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小肠及远隔脏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氢水组(HS组)、缺血后处理组(IP组)和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组(IP-HS组),每组12只。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再灌注2 h后采集各组大鼠静脉血及小肠、肝、肺组织,测定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10和内毒素水平,测定血清及小肠、肝和肺组织中丙二醛(MDA)水平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hiu 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率。结果 IR组、HS组、IP组和IP-HS组大鼠肠黏膜绒毛损伤评分显著高于SO组(P<0.05),HS组、IP组和IP-HS组大鼠肠黏膜绒毛损伤评分显著低于IR组(P<0.05);HS组、IP组和IP-HS组大鼠肠黏膜绒毛损伤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组大鼠腹膜、肝、肺组织均无细菌移位,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肝脏与腹膜细菌移位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IL-10和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5,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和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HS组和IP组(P<0.05,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中IL-10水平明显高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高于HS组和IP组(P<0.05)。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5,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HS组和IP组(P<0.05)。IR组、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1),HS组、IP组、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5,P<0.01),IP-HS组大鼠血清及小肠、肝、肺组织中SOD、CAT活性显著高于HS组和IP组(P<0.05)。结论氢水联合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效果优于二者单独应用。  相似文献   

2.
黄涛  毕旭东 《中国全科医学》2008,11(18):1649-1652
目的 探讨高渗盐水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45只清洁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高渗盐水预处理组(HTS组),各15只.各组建立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Pringle's法),观察肝脏缺血30 min再灌注1、6、24 h后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乳酸脱氢酶(LDH)、TNF-α和IL-10水平,以及再灌注6 h后肝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结果 IR组和HTS组各时点血清AST、ALT、LDH、TNF-α、IL-10水平与Sham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HTS组各时点血清AST、ALT、LDH、TNF-α、IL-10水平与IR组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HTS组肝组织病理学和肝细胞超微结构损害明显轻于IR组.结论 高渗盐水预处理通过抑制TNF-α的产生、增强IL-10的表达水平来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产生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肝缺血预处理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影响,观察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保护的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缺血预处理的模型。随机分成3组:①为正常对照组,②缺血再灌注(IR组);③缺血预处理组+缺血再灌注组(IP+IR组)。术后在分析各组肝组织Fas及FasL蛋白表达变化的同时,检测血清ALT及AST的活性。并在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形态学改变。结果与c组比较,IR组Fas及FasL蛋白表达明显增高,而IP+IR组轻度增高。IR组ALT及AST活性显著高于c组,(P<0.05);而与IR组比较,IP+IR组ALT、AST活性明显较低(P<0.05)。电镜下观察到IR组肝细胞形态出现明显的凋亡损伤改变,而IP组改变较小。结论缺血预处理可以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时肝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从而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肝细胞凋亡损伤。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氧液联合缺血后处理对家兔肠缺血再灌注所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家兔48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高氧液组(HO组)和高氧液缺血后处理组(HI组),每组12只。SO组家兔仅手术显露肠系膜上动脉(SMA);IR组家兔阻断SMA 60 min,再灌注120 min;HO组家兔在阻断SMA 60 min和再灌注120 min过程中静脉输入高氧液;HI组家兔于阻断SMA 60 min后,再灌注开始时静脉输入高氧液,同时进行3个循环的30 s再灌注/30 s阻断的缺血后处理。再灌注120 min后采集各组家兔动脉血、静脉血及部分小肠、肝组织,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0、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内毒素水平,测定血清及小肠、肝组织内丙二醛(MDA)含量及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Chiu 6级评分法观察肠黏膜损伤情况,细菌培养观察细菌移位率,免疫组织化学观察肝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p65的表达。结果 IR组家兔血清中TNF-α、IL-10、内毒素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血清中TNF-α、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5);HI组家兔血清中TNF-α、内毒素水平显著低于HO组(P<0.05,P<0.01)。HO组和HI组家兔血清中IL-10水平显著高于IR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血清中IL-10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家兔血清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血清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HI组家兔血清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HO组(P<0.05,P<0.01)。IR组家兔血清中SOD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血清中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且HI组家兔血清中SOD活性显著高于HO组(P<0.01)。IR组、HO组和HI组家兔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高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低于IR组(P<0.01),HI组家兔肠黏膜损伤评分显著低于HO组(P<0.05)。IR组家兔小肠黏膜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小肠黏膜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IR组(P<0.01);HI组家兔小肠黏膜组织中MPO活性和MDA水平显著低于HO组(P<0.05)。IR组家兔小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1);HO组、HI组血清SOD活性仍显著高于IR组(P<0.01);HI组家兔小肠黏膜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HO组(P<0.05)。SO组家兔肝组织均无细菌移位,IR组家兔肝脏细菌移位率100.0%,HO和HI组家兔肝脏细菌移位率均为83.3%,HO和HI组家兔肝脏细菌移位率与IR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R组、HO组、HI组家兔肝组织内NF-κB p65阳性表达显著高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肝组织内NF-κB p65阳性表达显著低于IR组(P<0.01),HI组家兔肝组织内NF-κB p65阳性表达显著低于HO组(P<0.05)。IR组家兔肝组织中MPO活性及MDA、ALT、AST水平显著高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肝组织中MPO活性及MDA、ALT、AST水平仍显著低于IR组(P<0.01);HI组家兔肝组织中MPO活性及MDA、ALT、AST水平显著低于HO组(P<0.05)。IR组家兔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低于SO组(P<0.01),HO组和HI组家兔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IR组(P<0.01);HI组家兔肝组织中SOD活性显著高于HO组(P<0.05)。结论高氧液联合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肠缺血再灌注引起的肝损伤。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不同时限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内胆管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差异及其与Bcl-2、Bax表达的相关性.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加只,随机分为正常组(SO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5 min缺血预处理组(IP 5 min组)、10 min缺血预处理组(IP 10 min组)四组,每组10只.制备IR及IP模型,取肝门周围组织行免疫组化、原位杂交染色检测Bcl-2及Bax基因和蛋白的表达,TUNEL染色检测胆管上皮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 结果 TUNEL染色显示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水平以SO组最低、IR组最高、IP 5 min组、IP 10 min组分别居二三位,各组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免疫组化染色及原位杂交染色Bcl-2 mRNA和蛋白在各组中的表达程度与TUNEL染色提示的凋亡程度相同,且两两比较有统计学意义.Bax mRNA和蛋白在SO组表达低,而在IR及IP各组表达增高,但IR组、IP 5 min组和IP 10 min组两两比较并无统计学意义(P>0.10). 结论 ①缺血预处理对胆管上皮细胞的保护作用可能与激活上调胆管上皮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cl-2的表达有关,而Bax表达与保护作用无直接关系.②5 min缺血预处理过程对肝脏缺血再灌注保护作用较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大鼠的肠缺血预处理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的远端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组)仅做肝门分离;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肝¨阻断法(Pringle's法)缺血30 min,再灌注120 min,建立缺血再灌注模型:远端顸处理组(RIPC组)阻断肠系膜上动脉10 min,再灌注10 min,然后同IR组.分别取门静脉血清测肝酶(ALT、AST)、内毒素;取肝、肠组织分别作病理学检查、MPO活性测定;取肝组织作免疫组化TNF-α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测定.结果:RIPC组较IR组:①血清ALT、AST、内毒素减少(P<0.05);②肝和肠组织损伤病理评分、MPO活性降低(P<0.05);③肝组织内TNF-α和ICAM-1表达减少.结论:对大鼠肠的缺血预处理可以发挥远端预处理作用,减轻肝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是通过减少肝脏前炎性因子的表达,减少中性粒细胞的黏附聚集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七氟醚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只,即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R)组,七氟醚预处理(Sev)组.分别于肝脏缺血前(T1)、肝脏再灌注后30 min(T2)、120 min(T3)各时点,经股动脉采血2 mL,血液离心取血清,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作为肝损害的标志,光镜检查组织病理学改变,检测大鼠血清TNF-α、IL-1β水平.结果:Sev组血清ALT、AST、LDH水平明显低于IR组(P<0.05),光镜下显示Sev组肝脏损伤程度小于IR组.Sev组IL-1β表达低于IR组(P<0.05),Sev组TNF-α的表达低于IR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细胞因子途径产生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陈茂松  王军  欧雷 《广东医学》2016,(6):828-830
目的: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抗炎作用。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促红素组。假手术组仅解剖分离肝十二指肠韧带;模型组采用无创血管夹夹闭肝左叶及中叶血流(约70%肝缺血),缺血时间为45 min;促红素组于缺血前30 min门静脉注射促红细胞生成素(3000 IU/kg)。采集各组再灌注1、6、12 h血液及肝组织标本。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ALT、AST;ELISA测定血浆TNF-α、IL-1蛋白含量;Western blot免疫印迹检测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促红素组ALT、AST水平显著下调(P<0.05)。血浆TNF-α和IL-1含量自再灌注6 h明显升高,至12 h达最高;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血浆TNF-α和IL-1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再灌注后早期肝内组织NF-κB表达量开始增加,于6 h表达最高峰,其后开始下降;与模型组相比,促红素组各时间点肝组织NF-κB表达量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促红细胞生成素能有效减轻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TNF-α、IL-1的释放,从而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对大鼠肝缺血再灌注肾损伤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对照组(Sham组)、肝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预处理组(IPC组),每组10例。Sham组仅分离肝门区;IR组用无损伤血管夹夹闭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分支,阻断肝左、中叶血流,缺血40 min,再灌注6 h;IPC组先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然后操作同IR组。肝缺血再灌注6 h,断头处死大鼠,于下腔静脉抽取血样并取左肾和左肝。血样离心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的含量。左肾一半制成匀浆,测定肾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的含量,另一半和左肝观察组织病理改变。【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和IPC组ALT、AST、BUN、Cr、MDA、TNF-α和IL-6含量升高,SOD含量降低(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明显;与IR组比较,IPC组ALT、AST、BUN、Cr、MDA、TNF-α和IL-6含量降低,SOD含量升高(P<0.05),肾组织病理损伤减轻。【结论】缺血预处理对肝缺血再灌注导致的肾损伤有保护作用,其保护机制可能与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肝再灌注后血清Leptin及肝细胞Leptin受体(Leptin-R)变化的影响,从而阐明IP保护作用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 12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质量190~210g,6~7周龄),随机分为缺血预处理组(IP)、再灌注组(IR)和假手术组(SO).前两组分别建立左半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时间均为60 min,IP组于半肝阻断前缺血5min,再灌注5min;SO组只进行麻醉下的开腹、关腹,不阻断肝门,余处理同前两组;3组腹腔暴露时间相同.之后每组分别按肝缺血再灌注后0.5、1、3、6h采集标本.酶联免疫吸附实验竞争法集中测定血清Leptin的浓度;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中TNF-α的水平;比色法测定肝细胞线粒体中丙二醛(MDA)的浓度;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对肝细胞Leptin-R进行染色及浓度测定.结果 IP组在再灌注后的各时点Leptin的浓度均显著高于IR组及SO组(P<0.05);IR组与SO组相比再灌注后0.5 h呈显著性的降低(P<0.05);之后的各时点Leptin的浓度均呈显著性的升高(P<0.0S).IP及IR组再灌注后的各时点血清中TNF-α浓度缓慢增加,IP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血清TNF-α及线粒体MDA浓度显著低于IR组(P<0.05),同时显著的高于SO组(P<0.05).IP组及IR组在再灌注后各时点的Leptin-R阳性细胞率显著高于SO组(P<0.05);同时IP组与IR组相比再灌注后3、6h的时点Leptin-R阳性细胞率均显著性增高(P<0.05).结论 IR可以增加血清中Leptin的浓度及Leptin-R在肝细胞内的蛋白表达,IP可以使这种作用加大及提前,此种变化可能是IP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腺苷预处理假手术组(A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R组),每组18例。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IR组和AR组大鼠于手术前3 d每日腹腔注射1.5 mg·kg-1腺苷(溶于2 mL生理盐水中),F组和AF组大鼠于手术前3 d每日腹腔注射2 mL生理盐水,连续3 d。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脑组织中HIF-1α的表达。结果 F组和AF组大鼠术后无神经功能缺损体征,IR组和AR组大鼠再灌注6、12、24 h后均出现明显神经功能缺损体征。IR组和A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F组和AF组,AR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低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F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与F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缺血再灌注后6、12、24 h,IR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F组和AF组(P<0.01);AR组大鼠脑组织中HIF-1α的表达显著高于IR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可增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HIF-1α的表达,从而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蕨麻正丁醇(Pa)提取物对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缺血24 h组(I24 h组)、缺血+再灌注24 h组(R24 h组)、缺血+再灌注48 h组(R48 h组)、Pa提取物预处理+缺血再灌注24 h组(Pa+R24 h组)和Pa提取物预处理+缺血再灌注48 h组(Pa+R48 h组),每组10只。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卵巢组织中TNF-α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组比较,I24 h组、R24 h组、R48 h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卵巢组织TNF-αmRNA和蛋白水平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24 h组比较,R24 h组、R48 h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卵巢组织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干预后,Pa+R24 h组和Pa+R48 h组大鼠血清TNF-α水平、卵巢组织TNF-α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与R24 h组、R48 h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在大鼠卵巢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表达上调,用Pa提取物进行干预可降低TNF-α的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灯盏花素对大鼠胰腺缺血再灌注(ischemia—reperfusion,I/R)损伤有无保护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制作大鼠胰腺I/R模型,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I/R组(B组)、灯盏花素组(C组),各组15只。采用ELISA和免疫组化方法分别检测各组大鼠胰腺缺血30min再灌注0、6、12h时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lB(interleukim1β,IL-1β)的含量和胰腺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的变化;同时观察胰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B组胰腺组织病理学改变较其他组明显;在再灌注0、6、12h时B、c组血清中TNF-α、IL-1β含量均较A组显著升高(P〈0.05),但c组增高水平明显低于B组(P〈0.05);C组在再灌注6、12h时Survivin蛋白表达明显高于A、B组(P〈0.05),A、B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灯盏花素能降低大鼠胰腺I/R损伤时血清TNF-α、IL-1β水平和上调凋亡抑制基因Survivin蛋白表达,对大鼠胰腺L/R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灯盏花素联合预适应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灯盏花素联合缺血预适应对心肌缺血再灌注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相关凋亡基因Bcl-2、Bax的表达。方法采用在体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48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Sham组):左旋支结扎处只串线不结扎;②IR组:左旋支阻断40min。再灌注180min;③IP组:左旋支阻断5min,继灌注5min,再循环2次后,左旋支阻断40min,再灌注180min;④BI组:经左颈外静脉注入灯盏花素5mg·kg^-1,10min后同IP组。每组12只,其中每组6只测定心肌梗死面积,取梗死危险区心肌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计算Bcl-2、Pax基因蛋白表达率。另6只取梗死危险区心肌组织利用AnnexinV-F1TC/PI试剂盒行细胞流式术检测心肌早期细胞凋亡率和坏死细胞凋亡率。结果与IR组比较,IP、BI各组能够明显缩小缺血再灌注的心肌梗死面积(P〈0.01);BI组较IP组疗效显著(P〈0.01)。与IR组比较,IP组和BI组均能显著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细胞凋亡和坏死细胞数(P〈0.05);BI组较IP组能进一步明显减少早期细胞凋亡数和坏死细胞数(P〈0.05)。与IR组比较,IP组、BI组Bcb2蛋白表达增加(P〈0.01)、Bax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1),BI组较IP组Bax蛋白表达减少明显(P〈0.05)。结论灯盏花素联合预适应较单纯预适应能进一步加强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的保护作用,其通过增加细胞内Bcl-2蛋白表达、抑制Bax蛋白表达,使Bcl-2/Bax比值增高从而抑制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NSF对5/6肾切除大鼠模型肾纤维化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取SD大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NSF组,通过对大鼠实施5/6肾切除手术建立大鼠慢性肾功衰模型;治疗组自二次术后第31d起给药,连续30d。检测大鼠血清生化指标Urea、Crea,残余肾组织病理情况及纤维化相关指标:残余肾组织中纤维连结蛋白(FN)、转化生长因子Bl(TGF-β),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NSF组与模型组比较:Urea、Crea明显降低(P〈0.05),肾脏病理改变较轻,肾组织FN和TGF-β的表达明显降低(P〈0.05),血清TNF-α表达也明显降低(P〈0.05)。结论:NSF可能通过下调TNF-α的表达,降低肾脏中纤维化调节因子TGF-β含量,从而抑制FN增生,控制或延缓肾纤维化进展,发挥对慢性肾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6.
钙通道阻滞剂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 acute pancreatitis,SAP)大鼠肺损伤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45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AP组和维拉帕米治疗组。观察动物血清中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e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SAP大鼠血清中IL-1、IL-6和TNF-α的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肺损伤严重。维拉帕米治疗组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显著下降(P〈0.05),肺病理损害程度显著减轻(P〈0.05)。结论维拉帕米可抑制SAP大鼠炎性细胞因子IL-1、IL-6、TNF-α的产生和释放,减轻肺损伤的程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肢体缺血后处理对孕兔失血性休克肾损伤的保护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24只孕兔制成重度失血性休克模型,均游离双侧股动脉,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肢体缺血后处理组(LRIP组)(每组8只)。S组:游离双侧股动脉后无失血及输血;IR:孕兔股动脉放血使平均动脉压40 mmHg维持180 min后,1 h内匀速回输全部血液,使孕兔血压维持在MAP稳定在80 mmHg之上并平稳24 h;LRIP组:在急性失血性休克180 min后,给予夹闭双侧股动脉缺血30 s再灌注30 s共10次后(即缺血后处理),再输血复苏至24 h。分别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尿素氮(BUN)、血肌酐(Cr)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不同时点(0 h、8 h、16 h、24 h)血清TNF-α、IL-10的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表达;RTPCR法检测肾组织内TNF-α、IL-10及iNOS mRNA的表达;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1)与I/R组相比,LRIP组不同时点Cr、BUN浓度降低,血清TNF-α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肾组织NF-κB表达减少(P均〈0.05);(2)与S组比较,肾内TNF-α、IL-10、iNOS mRNA在I/R组、LRIP组表达均上调(P〈0.05或P〈0.01),与I/R组相比,肾内TNF-α、iNOS mRNA表达在LRIP组下调,IL-10 mRNA表达上调(P〈0.05);(3)S组肾脏未发生明显的病理改变,I/R组肾小管可见明显玻璃样改变和坏死,肾小管略扩张,肾小球和肾小管周围可见炎症细胞浸润,LRIP组肾脏组织结构正常,少量的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管上皮细胞相对完整,水肿减轻。结论:重复10次缺血30 s再灌注30 s的肢体后处理对肾脏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肾组织NF-κB转录、减少iNOS mRNA的表达、改善肾内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大鼠右美托咪定预处理后对肝脏缺血再灌注后急性。肾损伤的的保护作用。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体重220-300g,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S组)、肝脏缺血再灌注组(IR组)、有美托咪定组(Dex组)。S组和IR组以1mL/(kg·h)的速度静滴生理盐水30min,Dex组给予右美托咪定(6μg/kg)30min。间隔2h后S组仅开腹;IR组和Dex组行肝脏缺血60min,于再灌注4h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和肾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浓度,髓过氧化物酶(M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取肾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学改变。结果研究中测得IR组血清BUN为(7.58±0.96)mmol/L、Cr为(91.84±10.34)mmol/L.肾组织TNF-α为(238.4±42.7)ng/L、MDA为(3.66±0.95)U/mgprot、SOD为(7.48±1.23)U/mgprot和MPO为(4.73±1.07)U/g。与S组和Dex组比较,IR组血清BUN和Cr的浓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肾组织TNF-α、MDA水平和MPO活性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OD活性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与S组比较,血清BUN、Cr和肾组织TNF-α、MDA、SOD和MPO活性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ex组肾组织病理损伤程度与IR组比较明显减轻。结论右美托咪定预处理能减轻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后的急性肾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炎性因子的分泌,减少氧化应激和中性粒细胞在肾脏的聚集等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