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比较关节镜辅助复位内固定(arthroscopically-assisted reduction and internal fixation,ARIF)技术与切开复位内固定(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技术对胫骨平台骨折疗效影响及影像学参数.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7...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固定架( external fixation,EF )与切开复位内固定(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治疗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术后的关节活动度( range of motion,ROM )及握力、影像学结果、上肢功能评分( disabilities of the arm, shoulder and hand scores,DASH 评分)、再手术率及并发症进行 Meta 分析。计算机检索 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PubMed、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国万方数据库等中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国内相关杂志9种,均从创刊检索至2013年3月,搜集不稳定性桡骨远端骨折的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的临床研究。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提取相关数据输入 Review Manager 5.0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12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经改良 Jadad 评分均判定为高质量研究。纳入病例920例。在术后3个月时,EF 组仅有前臂旋前角度优于 ORIF 组( open reduction internal fixation,ORIF )( MD 5.13,95% CI [2.04,8.22],P=0.001),ORIF 组的掌屈( MD=-6.15,95% CI [-9.65,-2.65],P=0.0006)、背伸( MD=-11.12,95% CI [-16.59,-5.66],P<0.0001)、尺偏角( MD=-2.70,95% CI [-4.94,-0.46],P=0.02)、旋后( MD=-11.56,95% CI [-16.28,-6.84],P<0.00001)以及握力恢复( MD=-12.82,95% CI [-20.24,-5.41],P=0.0007)均优于 EF 组。但两组术后6个月及1年 ROM 和握力恢复的效果相同。ORIF 组在术后3个月和1年时均有较好的 DASH 评分(3个月时 DASH 评分 MD=15.54,95% CI [8.77,22.32],P<0.00001;12个月时 DASH 评分 MD=3.14,95% CI [0.20,6.07], P=0.04)。此外,ORIF 组更好地恢复掌倾角( MD=-1.95,95% CI [-3.18,-0.72],P=0.002)及尺骨方差( MD=0.60,95% CI [0.12,1.07],P=0.01),并同时降低了并发症的发生率( MD=1.63,95% CI [1.16,2.28],P=0.005)。两组间在桡倾角、桡骨高度、再手术率,感染以外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ORIF 治疗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术后患者可早期恢复握力并具有较好腕关节活动度,在术后较长时间内有较好的 DASH 评分,能更好地恢复尺骨方差和掌倾角同时明显降低感染率。术式的选择对术后长时间握力和关节活动度的恢复并无关联。EF 与 ORIF 两种方法,在桡倾角、桡骨高度、再手术率,感染以外的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国内外有关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研究的文献进行分析,评价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2014年1期)、MEDLINE、EMbase、Pud Med、CNKI等数据库。检索1969年1月至2013年12月有关比较髋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治疗老年人(>60岁)移位型股骨颈骨折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并对其进行严格的质量评价。利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Rev Man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并对数据进行异质性检验。结果 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4篇,最终纳入24个RCT,共4859例,髋关节置换组2619例,内固定组2240例。结果显示,髋关节置换组的再手术率显著低于内固定组[OR=0.13,95%CI(0.09,0.18),P<0.00001],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小于内固定组[OR=0.15,95%CI(0.10,0.22),P<0.0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随访2年、10年及以上的病死率比较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髋关节置换治疗老年人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可明显降低术后再手术率及主要并发症发生率,但不能降低其病死率。因此,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最佳的选择还是髋关节置换。  相似文献   

4.
胫骨平台骨折是下肢负重关节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1%[1],其主要由交通事故或高处坠落伤等高能量所致,胫骨平台受到外力挤压或撞击时容易造成劈裂或塌陷,产生不同程度的膝内、外翻畸形,严重者还可合并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等周围组织损伤[2],处理不当常导致膝关节功能恢复不良[3]。传统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式严重破坏膝关节周围软组织环境并且不能对骨折伴随损伤妥善处理,由此导致的膝关节并发症经常被报道。近年来关节镜技术快速发展,且已广泛应用于胫骨平台骨折诊疗,关节镜微创技术在胫骨平台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4]。现就近年来的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两种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内固定方式失血量 (隐性失血量和总失血量)。方法对 2017 年 5 月至 2019 年 5 月因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入院手术治疗的 148 例资料进行分析,其中男 72 例,女76 例。年龄 35~56 岁,平均为 (44.6±10.3) 岁,78 例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 (髓内钉组),70 例采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 (钢板组)。记录两组的总失血量、隐匿性失血量、术中失血量、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压积、输血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钢板组和髓内钉组总失血量分别为 (272.61±56.36) ml 和 (508.63±109.6) ml,隐匿性失血量分别为 (153.26±46.97) ml 和 (478.36±101.25) ml,术中失血量分别为 (123.05±34.12) ml 和 (54.17±25.95) ml,血红蛋白浓度变化百分比为 (10.48±4.12) 和 (16.72±7.85),红细胞压积变化分别为 (0.02±0.01) 和 (0.05±0.02),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钢板组中有 12 例并发伤口感染,而髓内钉组有 2 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3)。两组术后均无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结论髓内钉相对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围术期的隐匿性失血和总失血量明显较高,因此对于合并多发伤或术前血红蛋白低的患者,钢板内固定可能比髓内钉内固定更合适。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道运用微创骨膜下隧道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35例骨盆前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2007年1月至2012年6月,共收治骨盆前环骨折35例,男27例,女8例;年龄25~65岁,平均年龄f44.1±13.9)岁;耻骨支骨折26例,髋臼前柱骨折9例。5例合并后环骨折,11例合并四肢骨折,3例合并胸腹部脏器损伤,3例合并尿道损伤,3例合并颅脑损伤,2例合并颈髓损伤。按损伤骨科理论给予稳定骨盆、抗休克处理、患肢骨牵引等处理,生命体征平稳后全部行微创骨膜下隧道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结果3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13.6±7.4)个月,手术时间30—60min(不包括后环及其它部位骨折固定时间),平均(45.4±6.4)rain,出血量50—90ml(不包括其它骨折固定),平均(65.4±10.6)ml。采用Matta标准对术后x线评估:解剖复位18例,复位良好14例,复位较差3例,采用Lindahl标准对骨盆功能评分:优28例,良7例,平均得分(76.8±1.4)分。结论采用微创骨膜下隧道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治疗骨盆前环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安全性高、出血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髌下(infrapatellar,IP)技术和髌上(suprapatellar,SP)技术治疗成人胫骨骨折的疗效。方法 在这项符合PRISMA标准的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中,从2012年1月至2022年11月,共检索了7个数据库,包含中国知网、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Embase和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了涉及IP和SP髓内钉治疗胫骨骨折对比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使用预先设计的检索策略进行检索,并通过Cochrane协作工具对所有合格的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的严格评估。提取术中透视次数、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住院天数、骨折愈合时间、HSS评分、Lysholm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膝关节伸屈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切口感染率及再手术率,通过R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共纳入12篇研究,纳入患者的总数为874例,其中SP组440例,IP组434例。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关节镜在辅助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的应用价值及手术技巧.方法 2007年5月至2010年3月,关节镜下对14例新鲜胫骨髁间嵴骨折行断端清理和器械复位,用单枚空心螺丝钉固定,其中2例粉碎性骨折辅以克氏针短期固定,2例陈旧性骨折并畸形愈合者镜下行髁间窝成形及前交叉韧带皱缩术,强调术后早期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随访4-12个月,X线片复查提示平均4个月骨折骨性愈合.16例患者全部术后膝关节屈伸功能恢复好,参照Lysholm 膝关节评分标准,优良率87.5%.结论 关节镜辅助治疗胫骨髁间嵴骨折创伤小,操作精确,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使用肩袖外排钉固定治疗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我科收治的26例前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11例,年龄17~61岁,平均(34.3±10.1)岁.对患者术前、术后膝关节Lysholm、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nte...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距下关节镜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跟骨Sanders Ⅱ、Ⅲ型骨折的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4月,本院足踝外科收治的128例跟骨SandersⅡ、Ⅲ型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关节镜组(距下关节镜辅助结合术中X线透视微创复位螺钉内固定) 58例,对照组(传统L形切口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 70例。比较两组切口长度、出血量、伤口并发症、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后1年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Association,AOFA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结果 切口长度:关节镜组(3.05±0.91) cm小于对照组(11.63±1.64) 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出血量:关节镜组(20.69±7.34) ml小于对照组(227.07±92.37) 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手术时间:关节镜组(99.31±14.70) min长于对照组(63.29±8.5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伴腰椎不稳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至2012年4月,我科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并且获随访57例患者,其中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23例,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34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手术时间,椎间隙高度,VAS评分和ODI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定位错误、神经损伤、脑脊液漏、椎间隙感染等严重并发症,与开放手术组相比,Quadrant手术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均明显减少(P<0.05),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术后1个月及末次随访在椎间隙高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在术前及随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uadrant微创通道手术组与开放手术组术后1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与开放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组具有相同临床疗效,Quadrant微创通道椎间融合内固定术在手术创伤方面具有优势,近期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患者跟腱微创修复术后康复疗法对功能影响与临床意义。方法2008年8月至2013年1月,我科收治并获得随访的92例行跟腱微创修复术的患者,术后按照收治顺序的单双数序号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运动康复疗法组48例全部获得随访,男46例,女2例,年龄18~50岁,平均34.3岁。左侧30例,右侧18例。术后严格按照我们制定的图文制式运动康复疗法指南进行渐进性康复训练;自然康复组失访4例,获得随访的44例中男42例,女2例,年龄21—52岁,平均35.1岁,左侧26例,右侧18例。术后由医生口头交待术后康复注意事项。随访按照Amer—Lindholm疗效评定标准进行评定,采用SPSS13.0软件将评定结果进行计量数据的统计学分析,从而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结果随访时间8—48个月,平均19.6个月。运动康复疗法组及自然康复组均无感染病例,自然康复组再断裂4例,3例接受再手术,1例选择保守治疗。运动康复疗法组无跟腱再断裂。根据Arner—Lindholm评定法,运动康复疗法组优34例,良13例,差1例,总体优良率97.91%(47/48);自然康复组优18例,良21例,差5例,总体优良率88.63%(39/44)。组间差异统计分析显示运动康复组功能优良率显著高于自然康复组(P=0.014)。结论本科制定的跟腱微创修复术后运动康复计划高效可靠,对恢复功能和防止再断裂至关重要。是值得推广的跟腱微创修复术后的康复锻炼方法。  相似文献   

14.
In the absence of randomized trials, uncertainty regarding the oncologic efficacy of minimally invasive distal pancreatectomy (MIDP) remains. This systematic review aimed to compare oncologic outcomes after MIDP (laparoscopic or robot-assisted) and open distal pancreatectomy (ODP) in patients with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PDAC). Matched and non-matched studies were included. Pooled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for pathology (e.g., microscopically radical (R0) resection and lymph node retrieval) and oncologic outcomes (e.g., overall survival). After screening 1760 studies, 21 studies with 11,246 patients were included. Overall survival (hazard ratio 0.86; 95% confidence interval (CI) 0.73 to 1.01; p = 0.06), R0 resection rate (odds ratio (OR) 1.24; 95%CI 0.97 to 1.58; p = 0.09) and use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OR 1.07; 95%CI 0.89 to 1.30; p = 0.46) were comparable for MIDP and ODP. The lymph node yield (weighted mean difference (WMD) −1.3 lymph nodes; 95%CI -2.46 to −0.15; p = 0.03) was lower after MIDP. Patients undergoing MIDP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smaller tumors (WMD -0.46 cm; 95%CI -0.67 to −0.24; p < 0.001), less perineural (OR 0.48; 95%CI 0.33 to 0.70; p < 0.001) and less lymphovascular invasion (OR 0.53; 95%CI 0.38 to 0.74; p < 0.001) reflecting earlier staged disease as a result of treatment allocation bias.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can conclude that in patients with PDAC, MIDP is associated with comparable survival, R0 resection, and use of adjuvant chemotherapy, but a lower lymph node yield, as compared to ODP. Due to treatment allocation bias and lower lymph node yield the oncologic efficacy of MIDP remains uncertain.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transforaminalendoscopicdiscectomy, PTED)和传统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fenestrationdiscectomy,F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探讨PTED的临床应用特点。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我科2011年2月至2012年9月确诊为单节段单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80例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经皮椎间孔镜组(试验组)和常规椎板开窗组(对照组),各40例。试验组在局部麻醉、G臂X线机引导下采用经皮椎间孔入路TESSYS穿刺技术,内镜下摘除突出的椎间盘髓核组织、进行神经根的减压和松解。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单侧椎板开窗减压、髓核摘除、神经根减压松解。术后随访13~29个月,平均19个月,按照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disabilityindex,ODI)、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JOA评分和改良的Macnab标准评定手术效果。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及随访。PTED组平均手术切口(0.7±0.2)cm,手术出血量(7.2±2.1)ml,手术时间(73.7±11.2)min,术后卧床时间(13.1±5.2)h,术后住院时间(3.5±0.7)天。FD组平均手术切口长度(3.2±0.4)cm,手术出血量(47.5±11.3)ml,手术时间(52.4±8.5)min,术后卧床(98.7±19.6)h,术后住院时间(13.4±2.3)天。两组病例术后ODI、VAS与术前比较,均明显改善(P<0.05),两组患者术后1年的JOA评分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的MacNab法评定两组术后1年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TED和FD均能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在严格把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PTED具有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PTED近期疗效与FD相近,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小切口(mini open)联合膝关节镜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8例确诊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患者,行膝关节镜辅助下联合窝后正中小切口切开复位治疗骨折,同时处理关节内合并损伤,术后予伸直位支具固定配合功能锻炼,术后定期随访并复查膝关节正侧位片,随访指标包括:关节稳定性,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切口愈合情况;术前及术后1年行膝关节Lysholm功能评分及IKDC功能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3-21个月,平均15.4个月;术后复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提示骨折复位良好,无骨折不愈合,行后抽屉试验及反Lachman试验阴性;3例患者诉上下台阶关节稍不适、研磨感,考虑与合并关节软骨损伤有关、余未见明显术后并发症,所有患者关节活动度恢复至伤前正常水平.术前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53.2分,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平均96.3分,术前与术后1年膝关节Lysholm评分数据行两组对照 T 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IKDC评分从术前全部明显异常(D级)改善至术后正常(A级) 17膝、接近正常(B级) 1膝.结论膝关节镜辅助下联合小切口治疗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临床疗效确切,本组病例术后未发现明显并发症,患者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且该手术方法简单、安全,可广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