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同方法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方法治疗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82例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分别应用闭合石膏外固定(21例);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的同时石膏外固定(35例);开放复位AO螺钉内固定(26例)三种方法进行治疗。术后平均随访5年,对其自觉症状、足部肌力、跗跖关节功能及X线片显示的关节间隙等改善程度进行比较的同时对关节面的受损程度及复位效果与疗效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2例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10例出现创伤后关节炎,其中石膏外固定组3例;克氏针内固定的同时石膏外固定组4例;AP螺钉内固定组3例,三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67例解剖复位4例发生创伤性关节炎,15例复位欠佳者出现6例,两者间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23例关节面受损者10例出现创伤性关节炎,59例关节面未受损者疗效均达优良,两者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面的受损及得复位的效果直接相关,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同时石膏外固定和开放复位AO螺钉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
跖跗关节损伤是足外伤中较少见的一种损伤。本文从病因、解剖和生物力学、分型、诊断和治疗的角度综述跖跗关节损伤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重介绍跖跗关节的解剖学的骨折损机理、分类、诊断、治疗及并发症等问题。  相似文献   

4.
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跗跖关节又称为Lisfranc关节,直接的暴力损伤和间接外力引起的前足外展或足跖屈损伤都会造成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如果处理不当会引起骨筋膜室综合征等严重并发症,晚期则会造成足部畸形、足弓改变,而严重影响步行,因此早期诊断及正确治疗十分重要。自1999年1月~2004年6月,笔者共收治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患者31例,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的方法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关于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治疗的再认识(附61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的治疗、疗效。方法:对61例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26例采取开放复位AO螺钉固定,35例行闭复位克氏针内固定,53例解剖复位,8例复位欠佳。结果:61例随访2-4年(平均3.1年)。54例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7例出现创伤后关节炎,均伴有关节面的损伤,其中螺钉固定组3例,克氏针固定组4例。结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后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与关节面的受损及复位的效果直接相关,开放复位AO螺钉固定与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6.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8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治疗方法和疗效分析。方法:对89例跖跗关节骨折脱位者根据分型分类法进行闭合复位石膏外固定、切开复位内固定和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按跖行、稳定、疼痛、外形和X线五项标准评定临床疗效。结果:随访6个月-3年,平均2年。闭合复位治疗29例,优12例,良13例,差4例,优良率86%。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45例,优24例,良16例,差5例,优良率89%。闭合复位内固定治疗15例,按分型统计取得满意疗效。结论:保守治疗可获得满意疗效,手术较保守治疗并无多大优势。目前应用的分类方法,需进一步完善,对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5例单足跖跗关节损伤患者根据骨折分型应用石膏固定2例,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12例,开放复位内固定20例,二期关节融合术1例。结果 35例均获随访,时间3~9(5±2)个月。克氏针松动8例,螺钉断钉2例,创伤后关节炎8例。临床评估依据美国矫形足踝协会(AOFAS)中足评分标准:优12例,良17例,可5例,差1例。结论解剖复位、牢靠固定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基本原则。中间柱复位并沿Lisfranc韧带方向固定内侧楔骨和第2跖骨基底部是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稳定性的关键,依据跖跗关节的"三柱"原理选择固定方式,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8.
夏数数  黄韬  邹季 《中国骨伤》2006,19(11):692-693
患者,男,43岁,摔伤致左足背肿痛不能站立约10h,次日来我院就诊。检查:左足背肿胀甚,皮肤呈青紫色,第4跖骨头和基底部压痛明显,触摸第4跖骨头背侧凹陷,跖侧可摸到突起的第4跖骨头,左足诸趾未梢血液循环和感觉正常。X线片示:左足第4跖趾关节并跖附关节脱位,第4跖骨头明显向跖侧内侧移位;  相似文献   

9.
跖跗关节骨折脱位发生率低,漏诊率高,即使进行了解剖复位螺钉固定,还是有一部分患者出现创伤性关节炎.2008年1月—2012年12月,我院应用部分跖跗关节融合术治疗急性跖跗关节骨折脱位7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
闻久全  张博策  蒋阅 《中国骨伤》2003,16(6):375-375
足部外伤处理不当可使其功能障碍及行走时疼痛 ,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和肉体的痛苦。我院于 1991年 8月 -2 0 0 1年 4月共收治跖跗关节骨折脱位 4 8例 ,均行手术治疗 ,疗效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4 8例中男 2 9例 ,女 19例 ;年龄最大 5 7岁 ,最小 17岁 ,平均年龄 32 8岁 ;汽车碾压伤 12例 ,砸伤 2 7例 ,摔伤 9例 ,其中开放伤 35例 ,闭合伤 13例 ,就诊时间 0 5~ 8h ,开放损伤多伴有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及皮肤缺损。2 方法   4 8例病人均在急诊行常规伤足的正、侧、斜位X线摄片检查 ,必要时行健足的摄片对比 ,4 8例病人均在连…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中足三柱理论在跖跗关节损伤治疗中的应用,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 自2003年1月至2008年4月手术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38例,男24例,女14例;平均年龄37.1岁;左侧16例,右侧22例.开放性损伤11例,闭合性损伤27例;新鲜损伤34例,陈旧性损伤4例.按解剖三柱分类:单纯内侧柱损伤5例,内侧柱与中间柱损伤13例,中间柱与外侧柱损伤8例,单纯外侧柱损伤5例,三柱完全损伤7例.其中合并舟骨骨折6例,骰骨骨折5例,楔骨骨折12例,跖骨骨折21例.受伤至手术时间5~24 d,平均9.2 d.闭合性损伤依据跖跗损伤程度行空心钉或钢板固定,开放性损伤采用克氏针或结合足部微型支架固定.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平均16.5个月(12~25个月)随访,除2例开放性损伤患者出现创面感染给予二期皮瓣修复外,其余创口均一期愈合.X线评估30例患者足部三柱长度与横弓恢复良好,8例出现足弓塌陷.7例患者取出内固定后主诉负重疼痛.根据Hardcastal足部功能评分评估疗效:优18例,良11例,一般5例,差4例,优良率为76.3%.结论 中足三柱理论对跖跗关节损伤治疗有重要临床意义,术中需依次重建并牢固固定内侧柱、中间柱,外侧柱需弹性固定,同时必须注意对楔骨与骰骨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手术治疗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5年1月手术治疗的21例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20~75岁,平均45.6岁;左足13例,右足8例;交通伤5例,碾压伤6例,重物压伤10例。跖跗关节损伤根据Myerson分型:B2型5例,C1型9例,C2型7例。软组织损伤按照Gustilo分型:ⅡB型5例,ⅢA型10例,ⅢB型6例。采用分期手术治疗。术后观察骨折愈合及其并发症情况,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评价手术疗效。结果:21例患者术后均获随访,时间11~40个月,平均16.2个月。骨性愈合时间10~16周,平均12.3周。未并发深部感染、骨不连及骨髓炎等并发症。末次随访AOFAS中足评分为83.0±14.9;优9例,良8例,中2例,差2例。2例患者因并发严重创伤性关节炎再次行跖跗关节融合术。结论:对于开放性跖跗关节损伤的治疗,急诊合理清创,全面评估软组织损伤情况,正确把握内固定的手术指征及时机,可以降低深部感染及骨髓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我院自 1993年 5月 - 2 0 0 1年 5月采用闭合复位或切开复位克氏针内固定治疗跖跗关节骨折脱位2 1例 ,取得满意疗效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 2 1例 ;男 14例 ,女 7例 ;左侧 12例 ,右侧 8例 ,双侧 1例 ;年龄 2 1~ 6 8岁 ,平均 4 0 5岁 ;闭合性骨折脱位 16例 ,开放性骨折脱位 5例 ;按照Kuss分类法 :同向性脱位 15例 ,分离性脱位 6例 ;伤因 :车祸伤 12例 ,高处坠落伤 5例 ,重物压伤 3例 ,扭伤 1例。同时伴肢体骨折 6例 ,胸腹伤 3例。2 治疗方法本组 16例闭合性损伤均采用闭合复位克氏针内固定。一般在硬麻下进行 ,取平卧位 ,膝关…  相似文献   

14.
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重建拇腕掌关节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为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重建拇腕掌关节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30侧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第二跗跖关节背侧血供起源、走行、分支分布及吻合。结果 第二跗跖关节有明显的多源性供血特点,其背侧血供源于以下动脉:足背动脉2~6支,第一跖背动脉1~3支,第二跖背动脉3~6支,弓状动脉3~7支,跗外侧动脉2~5支。上述动脉的骨膜支外径在0.1~1.0mm之间,在第二跗跖关节周围吻合成骨膜动脉网。结论 吻合血管的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依据血管的分布规律,可设计4种不同血管蒂的第二跗跖部分关节移植,用于重建拇腕掌关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分别采用石膏固定、闭合复位经皮内固定、开放复位内固定和二期关节融合术治疗35例跖附关节损伤患者。结果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22±1.5)周,骨折愈合时间16~28(18±2)周。术后12周33例患者能穿平常鞋子在各种地面上行走,步态基本正常。按AOFAS评分:优11例,良18例,可5例,差1例。结论解剖复位、牢靠固定是治疗跖跗关节损伤的基本原则。重建跖跗关节复合体是稳定的关键,并且需要重视对跖跗关节的整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6.
《Foot and Ankle Surgery》2020,26(6):703-707
BackgroundFirst tarsometatarsal (TMT) joint fusion is effective for treatment of arthritis and some first ray deformities. To prepare the articular surfaces, cartilage should be carefully but completely denuded. Inadequate preparation may result in non-union, while excessive preparation may cause ray shortening and consequential transfer metatarsalgia. Preparation can be performed with an osteotome or a saw.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whether utilization of an osteotome or saw would minimize shortening of the first ray in TMT arthrodesis.MethodsTen fresh-frozen cadaver specimen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undergo joint preparation using either an osteotome (n = 5) or saw (n = 5). Sample size was determined by cadaver availability. Fusion was performed using a cross-screw construct through the dorsal aspect of the proximal phalanx and the medial cuneiform. Pre- and post-operative X-rays were taken with a radiopaque ruler in the field, and changes in length in the first metatarsal and first cuneiform were compared between osteotome and sawblade groups.ResultsThe average change in metatarsal length was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the osteotome group (1.6 mm) as compared to the saw group (4.4 mm) (p = 0.031). The average percent change in metatarsal length was also significantly smaller in the osteotome group (3.0%) compared to the saw group (8.4%) (p = 0.025).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ith respect to change in cuneiform length. The osteotome group demonstrated a significantly smaller average measured change (3.0 mm vs. 6.9 mm, p = 0.001) and percent change (4.1% vs. 9.3%, p < 0.001) in total length (cuneiform plus metatarsal) in comparison to the saw group.ConclusionsIn first TMT fusion, joint preparation with an osteotome may prevent over-shortening of the first ray in comparison to preparation with a saw.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67例闭合性跖跗关节损伤患者,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35例.通过X线及CT检查明确诊断,闭合或切开复位螺钉或钢板内固定,术后定期放射学检查随访,以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足评分系统进行功能评估.结果 本组有135例获得12~78个月随访,平均随访时间48个月.其中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26例,术后AOFAS评分48~75分,平均67分;其中16例继发创伤性关节炎,12例因疼痛明显、行走受限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109例,术后AOFAS评分70~95分,平均82分,继发创伤性关节炎的17例中5例二期行关节融合术.单纯跖跗关节损伤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内固定者术后AOFAS中足评分82~95分,平均87分,与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者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51,P<0.05).结论 跖跗关节复合体损伤的预后比单纯跖跗关节损伤的差,而准确诊断、实现复合体各个部分的解剖复位和可靠固定是取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的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1995年8月-2002年2月,利用whiteside测压装置对208例跗跖关节骨折脱位患者进行前足部筋膜间隙内压监测,其中19例间隙内压为30—59mmHg(平均45mmHg),均经前足背侧入路进行筋膜间隙切开减压术,同时行复位内固定。术后继续监测筋膜间隙内压。10天后缝合减压伤口,伤口不能闭合者刃厚皮片覆盖。结果:19例患者随访3—8年(平均4年),15例获得良好的功能效果,4例行走或站立过久时前足部有轻度疼痛,其中3例前足增宽,足弓较健侧减小,2例两点辩别觉、痛觉略减退。无一例出现前足僵硬,爪形趾、软组织萎缩及运动功能异常。结论:跗跖关节骨折脱位合并前足筋膜间隙综合征不容忽视,应及时进行间隙内压力测定,减压是最佳治疗方案,前足背侧入路是安全可行的减压入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