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论《内经》《难经》命门的统一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2.
道家思想及养生实践对命门学说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道家的"玄牝学说"肇始于春秋《老子》,而医家的命门学说则脱胎于道家的"玄牝学说".《内经》"眼目命门说"反映了道家及《内经》重视心神的思想;《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则集中反映了先秦道家及《内经》、《难经》"天人同构"、"阴阳一体"的思想.从命门学说的发生学原理来看,《内经》"眼目命门说"与《难经》"肾元三焦命门说"是密切联系的整体.  相似文献   

3.
对《难经》“命门”一词的由来、《难经》“命门”说的发生与解剖学方法的关系、《难经》“命门”贵于“心”的依据、《难经》以“命门”与何腑为表里、《难经》对肾与命门关系的认识、《难经》“命门”与《医贯》“命门”的本质区别等理论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4.
命门学说奠基于《难经》,发展成熟于明代。在命门学说发展成熟的过程中,道家养生发挥了重要作用。命门学说是道家养生理论与医学实践逐步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命门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内容,明代著名医家孙一奎在命门学说方面受《难经》影响颇深,提出肾间"命门动气说""命门-太极说"等观点。本文将从命门的位置、功能、属性及孙一奎对命门学说的临床应用四个方面结合《难经》原文进行探讨,阐述孙一奎对《难经》命门学说的继承与发挥,认为孙一奎基本沿袭了《难经》的学术思想,并融合各家学说,取长补短,阐释与完善了命门学说,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还原《难经》命门学说的构建思路,寻绎其本意,认为:(1)《难经》“命门”一词借自《黄帝内经》,但在“正名”方法与义意上却又迥然不同。(2)对《黄帝内经》混集先后天功能于肾脏这一理论缺陷的自觉与补救,乃构建命门学说的初衷。(3)“以五脏为中心”观念、“功能以实体为依托”观念、未能发现五脏以外的新实体以及“水生万物”哲学命题共同主导了“右肾命门论”的构建,并为肾命之争埋下了种子。(4)元(原)气根于命门(右肾),但作为“右肾命门论”衍生物的“肾间动气”“其气与肾通”,却又进一步模糊了先天右肾(命门)与后天左肾的畔界。(5)命门为先天之脏,与后天诸脏不同,不存在脏腑表里、经络络属以及与形窍志液时的特定对应关系。指出:以命门为先天、肾为后天,对命门与肾作彻底的剥离,是命门学说重获新生与发展的肯綮所在。  相似文献   

7.
自《难经》确立命门以来,命门学说不断发展,到明代趋于成熟。本文就赵氏命门说与《难经》命门说作一比较,发现两者在命门与肾、命门为先天之本、命门的功能上是统一的。两者在位置与形态和产生的哲学基础方面是不同的。从两者的比较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命门学说发展成熟的轨迹。  相似文献   

8.
杨渤  谭宏韬  林明欣 《新中医》2021,53(14):35-39
命门学说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内容,《难经》中关于命门的论述,奠定了命门学说的基础,后世历代医家对其不断进行研究、补充及发展,逐步形成独立的体系,不仅极大地丰富了中医学理论,也为临床实践提供了有效的指导。明末清初医家陈士铎所著的《外经微言》首重命门,有别于《黄帝内经》中“命门为两目”的论点,主张肾中命门为十二官之主,五脏六腑均仰望于命门,认为“有此主(命门)则十二官治”“十二经得命门之火始能生化”,又强调“人生于火,养于水”,倡导临床在重视“温补命门”之余,切不可忽视养阴,命门之火乃水中之火,唯有水中补火,方得生化无穷。通过梳理《外经微言》命门学说的源流及发展历程,在著作所持观点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命门之实质、功能,并以消渴病的诊治为例论述该理论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命门即生命之门。自从《难经》提出“肾命门学说”以来,先后创立了多种学说,尤其至明清时期,诸多医家提出多种学说,如张介宾、程知等的“包络命门说”,赵献可的“肾间命门说”,孙一奎的“动气命门说”等,百家争鸣。综合历代诸家之理论,并结合现代解剖学知识,笔者认为命门不是一个具有形质的脏器,它既不是右肾,在两肾之间又找不到它的具体所在,而只能是上络于心、下系于肾,能主持机体生命活动的无形之动气。  相似文献   

10.
命门一词源于《内经》,在《难经》时期形成学说,两千年,关于命门学说一直争论不休,大体上存在着"有形与无形"之说和"右肾与两肾之间"之争。现代医家也对命门实质做了大量的研究和深刻的探讨,还有学者从不同的方面阐述命门学说,亦有创新和发挥之处。总之,对命门学说进行的深入研究为命门学说的完善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理论依据,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了祖国医学理论。  相似文献   

11.
王冰弱龄慕道,夙好养生,是对《素问》进行重新编次并全面注解的第一人,他一生潜心医学,痴迷黄老之学。王冰的养生思想具有将医学与道学完美结合的特点,不仅充实了“道”的内涵,也将“道”的理论与医学巧妙地联系在一起。文章从王冰崇道重养生,矢志医道结合;养生四境界,追求贤圣至真;主颐养天真,法四时应天人等方面来阐释王冰的养生思想及其对后世中医养生理论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山东中医杂志》2017,(7):551-554
先秦道家为中国最基础的哲学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更深刻影响着传统中医学的形成与发展。整理分析先秦道家与中医学的相关研究十分必要。通过整理分析,发现其主要涉及对《黄帝内经》的影响、对养生的指导、对心理学的奠基、对中医基础理论的构建等多方面,也有一些较少涉及的领域,有一定的研究空间。  相似文献   

13.
孙思邈是历史上第一位将道家性命双修养生理论进行总结诠释和推广应用的伟大的医学家和养生家。在他的影响下,道家内丹养生学说在唐宋元时期得到快速发展,促进了中医学与道家养生学继《内经》之后的第二次大融合,从而推动了命门学说和中医养生学的发展、成熟。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滋阴降火的理论渊源及其临床应用.滋阴降火理论源自<内经,由深受道家和理学思想影响的朱丹溪所创立.滋阴降火法对目前临床常见病证的治疗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中医学吸收了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内容,其中有哲学思想也有从自然科学的角度的影响。应该说影响最直接和紧密的就是道家思想。作为中医学理论奠基之作的《黄帝内经》,其整个思想倾向属于道家,鲜明地体现着秦汉新道家的特征,《内经》理论的构建受到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作为《内经》的理论框架的"道"、"气"、"阴阳"思想、体现的辨证思维以及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养生观方面都受到了道家思想的深刻影响,道家思想是《内经》中所蕴涵的哲学思想的重要源头。  相似文献   

16.
对晋代道教上清派经典《黄庭经》存思炼养之法进行探讨,论述其存思五脏之神炼养术中藏象学说的内涵,并认为《黄庭经》"肾间命门说"是明代温补学派命门学说的理论源头之一,是命门学说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环节。藉以指出《黄庭经》对中医藏象学说发展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医道同源互生,道家思想对中医学的影响巨大.道法自然是道家思想的主格调,恬淡虚无、冲气为和、阴阳和谐的追求构成了道家思想的重要内容.本文从道法自然的养生观出发,分析总结了中医顺时、顺处养生理念;随后从虚无无为、阴阳和谐、崇阴尚柔等道家哲学思想归纳出中医虚无、和谐、尚柔的养生原则,以及宁心定志、饮食调养、导引吐纳、调畅情志...  相似文献   

18.
张维耀 《天津中医药》2005,22(5):408-411
“气”和“真气”是真气学说的基本概念,长期以来使用混乱.“气”是构成宇宙万物的精微物质,不能简单认为是某种元素,真气是相对于“气”无形的功能,以质能说明两者的关系.研究“气”的重点是“真气”,真气的特性有非形态性、非常规性、超常性和系统性.作为一般概念“真气”的特性,涵盖中医学真气的特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利用古籍文献整理探讨上清派道教与中医学理论体系发展的关系。方法:收集整理上清派道教医药相关文献,采取类编等文献整理方法,与中医理论体系对照研究。结果:上清派以存思、行气、服食等为主要修炼手段,结合了中医学藏象学说的内容。结论:上清派养生术对道教的发展、养生学和中医藏象学说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尤其是在五脏炼养术、命门学说等方面,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