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的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儿科手屈肌腱Ⅱ区陈旧性损伤17例20指。结果 术后16例19指经6 ̄30个月的随访,功能恢复良好,优良率68.42%。结论 儿童手屈肌腱Ⅱ区损伤具有切割伤多见、容易漏诊、容易漏诊、一期修复适应证广等特点;显微技术修复肌腱、腱鞘,配以早期保护性活动或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5.
第二区指屈肌腱修复李福天张俊民修玉才第二区指屈肌腱急性损伤一期修复后,如何防止肌腱粘连是肌腱外科的难题之一。作者自1993~1996年对14例16条第二区指屈肌腱断裂急诊一期缝合,同时修复腱鞘,术后在保护性位置下进行早期主动活动,取得了满意效果,报告...  相似文献   

6.
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肌腱鞘管区指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 报道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肌腱鞘管区(Ⅱ区)指屈肌腱损伤的疗临床疗效。方法 1996年1月-2000年6月,应用显微外科技术一期修复Ⅱ区指屈肌腱损伤33例68指,术后早期作保护性被动活动,随访进行疗效评定,采用TAM系统评定法为评定标准。结果 随访6-10个月,疗效优者37指,良26指,优良率达92%。结论 对新鲜的Ⅱ区指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外科技术修复,注意保护肌腱的血运和营养,结合早期作保护性被动活动,能有效地防止肌腱粘连,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7.
生物膜修补腱鞘治疗急诊II区屈肌腱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生物膜修补腱鞘治疗急诊II区屈肌腱损伤32例,获得满意效果。认为II区屈肌腱损伤修复后用生物膜修补腱鞘有利于肌腱的营养和愈合,并可减轻粘连。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手部屈肌腱损伤早期修复及早期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统计我院自2008年1月-2009年5月手部屈肌腱损伤患者80例124指,共计221条肌腱,其中I区16条,Ⅱ区89条,Ⅲ区36条,Ⅳ区10条,V区70条,均予早期修复,术后早期辅以适当的功能锻炼,以TAM评价法进行功能评价。结果术后随访4个月~1年,随访72例,失访8例。患指TAM优良率达94.64%。结论早期修复手部开放性屈肌腱损伤,术后辅以规范的功能锻炼对手部功能恢复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手部屈肌腱损伤修复的临床分析李锦永翟福英李清秀手部指屈肌腱损伤的修复较为棘手,70年代末我院即开展了此项手术,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将1990~1992年间的136例进行总结,着重对影响疗效的因素进行分析。临床资料本组男105例,女31例。年龄3~50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诊保留腱鞘修复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6年9月-2020年6月,对35例Ⅱ区拇长屈肌腱损伤患者采用改良Kessler法修复同时完整地保留屈肌腱鞘,所有患者均行急诊手术修复,观察术后临床效果以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患者伤口愈合良好,无肌腱断裂发生,肌腱粘连1例.术后对35例进行3~9个月随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 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操作151例382条肌腱。结果 优98例,良3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9.4%。结论 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肌腱缝合方法并修复腱鞘,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大隐静脉修复鞘管防治儿童Ⅱ区指屈肌腱粘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止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中术后粘连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总结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应用显微外科手术,采用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38例,修复56根肌腱及鞘管。结果经6~24个月随访,采用TAM系统法评定疗效:优45指,良6指,可5指,总优良率91.07%.术后无发生肌腱粘连。结论自体大隐静脉移植重建腱鞘缺损防治在儿童指屈肌腱Ⅱ区损伤术后肌腱粘连,手术操作简单,取材方便,效果优良,易于I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重建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手术疗效。方法对20例Ⅱ、Ⅲ区陈旧性拇长屈肌腱损伤的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成两组:A组10例,采用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修复拇长屈肌腱;B组10例,采用掌长肌腱移植修复。结果术后随访10~18个月,平均12个月。按照屈肌腱术后评定标准(Kleinert)评定,A组优良率为90%,B组优良率30%。A组明显优于B组。结论对伤后时间超过8周的Ⅱ、Ⅲ区拇长屈肌腱损伤首选修复方法是行环指指浅屈肌腱移位术。  相似文献   

14.
手部Ⅱc亚区屈肌腱形态功能研究及屈肌腱损伤处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部屈肌腱Ⅱ区是解剖及功能最复杂的区域。我们对Ⅱc亚区腱鞘形态功能和肌腱滑动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提高临床修复效果的方法。一、材料与方法1.研究材料:用10只浸泡手标本的食、中、环、小指共40指作Ⅱc亚区形态学和肌腱滑动研究;7只新鲜手标本食、中、环指21指作A2滑车功能研究。2.研究方法:(1)在手术显微镜下观察A2滑车、屈指浅肌腱(FDS)和屈指深肌腱(FDP)及其腱系带位置及相互关系。(2)比较A2滑车在近端、远端、中点三处的垂直高度和横径。(3)将手指在测量台上置于中立位,掌指关节用克氏针固…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Ⅱc亚区指屈肌腱损伤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32例38指67条肌腱采用汤氏法或双津下法缝合,进行早期修复,并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4个月~2年半,平均8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73.7%。结论 对于整齐轻度损伤的指深、浅屈肌腱,可以同时修复;而不整齐、比较严重的损伤,则可采用切除指浅屈肌腱只缝合深屈肌腱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性研究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急诊显微外科修复的效果.方法应用显微外科技术急诊修复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151例382条肌腱.结果优98例、良37例、可9例、差7例,优良率89.4%.结论手指腱鞘内屈肌腱损伤采用显微肌腱缝合方法并修复腱鞘,一期修复可获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7.
手指屈肌腱Ⅱ区俗称“无人区”,肌腱损伤后粘连发生率高,功能恢复较差,其中的ⅡC亚区尤甚。因此处鞘管最窄,指深、浅屈肌腱相对缺血。1997年8月~2002年12月,我科共收治ⅡC亚区指屈肌腱损伤的病人28例34指62条肌腱,应用汤氏法或双津下法缝合,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治疗Ⅱ区屈肌腱损伤的较佳方法。方法:采用一期手术切除指深、浅屈肌腱,保留或重建滑车,植入Hunter硅胶棒,2-6月后行二期手术,游离移植肌腱方法治疗Ⅱ区陈旧性屈肌腱损伤69例106指。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9例,TAM标准评价取得了84%的优良率。结论:硅胶棒植入手术治疗Ⅱ区屈肌腱陈旧性损伤,可有效避免肌腱移植术后经常发生的肌腱粘连,是一种较好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不同伤情下Ⅱd区屈肌腱修复方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比较Ⅱd区内屈肌腱在单纯切割伤和严重挫伤的情况下仅修复深肌腱和深、浅肌腱同时修复的效果。方法 将24只来亨鸡随机分为4组,每组6只,以鸡双足中趾Ⅱ区为手术区,每组切除腱鞘,A组,单纯切割伤,深、浅肌腱同时修复;B组,单纯切割伤,仅修复深肌腱;C组,严重挫伤、深、浅肌腱同时修复;D组,严重挫伤,仅修复深肌腱,肌腱修复后6周末处死动物,对鸡趾进行生物力学评定(滑动距离和屈曲功)和形态学评定(粘连的大体程度和表面积)。结果 Ⅱd区屈肌腱损伤后,单纯切割伤深、浅肌腱同时修复与仅修复深肌腱效果相当,在肌腱的滑动距离、屈曲功及粘连的大体程度、表面积上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严重挫伤时,仅修复深肌腱的效果优于深、浅肌腱同时修复,粘连的表面积小于深、浅肌腱同时修复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Ⅱd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Ⅱ区指屈肌腱缺损的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9例23指Ⅱ区指屈肌腱缺损患者采用带腱周膜的逆行指浅屈肌腱移植法,进行早期修复和早期功能锻炼.结果 本组随访时间为6~18个月,平均10个月,采用TAM评定标准评价疗效,优良率为91.3%.结论 对指屈肌腱Ⅱ区缺损,本方法可有效地促进肌腱愈合,降低粘连,临床效果好,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