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手术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对本中心5例(6髋)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行髋关节置换的手术疗效进行回顾分析。5例患者,股骨颈骨折3例、股骨头坏死1例、髋骨关节炎1例,平均年龄42.8(18~57)岁。3例行全髋关节置换,2例行股骨头置换,采用HHS评分系统对髋关节疼痛、功能情况进行评价。另外,计算机检索Pubmed、Medline、Embase、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近10年(2000~2012)公开发表的文献,同时配合手工检索已发表的骨科论文,并查阅相关文章所附的参考文献。对所纳入的文献研究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6.8(8~45)个月,术后无病例死亡,6个髋关节均无感染及松动发生。HHS评分由术前平均24.6(4~62)分增加到术后平均84.8f80~90)分,患者对功能及关节的稳定性满意。共有10篇文献描述了终末期肾病长期透析患者关节置换的手术方式、假体类型、围手术期处理、疗效及并发症等。结论本中心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随访结果满意,结合文献研究,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适当的假体、围手术期处理和术后。肾病专家协助.长期透析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可以获得较好的近期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血友病性髋关节炎的短、中期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04 年5月至 2010 年9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血友病性髋关节炎患者4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 34~56 岁,平均年龄 45 岁。按 Arnold and Hilgartner 分级:IV 级2例,V级2例。围手术期给予患者凝血因子替代治疗的基础上,对4例患者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手术采用髋关节前外侧标准入路。术中、术后监测相应凝血因子活性水平控制术后出血,密切关注并发症的发生。术后根据关节功能改善情况、Harris 评分、假体生存情况、术后并发症等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4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个月至7年,平均 40 个月。4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均明显减轻,3例患者术后髋关节疼痛消失,1例患者术后偶诉疼痛,但不影响生活。术后 Harris 评分:85~90 分 (优2例,良2例),平均 87.7 分。术中出血量及引流量:平均每侧髋关节为 1210 ml。本组第1例患者术后 84 个月右侧髋臼处出现松动迹象,现拟行翻修手术治疗;余患者均未出现假体周围骨溶解及松动的征象,假体位置和力线水平均满意。1例术后出现关节内出血并切口渗血,无 DVT 和 PE 形成,无大出血及伤口感染。手术切口均I期愈合。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可明显缓解晚期血友病性关节炎患者的关节疼痛,明显改善病变髋关节功能,短、中期疗效较好。合理的围手术期凝血因子替代治疗非常重要,血友病性髋关节炎行人工关节置换术难度较大,对手术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专业的手术团队并在内科医师配合下施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高龄食管癌患者的术前病情特点及术后常见并发症的原因,总结围手术期处理经验以提高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4年7月经手术治疗的40例60岁以上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7例患者存在术前合并症;行食管癌根治术或姑息性切除术38例,行剖胸探查术2例;经左胸切口手术35例,经右胸腹两切口手术5例。发生术后并发症12例(30%),死亡2例(5%)。术前存在合并症的70岁以上高龄患者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明显更高。结论提高外科医生的手术技巧及注重围手术期处理有助于改善高龄食管癌患者疗效、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合并骨质疏松的特点、手术适应证、并发症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10月至2007年12月手术治疗的80岁以上高龄骨质疏松性股骨转子间骨折187例(193髋),对骨折的手术治疗、术后并发症、所伴骨质疏松治疗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结果187例患者,年龄80—96岁,平均85岁。骨折类型:按Evan’s骨折分类,Ⅰ~Ⅳ型分别为17、47、68、61例。其中174例患有不同程度的内科疾病(占93%)。手术方法:动力髋螺钉81髋、DHS+环抱钢板20髋、Gamma钉22髋、股骨近端钉44髋、短股骨重建钉26髋。平均手术时间75min,术中输血65例,输血量400~1200ml,平均输血230ml。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包括心血管、脑梗塞、肺部感染及急性呼吸衰竭等。术后予抗骨质疏松治疗。术后6个月163例获得随访,功能评定优66例、良73例、优良率为84%。159例骨折愈合(93.6%)。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发病率高,所伴骨质疏松明显。治疗需充分评估及治疗术前严重疾病;手术治疗能减少因长期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致残及致死率,提高生活质量;围手术期必须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龄对胃癌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203例胃癌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78例高龄患者(年龄≥70岁)术前合并症发生率高达43.6%,对照组为25.6%,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高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5.3%,对照组为12.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前有合并症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3.5%和21.8%,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龄胃癌患者术前合并症的发生率较高,但其术后并发症并无明显增加,积极的围手术期处理能够使高龄胃癌患者耐受积极的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估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的短期临床疗效。方法 2006 年1月至 2011 年 12 月,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 25 例 26 髋,男 12 例,女 13 例,其中1例女性为双侧,平均年龄 72 岁 (55~84 岁),骨折至手术时间平均 5.6 个月 (3~25 个月)。术前分析延迟治疗的原因,术前拍摄X线片,仔细进行模板测量,确定髋关节旋转中心、偏距、髋臼和股骨假体大小、颈长和截骨位置;术后3、6个月、1年及以后每年均复查并拍X线片了解假体的状况,采用 Harris 评分评估术后患髋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后随访 36 个月 (12~60 个月),术后1年内死亡2例,发生深静脉栓塞1例,出现坐骨神经麻痹1例。无术后关节感染及脱位,无术后人工假体下沉、断裂、松动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年随访 Harris 评分 83.68 分 (59~90 分),与术前相比 (Harris 评分 28.70 分)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18 例患髋无疼痛,5例偶尔存在疼痛,2例存在中度不适,疗效满意。结论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能有效改善老年陈旧性股骨颈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 (collagen sponge,CS) 在控制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出血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 2011 年6月至 2012 年6月,142 例患者,男 37 例,女 105 例,平均年龄 68.7 岁。随机分为两组,常规进行膝关节置换,CS 组 71 例,术中使用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另 71 例术中未予使用,作为对照组。对每个患者我们均记录术后可见失血量、术中失血量、总失血量、术前术后血红蛋白值、两组中的输血患者数,以及并发症等。结果 CS 组术后可见失血量为 (195.3±37.0) ml,对照组 (279.2±40.1) m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47)。CS 组和对照组患者术后 24 h 血红蛋白下降值分别为 (30.3±3.4) g/L、(39.2±4.7)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CS 组和对照组分别有 10 例和 21 例患者输血,术后输血人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5)。两组中各有1例患者发生深静脉血栓;CS 组术后发生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1例切口表浅皮肤坏死,对照组有1例切口表浅部位感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可即邦医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以有效降低 TKA 的术后失血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氨甲环酸局部关节腔内注射对减少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失血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6年1月至2017年10月因恶性肿瘤需要行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并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男47例,女25例,年龄11~49岁,平均年龄(26.8±11.9)岁,其中实验组为42例局部应用氨甲环酸1 g,并以30例未使用氨甲环酸为对照组,术前查血常规、凝血等指标及术后3天每天查血常规,并记录引流量,术后7天复查双下肢深静脉彩超。结果:实验组术后引流量[股骨远端组为(263.5±86.5)ml,胫骨近端组为(288.1±71.5)ml]以及隐性失血量[股骨远端组为(867.9±294.2)ml,胫骨近端为(943.8±274.4)ml]明显少于对照组[股骨远端引流量为(333.6±94.8)ml,胫骨近端为(375.3±111.5)ml;股骨远端组隐性出血量为(1 182.7±256.2)ml;胫骨近端组为(1 174.0±292.1)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实验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34.6%,胫骨近端组为37.5%)输血人数明显小于对照组(股骨远端组输血率66.7%,胫骨近端组为7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均未有血栓形成,术后患肢周径变化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型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局部应用氨甲环酸明显减少术后出血量,降低输血率,降低患者围手术期的贫血相关并发症的风险,且操作简单、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治疗进展期胃癌(AGC)术后并发症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120例AGC患者。记录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120例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AGC患者术后共有75例患者发生并发症,占62.50%(75/120),其中36例吻合口瘘48.00%(36/75),20例吻合口出血26.67%(20/75),13例腹腔出血17.33%(13/75),6例腹腔感染8.00%(6/75);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直径、切除方式、手术时间、病理分期、病理分型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无关(P>0.05);年龄、术前合并症、术前辅助化疗、术中失血量、体质量指数(BMI)与术后并发症发生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术前有合并症、术前行辅助化疗、术中失血量≥300 ml、BMI≥25 kg/m2为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AGC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P<0.05)。结论 AGC行腹腔镜辅助D2根治术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而年龄≥65岁、术前有合并症、术前行辅助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治疗髋关节感染导致的髋关节骨性融合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 2010 年1月至 2018 年 12 月,18 例因髋关节感染导致骨性融合,在我院行 THA 患者的临床资料。男 10 例,女 8 例,平均年龄 40.1(19~64)岁,结核性感染 7 例,化脓性感染11 例,均为髋关节感染后关节骨性融合强直的患者。临床主要症状为:患者髋活动受限,不等长,跛行。均采用一期 THA,臼杯均安装于原臼处,臼杯骨量至少覆盖 70%。随访观察髋关节活动、患肢长度、并发症。采用髋关节 Harris 评分标准评定患肢功能。结果 8 例平均随访 4.1 年。1例术中股神经不全损伤,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1例,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例,1 例术后 2 年死于心肌梗塞。患者髋关节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双下肢长度的平均差值 0.6 cm。Harris 评分:术前(45.3±4.3)分提高至术后(84.3±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36,P=0.031)。结论对于髋关节感染导致关节融合强直的患者行 THA 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术中需要仔细操作,减少并发症,可以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经后路全脊椎截骨(posteriorvertebralcolumnresection,PVCR)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围手术期并发症。方法2006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科采取后路顶椎区全脊椎截骨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患者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13~61岁,平均27.5岁。术前后凸Cobb’s角平均116°(85~175)°,侧凸Cobb’s角平均16°(0~40)°。对临床结果进行评估,并对围手术期并发症进行分析。结果手术时间平均312(210~47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89(800~4500)ml,随访时间平均43.5(6~72)个月,术后脊柱后凸Cobb’s角平均43.6°(10~98)°,矫正率为62.4%;术后侧凸Cobb’s角平均5.2°(0~12)°,矫正率为67.5%。16例(42.1%)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发生神经系统并发症5例(13.2%),包括完全性脊髓损伤1例,一过性神经功能障碍4例;非神经系统并发症早期9例(23.7%),包括胸腔积液2例,硬膜损伤2例,螺钉拔出3例,伤口表浅感染1例,胃肠道功能障碍1例;中期并发症2例(5.3%),包括内固定棒断裂1例,后凸加重1例。结论 PVCR是治疗重度脊柱角状后凸畸形的有效手术方法,但其潜在的严重并发症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资料,评价不同手术方式对于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并观察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院骨科收治70岁以上的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例83例,记录并比较围手术期采用人工髋关节置换和内固定两种不同手术治疗的相关情况。采用MSExcel和SPSS17.0进行数据的收集和处理。计量资料以Y±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t检验;组内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计数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常规或校正卡方检验,P〈O.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83例中置换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平均(79.2±7.6)岁,平均手术时间(75.4±18.5)rain;平均出血量(320±75.6)ml,平均住院天数(8.9±2.1)天,卧床时间(7.8±2.7)天。内固定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平均年龄(78.6±7.3)岁,平均手术时间(71.5±25.6)rain;平均出血量(290±65.4)ml,平均住院天数(9.2±2.3)天,卧床时间(9.2±2.3)天。两组比较,尽管置换组出血量和平均手术时间略高于内固定组,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低于内固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P〈0.05)。术后1、3、6个月Harris评分,两组比较,置换组评分均明显优于内固定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人工髋关节置换治疗复杂股骨转子间骨折能有效恢复关节功能,早期下地,减少卧床相关并发症,但考虑到手术的复杂性和关节置换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须严格掌握适应证,作好置换前的综合评估和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胃癌患者手术治疗的安全性及老年胃癌患者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65岁以上老年胃癌患者共104例(其中21例行腹腔镜手术)的临床及病理资料,分析不同年龄组及不同手术方式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及短期疗效等。结果 ≤75岁患者组(55例)的术前合并疾病发生多于<75岁组(49例)(77例次、40例次)(χ2=8.03,P<0.01),以高血压和糖尿病为主,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数两组平均(0.45±0.65)次/例、(0.67±0.92)次/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U=1208.5,P=0.301)。腹腔镜手术组的术前合并疾病、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与开腹手术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腹腔镜手术组较开腹手术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及较早进食流质饮食。各组的术后病理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仍应积极行手术治疗,并尽可能按规范范围清扫。腹腔镜手术术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较快,可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7月至2012年9月,在我院接受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并获得随访的单节段颈椎病患者共28例,男18例,女10例,年龄32~62岁,平均45.2岁。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orthopedic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eckdisabilityindex,NDI)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评价术后症状改善程度,比较手术前后的颈椎曲度、手术节段活动度变化,观察统计手术并发症情况。结果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7.8个月,JOA脊髓功能评分从(8.5±2.5)分增加至(14.8±1.5)分,NDI评分从(24.8±6.9)分下降至(7.3±4.8)分,颈部VAS评分从(6.8±1.3)分下降至(1.2±0.4)分,上肢VAS评分从(7.4±1.2)分下降至(1.1±0.4)分,均有明显改善(P<0.05)。置换节段活动度从术前平均(9.6±4.3)°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平均(10.8±3.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整体曲度术前为(12.9±10.5)°,末次随访时为(15.4±9.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节段半限制型Activ-C人工椎间盘置换术可有效改善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维持颈椎的生理曲度和活动度,早期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后路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的治疗效果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至2009年6月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技术治疗的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0例,女18例,平均年龄17岁(13~25岁).入组病例均为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患者.术中经椎弓根顶椎截骨技术截骨,并保留凹侧结构不完全离断作为门轴,在凸侧采用悬臂梁技术压棒矫正侧后凸畸形.通过术前术后X线片对矫形效果进行评价,并对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本组平均手术时间254min (220-42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280ml (850~3200ml),平均随访28个月(18-40个月),术前主弯侧凸Cobb's角86.0°±16.5° (78°~135°),后凸角82.0°±13.6° (78°~110°),术前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1.51±0.32cm;术后侧凸Cobb's角矫正至26.8°±15.0° (矫正率69%);后凸Cobb's角25.1°±10.5° (矫正率70%);C7铅垂线距骶中线距离0.50±0.16cm.所有手术顺利安全实施,无截瘫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所有患者均获得坚固融合,没有断钉断棒及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经椎弓根顶椎截骨凸侧悬臂梁压棒技术治疗重度僵硬性先天性脊柱侧后凸畸形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方法,矫形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卵巢良性肿瘤经阴道手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经阴道手术的卵巢良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的一般情况、手术方式、方法、术中及术后情况。结果:年龄22—69岁,平均年龄40岁,阴道分娩史占70.27%(52/74),剖宫产史占8.11%(6/74),其中2例有2次剖宫产史。无产史占21.62%(16/74),其中流产史4例,无孕史占16.22%(12/74),有妇科盆腔手术史占8.11%(6/74)。74例患者无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0—65分钟,平均30分钟。术中出血20—60毫升,平均30毫升。术后排气时间6—24小时,平均10小时。术后无发热,住院天数2—6日,阴道伤口愈合良好。术后病理诊断:畸胎瘤占40.54%(30/74),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占25.68%(19/74),黄体囊肿及滤泡囊肿等生理性囊肿占12.16%(9/74),浆液性囊腺瘤占10.81%(8/74),黏液性囊腺瘤占6.76%(5/74),卵巢纤维瘤及泡膜纤维瘤占4.05%(3/74)。结论:术者应具有娴熟的手术技巧和丰富经验,严格把握适应证,卵巢良性肿瘤经阴道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及手术技巧.方法 2010年7月至2011年9月我院采用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15例,男性9例,女性6例,年龄43~66岁,平均51岁.腰椎不稳症4例,腰椎间盘源性疼痛7例,腰椎滑脱症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翻修2例.L3~4节段2例,L4~5节段9例,L5~S1节段4例.15例患者均行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椎间融合术,且均为单节段手术.L3~4、L4~5节段采用左侧腹直肌旁切口,L5~S1节段采用右下腹横切口.记录手术前后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ale,VAS)、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手术节段椎间隙角度、腰椎前凸角度(LL),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并发症,卧床天数,住院天数.定期复查腰椎X线片及腰椎CT,评价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切口长度平均6.2cm,术中出血量平均95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术后平均卧床3d,住院天数平均10d.术中腹膜撕裂2例,术中予以缝合修补;术后髂骨取骨处疼痛8例,经2-3周镇痛治疗后缓解.15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6.7个月(3-16个月),术后腰腿痛症状明显缓解.ODI (满分50分)由术前平均57.4%降至术后平均21.7%,VAS(满分10分)由术前平均6.7降至术后平均2.8.手术节段腰椎间高度由术前平均8.1mm至术后平均13.3mm,手术节段腰椎间角度由术前平均11.3°至术后平均12.7°,腰椎前凸角度由术前平均44.7°至术后平均52.3°.术后腰椎X线及CT示所有患者椎间植骨均已获得骨性融合.结论 带锚定板自稳型椎间融合器经前路小切口腹膜外间隙入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可获得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并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植骨融合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